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櫻花園實驗學校 孫世泉
[案例主題]
初一學生的作文主題不夠明確,原因主要有三:1、寫作目的不明確。缺少寫文章是給別人看、是在宣傳自己主張的意識。2、缺少思考、精心構思和寫提綱的良好習慣。3、缺少構思時提煉主題的方法。4還沒有脫離舉例作文的禁錮。我從變換讀者對象改變結尾點題入手,引導學生在構思中提煉主題、畫龍點睛,使文章活起來。
[案例描繪]
一、教師提問,請學生思考和回答
教師:同學們,幼兒園小朋友做了錯事,為什么阿姨給他講小動物的故事而不講《三國》和《水滸》的故事呢?講故事是獎勵他嗎?
學生1:是為了教育他們。
學生2:講小動物的故事,小孩愛聽,講別的他們聽不懂。
教師:成人做了錯事,也給他們講小動物的故事行不行?(學生們紛紛笑了)剛才兩位同學的回答說明兩點:第一,講故事要讓別人愛聽,第二,故事要有教育意義。我們先想想怎樣才能把故事講的讓別人愛聽呢?我們看《散步》
是記錄了怎樣一個過程的。
學生3:回答(教師寫板書,直至寫完三個結尾)
二、教師提問,組織學生給《散步》加結尾--點題
教師:如果這篇文章寫給成人看,我先給她加一個結尾:”我們遵從了老人的意見,因為我們不但要滿足老人的物質需求,還要盡可能地尊重他們的意見,給老人以精神上的滿足。讓老人過一個幸福的晚年”。
教師:如果是給小學生看、給中學生看,請同學們分別加一個結尾。先寫在本上,一會請同學讀你加的結尾。
學生4:寫給小學生看。“我看著兒子說,兒子(學生們笑),你長大可要向你媽媽和我學習孝敬奶奶呀,做一個大孝子”。
學生5:寫給對中學生看。“此刻,我多么想對兒子說,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兒子你是否意識到,當你享受愛的同時,也將接過了老一輩身上的責任”……
(1)滿足精神需求
起因- 經過(后來呢?……后來呢?……后來呢?……后來呢?)- 結尾 (2)做大孝子
一家四 母親要走大路 我要分 母親照顧 我背母親 ( 3 )接過責任
口散步 兒子要走小路 成兩路 孫子走小路 妻子背兒子
三、教師組織學生總結構思技巧
教師:同學們,加上這三個結尾,文章就好理解多了,這就叫“畫龍點睛”。不用說,你一定喜歡第三個結尾吧。請問,如果沒有前兩個結尾比較,你能夠看出第三個好嗎?
同學們,“敘述故事情節要回答四次提問,提煉主題要先假設讀者,再寫出三個結尾,選其中一個自己最滿意的”這些構思技巧。要記住:作文必須寫提綱,寫提綱必須回答個提問、具備三個結尾,這是硬性要求。我們一起編一段順口溜,記住這些要求。
教師示范:四個回答不能丟,三個結尾選最優。 油求轍
學生填空:四個回答不能忘,三個結尾選最( 棒 )。 江陽轍
四個回答不能(少),三個結尾選最(好)。 遙條轍
[案例自評]
1、緊扣語文“新課標”(7-9年級)寫作要求。引導學生從具體事例中悟出寫文章是給他人看的,必須表明自己的主張,才能讓人愛讀,才能教育別人。
2、通過結尾“三選一”,給了學生提煉主題的方法,也解決了作文缺少結尾的問題。確實有些難度,但是作文本身就是一種創造(創作),在作文教學中必須有硬性要求,才能強制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并形成能力。
3、采用 “順口溜”,有利于學生掌握作文構思要求,也利于教師檢查學生的寫作過程,形成良好的作文氛圍--氛圍強于制度、強于要求。
作者郵箱: s-s-q@126.com
[實施新課標初一作文輔導教學案例之二:構思是源,表達是流──從教方法入手,引導學生在構思中提煉主題的嘗試(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5.用“引導”造句
6.引導造句例子
7.引導的反義詞
10.初一主題班會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