賞析短文寫作指導
從2005年開始,高考湖南卷(語文)要求閱讀文學作品后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賞析文章,結合所學課文讓學生了解、學習、掌握這種題型的答題技巧很有必要。
一、范文引路:
怎一個妙字了得(正標題是觀點,是寫作的小的切入點)
--賞析《登泰山記》的藝術手法(副標題是寫作角度)
《登泰山記》一文巧妙地運用了側面烘托和比喻擬人等藝術手法,生動地描寫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麗景色和日出時的雄渾景象,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領起段: 手法+表達效果 ①明確賞析對象,緊扣所選的題目寫②作出總體評價)
抓住特征巧妙烘托,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個重要特征。本文描寫景物很少直接寫出,而是采用側面烘托的辦法。評 例如,先用“其級七千有余” 敘 暗暗點出泰山的雄偉 析,然后借山頂俯視所見“半山居霧”和在日觀亭時“足下皆云漫”的圖景 敘 從側面烘托泰山的高峻 析。又如寫雪,除“冰雪”“雪與人膝齊”等正面描寫外,又以“明燭天南”“白若”“絳皓駁色” 敘 等作側面烘托,給人以想像,又生動有趣 析。
本文使用比喻和擬人手法也各具特點。評“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敘作者不言冰雪覆蓋青山,卻說青山背負著雪,賦予靜態的青山以人的動態,用語新穎、傳神。析“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睌⒆髡呖v目遠眺,夕陽照耀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畫,而山腰間停留著的云霧好像飄帶一般。“半山居霧”,不僅把動態的物寫成靜態,使人感受到那種特有的寧靜氣息,而且設喻新奇,給人以美的享受。析“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敘這一比喻,寫出了西南諸峰的特點,更顯出日觀峰的雄峻,且賦予山峰以人的感情,形象而生動析。 (主體部分:①緊扣領起段提出的觀點分析.②邊敘邊議.③注意條理,適當運用序數詞.④適當提段.)
總之,本文巧妙的運用多種藝術手法,寫出了泰山的神秀壯麗,能喚起人們對泰山的向往,讓人深刻地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美,真乃怎一個妙字了得。(總結段:①再現觀點②運用術語(如“總之”“綜上所述”“總而言之”等)
二、指導格式
把握賞析短文的寫作方法,規范答題格式
㈠、標題 基本要求:
①使用題目給定的標題
②格式:正標題空四個格子,副標題另起一行,空六個格子
㈡、領起段 寫作要求:
①明確賞析對象,緊扣所選的題目寫(正標題是觀點,副標題是寫作角度)
②作出總體評價
基本格式:
(1)賞析“主題思想及其表現”的常用格式:
a、本文通過記敘(描寫)……,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項鏈》通過描寫瑪蒂爾德以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賠償一條借來的假項鏈的悲劇故事,尖銳地諷刺了小資產階級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
b、……是《……》的主題.
例:描寫群眾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是魯迅的短篇小說《藥》的主題思想.
②賞析藝術手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的藝術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手法+表達效果)
例:朱自請在《荷塘月色》一文中大量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描摹景色形象生動,表達感情細膩入微。(《鮮明的比喻--<荷塘月色>藝術手法簡析》領起段)
③構思技巧:
a、……是《……》構思上最突出的特點.
例:以時間、地點、情感為線索,三線并進,娓娓道來,是《在山陰道上》謀篇布局上最突出的一個特點。(《簡析<在山陰道上>謀篇布局的技巧》領起段)
b、《……》構思上最大的特點是…….
例:《在山陰道上》一文在謀篇布局上最大的特點是文章以明、暗兩條線索相互交錯,使文章條理清晰,布局精巧。(《簡析<在山陰道上>謀篇布局的技巧》領起段)
㈢、主體部分 基本要求:
①緊扣領起段提出的觀點分析. 、谶厰⑦呑h.
③注意條理,適當運用序數詞. 、苓m當提段.
㈣、總結段 基本要求:
①再現觀點
②運用術語(如“總之”“綜上所述”“總而言之”等)
例:a.總之,《在山陰道上》一文以時間、地點、情感三條線索,環環相扣,密不可分,從而使情感升華,主題深化。(《簡析<在山陰道上>謀篇布局的技巧》總結段)
b.總而言之,《荷塘月色》一文運用鮮明的比喻,既形象地描寫了荷塘月色的美景,也傳達了作者對荷塘的喜愛之情。
三、掌握術語
掌握一些寫作賞析短文的專業術語,提高賞析的準確性
(一)主題思想:
立意深刻獨到,鞭辟入里;突破定勢,標新立異;主旨深遠,意韻豐富;言近旨遠,耐人尋味;言有盡而意無窮;人無我有,人有我奇;意境深遠.
