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浠水實驗高中 陳摯
考稽歷史文籍不難發現,人們追求幸福健康的生存狀態,無不是在實踐著對人權的追求。雖然我們國家人權地位的確立只是新中國近幾年的事,但中國歷史文籍中一些爭人權的事實是掩不住其光輝的。南朝時《孔雀東南飛》中的主人公劉蘭芝、焦仲卿、焦母就是其中的代表。
所謂人權是指人應享受人身自由和各種民主權利。《聯合國人權宣言》認定:“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人權在當今之世,許多時候都要去爭取,在此遑論封建時代的人們爭人權,顯然不合時宜,但筆者意在說明爭人權的事實自古有之,以及封建社會反人性的制度、禮教是如何扼殺人權的。
在“有貴賤,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辱,但也可以凌辱別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別人”(魯迅《燈下漫筆二》)的封建時代,人們為了爭取應有的人權,想避免“被吃”或“互吃”的命運是多么難啊!劉蘭芝不愁吃喝,身體健康,生存權、健康權本可自由享受的,但在婆婆“吾意久懷忿”的情況下,大打了折扣。可想而知,她所追求的人生更高級別的人權--愛情權、家庭幸福權、個性尊嚴權的結局了。但她那種士可殺不可侮的斗爭精神,足可光耀日月。
劉蘭芝是個十分了得的女青年。“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的女青年在當今尚要搜尋時日方可得見,在古代更是要打著燈籠也難找的女青年。劉蘭芝正是這樣的女青年。她知書達理、多才多藝,內質飽滿豐碩,超凡脫俗,十分了得。這些內質猶砌屋的磚,四季的春,樸實承重,豐茂芬芳。
劉蘭芝還是個賽秦羅敷的美女。“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從動作到打扮,從姿態到氣質,猶如飛來之瀑,直掛眼前,氣勢非凡,晶瑩剔透,無不令人神清氣爽,心生愛憐。應該說,劉蘭芝這些十分優越的先天條件,是懷春男子理想中的妻子,是大戶人家理想中的媳婦,是自己獲取愛情權、家庭幸福權、個性尊嚴權堅實的基礎,然而,這優越的條件卻成了她爭取“三權”的絆腳石,災難的起因。為了剔除身心的桎梏,劉蘭芝進行了堅決的斗爭,直至為“三權”的樹立而殞身青池,真乃天下無雙的奇女子!
劉蘭芝為了維護愛情權、家庭幸福權、一直在婆婆家忍耐和勤勉中度日。面對“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她盡管“心中常苦悲”,但更多地是理解和支持(正因為如此,她才相中焦仲卿),在“雞鳴入機織,夜夜不作息”的勞作中化解思念,打發日子。當然,“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不只是為了化解思念,打發日子,也是為了取悅婆婆,使本不完整的家庭能在機織聲中和諧地運轉。劉蘭芝雖然可用裁衣、彈箜篌、誦詩書的方法排解苦悲,但衣為誰裁?無男無女,只落得婆婆好笑,不是徒增傷悲?彈箜篌、誦詩書是風花雪月之事,讓婆婆得見,一者對牛彈琴,自找沒趣;二者更招婆婆“故嫌遲”,再傷和氣。彈不得,誦不得。真是“知音彈與知音聽,不是知音沒與彈”。劉蘭芝這“晝夜勤作息”的機織聲是報答焦仲卿“守節情不移”的愛的訴說,是想溝通婆婆心靈的紐帶,是“供養卒大恩”的心聲。可憐的劉蘭芝,這機織聲就是她爭取愛情權和媳婦權,極力維護這個表面幸福家庭的唯一憑借和依靠!
