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
教學目標:
1、學習基本的文言字詞。
2、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手足情深。
3、體會人物的心情和個性。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背影》體現的是父子情深;《甜甜的泥土》體現的是母子情深。父子情深、母子情深都屬于親情。說到親情,我們總說它血濃于水,并常用緊密相連的身體器官作為比喻,如母子連心、骨肉相連、手足情深等等。可見,親情是割不斷的血肉之情,它是世間最寶貴最真摯的情感。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人琴俱亡》,體會父母之外的另一種親情。
二、作者、作品簡介。
1、作者:劉義慶,南朝宋文學家。
2、《世說新語》:是一部記載魏晉人物言談逸事的筆記小說。故事短小、語言簡潔是它的特點。《世說新語》對后世文學有很大影響,書中許多故事已經成為典故經久流傳,如望梅止渴、口若懸河、一往情深、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等。同學們有興趣的話可以找來進行課外閱讀。
三、正音:
猷(you) 篤(du) 了(liao) 輿(yu) 調(tiao) 擲(zhi) 慟(tong)
四、指名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停頓。
五、全班齊讀課文。
六、粗讀,弄懂課文大意。
(一)第一段。
1、重點詞語:①俱:都。②篤:(病)重。③而:表承接,不譯。④左右:近旁的人,近侍。⑤何以:即以何,為什么。⑥語,動詞,說話。⑦了:完全。⑧索:要。⑨輿:轎子。⑩都:總、竟。
2、譯文: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問手下的人說:“為什么總聽不到(子敬的)消息?這(一定)是他已經死了。”說話時完全不悲傷。就要轎子來去看望喪事,一路上都沒有哭。
(二)第二段。
1、重點。①素:一向、向來。②好:喜歡。③琴:彈琴。④徑:一直。⑤既:已經。⑥擲:扔。⑦因:于是,就。⑧慟:痛哭,極度悲傷。⑨絕:氣息終止。⑩良,很。⑾卒:死。
2、譯文:子敬一向喜歡彈琴,(子猷)一直走進去坐在靈床上,拿過子敬的琴來彈,幾根弦的聲音已經不協調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說:“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幾乎要昏過去。過了一個多月,(子猷)也死了。
七、細讀,深入理解課文。
(一)思考:
1、子猷與子敬是什么關系?(兄弟)
2、子猷為何久不聞子敬消息?(“俱病篤”說明什么?他也病重。他的左右怕其悲傷而向他隱瞞了子敬病亡的消息)
3、為什么子猷久不聞子敬的消息就認為子敬已經亡了呢?(說明他們兄弟情深,即使在病重中也是互通消息的,久不聞消息,當然能判斷出他已經先走了)
4、子猷明白自己的兄弟死時,是什么表現?哪些詞語可以說明?(“了不悲”、“都不哭”)知道親人死了完全不悲傷,竟不痛哭,這似乎有點有悖常理啊,怎么還說他們兄弟情深呢?(明確:“了不悲”,“都不哭”并不等于他不悲傷。①反而說明子猷內心悲痛至極,所謂“物極必反”,因此在表面上什么都不能表現出來。②已知將不久人世,很快就要見面,因此不悲。③不是不悲,只是強自抑制自己的情感。學生答出以上三點都應給予肯定,言之成理即可)
5、既“不悲”也“不哭”,那子猷又是用什么方式來悼念他的弟弟的呢?(彈琴)
6、彈琴,但“弦不調”。“弦既不調”原因?(①子敬病亡,琴久無人彈奏,弦松。②子猷睹物思人,心中極為悲傷,無論如何總無法調正音弦。)說明了什么?(更渲染出子猷內心的悲傷。)
7、人亡時“了不悲”“都不哭”,為何彈琴后竟“慟絕良久,月余亦卒。”是什么觸發了他的悲痛之情?(前面是強自抑制,情郁于中,此時睹物思人,偏“弦不調”,琴似乎也通了人性,人亡琴亦亡,更使人觸景傷懷,悲痛之情再也無法抑制,噴發而出。琴隨人亡,這更渲染出當時悲涼的氣氛。)
(二)、小結:由了不悲、都不哭-慟絕良久-月余亦卒,這種兄弟情誼表達更加的委婉曲致,更加的深沉,感人至深。對比西方文學直接對人物進行大段的心理描寫的寫作手法,中國古典文學這種通過環境或人物的言行舉止側面刻畫人物內心情感的手法,人物情感的表現更加豐富深厚。
(三)人物個性:
子猷用彈琴來悼念他的弟弟,體現了他怎樣的個性?(個性獨特、與眾不同)(可上網查閱“寄居種竹”和“夜訪戴逵”的故事,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王子猷的獨特個性、與眾不同)
(四)全文總結:《人琴俱亡》體現的是一種什么樣的親情?(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
八、再讀全文。
板書:
人 琴 俱 亡
人亡:“了不悲”“都不哭”-- 抑制 手
足
情
琴亡:“慟絕良久” -- 噴發 深
[《世說新語-人琴俱亡》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世說新語3則教案
7.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8.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我喜歡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