(二)構思技巧:
構思,是作者對自己將要動手寫作的文章從內容到形式所作的總體設想。構思的外在表現形式為文章結構。文章的構思技巧主要從作品的立意、選材、結構安排、體裁、意境、表現手法等方面去判別。常見的鑒賞角度和術語:
①從立意的構思及其表現看,常用術語有
開門見山、見解獨到、畫龍點睛、卒章顯志、形散神聚、以小見大、發人深省、托物言志、寓言寄意、對比反襯、欲揚先抑、欲抑先揚、欲擒故縱、反彈琵琶、逆向思維等。
②從選材組材的構思及其表現看,常用術語有
以小見大、以點帶面,正反映襯(對比對照)、搖曳多姿,形散神聚、巧設線索、明暗交織,選材典型、多角度描寫、詳略得當等。
③從結構安排(或者說上下文的關系)的構思看,常用術語有
前后照應(首尾呼應)、層層鋪墊、巧設伏筆(鋪墊)、巧設懸念、巧妙勾連,層層推進(層層深入、步步遞進)、層層剝筍,對比烘托、搖曳多姿,紅線串珠(彩線串珠)、行散神聚、渾然天成,總分總式,并列結構,縱橫捭闔、開合自如,情節波瀾、張弛有度等。
④賞析意境、表現手法等方面的構思技巧,常用術語有
虛實結合、虛實相生、思維嚴密、構思精巧、不落窠臼、運用蒙太奇手法等.
(三)藝術手法:
1.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
2.表現手法:比興,聯想和想象,象征, 烘托,對比,渲染,用典,諷喻.
3.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反復、對偶等。
4.寫作技巧:以動襯靜,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側面描寫;粗筆勾勒;工筆細描;繪形繪聲繪色;
5..描寫手法:肖像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環境描寫(景物描寫)、細節描寫等。
6.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樂景襯哀情)。
(四)語言特色:
清新明快,簡潔洗練,含而不露,簡筆勾勒,濃墨重彩,體物入微,窮形盡相,詩情畫意,富有哲理,耐人尋味,形神兼備,語言淺近明白如話,言簡意豐,行云流水,平實質樸,詼諧幽默,辛辣諷刺,準確精當,形象生動,惟妙惟肖,淋漓盡致,留有空白,情韻悠長,力透紙背,入木三分
四、參考例文
悠悠“故鄉”情,綿綿“故鄉”景
--賞析《在山陰道上》景物描寫的特色
本文深情地講述著一個極富歷史氣息和文化底蘊的“故鄉”的故事,嚴肅而輕松地描寫了回來路上山陰道間的樸實自然的景色,人與景的交融,顏色的溫和,色彩的光明是本文景物描寫的最大特色。
首先從人與景的交融方面來說,作者獨具匠心,游覽故鄉的心情 是激動卻又平靜的,于是乎“靜靜的黃昏”“滑著”給人一種祥和之感,“戴著氈帽的農民”“放牛的牧童”更是將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其次是顏色與色彩,“開著紅花,黃花的表草地”“澄碧的小河”等溫和的色彩搭配更突出了“和諧”;最重要的一點是將人與物結合,將動與靜結合,如“牧童從牛角間爬下,牛萬般溫順地馴服著”一種樸實自然毫無塵世玷污過的清純在景色描寫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可謂“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天云錦”,充實而又不繁瑣,恰到好處。
總之,將作者的真情實感真實自然地流露在寫景之中,巧妙運用點面結合,動靜相對及顏色的合理搭配向讀者展現了一幅古美的山陰道圖。
評語:作者緊扣山陰暮色圖景,從人與景的和諧統一,色彩的和諧搭配,動景靜景的自然結合等三方面細膩地評析了文章情景交融的寫景特色,敘析評渾然一體,恰到好處。語言雅致、簡潔,標題的擬定,行文結構的安排都顯示出作者較為扎實的文字功底。評為滿分卷,記16分。(2006年高考湖南語文閱卷組標竿文章)
明暗兩線交錯成文
--簡析《在山陰道上》謀篇布局的技巧
《在山陰道上》一文是一篇精彩的散文,在謀篇布局上,文章以明、暗兩條線索相互交錯,使文章條理清晰,布局精巧。
首先,文章以我游紹興的過程為主線,以地點的切換布局全文。由在汽車上所見之景入筆,開始游程!爸形绲搅私B興城”后踏上了“青石鋪成的古老的街道”,再從魯迅先生幼年所住的“古老樸素的房屋”到“青草萋萋”的百草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再到“著名的山陰道”,讀者如同身臨其境,跟著作者游曳在這和平、美好的紹興古城,盡享其美的風光和古樸的人文氣息。
其次,文章從魯迅先生的作品及我對魯迅先生的敬仰為暗線,與明線交錯成章。從“故鄉”起筆,寫游歷過程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再添入“好的故事”,這一條線索不僅使文章更有層次,也更有助于主旨的表達,加深文章的深度。
明暗兩線的自然交錯,使文章一氣呵成,相映生輝!
