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紅兵《雨霖鈴》教學實錄
[教學目的]
通過學習宋詞婉約派代表詞人柳永的作品《雨霖鈴》,使學生對宋詞有進一步的了解。在誦讀、賞析的同時,把握詩作的景與情,運用聯想和想像,探究它的意境,并體會婉約詞的風格特色。
[教學過程]
(教師:程紅兵;每課一詩:徐曉燕;課文主持:李佳梁)
一、每課一詩,由徐曉燕同學介紹宋代詞人晏殊的作品《蝶戀花》。教師稍加點撥,要求同學們熟讀成誦。(略)
二、《雨霖鈴》教學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首宋詞。下面,就請李佳梁同學來主持這篇課文教學。
主:老師們,同學們,大家早上好。很高興我能有這樣一個機會,來主持這篇課文的學習。剛才,徐曉燕同學給大家介紹了宋代詞人晏殊膾炙人口的名作《蝶戀花》,下面我們要學的同樣是一首千古流傳的好詞。說到詞,它究竟是怎樣一種詩體呢?請大家看投影幕。〔顯示〕詞,是詩歌的一種。古代的詞,都合樂歌唱,故唐、五代時多稱為曲、雜曲或曲子詞。詞體萌芽于隋唐之際,與燕樂的盛行有關(一說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長短不一,故也稱長短句。另有詩余(馀)、樂府、琴趣、樂章等別稱。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宋詞習慣上分為婉約和豪放兩派:婉約派以寫閨情、離緒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對社會生活的種種感受皆可入詞,代表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
主:我們知道,宋詞與唐詩一樣,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后人習慣上把宋詞分為婉約和豪放這風格迥異的兩派,前者往往大氣磅礴,飄逸灑脫,而后者則以清麗柔婉見長。值得指出的是,這種劃分是針對作家創作風格的主要傾向而言的,并不絕對。歷史上的許多詞人就既有豪放的詞作,亦不乏婉約的作品。比如蘇軾,我們對他的“大江東去”相當熟悉,但他的作品中也有“……不思量,自難忘”的詞句。這是我們要在鑒賞過程中注意的一點。今天學習的這首詞的作者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柳永。
〔顯示〕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屬福建)人。景估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生潦倒。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對宋詞的發展有一定影響。《雨霖鈴》、《八聲甘州》、《望海潮》等頗有名。但作品中時有頹廢思想和庸俗情趣。詩僅存數首,《煮海歌》描寫鹽民貧苦生活,甚痛切。有《樂章集》。
主:北宋詞人柳永,字耆卿,原名三變。在家中排行第七,所以后世也有人稱他為“柳七”。后來他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也被稱作“柳屯田”。柳永年輕時到卞京應試,常常和歌妓們一起生活,為人狂放不羈。當時的皇帝宋仁宗聽到柳永這個人之后,說:“此人任從風前月下淺斟低唱,豈可令士宦!”所以柳永落地了。到了景佑元年,也就是柳永在47歲左右的時候,他才進士及第。柳永終生潦倒,據說在他死后,家中沒有多余的錢來安葬他,只能由幾個歌妓一起出錢葬在了南門外。柳永的詞作音律諧婉,詞意妥貼;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長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詞作中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在當時流傳很廣,對宋詞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但在他的一些作品中,時有頹廢思想和庸俗情趣,這是我們應當剔除的。
〔顯示〕雨霖鈴宋柳永
