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
教學目標
1、 了解伏爾泰對人類歷史的卓越貢獻,尤其是他在思想史上的貢獻。
2、 體會雨果充滿激情的、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演講語言風格。
3、通過朗讀,體會人們對伏爾泰的崇高敬意,感受偉人的魅力,接受自由、平等、正義等思想的熏陶。
教學重點及實現措施:
1、 理解伏爾泰的歷史貢獻及啟蒙思想的偉大意義。
(這既是文章重點,也是難點,可以通過介紹背景、作者生平來輔助了解,也可以通過反復地閱讀課文,提出問題,加以討論,促使學生理解)
2、 通過朗讀,體會雨果充滿激情的、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演講語言風格。(作為一篇演講,本文詩化的語言風格,澎湃的激情浪潮和閃耀的思想光輝,使它成為朗讀教學的難得材料,要把朗讀的教學貫穿始終,讓學生通過讀來感受、理解、欣賞精彩的語言和澎湃的激情。)
教學難點及突破方法:
1、學生對時代和思想背景的陌生,不清楚啟蒙運動在西方歷史上的重大意義,因而很難理解雨果對伏爾泰的高度評價、對啟蒙思想的當代闡發,很難激起感情共鳴。
(1)結合《世界歷史》,讓學生了解背景情況,或讓學生在上課前分工查找資料,或者教師進行比較詳細的說明。
(2)可通過講述“伏爾泰之死”“卡拉斯事件”等故事,激起學生了解時代與思想背景的興趣,盡量不要跟學生照搬歷史或哲學教科書上的抽象概括。
(3)如果學生對啟蒙思想(如弘揚理性、反對宗教、提倡人權)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也可以把重點和突破口放在“正義感”方面,即伏爾泰為弱勢人群吶喊、奮爭的行動
2、在總結伏爾泰的貢獻時,學生可能不太好把握,尤其是對他在思想史上的貢獻不容易明了。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注意:伏爾泰與黑暗勢力斗爭的武器是什么?“筆”的寓意是什么?演講開頭所說的伏爾泰完成的使命是什么?
教學方法:1、朗讀法。通過朗讀,體會雨果充滿激情的、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演講語言風格。
2、置疑法。通過朗讀,體會雨果充滿激情的、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演講語言風格。
3、點撥法。4、討論法。5、合作法。6、探究法。
教學輔助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778年,“教導人們走向自由的”的“法蘭西思想之王”伏爾泰與世長辭,“一顆巨星隕落了”。一百年后,另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斗士――維克多雨果站在紀念伏爾泰百年冥誕的講壇上,發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講。讓我們一起走近偉人,去領略這兩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輝。
二、檢查學生預習。
1注音:隕 柩 睿 恪
2解詞:隕落 靈柩 睿智 凌駕 黎民百姓 恪盡職守
三、教師介紹。多媒體課件出示:
(1)伏爾泰: 原名弗蘭蘇阿,馬利阿魯埃;伏爾泰是他的筆名。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旗手,被譽為“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他出生在巴黎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自小受過良好的教育。他父親是法律公證人,希望他將來做個法官,但他對文學發生興趣,后來成了一名文人。
伏爾泰經歷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個封建王朝的統治,目睹了封建專制主義由盛轉衰,親身感受到了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腐朽和反動。他深刻地;預見到革命必然到來,他對朋友說:“我周圍發生的一切事情,正在撤下革命的種子,盡管我自己未必成為革命的見證人,但它是必然要到來的。”
伏爾泰才思敏捷,多才多藝。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語言和諷刺的筆調而聞名。他說:“笑,可以戰勝一切。這是最有力的武器。”他曾因辛辣地諷刺封建專制主義而兩度被投入巴士底獄。他的書被列為禁書,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國門。
伏爾泰寫過大量文學作品,其中最有影響的一本書是《哲學通信》被人稱為“投向舊制度的第一顆炸彈。
伏爾泰非凡的才智,銳利的思想以及他對黑暗的封建專制主義所作的揭露,使他在人民中間享有崇高的聲望。
伏爾泰尖刻地抨擊夫主教會的黑暗統治。他把教皇比作“兩足禽獸”,把教士稱作“文明惡棍”,說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個最可恥的騙人羅網”。他號召“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駭人聽聞的宗教狂熱作斗爭,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還有一些人從遠處痛罵他。”
他在反封建的啟蒙運動中作出的巨大的貢獻,是值得人們永遠紀念的。
(2)、雨果: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貫穿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暴力、以愛治惡。創作長達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
簡介《巴黎圣母院》,它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腸,先愛后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爾達。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舍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欲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而《悲慘世界》剛被稱為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
羅曼羅蘭評價雨果說,“在文學界和藝術界的所有偉人中,他是惟一活在法蘭西人民心中的偉人。”
四、自由朗讀課文。
(一)說說讀完本文后的第一感受:
內容上的:
1、雨果對伏爾泰作出了怎樣高度的評價?
