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的變遷
王赟
“嚴父肩挑日月,慈母手轉乾坤”這種場景在我的記憶里是的確存在的。迤邐的山路上,一擔擔大水桶壓彎了父老鄉親的脊梁,不僅僅是“嚴父”,慈母同樣也要挑水.甚至是很小的娃娃們。
我們村“高高在上”,無論從哪個方向到達都要費九牛二虎之力,水可沒這種毅力,只在村底絲絲縷縷地滲透,年代久遠的古井像風燭殘年的老人,還想哺育一方生靈。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井水永遠也無法充盈。
挑水被村民提上了日程,好幾里地的大坡,空手走都望而生畏,更不說肩上還有顫悠悠的兩個大桶,從天不亮就得去排隊,挑到快中午還不能到家。挑水成了一項重大任務。于是,我有了被從被窩里拉起來抬水的慘痛經歷。在半睡眠狀態,肩膀被壓得生疼,聽著媽媽在后面的指揮向左向右蜿蜒而上,一桶水到家時也就潑灑無幾了。
如此金貴的東西,用起來當然得小心翼翼,每天要一家人一起洗臉,小孩先洗,用過的水大人接著利用,洗澡更是過年過節才會發生的奢侈事情。大姑娘經常換洗衣服,被老人們稱作“敗家子”。夏天的雨水、冬天的雪水,都可以用來做飯,那飯能味道更襯托出了井水的甘甜。
水貴如油,這在我們村一點都不夸張。地下水是有的,被厚厚的巖石覆蓋著。人工挖井像愚公移山一樣只是美好的傳言。村民只有燒香拜佛希望那古井能老當益壯。在我長到能接替媽媽挑水的時候,村里一個吃過挑水苦的大干部派來了一隊人馬,在離村不遠處架起了一個龐然大物,來來回回量了好幾天,說要挖地干尺,造福村民,從此那怪物成了村民眼中的吉星,對鉆井隊的人更是頂禮膜拜。機器轟鳴了將近一年,挖起來的石頭堆成了一座山,硬是鉆了個幾百米深的大洞出來,黑黝黝的深不見底,但水終于是有了。記得第一次抽水的時候,全村空前的歡騰,家家戶戶張燈結彩,載歌載舞,還不忘了備好香燭紙火告訴祖宗終于擺脫了千年的困境。
如今,隨著科技在農村更好的安家落戶,家家都吃上了自來水,一擰水龍頭就萬事大吉了。村民有了更多的時間來照顧莊稼,外出打工也沒有了后顧之憂,人們的生活一天天富裕。由于有了條件講究衛生,疾病流傳大大減少,小伙子也不用因為吃水的問題而找不到媳婦,姑娘們更加花枝招展。
茶余飯后,人們還會談起以前吃水的艱難,總忘不了感嘆一句:還是科學好啊,要靠自己挖,幾輩子都吃不上自來水,娃呀,妤好學,長大了當科學家去。
[古井的變遷(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古井閱讀答案
10.教師演講稿愛心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