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興趣之門 走進古詩文的天地
--古詩文閱讀教學的點滴體會
作者:王凌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古典詩文博大精深,燦若繁星,千百年來,滋養了多少代中國人。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讀古典詩文,應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新的標準的提出,無疑也給語文教師們的古詩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從事學校的教科研工作和語文教學工作,我注重于實踐與研究結合,在自己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大膽嘗試,總結經驗,提升理論。新的課題研究已經開始,利用假期讀了一些有關閱讀教學的文章和書籍,其中一些關于古詩文教學的見解和活動設計的介紹,對我頗有啟發,也讓我想到了自己在古詩文教學方面的實踐:在學校的眾多探究課程中,我所擔任的課程是古詩文的閱讀與欣賞。從學生們開始按興趣報名參加各類課程到后來的課程接近尾聲,學生們的熱情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報名時,學生們看到“古詩文” 的字樣便望而卻步,想到平時語文課上老師所要求背誦的篇目就已經頭疼了,誰還愿意在自主選擇的探究課上為自己套上枷鎖呢?其實報名時學生們的這種心理老師是能理解的,但在探究課的真正開展過程中,學生們所表現出的興趣盎然和熱情的逐步升溫甚至是高漲的熱情是我始料不及的,也是令人震驚的。結合自己在古詩文教學中的實踐,對于能夠在課堂上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我想主要得益于以下幾點:
(一) 縱橫交錯的競賽形式讓誦讀變得更主動
曾看到一篇叫《別樣的古詩文教學》的文章,介紹了上海一位年輕教師的古詩文誦讀課,讓我心馳神往。文中的老師在課上以自身的聲情并茂、和著悠揚的古琴曲的忘情吟唱,讓學生知道了什么叫“吟詩”;接下來又以高漲的激情邊吟邊舞邊唱,而這種表現又不矯揉造作,它十分自然的將學生帶入了古詩文的境界中,帶入了載歌載舞的古詩文情景中,整堂課,師生們在輕舞飛揚中誦讀著民族文化的精髓,其效果不言而喻。我雖沒有聽過這堂課,但我卻被文中說描繪的這種課堂境界所感染。誦讀,是學習古詩文的基礎,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讀古典詩文,應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古詩文時,必須改變教法,指導學生在咀嚼、體會、感悟和創新上下功夫,放手讓學生自主誦讀,從整體上去感知古詩文的音樂美,讓他們自然而然地步入詩文的意境,最終獲得思想的啟迪,達到積累祖國語言,提高審美情趣的目的。為了調動起學生們的活動熱情,探究課的課型選擇上,我把競賽這一形式作為貫穿不同課型的每一堂課的主線,如,第一堂課上活動便是熱身游戲--古詩文背誦比賽。由于有來自三個不同班級的學生參加我的探究課,我也順勢將學生們以班級為單位分成三組來參賽,每班抽出一人擔任評委對參賽個人及參賽組進行計時打分。競賽的內容包括:詩句背誦接龍和背誦能手比賽,優勝方將獲得加分。這種競賽并不是一次性的,它貫穿于每一堂課上,而每一堂課上競賽的重點和形式又都有所不同。每次的課結束前,我都會讓學生舉手表決選舉本堂課的最佳合作小組和優秀個人。由于每個人都有當選的機會,每堂課都有被肯定的可能,因此,在整個探究活動中,無論是表演還是誦讀,無論是填詞作詩還是改寫繪畫,無論是配樂吟誦還是視頻欣賞,學生們的熱情始終不曾減少,課堂的形式在變,而個人之間、小組之間的合作與競爭卻始終進行。
(二) 生動的情景表現帶學生走入古詩文的王國
古詩文之美,既表現在它的語言美,音韻美,更表現在它的意境美、志趣美,同時對古詩文的誦讀過程,也是對中國古典文化歷史的學習過程。由于古詩文是經典,這是所有的語文教育者們所承認的,也正由于此,在傳統的教育中,“熟讀苦吟”作為學習重點變成了一種僵化的模式,似乎不這樣,就不能傳承經典,就不能學習文化,而這種模式本身有時也束縛了學生的手腳,淡化了學生的興趣,因此,只有教師在古詩文教學上不斷探索、勇于嘗試創新,才會使學生讀之有味,誦之有情,才會真正的發揮古詩文教學的傳承文化,品味經典的作用。