參考:(1)把伏爾泰生活的時代看作是“一個新紀元的開始”! “伏爾泰比國家領袖更重要,他是思想的領袖”
伏爾泰為人類開啟了思想,從那時起“人類最高的統治權力將是思想。”一切都靠理性,不再盲目臣服權威與專制,人間的最高律令將是基于正義和平等的法律、真理及良心。
(2)伏爾泰“不僅是一個人,他是一個世紀”
原因是--伏爾泰生活的年代反映了法國十八世紀的特點。他啟迪人們思想,培育良知,教化人類。
2、伏爾泰為人類文明作了怎樣杰出的貢獻?(是像牛頓,愛迪生一樣看得見的成就嗎?)
學生找相關語句后明確:--他的貢獻主要是思想上的!他用著作同封建專制制度斗爭,教導、安撫、教化人,當然,他也用行動為受害者辯護,替弱者伸張正義,他把人的尊嚴賦予黎民百姓,鼓舞人民從混沌愚昧中走出來,推翻君主統治,開創一個民主文明的法蘭西。
語言上的:和別的文章相比,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區別?
1這是演講詞,本文具有充滿激情、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演講語言風格。2、雨果對伏爾泰充滿了高度的激情和崇高的敬意。感情的自然流露,鮮明的感情色彩。3演說詞面對觀眾,有現場的交流和提示等。
五、整體把握全文內容
本文可分幾部分?讓學生讀課文后討論回答,這有一定的難度。
--可分為三部分:(也可分四部分,把他的人格魅力單獨分為一部分)
1、(1)對伏爾泰作出的世紀性貢獻進行了總體性的評價。
2、(2――12)帶領人們回顧歷史,高度贊揚伏爾泰為被壓迫的人類而孤軍奮戰的精神。不僅在于他的著作和思想,還包括他積極投身于現實的、為一個個受迫害者辯護的具體斗爭。還專門禮贊了伏爾泰非凡的人格--“睿智的微笑”
3、(13――14)回到現實19世紀,高度贊揚伏爾泰的思想和精神,呼吁人們向他討教,并表達自己與反動勢力斗爭到底的決心和信
六、細讀本文,要求體會作者的感情,文句的深刻含義和語言運用的妙處
(一)細讀第一部分,思考
1、作者怎么評價伏爾泰的逝世?
“一顆巨星隕落了。但它是永生的”,高度評價了伏爾泰在人類歷史上的非凡地位
2、“伏爾泰不僅是一個人,他是一個世紀。他行使過一個職能,他完成過一項使命。”這句話蘊涵著哪些豐富的意義?
首先,“一個世紀”指他所處的那個風云激蕩的法國18世紀,這是“登峰造極的君主政體和曙光初現的革命年代”,“他的搖籃映照著王朝盛世的余暉,他的靈柩投射著大深淵最初的微光”。“搖籃”“靈柩”“深淵”“曙光”這些詞語極其生動地概括了法國18世紀的歷史特點。
其次,見證了這個偉大時代的伏爾泰,他所行使的職能和使命,就是“培育良知,教化人類”。正是這一點,使他成為人類思想史上的一代宗師。這句話高度概括了伏爾泰生活的時代及其世紀性的貢獻。
3、“詛咒”和“祝福”如何在雨果的身上被看似矛盾地體現?
“他受到詛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過去的詛咒,受到未來的祝福。先生們,這是榮譽的兩種美好的形式。”
越是偉大的人物,越是遭受激烈的毀譽。 “過去”象征著黑暗與邪惡,“未來”意味著正義與光明。伏爾泰所受的極端毀譽,正反襯出他與黑暗的勢不兩立,他對世人的啟蒙碩勛(“啟蒙”的西文原意,就是帶來光明)。
小結:雨果對伏爾泰的精彩評價,激起了聽眾的共鳴,贏得贊同的掌聲。
(二)細讀第二部分,思考
1、伏爾泰是一個勇猛的“斗士”,他讓我們想起舊中國也有這樣一位勇士--那就是“魯迅”,說說他們的共同點:
A、用筆作武器
B、孤身奮戰,都遇到無數的困難、挫折。
C、不僅有思想上的教化,還有行為上的具體幫助
教師小結:從思想上引導人類走向光明和平,這正是偉人先知的最大貢獻。不同的是,他們生活的世紀不同,斗爭的性質、對象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有些不同,獲得的效果最終也不一樣。
2、本段演說詞哪些體現了口語化的特點?
