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 比 閱 讀 教 學 法
---我教《碑》文
鹽城市時楊中學 周友喜 224035
初中教材有一文是李本深的《碑》,許多老師可能按單元教學的要求(小說的三要素)來處理的,那也未嘗不可。但我看了這篇文章后,自然就聯想起了王愿堅的《七根火柴》,一篇已學過的文章。因為我發現兩文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決定采用對比閱讀教學法來處理。
心理學家認為,運用對比律的關鍵是要抓住事物的異同性進行比較。這樣可使學生能從復雜的現象中迅速抓住實質。有比較,就有分析,比較是提高學生認知能力的捷徑。現結合《碑》文作一番說明。
首先,我讓大家結合單元知識提煉出課文的相關比較點,即可比點有哪些。
其次,師生一起回顧了《七根火柴》中的要點:
時間與地點:紅軍長征途中的草地上
人 物:無名戰士和盧進勇
主 人 公:無名戰士
事 件:無名戰士用生命保存了七根火柴
手 法:以小見大
主 旨:歌頌紅軍戰士大無畏的自我犧牲精神
接著,我讓大家閱讀《碑》文,讓大家對照《七根火柴》一文思考本文的要點,學生很快就找出了這幾點。
時間與地點:紅軍長征途中的云中山
人 物:將軍,軍需處長和爬雪山的戰士們
主 人 公:軍需處長
事 件:軍需處長將棉衣都給了戰士,自己一無所有
手 法:欲揚先抑
主 旨:歌頌紅軍戰士的自我犧牲精神
通過提取要點,對比閱讀,學生很快理清了線索與結構,掌握了這篇文章的主旨。
最后,閱讀體會文中環境描寫的作用。歸結到一點,就是對烘托人物形象,突出了主題的作用。整個過程教師操作簡便,也使學生感受到了同類題材文章進行對比閱讀的好處,
事后,我結合新課程改革作了一番思考。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只要聯系教學實踐,本著優化課堂教學的原則,注重課堂教學的效果,就可以將許多原本復雜的教學程序簡單化。去掉煩瑣,既解放了教師,也解脫了學生。因為語文教學中 “少”“慢”“差”“費”現象的存在,使得原本充滿生機與趣味的學科教學有點沉悶,有點枯燥。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為了不誤人子弟,我們還是盡快改革吧。有改革,才有創新,才有柳暗花明的新天地出現。
[對比閱讀教學法(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對比歌》教案
2.教師閱讀教學教案
4.色彩對比的教案
10.趙普對比閱讀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