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葉》教案
江蘇 阿朗
一、教學目標:
1、理解主題,使學生感悟希望對于生活的意義,培養學生積極對待苦難的精神。
2、從分析故事情節入手,讓學生體會小說構思的巧妙,提高學生小說鑒賞能力和作文構思水平。
3、欣賞幽默的小說語言藝術,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把握主題;體會構思。
2、難點:能夠在幾個不同小說中找到相似的精神傾向;揣摩瓊珊在得知這一片葉子的真相以后的心理活動。
三、課型:課內導讀。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步驟
(一)導言
同學們,我們都是生命,但你們是否思考過生命的意義?假如你在世上只有最后三天時間了,你將怎樣安排這三天?
愛情和死亡是文學的兩大主題,古今中外的許多作家都深刻地思考過死亡問題,其本質就是生命問題。
當代著名作家史鐵生在他的著名的散文《我與地壇》里說: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這樣想過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黑準備考試的時候,忽然想起有一個長長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會不會覺得輕松一點?并且慶幸并且感激這樣的安排?
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我最喜歡的作家。他1951年出生于北京,22歲時雙腿癱瘓,從此靠輪椅行走。近年,他的病情惡化,每三天要到醫院去洗一次血,一根管子把血流出來,通過另一根管子把洗干凈了的血輸進去。所以,有一次記者問他的工作,他說,我的工作是生病。大家想一想,一個22歲的青年,在人生最美好,最富有理想的時光,突然雙腳癱瘓,那真是天大的災難。但他克服了,并且把苦難化為難得的思想。
今天,讓我們來讀一個生生死死的故事,希望大家因此能悟出點什么。接下來,先請大家欣賞一下短篇巨匠歐亨利的代表作品之一:《最后一片葉子》。
(二)、作者簡介
歐亨利:(1862--1910),短篇小說巨匠。出生于美國南部北卡羅來納州的一個小鎮,干過多種營生,后在銀行工作時由于賬務上的事于1897年入獄,1901年出獄后在紐約靠寫作為生,經常混跡于碼頭、貧民窟、血汗工場、小酒店和下等劇場。他的作品反映了底層人民的痛苦,語言幽默,結構巧妙,結局總出人預料。代表作品還有《警察與贊美詩》、《麥琪的禮物》等。
(三)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1、小說的題目往往很重要,請好好體會本文題目和故事的關系。
2、看了這篇小說以后,你有哪些感受和感想?
(四)、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教師總結分析本小說的構思和主題。
1、小說構思分析:
著重聯系小說題目,關鍵就是理解這片葉子在故事中的意義,一片葉子聯系著兩條生命,這也正是本小說構思巧妙的所在。
問題1:小說發生在什么地方?那里的天氣怎么樣?
--紐約華盛頓廣場。紐約的緯度與北京相似,為北緯40度,臺州是北緯28度左右,那里的冬天比我們這里的冷多了。
大家想象一下,在100多年前的紐約貧民窟的一個冬天,兩個為了理想而合租在一間閣樓里的姑娘,并且一個病了,病得很厲害,醫生說只有1/10的希望。這真是很可憐的處境呀,我相信所有善良的讀者都希望她能夠恢復健康,看到春天。
問題2:在瓊珊生病的時候,窗外的自然環境是怎樣的?大家找出來。
--只見一個空蕩陰暗的院子,二十英尺以外還有一所磚房的空墻。一棵老極了的長春藤,枯萎的根糾結在一塊,枝干攀在磚墻的半腰上。秋天的寒風把藤上的葉子差不多全都吹掉了,只有幾乎光禿的枝條還纏附在剝落的磚塊上。
寒冷的雨夾雜著雪花不停地下著。
問題3: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下,預示著葉子怎樣的一種結局?這又預示了姑娘的生命將有怎樣的一種結局?
--必落無疑,并且很快就要落了。姑娘的生命也即將結束了。因為瓊珊對自己的健康已經毫無信心,并且迷信地覺得自己的生命就像窗外的那棵藤一樣,當最后一片葉子落下時,她的生命也將結束。
問題4:那姑娘最后死了嗎?為什么?