很多優秀的古詩文都以其精美的語言,動人的韻律,深邃的思想或是帶給人們一幅幅優美的畫面;或是抒發一曲曲蕩氣回腸,無盡哀思的悲歌;或是表現出氣壯山河,剛正不阿的英雄氣概……總之,不同的作品,有其不同的美的情境,而對不同作品的欣賞,就該抓住這一點。如,對于像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和范仲淹的《蘇幕遮》這樣的至情至美的作品,可讓學生通過邊誦邊畫,將詞境轉化為畫境,或是邊誦邊寫,將詩詞改寫成寫景的散文等形式來感受其語言之美,意境之美。同學們通過畫,通過文所能表現出來的,是它的外在境界美,而不能表現出來的,則正是這些詩詞內在的意蘊美。讀過岳飛的《滿江紅》的人,大都被岳飛那滿腔的愛國熱情所感染,因此,我將這首詞推薦給學生誦讀。通過視頻欣賞,配樂分組朗誦等活動,學生能夠初步的感受到詩詞中所飽含的情感,但對于“靖康恥”、“壯士饑餐胡虜肉”等一些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特定情境下的特殊情感似乎并不理解。于是,我在給同學多媒體展示有關歷史背景的同時,也給學生播放了一段題為“岳飛抗金”的廣播劇。接下來的學生自主活動的主題就是關于“岳飛抗金”與《滿江紅》的情景劇表演,學生們將廣播劇改編為課堂小品劇,歷史劇的表演與詩詞的吟誦相結合,再次地激發了學生對古詩文的學習興趣。同樣的情景表演也體現在對李白的《將進酒》和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誦讀上,不同的是這次是由學生自己選擇作者和作品,自己查閱資料讀懂詩詞大意,然后以“猜猜我是誰”為主題,各組以表演比賽和表演競猜的形式來介紹一位詩人和他的代表作。其中李白的放縱灑脫和杜甫的窮困悲憤在學生的表演與吟誦中得到了生動的表現。
(三) 分門別類的專題誦讀引領學生欣賞詩詞文化
在古詩詞中,詩人往往將自己的情感寄予特定的意象之中。菊、竹、梅、蘭作為中國文人心目中的君子,經常出現在古典詩詞之中。它們往往象征著純潔,孤高,堅貞等人格品質或思想意義。而詠月的詩句也隨處可見,月以其獨特的形象,往往能使人們產生一些特別的情感,如思鄉之情、懷古之情、感嘆人生苦短及抒發廣闊胸懷之情,等等。這些特定的意象寄予了作者特定的情感,也表現出古詩詞中特定的文化,因此引領學生開展專題誦讀既可以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閱讀獎賞的耐心、細心,也可以激發學生對詩詞文化的探究興趣。一堂以“月”為主題的專題誦讀課上,由王菲的歌曲《明月幾時有》的吟唱開頭,到對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FLASH誦讀欣賞,再到幾組有關寫“月”詩句的畫面展示,學生們已初步感受到“月”這一特定意象所給人們帶來的特殊的氛圍,接下來對帶“月”詩句的搜集成果展示與背誦比賽及對不同詩句的不同主旨的探究,使“月”在古詩文中這一特定的形象扎根在每一個同學的心田,也使學生明白即便是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詩句、不同的境界中,它所表現出的思想含義也是不同的。如在以“梅”為主題的誦讀活動中,引導學生將陸游的《卜算子詠梅》與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進行對比閱讀,使學生發現:同樣的詞牌、同一個意象,卻表現了不同的主題和作者不同的人生志趣。同一專題下的比較閱讀在幫助學生了解詩詞文化的同時,對于培養學生閱讀鑒賞的細心及提高學生閱讀鑒賞能力都有一定幫助。此外,類似的專題探究和分類整理還體現在以“走進酒文化”為主題的對描寫與“酒”有關的詩句的搜集整理與吟誦表演、以“四季”為主題的關于描寫“春、夏、秋、冬”四季詩句的整理對比等等。一旦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激發,那么,這些看似復雜的分類整理對學生來說也似乎變得輕松容易了。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詩文的教學同樣如此。
“學一點古詩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強修養,豐富思想。”在浩瀚的文化長廊中,古詩文是顆耀眼的明星。它在傳承文明、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方面也起著不能忽視的作用。因此,打開學生的興趣之門,引領學生走進經典、走進古詩文的天地,是我們語文教師所義不容辭的責任!
作者單位:上海市梅川中學 地址:上海市中江路1280號
聯系電話:021-62650635轉8013 或 13564423162
[開啟興趣之門走進古詩文的天地(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 走進文學的廣播稿
4.走進經典演講稿
7.天地人識字教案
8.天地人精彩教案
10.興趣的近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