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山陵
【教學設計A】
創意說明:本文以說明為主,同時不少段落運用了描寫。這篇設計在引導學生掌握課文要點時,加強誦讀的訓練,使學生在誦讀中體會生動形象的語言在說明文中的作用。
1.導入,介紹孫中山先生對中國革命所作的貢獻,突出民主革命的先驅、革命的先行者。
2.請去過中山陵的學生介紹中山陵。
。常b讀課文,注意讀準下列字音:巉Q遙悖璦ⅲ盍殍眩輳楱雌巒櫻簦酲龜趺fū參錯cēncuò纖細xiān等。
4.結合探究二,了解中山陵總體布局和組成部分以及說明的順序。①學生填圖,教師解說“鐘”形。②歸納說明順序:按空間順序由外而內,由總體到局部(由南而北、由下而上)。
。担凶x第2段,①學生誦讀,體味優美的語言。②探究:為什么這一段用較多文字描寫鐘山地理形勢、優美景色?(因為鐘山山形雄偉而險峻,景色優美,孫中山先生才有身后要埋葬于此的愿望,這也是鐘山南麓被選做中山陵墓址的原因。)
6.研讀第9段,①反復誦讀,欣賞優美的景物描寫佳句。②隨文學習所用的修辭手法。③探究:景物描寫的作用(描寫和說明相結合,使客觀事物得到準確貼切的表現,增強了說明的效果,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罚仡櫺〗Y:中山陵的主要特征,“巍巍”的含義(①陵園建筑群體的規模氣勢。②它在廣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本文中包含不少歷史、文化知識,這篇設計重點指導學生細讀課文,自主、合作、探究,積累知識,掌握閱讀的方法。
教學步驟:
1.導入,出示相關圖片,展示孫中山先生手書“天下為公”大字。①請學生解釋意思,說明出處。②教者歸納:“天下為公”源于《禮記大同》,是孫中山先生追求的社會理想,他為此奮斗了一生。這也是人民愛戴孫中山先生的原因。③解說課題“巍巍”的含義。
2.學生默讀課文,同桌合作探究,小結應積累的知識,制作資料卡片。
3.請幾對同桌示范探究過程,檢查知識積累,師生共同點評。引導學生就下列話題展開討論:①哪10個朝代、政權先后在南京建都?②“先驅”的含義。③呂彥直設計的鐘形圖案入選的原因有哪些?④文章按怎樣的順序說明中山陵?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⑤設計者怎樣體現陵園的莊嚴肅穆和孫中山先生精神的不朽?
4.知識積累小結,投影顯示:卡片一:南京是10朝古都,先后有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在此建都?ㄆ褐猩搅昱d建于鐘山風景區,于1926年1月動工,1931年10月竣工。是辛亥革命以后,我國為革命領導人興建的一座時代最早、規模最大的陵墓?ㄆ褐猩搅甑脑O計者是呂彥直,中山陵的鐘形圖案有“示警”和“自由”的涵義,它象征著孫中山先生領導中國革命的意義和貢獻,同時又與陵墓所在地的鐘山相吻合。卡片四:工筆畫--國畫的一種畫法,用筆工整,注意細部的描繪;潑墨畫--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用筆蘸墨汁大片地灑在紙上,畫出物體形象,像把墨汁潑上去一樣;寫意畫--國畫的一種畫法,用筆不求工細,注重神態的表現和抒發作者的情趣?ㄆ澹簩O中山先生是偉大的革命先驅,他領導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統治。于1925年3月病逝于北京,1929年6月安葬于南京中山陵。
【教學設計C】
創意說明:中山陵不僅是孫中山先生的安息之地,也是著名的游覽勝地--鐘山風景區的一部分。這篇設計把讀寫說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寫作說明文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步驟:
1.導入,簡介孫中山和中山陵。
2.學生閱讀課文,理清下列問題:①中山陵的主體特征和組成部分。②文章按怎樣的順序介紹說明?③找出文中生動說明的段落并誦讀。
。常M織討論:把本文提供的材料改寫成一篇300字左右的游覽區簡介,應怎樣取舍?(要突出鐘山風景區的景色優美;突出介紹中山陵的規模和建筑特點;略寫孫中山先生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和中山陵的興建過程;補寫去中山陵的交通路線和周邊景點等。)