評點:該段賞析文字,對賞析要點之一把握準確,分析深入,評價相當中肯,敘析評巧妙結合,且能以流暢、優美、略顯文采的語言,簡潔地加以表達。評為滿分卷,記16分。 (2006年高考湖南語文閱卷組標竿文章)
簡析《在山陰道上》謀篇布局的技巧
本文在謀篇布局上可謂匠心獨運,以時間、地點、情感為線索,三線并進,娓娓道來,是本文一大亮點。
從“初升的紅日”,到“中午到了紹興城”。到“時間已經不早”,最后“電燈通風”,交待清楚,安排合理。
從家中,到行進途中,再到紹興城,百草園、三味書屋、歸途,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張旅游地圖,所經之處似乎親身體驗。
從“故鄉”吸引著我,到“山川的壯麗和我心里正在思想的巨人形象也融合在一起”,再到“心情是這樣嚴肅又歡愉”,再到“心中油然生出感激的深情”,最后“永是生動,永是展開,以至于無窮”。作者思想感情起起伏伏,引領讀者走入他的精神世界,引人入勝。
再者,本文首尾呼應,又不同于一般的照應,寫早晨“天氣沉沉”,而寫晚上“電燈通明”,烘托作者對自由與和平的永存的美好祝福,用心良苦。
總之,本文以時間、地點、情感三條線索,環環相扣,密不可分,從而使情感升華,主題深化。
評語:用獨到眼光發現“三線并進”的布局結構,切合文本實際;敘述簡明,分析中肯,評價到位,三者結合巧妙;賞析用語貼切雅致,靈動多變。評為滿分卷,記16分。 (2006年高考湖南語文閱卷組標竿文章)
一曲由衷的贊歌
--談《那些遙遠的讀書人》的主題思想 及表現
這是一篇文化色彩濃郁的散文.對岳麓書院讀書人的由衷的敬佩和對岳麓書院的頌揚是本文的主題思想.
首先,作者是通過直接描寫來表達對先賢的敬佩之情的.如文章第五段“他們胸懷大志,充滿自信,對待自己和對待社會十分清醒,一開始就抱準了‘學以致用’的信條”等句子,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先賢的敬佩顯得情真意切.而第八段中,
“‘惟楚有才,于斯為盛’,荊楚之地之所以英才薈萃,湖湘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不能不說有岳麓書院的功.”則直接贊揚了岳麓書院的貢獻.
其次,作者還通過引用典故來表達對先賢的敬佩.如第一段中引用“飲馬池”的典故,第十段中引用“朱張會講”典故,既贊揚了朱熹、張栻等先賢具有淵博的知識和人格魅力,也流露出對那些千里求學的學子的無比敬意.
洪燭的《那些遙遠的讀書人》為岳麓書院以及來此求學的讀書人由衷地譜寫了一曲贊歌!
縱橫馳騁 萬流歸宗
--談《那些遙遠的讀書人》的構思技巧
《那些遙遠的讀書人》一文在構思上獨巨匠心:既聯想豐富、思接千載,又收放自如,形散神聚,體現出縱橫馳騁而萬流歸宗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一是聯想豐富.作者一接近岳麓書院,就想的想到了那些先行者,接著又想到王夫之、魏源、曾國藩等從書院走出的人,想到《聊齋志異》里的落魄書生,想到他們讀書的目的……堪稱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大大地豐富了文章的內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二是形散神聚.文章雖然涉及的歷史人物很多,寫到的內容也不少,有遠足求學的,有遠足交流的,有拒做高官的……但這一切都是以岳麓書院為聚焦點,以作者對岳麓書院的讀書人由衷的敬佩和對岳麓書院的頌揚為主線組織在一起的.文章無論是記敘、議論還是抒情,也都是圍繞這條主線展開.
