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學習的自由還給學生
--小議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
邛崍一中 陳容
關鍵詞:自主學習 互動合作
內容提要:語文教學的任務不僅限于讓學生背幾篇文章,做幾道習題,而是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學會閱讀,學會表達,學會思考,以此來培養他們聽、說、讀、寫、思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他們通過語文學習來學會怎樣學習語文以及語文以外的其他課程,為終生的學習打下基礎。這些要依靠學生形成自主的學習習慣才能實現。本文主要講述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建議語文教學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認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的心態和策略,探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為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特別要重視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
縱觀現實中的語文教學,以及語文教學中的莘莘學子,會發現很少有人在語文教育中感到輕松、快樂,很多人都對語文有一種“想要說聲愛你真的好難”的無奈。原因當然很多,但最主要的還是語文教育的主體仍然不是學生的緣故。目前,雖然在課改和新課標的號召下,許多教師也力圖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那種“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已經很少了,但大多數課堂還是以老師講學生做筆記為主。也許在講的過程中多設置了幾個問題,多了幾個生搬硬套、華而不實的討論,稍有新意者也不過多設了幾張幻燈,甚至讓學生走進了多媒體教室,但有許多都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學生仍然是被動的聽課者而不是主動的學習者,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被動地接受現成的結論,即使討論,也是按照老師的引導,一步一步接近“標準”答案。長此以往,自然導致學生對語文課的厭倦,出現了教師在臺上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在臺下聽得懨懨欲睡的尷尬局面。要避免這種局面,我想,作為教師,就要學會“放手”,把學習的自由還給學生,不要讓教師的講代替學生的學,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
自主學習是指學習主體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具有自覺意識和反應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是自我監控、自我指導、自我強化的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真正樂于學習,樂于探索,樂于創造。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自覺性,逐步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體來說,應在課堂教學中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 創造寬松、和諧的氣氛,消除學生對語文的畏懼情緒。
首先,教師要在平時從生活上多關心學生和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其次,在課堂上也要多尊重、鼓勵、欣賞學生,不要對學生過于苛責。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使學生緊張的心情得到放松,學生才會敢想、敢說、敢讀、敢寫、敢問,思維才會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從而,使學生一接觸到語文便有了愉快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有了學習語文的愉快感,自然會知之、好之、樂之。
2、 以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蘇霍姆林斯基說“課上得有趣,學生就可以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單一的教學手段會使本來很有趣的課堂索然無味,學生也會逐漸喪失對語文的熱情。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投影、錄音、錄象等多種教學媒體,根據課堂需要設置不同的導語和教學環節,在課外舉辦詩歌朗誦、演講、辯論等活動,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使其自主地參與語文學習。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采取以感情激發學生對語文的熱情;以不同的誦讀方式激發學生對語文的熱情;以提問誘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對語文的熱情等等方式。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起來了,就會自覺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
3、 建立“互動合作”的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習慣。
一個好的課堂,不是老師的課堂,而是師生共同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充當的角色是“向導”,是“引路人”,主要對學生的學習起引導作用。在方法上教育學生,在思路上點撥學生,在審美中教育學生。讓學生自覺地學習,自覺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種教學可以在教師主持,學生參與討論的過程中完成。我在“作文講評課”時,用學生“自改--自評--全班一起賞析、修改、討論、評價”的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興致很高,發言踴躍積極,他們暢談自己的感想,談文章的立意、構思、語言特色、人物形象,及文章的優、缺點等等。課后很多同學都覺得這種方式比老師一個人講評收獲要多得多。
設置“小老師”也是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一個好方法。高中語文教材包括課本和讀本厚厚的兩本書,自讀課文和讀本上的文章可以鼓勵學生來講,在備課查閱資料寫教學計劃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增強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加了語文學習的興趣,還減輕了老師的負擔。
另外,“互動合作”的課堂不僅要師生合作,還要展開學生間合作,這種合作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同桌討論及資料共享等形式得到實現。學生間的合作不僅可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真正自己去獲取知識,也可以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
勞厄說過:當一個學生畢業離開學校的時候,如果把老師教他的知識都忘記的話(當然這是不可能的),這時他所剩下的才是學校、教師在他身上教學的真正成果。這就是說真正的教學成果是知識以外的東西,是能力,更是能力之上的智力素質。而這種智力素質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自覺自主的學習習慣。教師只有把學習的自由還給學生,才能讓他們在自主的學習中獲得知識,提高修養,形成能力。
[把學習的自由還給學生(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5.小學生學習的成語
8.教師黨員黨課學習的思想匯報
10.贊美教師學習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