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人性美滲透
人教版第一冊第五單元“想象和聯想”主題中,《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新課文。如果將文章的解讀僅僅停留在這一層面,就相對削弱了語文教學文本的豐富性,因為《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非常感人的童話作品。我國著名的童話詩人金波用詩一般的語言講述了一個盲孩子在他的影子的幫助下尋找到光明的故事,歌頌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和幫助,啟發我們熱愛生活、關愛弱者。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滲透進熱愛生活、關愛弱者的人性美,要通過活動體驗讓學生進入一種感動并且學會從文章的語句中分析作者的深層涵義,感受人性之美。
一、直奔心靈的提問
我選擇的第一個問題是,“讀了這篇童話后,你感動了嗎?如果你感動了,那么是哪里最讓你感動?”在這里,直接奔向主題可能是最好的方式。因為,快餐式閱讀不會讓學生深入感受文本;功利化的社會使學生的情感世界荒蕪一片;現在的學生似乎不再懂得什么是感動,什么會讓他們感動。感動成為我們人生中最奢侈的情感。果然,有一個學生說,他一點都沒有感動。他的漠然并不讓我感到意外。這正是我這節課的教學生成點。我希望學生能夠根據一定的方法指導后獲得感動的過程,獲得課文深層涵義的解讀。我就趁勢引導他,那么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希望能夠從中讀到感動。
二、沉浸自我的朗讀
朗讀是入情的最好方式,作品內喜怒哀樂的感情,抑揚頓挫的節奏,可以通過朗讀而清楚地顯現,可借以加深體會,增進理解。首先,我自我朗讀,把我的情緒傳遞給學生。當我讀到文末一句“他倆說,我們都是光明的孩子”,我發自內心的感動。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準備了“默讀-自由讀-選擇讀-齊讀-范讀-品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最后以師生齊聲朗讀童話的最后一句話結束課堂教學,給學生一個完整的體味過程。讀成為發現、感動的方法,讀成為承載感情的載體,讀成為師生共同交流的平臺。
三、靈光一現的爭辯
在教學過程中,我提問學生“影子為什么能夠和盲孩子說話?”學生說“因為是童話。”我追問“那么童話為什么能夠讓影子說話呢?”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在一般的教學流程中它解決的是這篇童話的寫作手法,歸納了所有童話的特點。當然,這還涉及童話學中更深奧的命題。臺灣《中華兒童百科全書》中解釋為:“童話就是寫給小孩看的故事,不過這故事并不是普通的故事,也不是真的故事,這故事是想出來的最可愛的故事。這故事把天底下所有的東西都當作人來看待,讓所有的東西相互交朋友,讓好的愿望能實現,讓一切有趣的事能夠發生。”剛開始,學生似乎被我問住了。但在我反復的詰問中,終于有學生說:“童話都是想象和聯想的,它是在現實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這樣一個涉及文學文體學的問題就這樣給學生順利解決了。
四、裸露思想的交流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錢理群先生在《語文教育的弊端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一文中指出:“語文教育有其特殊性,許多人在回顧自己的一生時,都會發現對自己影響最大的往往是語文教育,或者是語文教師。”為什么語文教師有如此大的感召力呢?這可能是由于語文教師的“思想”魅力所致。因為一個人真正吸引別人的是他的思想,一個人真正可貴的也是他的思想,而使一個人真正有別于他人的也是思想。我在《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學中,正是用自己的思想和學生進行交流,才獲得學生的認可,讓學生在這個冷漠的社會中發現一絲人性的溫暖,感受到世界中存在的情感,感動每一份讓我們感動的愛。我告訴學生我閱讀時真實的感受,曾經感動的細節,每一個表意纖細的詞語。我在課堂上,不僅完成了對文本的一次解讀,還完成了對情感的再一次發掘。那個說自己一點都不感動的學生在臨下課時告訴我,他真正地被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命運感動了。
附:(257091)山東東營市第一中學高一語文教研組 姬中敏
電話: 0546-8326404
0546-7993521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人性美滲透(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3.贊美教師的朗誦稿
5.贊美老教師演講稿
7.影子教學隨筆
8.你們是我的影子
9.影子閱讀答案
10.中班音樂影子歌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