沒有精心的構思,再好的材料也建不成漂亮的房子.本文之所以如此精美,正得益于作者以上的巧妙構思。
五、課堂演練
學生閱讀《在山陰道上》和《那些遙遠的讀書人》后自擬題目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賞析文章。
附錄:
在山陰道上
方令孺
撩起窗幕,看初升的紅日,可把它五彩的光華撒在湖上了么?可是,湖水呈現著一片冷清清的鉛色,天空也云氣沉沉。難道今天的旅行又要被風雨來阻擋么?
好久以來"故鄉"就在吸引著我;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這些美妙的名稱,像童話一樣,時時在我思想上盤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還想看看祥林嫂放過菜籃子的小河邊……在那濃霧彌漫的黑暗時代,魯迅先生在那里開始磨礪他的劍鋒,終生把持它,劃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決定要去瞻仰磨劍的圣地。
湖水輕輕地拍岸,像是贊同我的決心,天空也對我顯出無可奈何的氣色。七點鐘我們就從北山下乘車前去。這時云霧漸漸稀散,清風吹送著月桂的芳香,陽光從薄云后面透射出來,像放下輕輕的紗帳,愛護似的,籠罩著大地。
汽車一轉彎,將要到錢塘江大橋了,我看見高大的六和塔,巋然坐在林木蓊郁的山崗上,背負著遠山與高空,下臨浩渺的白水,氣象非常雄偉。
在高樓錢塘江大橋有兩層,底層走火車,上層走汽車,因此說像高樓一樣的大橋。一樣的大橋上,俯看江水,像一條瀟灑的闊帶,從西面群山之下,一撇而來,越流越寬,向東長逝,到眼睛所能見到的盡頭,水和云都融合成一片混沌。
山川的壯麗和我心里正在思想的巨人形象,也融合在一起。
車在奔馳,風在歡笑,將要成熟的晚稻,沉沉地壓在整片大地上。遠處是重重疊疊、連綿不斷的山峰,山峰青得像透明的水晶,可又不那么沉靜,我們的車子奔跑著,遠山也像一起一伏的跟著賽跑;蕭山、河橋,剛剛落到眼前,卻又遠遠退到車的后面。
中午到了紹興城。
我們走在青石鋪成的古老的街道上,心情是這樣嚴肅又歡愉,眼睛四處張望,處處都像有生動的故事在牽引人。
一片粉墻反映著白日的光輝。新臺門的門口簇擁著一群紅領巾。他們一看到新來的客人,便又簇擁過來,牽牽客人的衣袖,撫弄客人的圍巾,親密地交談,并爭先要領路。我就和這些孩子們一道擁進了黑漆的大門。
這是一座古老樸素的房屋,空闃無人,可是,這方桌,這條臺,這窗前的一把椅子都告訴了我們許多故事,就是在這座房子里,魯迅先生幼年和農民兒子結成朋友;在父親的病中分擔了母親的憂愁;從這里他認識了封建社會的欺騙與毒辣;被侮辱與損害的究竟是哪一些人!十七歲的時候,在一個刮風下雨的早晨,帶了一點簡單的行裝,辭別了母親,走出這座黑漆大門,奔向他一生戰斗的長途。
百草園是芳草萋萋的后院。這是幼年魯迅的樂園。孩子們在園里跑著,笑著,在那兒尋覓,可還有像人形一樣的何首烏?他們又圍在亭子旁邊,仰著頭,望著塑像;孩子們的臉,像朝陽照耀下初開的百合花,眼睛像星星一樣的明亮,亮著無限親切愛慕的光。
一座曲折如畫的小石橋把我和孩子們引到三味書屋。書房里的陳設,正像魯迅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的一樣,正中的書桌上,現在還放著壽老先生手抄的唐詩。好像這兒剛剛放學,老先生和學生們都吃飯去了。
今天,我們的孩子,有了明亮的課室,有了大片的草地,還有細沙鋪成的球場。他們有了自由廣闊的天地。我這樣想著。突然在腦中出現一座勇士的雕像:
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
我撫摸著身邊一個孩子的頭發,心中油然生出感激的深情。
我正在默默地尋思,一只小手伸過來了,又一只,又一只。原來時間已經不早,他們要整隊回去了。我們熱情地握手,說著:我們還要見面。
回來的路上,我們讓車在河邊慢慢開行。在靜靜的黃昏里,發光的小河上,滑著一只烏篷船。船尾坐著一個農民,戴著氈帽,有節奏地劃動一根大槳。河岸上,有時是稻田,有時又是開著紅花、黃花的青草地,草地上有一群牧童在放牛,牛背平得像一塊石板,牧童從牛角間爬上爬下,牛萬般溫存地馴服著。
我不知道這可就是著名的山陰道?
