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新
新的課程理念強調“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統一。而習慣就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應該怎樣養成學生良好習慣呢?
一,習慣的養成要與時俱進
在日常的教學管理中,我們常常十分重視學生傳統習慣的養成。如:“認真學習、獨立完成作業”、“上課專心聽講”、“不做小動作”、“考試不作弊”、“尊敬老師”等。這些傳統的好習慣固然重要,但社會在發展,時代科技在進步,僅有這些傳統也不能適應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了。我們應該在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創新學習”,“通過上網、進圖書館等多種途徑查閱資料獲取大量有用的知識”等現代習慣上多下功夫。特別應當注意培養學生之間協作學習的習慣,培養共同勞動的習慣,逐步褪去他們身上“小皇帝”習氣。培養和諧相處的習慣,鼓勵他們多交往,多溝通,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課外活動,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搭好舞臺。培養他們敢擔當,講文明,愛環境,肯鉆研的時代習慣。要求他們文明上網,拒絕網絡游戲,遠離網絡不良信息,養成克己容人的習慣。
二,習慣的養成要內外兼修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不能只重視要求學生“坐得端、行得正、不穿奇裝異服、不佩帶首飾、不留長發”等外顯的或動作性的習慣的養成。更應該重視內在的學生心智習慣的養成。如:善于反思,形成自省的習慣;樂于提問,形成探究的習慣;勤于閱讀,形成積累的習慣等。這樣學生的習慣養成是立體的,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三.習慣的養成要異中求同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習慣不可能盡然。我們對學生的個體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因材施教,這是好事情。但我們不能忽略了他們處于集體、社會中的好的習慣的養成教育。如:“遵守規則,講誠信,見義勇為”等這些公共性的習慣的養成。為他們將來更好地融入社會打好基礎。
四,習慣的養成要同中求異
有的學生在課堂上有勇于表現自己的習慣,敢提問,發表見解,個性張揚。如果在課外,在社會上處處勇于表現,好習慣可能變為“壞習慣”,遭人譏諷;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明白如何在適當的時間、地點、場合保持或克制自己的行為習慣,同中求變,穩中有變,讓好的習慣更好地服務于他們的人生。
總之,好的習慣一經養成就能終身受益。我們要高度重視學生健全習慣的養成教育。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要善于觀察學生,有的放矢的教育;要經常關心學生,言傳身教的教育;要嚴格要求學生,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教育。這樣既教書又育人,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
作者郵箱: helixing7283@sina.com
[學生習慣養成略見(網友來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