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秦論》和《六國論》在寫作上的主要異同是:論證方法上有相同之處,都是借古諷今、采用事實論證、以對比的手法進行寫作的,但結構安排卻不相同。
一、就運用事實的具體情況看,兩篇文章各有千秋。
《六國論》抓住“賂秦”這一基本史實,從不同的角度論述它的弊端,重在析理。
其中運用五組對列舉了大量的史實:1.賂者與不賂者(韓、魏、楚與齊、燕、趙)相對比。2.賂者中“六國土地來之不易”與“六國子孫將土地輕易予人”相對比。3.不賂者中“燕雖小而后亡”和“趙嘗五戰于秦,二敗而三勝”的“用兵之效”與“以荊卿為計”和“牧以讒誅,用武而不終”終致滅亡的結果前后相對比。4.從“賂秦”的反面--抗秦與六國滅亡的原因相對比。5.北宋與六
國破滅相對比。
《過秦論》按照歷史的發展過程,有選擇、有重點地進行史實的鋪敘和渲染,寓理于事,敘多于議。
其中也運用了五組對比:1.六國聯盟與秦國實力相對比。2.六國會盟之時與慘敗之后兩種情況相對比。3.陳涉與秦國的對比。4.陳涉與九國相對比。5.秦國前后滅亡相對比。
二、就結構安排而言,中心論點的提出不同
盡管兩篇文章的中心論點的出現,一篇在末尾,一篇在開頭,但卻具特色。
《六國論》先提出論點,然后以史實為據進行分析,文章一開始就開門見山地提出了“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然后對六國破滅的原因進行了論述,否定了“兵不利,戰不善”的因素,對“弊在賂秦”則予以充分肯定,而且全文緊緊圍繞一個“賂”字來展開論述,論點鮮明,語言簡潔,層層進逼,環環相扣,是按遞進式組織材料進行論證的范文。
《過秦論》先敘述歷史事實,通過簡潔的分析最后得出結論。其中心論點是在列舉了大量事實進行論證的基礎上,在文章最后水到渠成、畫龍點睛地得出的。而且全文只有最后一段是議論,其余的則是記敘。先敘后議,最后點題,是一篇特殊的議論文。
[《六國論》與《過秦論》寫作特色比較]相關文章:
1.《過秦論》的教案
2.六國論名師教案
4.六國論優秀教案
5.六國論的原文翻譯
7.六國論文言文翻譯
10.關于過秦論的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