魯迅先生在一篇《好的故事》中描寫過:
我仿佛記得曾坐小船經過山陰道,兩岸邊的烏桕,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農夫和村婦,村女,曬著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隨著每一打槳,各各夾帶了閃爍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魚,一同蕩漾!彩俏宜涍^的河,都是如此。
生活本來應該是這樣和平、美麗,而且光明,魯迅先生所說《好的故事》,正是他所想望的好的生活。然而,在昏沉如夜的時代里,人們只能在朦朧的夢中見到,即使是夢,也被打碎!
今天,魯迅先生在三十年前朦朧中看見的"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天云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著"的《好的故事》,不是在天上,也不是在水底,而在我們祖國大地上,到處出現了。并將"永是生動,永是展開,以至于無窮"。
轉過山路,就看見了反映出幕天幽藍色的湖水。遠處城市,電燈通明,烘托著天空,像一片光的海。
六、文章賞析(16分)
20.從下列題目中任選一個,寫300字左右的文章賞析。(16分)
(1)簡析《在山陰道上》謀篇布局的技巧
(2)簡析《在山陰道上》聯想的巧妙運用
(3)簡析《在山陰道上》景物描寫的特色
那些遙遠的讀書人
洪燭
坐飛機去長沙,然后乘車去湖南大學,在校門口,我讓出租車停下;明明知道離岳麓書院尚有一段距離,但還是選擇了步行。作為一個讀書人,我恐怕也只能以這種方式,表達對岳麓書院的敬意。遠遠看見半山腰的庭院,我下意識地聯想到那些古老的先行者,他們是搭乘怎樣的交通工具,帶著怎樣的心情,投奔這座藏在深山里的學府 是乘著牛車還是騎馬 至于出身貧寒的,遠足而來時,恐怕還要親自挑著裝書卷和鋪蓋卷的扁擔 據說南宋的朱熹千里迢迢自福建崇安來此講學,從四面八方趕來聽課的人不計其數,馬匹將大門外池塘里的水都喝光了,留下了“飲馬池”的典故。是什么,在吸引著那些遙遠的讀書人,像撲火的燈蛾一樣云集而來 是知識嗎,是光明嗎,是功名嗎 或者兼而有之?最模糊也最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夢想。是夢想在吸引著他們,來自世俗而又超越世俗。岳麓書院,一個凝聚了讀書人夢想的地方。
當我敲響岳麓書院的門環,盡可能地想象自己是一千年前的讀書人。在這時候,恐怕也只有書,才是他們進入岳麓書院并進而實現自身夢想的敲門磚。也只有書,才能使他們不致于被滾滾紅塵埋沒。所以,他們用書,砌起了一級級進取的臺階:求學、趕考、中舉、入仕……而岳麓書院,正是其中極關鍵的驛站。一千年來,從這里走出過王夫之、魏源、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譚嗣同、梁啟超、黃遵憲、蔡鍔、陳天華……他們從這里直接走進了史冊。
是啊,岳麓書院的千年興衰,無疑是歷史改變的結果。但岳麓書院的偉大在于:他培養出的人才多多少少曾改變了歷史。
由于微雨的緣故,我參觀岳麓書院的時候,游人還很稀少?帐幨幍耐ピ簭浡撵F氣。為了不破壞亙古的寧靜,我下意識地躡手躡腳,因而更顯得像在夢游。當然也可以說,我身不由己地走進了岳麓書院那尚未完全醒來的夢境。
我在后花園里選擇一副石桌石凳坐下,觀望著周圍的風景,并陷入無序的遐想:若干年前,肯定有一撥又一撥讀書人,在這石凳上坐過,要么各自背誦經史典籍,要么則意氣風發地談論家事、國事、天下事……于是我不僅聽見了風聲、雨聲,還聽見了若隱若現的讀書聲。如果說這是幻聽,也是最真實的幻聽了。讀書聲,毫無疑問是岳麓書院的主旋律。況且,岳麓書院的讀書聲,絕不僅僅是個體的嗓音,而是一個可以超越時空的集體,共同發出的。他們在用聲音證明自己的存在,預兆自己的價值。
