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評論 2000-12-27 谷力
當老師們發出這樣的疑惑“當老師還有什么意思?”有誰讀得懂他們的灰心與寒心?
中國青年報上發表了一篇教師來信《當老師還有什么意思》,立即引發全國范圍內教師的大討論,而實際上,“討論”并非討論,因為90%以上的教師發言中充滿苦澀、辛酸的味道,當著教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他們卻沒有感受到“太陽”的光輝與榮耀,相反,被夾在升學率與減負之間、應試教育體制與素質教育口號之間,他們同時承受著來自學校、家長、社會媒體的壓力與指責,嘔心瀝血的工作換來的僅僅是薄如紙的“蠟燭”稱號和淡如水的生存環境…………,他們的灰心、寒心決不是毫無來由。
一、 熱臉貼上冷屁股 誰能不寒心
這句話雖然難聽,但卻是一些教師遭遇的真實寫照。都是學生,但并不是每個都是來“學習”的。一次,一個老師找一個經常逃課的學生談話,那學生從口袋里掏出一疊鈔票對我那朋友說:“拿去,你們北方人(珠三角地區的人稱廣州以北的都是北方人)來這里教書不就是為了幾個錢嗎,這里夠你兩個月的工資,你以后少來纏我。”(K12網友:北江)社會的想象中,教師對學生的感化教育是沒有“化而不改”的,只有老師自己知道,“頑皮”的學生根本“不吃這一套”。
但每個學校、每個教師都會遇到“不吃學校這一套”的學生,可是,如果教師 “體罰”學生,那就是觸犯了天條。體罰,不論教師出自怎樣的好心與無奈,家長、學生、學校都齊刷刷表示“不可原諒”。弄不好,教師還會被學生、家長推上法庭。大街上、電視電影、報刊漫畫里社會不良因素的浸染無處不在,可有些家長只迷信教師 “言傳身教”的力量;家長可以對自己的孩子“束手無策”,卻不可以教師說一次“不可救藥”;學校要靠升學率宣傳自己,卻要教師多搞素質教育;教育部要求給學生“減負”,但高考還是把教師趕進補課、題海的死胡同。教師們在夾板逢里有多難、有多苦,誰曾理會?!
老師們一顆紅心捧出來,要教書又要育人,一個班40多個學生,一個閃失就里外不是人。教得好給帶上個中看不中用的光環,教不好就扣上“誤人子弟”的大帽子。學校、家長、社會、輿論就是這么“勢利眼”,在無人理解的情況下,教師們怎不寒心?!
二、 不是捧殺就是棒打 誰能不灰心
頂著光輝的稱號“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燃燒自己照亮他人”,教師們不“高尚”是不行的。教師什么時候有過業余時間,補課就應該是義務不收費的,不然有損教師形象,豈不是“貪圖錢財”。教師的職業就該“無私奉獻”,所以就請諸位恩師別在厚著臉皮要“加薪”,勒緊褲腰帶,高頌一聲“君子固貧”就不餓了。
為什么《當老師還有什么意思》的劉工昌老師們一再強調“我們只是普通人”,就因為長期以來輿論對教師職業“高尚”的社會定位過于神化,而忽略了他們本是普通人,有著普通人的情緒和欲望,他們也希望工資高一些,生活條件好一點;他們的付出不是不講回報,哪怕只有學生的起碼尊重他們都不會哭、不會叫冤、不會體罰;他們不是神,不能每天工作12個小時而不被累垮,他們也不能只會笑不會怒,于是,輿論神化教師的結果只能是“捧殺”。他們一切合理的要求都變得“有礙師德”和“不合理”。如果這樣下去,教師只能去吃他的光環了。難怪他們灰心。
捧殺的另一個結果就是“棒殺”。因為對教師教育的期望值極高,以至于一旦學生犯錯,家長、社會的責任都可以懸而不談,學校和教師的責任卻不容推卸。給教師道德社會定位太高,也導致任何的錯誤失誤都不被允許。對差生只能“苦口婆心”,打是萬萬不能的,這不僅因為教育部有規定,家長心疼,萬一被媒體知道了,老師就成了“素質低下”、“只會應試教育”的“惡魔”、傷害學生身心健康的“罪魁禍首”。體罰是錯誤的,但社會、家長、輿論媒體在批判教師的時候卻從來沒有理解到教師的苦衷,他們把教師與應試教育一起“棒殺”。學生是祖國未來的花朵,現在他們要從應試教育中翻身解放,做素質教育的主人,成了上帝了,那老師們呢,難道該他們去做“奴隸”?!
總而言之,教師們灰心、寒心的因素多種多樣,但那么多的牢騷、埋怨歸根結底只有一句“沒人理解我們”!當人們準備贊揚或批評教師的時候,我們真的該問一句“我們理解教師嗎?”
無論教師怎樣難當,當著怎樣寒心灰心,還是有老師這樣說“我哭教師,但我舍不得放棄我熱愛的職業”,哎,這就是我們的教師!
[不是捧殺就是棒打 教師怎能不寒心]相關文章:
1.用不是就是造句
2.用不是就是造句子
3.用不是就是去造句
4.林沖棒打洪教頭說課稿
5.棒打鴨子的歇后語
9.放下,就是安寧
10.就是也是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