盡管劉蘭芝“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辛苦”、“女行無偏斜”,但“仍更被驅遣”。究其因,劉蘭芝超人的內質和美貌及與丈夫“相見常日稀”是禍根。寡居多年,以把兒子視為生命的焦母,豈能讓人奪己所愛?在無力與劉蘭芝抗衡的情況下,性情被強烈地扭曲--堅遣劉蘭芝,要眼不見為凈。黑格爾“戀子情結”理論在此得到了充分地體現。劉蘭芝對焦母無端驅遣也表現出強烈地不解和憂憤。在劉蘭芝“請遣”一席話中,充分地表達了對自己能做個好媳婦的自信,對“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現狀亦憤慨傷懷,無兒無女的責任本不該她一人承擔,最后她激憤地說:“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劉蘭芝這一抗辯既是促使焦仲卿再明己況,迅速想辦法彌合家庭中的裂痕,也是抒發自己強烈的憂憤。沒想到,劉蘭芝憂憤的抗辯換來了更快更壞的結果--“便可速遣之,遣之慎莫留”。當然,這一結果焦仲卿的軟弱和迂腐又要負相當的責任。
當劉蘭芝爭取愛情權、家庭幸福權失敗后,出奇的冷靜:整理物品,早作準備--“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穿戴艷麗,與嫁時同--“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拿作一般媳婦遭遇此劫,當瘋癲撒潑,尋死覓活,哪管身份不身份,人格不人格。劉蘭芝此舉著實表現了她超人的修養,良好的人格。她認為“人賤物亦鄙”,但人格不可丟。她明媒正娶,嚴妝地來,亦當堂堂正正,嚴妝地去。質本潔來還潔去,去則去也,亦是快哉!這種大丈夫般的行事氣概,著實叫人欽佩。當阿兄逼嫁時,“蘭芝仰頭答”的言行擲地有聲,高昂頭顱堅守尊嚴的個性異彩紛呈,撼人心魄。真是不幸,這高貴的個性尊嚴,就在阿兄的煎迫下,隨著劉蘭芝美麗和寶貴生命的隕落而亦香消云散了。被封建社會所“吃”了的焦母、阿兄終于把劉蘭芝“吃”了,封建勢力“吃人”的本質,到此被暴露無遺。劉蘭芝的死也證明了在中國封建社會里,一個常人要想爭得些應有的人權是很難的。
焦仲卿先“堂上啟阿母”,后長跪告阿母,再默無聲息的言行,證明了他為愛情權、家庭幸福權也作過斗爭,但終因軟弱迂腐的個性而枉然。他的“守節情不移”、“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以及“賀卿得高遷”的一通氣話,只能說明他是個誠實近于迂腐,厚道近于傻瓜的男人,他既無遠見的卓識,又無敢作敢當的氣質,是個十足的“老實人”。話說回來,盡管焦仲卿軟弱和迂腐,但他畢竟為愛情承諾過、抗爭過、等待過,最終“自掛東南枝”,亦算得個忠正之士。在封建社會孝儀天下的現實里他不軟弱又能怎樣?因此,他“自掛東南枝”也應該算是對愛情權、家庭幸福權的捍衛,是對劉蘭芝知遇之恩的報答。
焦母雖說是惡人頭,她的霸道和被扭曲的靈魂,不僅剝奪了劉焦夫婦的愛情權、幸福權和寶貴的生命,而且也剝奪了包括自己在內的家庭幸福權,使本不完整的家庭雪上加霜。焦母一開始是贊成兒子的婚姻的。這一點就有劉蘭芝“受母錢帛多”的自白為證。自從劉蘭芝的能干和美貌在焦仲卿面前確立地位之后,焦母被兒子移情別戀所激怒,于是“槌床便大怒”。焦母這種變態的嫉妒,實質上是自己情無所托,得不到自己的愛情權、幸福權和個人尊嚴權的一種報復。多年的寡居,使她失去了妻性、媳婦性和母性。于是她就干脆以抹殺別人享有的愛情權、幸福權、個人尊嚴權來換取對這“三權”的滿足感。焦母無疑是很毒的、自私的,完全充當了封建社會“吃人”的工具。假如,焦母不遵循“烈馬不吃回頭草,好女不嫁二夫人”封建論理道德,不再守寡,情由所托,她還會這樣嗎?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焦母也是在追求“三權”。但焦母在實際中,卻用了一種反諷的追求方法:一旦得不到,“河岸里的魚,吃不到戳也戳死它”。這種妒忌心態既害了別人又害了自己,實在不劃算。
劉蘭芝、焦仲卿、焦母在封建制度禮教的毒害下,為實現應有的人權均作過抗爭,方法不同,可結果都一樣--唱一曲人權的挽歌,最后連起碼的生存權、健康權都失掉了(焦母身后的結局可推知),這是怎樣的悲哀啊!而今正在爭取某種人權的人們當警記。
2006.5.14.
作者郵箱: keping221309@yahoo.com.cn
[一曲爭人權地挽歌--《孔雀東南飛》主題再探(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3.關于人權的畢業論文
4.孔雀東南飛原文
6.再塑生命教案
7.孔雀東南飛教案
9.簡單點,再簡單點
10.再塑生命的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