在這里,我從花香里聞到了書香,從風聲里聽見了讀書聲。我盡可能地沉浸于這在別處尋覓不到的儒雅氛圍里,呼吸著那些讀書人遺留下的空氣。想著想著,他們的身影仿佛就在空氣中浮現了。即使是一個人坐著,我似乎也并不孤獨。那些遙遠的讀書人,離我并不遙遠。他們的理想、信仰,說不定正遺傳在你我的身上。沒準我就是他們的影子。否則我的想法與心態,為什么跟他們那么相似
以前想起古代讀書人,頭腦中總出現《聊齋志異》里落魄書生的形象:神情憂郁,身世漂泊,形單影只,離群索居。寄宿于一燈如豆的野店荒廟,只能靠夢見狐仙來慰藉一番走投無路的寂寥。蒲松齡本人就是如此。他屢試不中,被現實所拒絕,才拒絕現實,在空中樓閣里想入非非,放浪形骸,以彌補或掩飾精神上的失落。
然而在岳麓書院,我看見了另一種讀書人和現實合拍的讀書人。他們胸懷遠志,充滿自信,對待自己和對待社會都非常清醒,一開始就抱準了“學以致用”的信條,希望在報效國家中實現價值。命運似乎也格外青睞他們。他們是科舉制度的寵兒,腳下呈現著一條金光大道。
我說不清自己更欣賞哪種讀書人: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是岳麓書院里的,還是《聊齋志異》里的
蒲松齡那樣的讀書人,是進不了岳麓書院的。但我想,讀書人本質上都是怕孤獨、怕寂寞的,卻又不得忍耐孤獨,安于寂寞。他們骨子里都是渴望交流,追求成功的,因為無法實現,才轉而追求超然物外的自由,或歸隱或流浪。而岳麓書院,就是一個讀書人在此能夠打破寂寞、忘掉孤獨的地方,或者說是很古老的讀書人俱樂部。他們可以交流、切磋、辯論,感受著集體的氛圍與力量。
應該說,讀書人都是懷著種種理想的,理想不能實現,就會痛苦與失落。而書院不僅使這些敏感脆弱的心靈找到新的家,還為他們提供了實現人生理想的捷徑!拔┏胁,于斯為盛”,荊楚之地之所以英才薈萃,湖湘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不能不說有岳麓書院的功。
自唐宋以來,岳麓書院的院長都叫做山長。這浪漫的稱謂,使書院帶有山林的意味。北宋時,岳麓書院就因當時的山長周式治學有方而聲名遐邇,真宗皇帝特意召見了周式,拜為國子監主簿,把他留在京城講學做官;而周式堅辭不受,執意要回岳麓山跟學生們在一起……他真是一位很純粹的教書先生。
岳麓書院里的白泉軒,還曾記載著兩位大學者的友誼。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 ,應岳麓主教張栻的盛情相邀,朱熹遠道而來,兩人在百泉軒中朝夕相處,促膝談心達三晝夜。他們談論的具體話題,今人已不可知,但肯定都是一些做學問方面的事。那次朱熹在長沙停留了兩個月栻,與張栻會講岳麓,吸引了一千多位從全國各地趕來的聽眾,連講堂外面的院落都擠滿了人。至今在講堂正中高約l米的長方形講壇,還供奉著兩把空空的椅子,作為對著名的“朱張會講”的紀念。
我繞著這神圣的講壇轉了一圈,仿佛又看見那些消失了的讀書人。他們都從哪里來,又去了哪里 他們朗讀或辯論的聲音,又重新演變成窗外的風聲與雨聲。哦,講堂很大,世界很小!那些面貌相仿、神情專注的讀書人,也許僅僅是世界的過客,可他們永遠都是岳麓書院里的主人。
作為一個當代的讀書人,我雖然是第一次拜訪岳麓書院,仍然有回家的感覺。是的,這里是讀書人的家啊。沒有家的讀書人是孤獨的。
[賞析短文寫作指導(高考湖南一輪復習).doc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9.作文課指導教案
10.《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