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莊浪縣第一中學 王志斌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態度,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主觀需要的內心體驗,反映著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是人的一種特有的,高級的需要,對于學生的學習,尤其是語文學習,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這是因為:一方面,情感是學生智力及非智力發展的原動力。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熱情能抓住一個人,因此它是一個巨大的力量”,有一定的情感體驗和情感要求,才會有相應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動,學生只有對所學知識產生情感,才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另一方面,情感又是語文學習中理解和表達的心理基礎。劉勰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情感體驗,才能準確理解課文思想感情和寫法,才能細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寫出情文并茂的文章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重視情感因素,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開發利用情感因素。
一、激發情感,以情激情。
首先,要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必須要結合學習興趣和動機的培養,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的熱情。在語文教學中穿插講故事,說典故,談軼事,讀美文,縱橫幾萬里,上下幾千年,用豐富新穎的內容吸引學生,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打動學生,把學生引入語文天地。課前采用情境導入,懸念激活,朗讀激情、聯想引發、感情渲染、氣氛烘托等方法,扣住學生心弦,引發學生的探求熱情,使學生“想知”、“樂知”,全身心地投入語文學習中。采用靈活多樣的教法,增強教學的藝術性,講出形象,講出趣味,講出感情,吸引學生,打動學生,使學生置身于課文所展示的境界中。在此基礎上,滲透思想教育內容,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把”興趣”變為”愛好”,并進一步轉化為”志趣”------對語文的無比熱愛,做為學好語文的持久動力。
其次,要采用多種有效手段,豐富學生的情感。豐富的情感體驗,是學生閱讀和寫作的心理基礎。從學習對象上看,作者“為情而造文”,特別是優秀的文學作品,都傾注了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學生只有具備了豐富的情感體驗,才可能借助語言與作者溝通,透過字里行間,透視作者內心感情世界,理解課文。從學生本身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欣賞的主體,語文學習正是在鑒賞中實現的,而生活經歷,尤其是感情經歷,又影響著鑒賞和學習效果。尤其寫作教學更需要培養學生的情感,”情者文之經”,學生如果沒有豐富細膩的情感,就不可能寫出真摯感人的文章來。因此,教師要教育學生熱愛生活,不僅要觀察生活,積累生活,更主要的是要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海”,指導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感人之處,深切體味,并積累情感,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生活感受力。指導學生體驗生活,要抓住時機,適時引導。如“激動”是一種極平常的情感,但到底是什么感受,許多學生說不清楚,表達時只能借助于“非常”、“十分”之類的詞來強調,如果借助一次比賽獲勝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就會說出“心跳快”、“喘氣急”、“忘記了一切”、“總也坐不住”、“禁不住笑”、“想找人說”等感受來。因此教師要借助課外活動,創設情境,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情感體驗機會,并善于抓住機會,指導隨機觀察體驗,豐富學生的情感。同時,在閱讀教學中,要借助多種手段,創設一種藝術情境和情感氣氛,讓學生置身其中,使學生動情,細心品味,受到感染,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而且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情感。還要通過指導課外閱讀,觀看電影、電視等文藝活動,進行情感熏陶,增加學生的情感經歷,豐富學生的情感。總之,要多方面入手,課內與課外結合,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以促進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再次,教師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及積極健康的情感。語文學科的特點就在于以形象思維和情感思維為先導,發散性和可塑性性強,,學生個人的態度,情緒、心境、審美情趣甚至人生觀、價值觀與情感有關的人格因素等,無不影響語文的學習效果。語文教師必須堅持“文道統一”的原則,既做“經師”,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開發智力,又要做“人師”,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以促進語文學習。要在教學及生活中,教育學生時刻以積極的生活態度,樂觀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審美情趣,高漲的情緒,穩定的心境,面對生活和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科學世界觀,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正確認識社會、人生和自我,這對于學生閱讀和寫作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聽說讀寫都不可避免地帶上學生個人主觀傾向性。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把骨肉情、友誼情、人道情等基礎情感上升為利他情、愛國情、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級情感,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對語文有深層次理解,避免寫作中表現自我主題不高、觀點偏激的現象。如朱自清的《背影》等課文都便于進行這一類的情感教育。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導情。
情感總是由一定的客觀事物引起的。語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詩歌,富有詩意的散文,引人入勝的小說,催人淚下的劇本,占相當比例,都蘊含著濃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有助于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同時,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青年學生的內心是一片洶涌的大海,從來未平靜過,他們渴望豐富的情感體驗,強烈的感情共鳴,適時的情感發泄。因此,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讀引發、研讀體味、情景再現、情境體驗、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學方法,以情導情,激起學生內心的感情波瀾,引發學生的情感,使之與作者產生共鳴,進而理解課文、發展情感。導情要適度,要圍繞理解課文,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進行。導情還要適時,要在學生情感思維出現障礙時加以導引,并要設法上升為理性思維。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一文,可采用朗讀引發先聲奪人,再補充人物及背景材料,進而體會作品的情感因素。
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充分發揮語言的激情作用。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具有激發性和感染力,點燃學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講究輕重緩急的節奏,豐富多彩的內容,抑揚頓挫的語調,富于變化的語氣,引人入勝的語境。要富于美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并配合適當的體態語言,以激昂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結合為主體語言,聲情并茂,“一石激起千重浪”,撥動學生的心弦,引起學生的感情共鳴,使學生與作者的感情相溝通。這樣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學生情感發展。
三、注重教師自身的情感影響,以情引情
教師在學生心中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師的情感也同樣能感染學生。首先,教師要給學生親切感,信任感。學生”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如果學生厭惡甚至憎恨教師,那么對其所教學科也自然沒有學習熱情。教師要對學生傾注全部愛心,關心愛護學生,尊重信任學生,滿腔熱情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對差生要傾注更多的愛。時時給學生以微笑,期待和贊許,與學生進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讓學生感到教師可信,可親,可敬,產生一種滿意,喜愛的情感。其次要充分發揚教學民主,相信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因而,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多引導,多鼓勵引導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發現,特別是討論過程中學生思維出現障礙而中斷或錯誤時,要多方引導啟發,盡量讓其完成,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享受到獲得知識的喜悅和成功的快感,認識自我,增強學習的自信心,也更加佩服教師,表現出更大的學習和參與熱情。再者,教師要時刻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熱烈高漲的情緒,絕不把個人不健康的情緒帶進課堂,以免影響學生。由此看出,做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高超的教學藝術,過硬的教學基本功,而且還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積極、健康、豐富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情感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視的,語文教師必須充分開發和利用這一非智力因素,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展,變單純的知識教育為素質教育,培養新型人才。
作者郵箱: zlyzwzb@126.com
[語文教學怎一個情字了得(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中職語文教學課件
2.語文教學課件
3.語文教學反思論文
4.語文教學的論文
5.語文教學論論文
6.馬說語文教學課件
8.語文教學計劃
9.語文教學課件設計
10.語文教學主題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