4.學生寫作后進行交流、點評。
5.口語訓練:假若你是一名導游,正帶領一批游客乘車行駛在從中山門開始的寬闊的陵園大道上,你現在開始向游客介紹中山陵……(要求學生細讀課文,按游覽順序,把握每一景點的要點,模擬導游。)
【資料整合平臺】
孫中山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1866.11.12)生于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中華民國十四年(1925)三月十二日逝世于北京。幼名帝象;稍長名文,字德明,號日新。1886年改名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因名孫中山。在19世紀后期和20世紀初期,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興起反帝反封建偉大革命斗爭的歷史劇變時代,孫中山全心全意地為改造中國,振興中華,爭取祖國的獨立、自由、民主和富強,進行了百折不撓的斗爭,建立了豐功偉績,留下了豐富的思想遺產。
呂彥直 中國近代建筑師。字仲直。生于天津,九歲隨姊僑居法國巴黎;貒笤诒本┳x書,1913年畢業于清華學校后,進美國康奈爾大學,攻建筑學。畢業后回國工作,曾參加南京金陵女子大學和北京燕京大學校舍的設計,首次提出采用現代鋼筋混凝土結構建造中國民族形式的建筑。他在中山陵設計競賽中獲第一名,后又在廣州中山紀念堂和中山紀念碑設計競賽中獲第一名,享有盛名。南京中山陵和廣州中山紀念堂都是中國近代建筑中的杰作。
中山陵 位于南京東郊鐘山第二峰茅山南麓,平面布局呈鐸形,含有“木鐸警世”之意。陵墓建筑以古代傳統形式為主。陵坐北朝南,依山建造,從牌坊前的平臺至墓室,水平距離約700米,上下高差70余米。建造面積8萬余平方米。主要建筑依次有牌坊、墓道、陵門、牌亭、祭堂、墓室等,還有當時各界人士和海外僑胞集資興建的建筑分布在陵墓四周,如音樂臺、行健亭、革命歷史圖書館、光華亭、仰止亭、藏經樓等。陵墓前面為廣場,與陵園大道相接。廣場南面設八角形三層石臺,上置紫銅寶鼎一尊。廣場北面為石階和兩層平臺。正中是一座三間三樓式花崗石牌坊,頂蓋藍色琉璃瓦,正中石匾上刻孫中山手書“博愛”兩字。墓道長約435米,寬約39米,分成3道,道旁植松柏和銀杏。陵門通面闊約24米,高16米,花崗石砌造,重檐九脊上蓋藍色琉璃瓦。下部3個拱形門洞,正面石額上鐫孫中山手書“天下為公”4字。碑亭面闊約12米,高約17米,重檐歇山琉璃瓦頂。亭中立墓碑,高約8.1米,上刻“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于此”。碑亭至祭堂的正道,全部用蘇州金山石砌成,共有石階290級,分8段,每段設一平臺,最上3段兩旁建石欄。石階兩側植草坪和樹木。祭堂前面兩側立石華表一對。祭堂通面闊約27米,通進深約22.2米,高約25.8米,重檐九脊藍色琉璃瓦頂,檐下有石制斗拱和銅質椽子,正面上下檐之間,嵌孫中山手書“天地正氣”4字直額。堂前有廊廡,正面3個石拱門,安裝鏤空紫銅扇門,門楣上分刻“民族”“民權”“民生”篆字。堂內大理石鋪地,前后排列著青島花崗石柱12根,頂部為“覆斗”形天花。四壁下部嵌黑色大理石,東西兩邊分刻孫中山遺著《建國大綱》全文。堂正中為孫中山石雕坐像,高約4.6米,像座四周刻有反映孫中山革命歷程的浮雕6塊。墓室位于祭堂之后,呈半球形,直徑16.2米,高約9.9米,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外表用香港大理石鋪砌。內部券頂飾“馬賽克”,四壁鑲米色人造大理石。正中為圓形大理石壙,直徑約3.9米,上圍石欄。壙中央是長方形石墓穴,上置孫中山穿中山裝的大理石臥像。遺體安葬在臥像石座下5米處。墓室與祭堂通連處有2道門,內門楣上刻“孫中山先生之墓”7字,外門額上刻孫中山手書“浩氣長存”4字。
使用建議:配合教學設計,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注意分辨和課文的不同說法,增加學生模擬導游的資料。
[巍巍中山陵(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巍巍中山陵教案
6.如何突出中心教案
9.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春曉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