主:下面要學習的《雨霖鈴》這首詞,可以說是柳永婉約風格的集中體現。《雨霖鈴》這一詞調,本來是唐代教坊大曲,一作“雨淋鈴”。相傳唐玄宗入蜀,到了斜口的時候,霖雨連日。他經過秦嶺棧道,耳聞鈴聲,勾起了往事,于是創作此曲,悼念楊貴妃,寄托哀思。大家可以想見這一詞調悲愴低回、凄楚欲絕的情味。而當時的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壓抑,決定離開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從此將不能與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愛的慰藉,更是覺得痛苦萬狀。這首詞就反映了柳永當時的這種復雜心情。下面請大家聽一聽課文的朗讀。
〔播放課文錄音并顯示〕《雨霖鈴》全文
主:從剛才的錄音朗讀中,不難發現這首詞的基調格外低沉。作者運用了“切”、“歇”、“噎”、“闊”、“別”、“月”、“設”、“說”等十個入聲韻,不押韻的地方也多以仄聲來收句,如“緒”、“處”。大家都能感覺到,入聲字短促急迫,容易傳達悲切痛楚的情緒,加上又用了雙聲的齒音,如“凄切”,令人想像到那種抽泣哽咽之聲。由于充分發揮了詞的音樂性能作用,作品形象的凄美和聲音凄涼相統一,增強了藝術效果。此外,我們在朗讀的時候還應注意保持樂句的完整性。下面就請大家一起朗讀《雨霖鈴》。
(主持人領讀。)
主:好的詩詞,要多讀多背。在誦讀的過程中,推敲字、詞、句的意思,體會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感情,這是十分重要的。有句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講得很有道理。所以,下面我給大家4分鐘時間,熟讀這首詞,并在此基礎上,爭取把它背出來。4分鐘以后,我要以小組為單位,檢驗大家背誦的效果。同時也可以比較一下,哪個小組中的成員強記的本領最強。大家現在可以開始背誦了。
(大家各自輕聲朗讀,邊讀邊背。)
主:好,時間到。讓我們先從第一小組開始,前一位同學在背誦時發生“卡殼”或錯背,就請坐下,由下一位同學接著背。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哪一組用最少的同學解決《雨霖鈴》的背誦。
(隱去投影幕上的全文顯示,四個小組順次背誦。)
主:從剛才各小組的背誦情況來看,大家都用心去讀了、背了這首詞。《雨霖鈴》的字面意思并不復雜,課文的注解也比較詳細,應該說大家在字面上的理解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接下來的幾分鐘時間,留給大家提問,不管是字面上的,還是詩作理解上的疑惑,都可以舉手發問,我們一起來討論解決。
〔顯示〕詞作全文
生一:主持人剛才說,柳永是宋代詞人中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其詞作多曲折委婉。《雨霖鈴》中有“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一句,我覺得此句應當出現在豪放派的詞作當中,而現在出現在婉約派詞人的代表作之中,是否有些矛盾呢?
主:我認為這句話在整首詞中并不矛盾。它表現了作者在離開京城、離開心愛的人之前,對今后的前途感到茫然,楚天遼闊卻不知路在何方的內心感受,抒發了一種凄婉哀怨的情感---這是理由之一。第二,在介紹宋詞時,我提到過豪放派和婉約派的劃分不是絕對的,同一個詞人既可以有婉約的作品,也可以有豪放的作品,所以即使這句話被視為“豪放”,也并沒有產生矛盾。
師:我再補充一下:我們現在所說的“豪放”也好,“婉約”也罷,都是后人評論的---是后人加上去的。這些詞人自己可沒有承認過自己是屬于哪一派的,更沒有想到自己今后會被歸作某一個派系,他們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創作的。所以我們在鑒賞宋詞時,需要體會和比較這兩種不同的風格,卻沒有必要拘泥于風格的劃分,作一個非此即彼的判斷。
生二:“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這句話什么意思?作者寫這句話,有什么用意?主:“都門帳飲”意思是在京城門外設帳餞別,“無緒”指心情不好,“蘭舟”就是木蘭木造的船。整句話可以這樣理解:在京城門外設帳餞行,詩人和他的愛人彼此的心里都不好受,就在兩人依依不舍、相互留戀的時候,船夫卻不停催促詩人趕快出發。我們不妨想像一下這樣的情景:好友在機場送你,兩人相視無語、難舍難分的時候,機場的廣播里傳出你乘坐的那次航班馬上就要起飛的信息,此時你也許會希望時間就在這一瞬間停下腳步。作者當時的體會與這種感受應當是相同的。
生三:這首詞的開頭有“對長亭晚”一句,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詩人是在晚間乘船離開京城的。但據我所知,限于古代航行技術的落后,晚上一般不會開船。作者在這里是不是故意說成“晚”呢?