“各位先生”“我再說一遍”面對觀眾,提醒注意。
A、用短句、問句和排比句增加口語色彩。如“人民是什么?是無知。宗教是什么?是不寬容。司法是什么?是不公正。”“這是一場戰爭,是思想反對物質的戰爭,理智反對偏見的戰爭,正義反對非正義的戰爭,被壓迫反對壓迫者的戰爭,是仁慈的戰爭,溫柔的戰爭。”等等。
B、注意和現場交流。如提示聽眾:“各位先生,” “我再說一遍”,這些提示,目中有聽眾,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共鳴。
(三)細讀第三部分,思考
1、伏爾泰的高貴人格還體現在他的“微笑”上,“我們應為這微笑感動。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說說這“微笑”中含有的多層含義?
“睿智的微笑”。這微笑,“蘊涵有哲理的憂傷”,又“含有黎明的曙光”。微笑,是對憤怒情緒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塵囂之后的寬恕與安詳。對權貴與壓迫者的嘲笑、譏諷,是比對手站得更高的俯視、輕蔑;對弱者與被壓迫者的微笑、安撫,是最為真摯的仁慈與博愛。憂傷,也許來自一代精神巨人缺少知音的孤獨,來自對改造社會與人心之艱難的體悟;但“明知不可而為之”的濟世情懷,終究使他把一生獻給了人類的解放事業。于是,他用智慧的微笑,“照亮真理,正義,仁慈和誠實”,把迷信和丑惡照得透亮,從而催生出平等、博愛、理智、和平等人類永恒的精神追求。
2、在本段,雨果又用了哪些詞語來評價這個偉人?
--“伏爾泰比國家領袖更重要,他是思想的領袖”“在伏爾泰,一個新的紀元開始了。” “我們感到,從今以后人類最高的統治權力將是思想。”
3. 說說“我們感到,從今以后人類最高的統治權力將是思想。”這句話的含義。
思想取代武力,意味著人民普遍地覺醒,再也不會盲目地臣服于權威與專制,人間的最高律令將是基于正義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作為公民,“恪盡職守”,就是要維護法律的尊嚴,防止強權與丑惡勢力對人權的踐踏;做為個人,“行使自己的權力”,就是捍衛自由,追求真理。
(四)細讀第四部分,思考
1、雨果的時代是個怎樣的時代?
--“野蠻還在”,“刀劍猖狂”,人類還在流血,還有君主獨裁,還有不息的戰爭,還有被壓迫者的痛苦和呻吟。
2、“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讓光明從墳墓里出來! “這句話包含怎樣的意思?
表現出雨果與黑暗專制勢不兩立、斗爭到底的決心和信念,同時也暗示著:長眠于墳墓中的伏爾泰,他曾經催生出的“黎明的曙光”,無論曾經怎樣被黑暗湮沒,但最終都將在人類歷史上大放光彩。
3.本文段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何巧妙之處?雨果演說本文的最大意義在于什么?
內容上:(演說意義)作為法國19世紀精神領袖的雨果,他希望像他的前輩伏爾泰一樣,再一次向世人大聲疾呼“人的生命權,良心的自由權,理性的最高權威,勞動的神圣性,和平的仁慈性”。呼告:“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讓光明從墳墓里出來!”
結構上:巧妙地呼應了演講開頭的“他的搖籃映照著王朝盛世的余暉,他的靈柩投射著大深淵最初的微光”一句;而且把18世紀與19世紀,把整個人類解放的光輝歷程,都融合在一起。
七、誦讀全文,再次體會本文語言特色,體會雨果飽含激情、詩化的語言中蘊蓄的深刻含義。
教師闡述:作為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雨果在這篇演講中很好地展現了浪漫主義的語言風格。
1、任何一種語言風格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思想和感情為基礎的,浪漫主義的語言也不例外,在本文激情洋溢的語言背后,是雨果對黑暗現實與不合理制度的尖銳抨擊,對人道主義的熱切呼喚。
2、本文語言,體現了對比鮮明、文采飛揚、比喻生動、渲染夸張等特點。同學們可以通過反復誦讀體會美感和激情。
八、板書設計:
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
1、總體評價--伏爾泰世紀性貢獻
2、回顧歷史--思想啟蒙與現實幫助
禮贊人格--“睿智的微笑”
3、回到現實--呼吁討教,表達決心
語言風格:充滿崇高敬意、富于浪漫主義色彩,感情自然流露。
九、課外延伸:伏爾泰哲理名言積累
這里是我的心臟,但到處是我的精神
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往往是鞋里的一粒沙子。
雖然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句話,但我將以我的生命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激情是使航船揚帆的驟風,有時也使它沉沒,但沒有風船就不能前進。
友誼是靈魂的結合, 這個結合是可以離異的,這是兩個敏感正直的人之間心照不宣的契約。
人生來是為行動的,就像火光總向上騰,石頭總往下落。
美只愉悅眼睛,而氣質的優雅使心靈入迷。
[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去年的樹教案
3.春節的周記一百字
6.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7.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成語故事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