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五首
學習重點:
1、整體了解各首詩詞的主要意思
2、記住優(yōu)秀名句
3、背誦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
我國古代的文人墨客數不勝數,才人輩出,群星燦爛。優(yōu)秀名篇,層出不窮。有的詩文反映了詩人的生活志向;有的歌詠了作者的人生渴望;有的說明了農家生活的艱難;有的表現了征人遠征邊塞、遠離家鄉(xiāng)的痛苦。內容不同,風格各異。今天我們就學習陶淵明的《飲酒》、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李白的《行路難》、白居易的《觀刈麥》、范仲淹的《漁家傲》。
二、學習第一首《飲酒》
第一二句:雖然生活在世上,卻沒有世俗交往的煩惱。
第三四句:倘若問我為何這樣做,那是因為心靈已經遠離塵俗的羈絆,因而居處也自然顯得僻靜了。
第五六句:自己在東籬下采菊,不經意間看到了南山。
第七八句:山中傍晚的景色都顯得那么美妙,回巢的飛鳥結伴而行。
第九十句:眼前的景物,讓人忘記了周圍的一切,讓人體會到了生活的真諦,本想辨析它,卻不知用怎樣的語言來表達。
這是陶淵明在歸隱之初創(chuàng)作的,大都表達醉中的樂趣和對人生的感慨。這篇寫在欣賞自然景物中所領會到的一種特有的生活情趣與美的感受。
全詩語言平淡,不加雕飾,似乎無意為詩,毫不費力,而詩情自然流出,韻味雋永。
問題研究:
“悠然”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見”改成“望”好不好?為什么?
╱采菊
結廬-心遠 --景色優(yōu)美--何須言語
╲悠然
特有的自然情趣與美的感受
三、學習第二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1、齊讀此詩
孟浩然,襄陽人,善寫山水詩,人品和詩極富盛名,李白敬仰他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杜甫贊他“復憶襄陽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孟浩然的這首詩是干謁詩,目的是表達自己不甘山林寂寞,希求張九齡援引的心情。
內容點撥:
第一二句:八月的洞庭湖廣闊浩渺,遠望水天合一。
第三四句:寫出了湖的浩闊,也寫出了湖的澎湃氣勢。
第五六句:向張九齡表白了自己的心情:當隱士并非本意,在太平盛世,不甘閑居寂寞,要出來做一番事業(yè),只是無人援引。
前句以渡湖無舟暗喻自己,欲出仕而無人引薦,后句則表示恥于在圣明之世閑居而干無所作為。
第七八句:化用古語“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以張九齡雙作釣者,以魚自比,點出了贈詩張丞相的用意,希望給自己援引。
綜合點撥:
這首詩從大處落墨,把洞庭湖秋色描繪得氣勢磅礴,雄渾壯美;又由洞庭湖之景,借古代典故寫出了自己的感慨和渴望,含而不露卻又用意分明。
寫景是為了抒情。
問題研究:
“蒸”“撼”用得好!
蒸:洞庭湖豐厚的積蓄,仿佛廣大沼澤地帶都 受到了湖的滋養(yǎng)哺育才顯得那樣郁郁蔥蔥。
撼:襯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蕩,氣魄宏大。
洞庭湖面廣闊浩渺 平居閑處不甘寂寞
氣勢磅礴雄渾壯美(寫景)(抒情)意欲出仕無人引薦
↙ ↘
欲濟無舟
學習第三首《行路難》
《行路難》共三首,作于天寶三年(744年)李白遭受讒毀而被排擠出長安時寫的,這是第一首。
前四句,寫酒宴時的情緒,李白就要走了,出于對他的一片深情厚意,朋友們?yōu)樗O宴送行。如果在平日,號稱“酒仙”的李白一定會豪飲而醉的,然而今天他端起酒杯卻又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放下了,他離開宴席,拔出寶劍,舉目四顧,茫然不知所為。
第五六句,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
第七八句:盡管道路坎坷,讓人失意和無奈,但此時的作者想到的是呂尚和伊尹(呂尚渭水河邊垂釣后被周文王重用,伊尹在商湯重用前曾夢見乘船經過日月旁邊,后為宰相),他們的經歷又增強了詩人的信心和信念,雖然如此,他的思緒再次回到現實中,仍然感到生活的艱難,展望未來,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這是感情在矛盾復雜的心理前面又一次回旋,但李白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終有一天會乘長風破萬里浪,橫渡滄海,達到理想的彼岸。