主:在古代晚間不能開船嗎?這我沒有聽說過。你認為這里作者有意把離別的時間定在晚上,這倒不見得。就我看來,兩人相對而坐,暢飲餞行,一直到日落西山,只好在夜間出發,這也是順理成章的嘛。
生四:我記得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就有“夜半鐘聲到客船”一句,可見在晚上開船并不足為奇。
師:能夠聯系以前學過的課文和知識,并靈活加以運用,這很好。其實在我們剛學過的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就有“潯陽江頭夜送客”一句。
主:讀完全詞之后,相信大家一定感受良多。詞中也一定有一兩句你覺得相當精彩的句子,給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下面就請大家說說自己覺得該詞中寫得最美的句子,并且一起來討論為什么這句話會給人這樣的感覺。
生五:我最喜歡的一句是“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千里煙波”讓人聯想到煙波縹緲的江面,想到江面上的一葉孤舟;黃昏已過,暮色沉沉,詩人正像在黑暗中前行,前途不定;空有望不到邊際的遼闊楚天,卻不知道下一步該走向哪里。詩人的這種憂傷、無望、彷徨的復雜心情,躍然紙上。
生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首先,我認為這句話生動地刻畫了離別時兩人戀戀不舍的情態,很是傳神。另外,作者在這里“無語凝噎”的描寫極能打動人。試想,在這樣一個離別的時刻,“無語”明顯要比互道珍重的效果好得多。白居易有“此時無聲勝有聲”,蘇軾有“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和這一句堪稱有異曲同工之妙。生七:我覺得全詞的第一句“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很有味道。一個“寒”字點出了送別的季節,凄切的蟬鳴使人想到離人的哽咽;長亭長久以來被視作離別的象征,作者一開篇就勾起了讀者陣陣離愁;驟雨初歇交代了送別時的天氣,烘托出深秋的寒意,也為后一句的“蘭舟催發”作鋪墊。全句之中,“凄切”一詞是關鍵,也是整首詞的重點所在,為全詞奠定了悲涼的基調。
主:前面幾位同學提到的,我都頗有同感。我個人以為,“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句十分精彩。我們知道,舉杯的目的在于澆愁,而結果往往卻只能是使人愁更愁。無論今宵酒醒何處,離愁總是有的。睜開眼睛,只是佳人不在身旁,倒也罷了。但詩人睜開眼,卻偏偏目睹勾人離愁之物---深秋的晨風寒氣逼人,給人透骨的寒意,使得整個環境更顯凄楚;而這曉風中飄動的柳枝,讓人想起朋友間相互贈別時的折柳相送;空中的一輪殘月,更是叫人想到蘇軾在《水調歌頭》中的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陷入一種人世聚散離合的深深感嘆之中。此刻,詩人的離愁之感可謂是達到了頂點。兩情恩愛的凄涼回味,創造出《雨霖鈴》這首詞“凄美清麗”的境界和美感。一葉孤舟,夾岸楊柳,天邊殘月,這樣的一幅畫面,布置蕭疏錯落,顯現出煙水凄迷的陰柔之美,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作者婉約的風格特色。清初的著名詩人王士禎有詩云:“江鄉春事最堪憐,寒食清明欲禁煙。殘月曉風仙掌路,何人為吊柳屯田?”由于柳永的墓地在真州城西的仙人掌,所以詩中有“仙掌路”三字;而“殘月曉風”則說明《雨霖鈴》、“楊柳岸曉風殘月”和詞人的名字,這三者已經難以分拆了。下面讓我們再將《雨霖鈴》齊讀一遍,注意要把作者的感情融入其中。
(大家再次朗讀課文。)
主:通過剛才的再次朗讀,相信大家對《雨霖鈴》這首詞更多了一份體會。詞,無論是虛寫、實寫,總離不開寫景、寫情。景是“清秋節”,情是“傷離別”,以清秋之蕭颯,寫離別之凄惻,即景抒情,融情于景,臻于情景交融的化境。這首《雨霖鈴》乃是寫景、抒情與敘事的統一,并寓含著說理成分。詞人于離別的場面、進程的展示中進行寫景、抒情,筆下自是由眼中景包羅了景中人、人中事、事中情、情中理。作者別開生面的寫景、寫情,是柳永在詞的藝術表現上的杰出創造。正如清代詞人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中所說:“耆卿詞曲處能直,密處能疏,傲處能平,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全詞語言清新,節奏鮮明,音韻和諧,很適合于歌唱。
(下課的鈴聲響了。)
師:感謝李佳梁同學的主持,他為我們還準備了許多精彩的東西,我們明天繼續享受。另外請大家課外完成《雨霖鈴》的背誦。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公開課到此結束。第二天的課上李佳梁同學請一位很善于朗讀的同學很有感情地誦讀《雨霖鈴》,體味詞作的意境。請同學們比較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體會兩種詞風格的不同。還安排了兩位同學根據自己對詞作的理解,分別畫出兩首詞的意境圖,讓大家進一步體會詞意、詞風。)
教師后記
也許老師們看了這篇教學實錄,會產生疑問,整堂課都是學生為主,那么教師的主導作用如何體現?應該說,一堂課只是教學過程的一個橫截面,但即使是一個橫截面,老師的作用也依然體現在三個環節:課前:學生主持人在備課的過程中要和老師共同探討許多問題,有關課文內容的,有關課文教法的,老師給予細心的指點。課中:學生主持人碰到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會請教老師,老師覺得重要的問題也可以及時啟發點撥學生。課后:老師對學生主持人工作給予評價,引導學生正確把握課文,學會主持集體學習。從整個教學過程來看,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大了,教師的主體作用減少了,順應了由保姆式到師傅式,再到導師式的變化,初步實現了“教是為了不教”。
(《語文教學通訊》2000.5)
美女看了就想要(圖)
絕對另類!和老婆長假期間的敗家記錄(組圖)
[程紅兵《雨霖鈴》教學實錄(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雨霖鈴教案
4.勸學教案教學實錄
9.如何突出中心教案
10.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