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墨 池 記
曾鞏
學習重點:1、體會文章的主旨
2、體會記敘與議論之間的關系從而把握作者要表達的觀點。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筆墨紙硯是我國古代所說的“文房四寶”,用毛筆寫字不用時要洗凈,因此便有“洗硯池”之說,洗硯池原本是盆、罐之類,后來擴大到湖水、池水。傳說“湖水”“池水”因洗硯都變成黑色,說明學習書法得下苦功夫,寫得多了“臨池”也便成了學書法的代名詞。古人有詩云:“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梅花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満乾坤。”
“墨池”用毛筆練習寫字時,洗硯洗筆的水池。文章記的是臨川地方相傳為晉代王羲之學書的墨池。文章根據王羲之一件細小的趣聞軼事,一面記墨池的處所、形狀和來歷,一面指出王羲之在書法上的卓越成就并非天成,而是刻苦勤學的結果,并就此說明任何成就都要依靠刻苦學習,再進而引申到道德修養方面要有成就更要努力。文章就一件趣事著筆,即事生情,題小意宏,宛轉矯動有致,繞有余味。請同學們朗讀課文。
二、老師對有關艱難句子及生字詞進行解釋
三、學生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學生齊讀課文
二、學生就有關問題討論
三、學生散讀課文
第三課時(說理散文)
教學步驟:
一、課文內容點撥
本文名為“墨池記”,著眼點卻不在“池”,而在于闡釋道理--成就并非天成。強調學習不能依賴天賦天才,必須下苦功夫,專心致志的道理。
所以本文用了敘議結合,略敘詳論,其目的在于說理,不在于記池,全文雖不滿300字,卻是一篇很有特色的佳作。
第一段:從寫王羲之墨池的傳說入手,提出王羲之書法之善是專心致志、勤學苦練的結果,進而點明要深造道德更要刻苦學習和磨練。
第二段:記王君盛表彰王羲之墨池和向作者索文的經過,并且究其心理,借以勉勵后學者努力深造。
二、簡析:
1、概括敘述了墨池的地理位置、環境和狀貌。因本文目的在于說理,不在于記敘,所以記敘要言不煩,鋪向了通向議論的軌道。
2、由物及人,追敘了王羲之退離官場的一段生活經歷,言簡意賅,展示 王羲之傲岸正直、脫塵超俗的思想性格,這是王羲之學書的思想基礎和良好的精神氣質不能不提,
3、在記敘的基礎上轉入議論“羲之書法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非天成也。”也就是說王羲之書法之所以“善”,其原因是專心致志,勤學苦練的結果,不是天生的。這是正面論證,繼而從反面論證,指出后人書法之所以不及王羲之的原因,在于缺乏勤學精神,進一步論述了刻苦學習的必要性,最后引申到道德修養更需要努力。
4、第二段更進一步發揮,交代了作記緣由,由推王君之心,深入論說,既能勉勵學生們勤修學業,更勉勵他們深造道德,不僅要有“一能”,以便像古代的仁人志士一樣,有用于當時,影響于后世。
三、寫作特色
1、詳略得當。記敘簡要,為議論服務,墨池的地理位置、環境,王羲之厭惡官場生活,游覽名勝,都非常簡要。
2、“以記為附,以議為主,記議交錯”。像《醉翁亭記》《岳陽樓記》都是先寫景狀物,爾后抒情議論,本文則是記議交錯,渾然一體。
3、大量使用問句。全文共14句,有6個問句,幾乎占了一半,其作用不盡相同,有的因為是美好的傳說,既不輕信也不否定,像第一問句;有的因為缺乏確鑿的證據,所以用商量的口氣,推測的語調,持論穩妥,像推測王君之心;有的是論說又是反問,意在引人深思,如第一段最后兩句。
附板書:
地理位置╲ 辭官不做
→墨池--→王羲之→專心苦練并非天成→道德修養→不僅有一能
環境狀貌╱ 遍游名勝 (正反論證) 學仁人莊士
有關資料:
[《墨池記》簡案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故都的秋教案詳案
3.秦兵馬俑教案詳案
4.幼兒園教案詳案
7.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8.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我喜歡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