乘風破浪:《宋書宗愨(què)傳》,宗愨少時,叔父宗炳問他的志向,他說“愿乘長風破萬里浪”,后人用“乘風破浪”比喻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
綜合點撥:
此詩一波三折,跳蕩縱橫,強烈地表達了詩人苦悶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起伏變化的思想歷程,讓人強烈的感到詩人的倔強、自信、執(zhí)著地追求理想的強大精神力量。
欲飲不能 垂釣碧溪
拔出寶劍↘行路難↗ 掛云帆
舉目四顧 乘舟夢日 ↘行路難↗ →直達理想彼岸
茫然無知 濟滄海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學習《觀刈麥》
詩中描寫了冒著暑熱辛勤勞動的農民和被學生的租稅壓得抬不起頭來的貧苦農婦,并對自己的不勞而食深感愧疚,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的深切同情。
本詩是敘事詩。
詩一開頭先交代時間和背景。終年勞作的農民,到了五月麥收時節(jié)更忙了,田隴中的小麥,在南風的吹拂下,一夜之間都泛出了金黃色,農忙季節(jié)開始了。
婦女帶著孩子,冒著炎炎烈日,來到田里給正在收麥的人們送飯送水。
隨后描寫的是青壯年農民在南岡麥田低頭割麥的情景和他們復雜的心理活動;腳下暑氣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經累得精疲力盡還不覺得炎熱,只是珍惜夏天天長能多干點活,這里展現了一家農民辛苦勞碌的情景。
接下來又描寫了另一種令人辛酸的情景:
一個貧婦人懷里抱著孩子,手里提著破籃子,在剛割過麥子的地里拾麥穗,聽完他的訴說,不禁讓人感到深深的悲哀。因為他家的田地為繳納官稅而賣光了,如今只能靠拾麥穗來充饑,通過這個貧婦人的形象揭示了當時賦稅的繁重,人民生活的困苦不堪。
此時詩人聯想到自己舒適的生活,感到自己既無突出的貢獻,又不從事農耕勞作,可是每年卻要拿三百石的俸祿,到年終還有余糧,因此感到萬分慚愧,內心難以平靜,從詩人的有感而發(fā)中,我們可以看出對農民的最深刻的同情。(尤其最后兩句)
此詩主題專一明確,筆法簡練,對比強烈,語言通俗曉暢,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白居易作為現實主義詩人的深刻的自我反省精神。
╱婦姑童稚
╱刈麥 →為生活而辛勤勞作
農忙 ╲簞食壺漿 ╲聯想自己
╲ ╱貧婦抱嬰 ╱深表同情
拾麥 →繳賦稅而困苦不堪
╲敝筐拾穗
二、學習《漁家傲》
這首詞是范仲淹在西北軍中所作。表現了他決心守邊御敵的英雄氣概,同時也反映了守邊戰(zhàn)士的思鄉(xiāng)之情。
秋天到了,邊塞的景物與江南不同,大雁向衡陽飛去,沒有一點留戀的意思,周圍邊塞的各種聲音連同軍中的號角一起響起,在落日余輝、煙霧繚繞的群山中間,有一座早閉的孤城。
端起一杯濁酒來喝,解解愁悶,想到家園遠在萬里之外,但是敵軍未退,邊患未平,功業(yè)未成,怎么能夠回家見親人?(寫出了戰(zhàn)士們的報國熱情),營地里不時傳來悠悠不斷的羌笛聲,寒霜満地,引發(fā)人思鄉(xiāng)之情,無法入睡。“將軍白發(fā)征夫淚”抒發(fā)了他們壯志未酬的感慨,將軍和征夫流下了熱淚。
詞的上片寫景,緊扣“異”字,極力描寫西北邊塞山城秋日悲涼的景象;下片緊扣深秋景象抒寫戰(zhàn)士功名未就戍思歸的苦悶心情,反映了邊防戰(zhàn)士對朝廷消極防守,安邊無策的不滿情緒。
附板書:
大雁南飛 離家萬里
秋(異)邊聲四起→燕然未勒→將軍白發(fā)、征夫落淚
孤城落日 羌笛悠悠
渲染氣氛(寫景)→報國思鄉(xiāng)(抒情)
[詩詞五首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 詩詞五首教學課件
2.《古代詩歌五首》教案
4.關于唐詩五首的教學設計
7.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8.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我喜歡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