--沒有,因為出現了一個老畫家貝爾門,他用生命為代價畫了他一生中最精彩的杰作--一片給人以活下去的希望的葉子。
問題5:聯系題目,理解葉子在本故事中的重要的意義。
--這一片葉子關系著兩個人的生命,一個人因此而活了下來,一個人因此而死去。這就像是輸血,一個老頭把生命和希望輸給了一個病人。
短篇名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構思巧妙,像歐亨利的另一名著《警察和贊美詩》,講一個流浪漢想到監獄里去度過殘酷的冬天,但陰差陽錯,好事多磨,多次故意犯法沒能得逞,而正在他生起了新的生活希望時,卻被警察抓去。
2、課文主題的理解
體會了這篇小說構思的巧妙以后,再讓我們去理解這篇小說的思想內涵。請幾位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對一篇小說的理解沒必要也不應該只有一種角度,一個結果,大家只要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都是對小說的一種評論。
同學A:人是要有希望的。
同學B:那個老畫家舍己救人的精神很好,值得我們學習。
同學C:那個蘇艾也很善良,如果沒有她,那么瓊珊也活不了。
回答得非常好,大家基本上都理解了課文的意思,這個小說講的 就是一個絕望的病人獲救的故事。課文提示里把重點放在那個舍己為人的老畫家身上,這也未嘗不可,但這并不是唯一的理解,我本人就更在意希望對于生命的重要。
這使我想起了史鐵生的著名小說《命若琴弦》,它與這篇課文的主題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故事是講一個瞎子樂師,他的師傅在臨死前告訴他:你只有彈斷一千根弦以后才可以打開琴槽里的藥方,然后可以看見世界。一千根彈斷時,他已經老了,他打開琴槽,別人卻告訴他,那紙上什么都沒寫。然后,他又去騙他的瞎子徒弟:我記錯了,師傅跟我說是1200根,我已經不行了,你還年輕,你只要彈斷1200根琴弦,你就可以用這藥方去買藥以看見這世界。他師傅為什么要騙他?因為,這謊言給人的是希望。
3、體會歐亨利小說語言的幽默和詩意。
問題:請同學們談談這篇小說語言的特點。
引導向幽默和詩意方面。關于幽默的例子數不勝數,隨便舉幾個:
例子1:那是5月里的事。到了11月,一個冷酷的、肉眼看不見的、醫生們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藝術區里悄悄地游蕩,用他冰冷的手指頭這里碰一下那里碰一下。在廣場東頭,這個破壞者明目張膽地踏著大步,一下子就擊倒幾十個受害者,可是在迷宮一樣、狹窄而鋪滿青苔的“胡同”里,他的步伐就慢了下來。
例子2:年輕的畫家為了鋪平通向藝術的道路,不得不給雜志里的故事畫插圖,而這些故事又是年輕的作家為了鋪平通向文學的道路而不得不寫的。
詩意的例子:
例子3:當一個靈魂正在準備走上那神秘的、遙遠的死亡之途時,她是世界上最寂寞的人了。那些把她和友誼及大地聯結起來的關系逐漸消失以后,她那個狂想越來越強烈了。
白天總算過去了,甚至在暮色中她們還能看見那片孤零零的藤葉仍緊緊地依附在靠墻的枝上。后來,夜的到臨帶來了呼嘯的北風,雨點不停地拍打著窗子,雨水從低垂的荷蘭式屋檐上流瀉下來。
(五)、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希望同學們能夠體會歐亨利小說的精巧的構思藝術,幽默而有詩意的語言藝術,并且聯系實際生活,思考希望之于生活的意義,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苦難。
(六)拓展遷移
最后,請同學們做一個課外作業,寫下當瓊珊聽說老畫家的事情以后的心理活動!
參考資料:
藤葉,隨風飄吧!
--讀《最后一片葉子》有感
冬天一定會到,樹上的葉也一定會落盡--藤葉也不例外。不要以為這是樹木斗不過天,它是無能的,也是無奈的。因為這恰恰體現了樹木的一種智慧,為了明年春天的萌發,它實在沒有必要死守著最后一片葉子,苦苦地掙扎,為此耗盡了最后一絲力量。
因為,葉子落盡并未表示生命的死亡或者希望徹底地成為泡影;反之,這是一種大智的等待,重新萌生的希望--在它落盡最后一片葉子時,新的希望,也就在葉子落下的葉柄處悄悄地孕育了,萌生了。然后是靜靜地、靜靜地等待。此時的靜靜也就像沉睡的火山,一旦春天到來,它就以不可阻擋之勢爆發出來了。
我們今天也一樣,我們要學的決不是如何使自己永不摔倒,而是要學會在摔倒之后如何站起來,如何在摔倒中吸取教訓,汲取力量,使摔倒的地方成為重新站起和前進的起點。這樣,摔倒越多,吸取的力量也就越多,就像小溪東流,越流越寬廣,最后成為大海。我的觀點是順應自然,讓落葉落盡,等待春天,另辟蹊徑,再萌生新的希望之嫩芽。
冬天的落葉,你隨風去吧!但你千萬別忘了在明年春來之時,重新長出嫩芽!
(七)、結束語:
有些故事是不可評說的,因為它是我們生命中最可珍貴的回憶。歐亨利的《最后一片樹葉》就是這樣的故事。這樣的故事總能讓我看到寒冷后面的一絲暖意,黑暗后面的一線光明,這是我們生存下去的最后理由。所以,請用心來讀它,用心來評它,且讓它照亮你將走的所有的道路。
祝大家身體健康,心靈更健康!
本教案轉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http//:www.oldq.com.cn
[《最后的常青藤葉》教案12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中班美術教案樹葉
5.《荷葉圓圓》教案
6.說木葉優秀教案
8.對茶葉的觀察教案
9.《綠葉的夢》教案
10.關于樹葉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