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羅田縣三里畈中學 毛群益
奇人著奇文,奇景探奇珍。徐宏祖《游恒山日記》計程狀景,勘奇探珍,以生動的文筆、精詳的記載,為我們展示了一幅美妙感人的自然風光畫卷。
徐宏祖,字霞客,明代江陰人,是一位馳名中外旅行家、地理學家。他出身于世代書香之家,少年時博見圖經地志,立下遍游名山勝跡的志向。面對明末政治腐敗、黨爭劇烈的現實,他放棄科舉入仕之念,自22歲起,踏上考察山河風貌的科學探索之路。歷時34年,他的足跡遍于華東、華北、東南沿海和云貴高原,以日記體形式,飽含深情地描繪了如錦似繡的大好河山,真實確切地記載了古代地貌、水文、地質、生態等方面的情況,集成《徐霞客游記》之洋洋大觀。文美、景奇、質實、情長,《徐霞客游記》是中華民族文學寶庫中不可多得的瑰寶。清代楊名時為《徐霞客游記》作序云:“其所自記游記,計日按程,鑿鑿有嵇,文詞繁委,要為道所親歷,不失質實詳密之體;而形容物態,摹繪情景,時復雅麗自賞,足移人情。”
《游恒山日記》寫于崇禎六年(1633年)八月十二日,原文記述初十日、十一日兩天游北岳所觀。現行教材刪去初十日所游之內容,又刪十一日記游中關于北岳山麓三重山脈的描寫及飛石窟的傳說故事兩處。窺一斑而觀全豹。《游恒山日記》按游覽進程,逐步深入,用生動的形象和極為經濟的筆墨添上細部,真實地展現了北岳的全景全貌,體現了《徐霞客游記》的風格特點。
記游之作,基本要求有三:一是敘寫有序,不可錯了方位;二是狀物有神,不可忽視特征;三是行文有變,不可人云亦云。《游恒山日記》中,作者以全方位多角度的觀察,一步一步地敘寫了游歷全程;以獨具慧眼的概括力,淋漓盡致地描摹了各風景點的景物特點;以簡練生動、富于節奏感的語言,完美地表述了敘寫內容。
文章開篇,在描寫了“風翳凈盡,澄碧如洗”的氣候環境之后,點出登山的方向----“面東而上”,敘寫初登時的地貌特點“土岡淺阜”和登山之初的感受“無攀躋勞”。
緊接著,寫登山所見和登山所感,步步引人入勝。登山游覽途中,按里程標出一個個風景點,簡括準確地勾畫出景物或地形的特征。“一里轉北”處,“山皆煤炭”,淺表“可得”。這既是地貌特點,又是科學考察的成果。“又一里”處,是“望仙亭”, “土石皆赤,虬松離立”,奇特的地質特點形成了此處的獨特景觀。“又三里”處,“名虎風口”,“崖石漸起,松影篩樹”,自此始,北岳陡峻的地形特點逐步呈現出來。再行“三里”,是“朔方第一山”桀坊,“官廨廚井俱備”,很明顯,這是歷代登岳游人憩息之所。沿“坊右”東向而上,有寢宮、飛石窟、北岳殿,依次而現。北岳殿是著名勝跡,其特點是“上負絕壁,下臨官廨,云級插天,穹碑森立”。在此,我們既看到了古代人民開辟登岳通道的鬼斧神工,又欣賞到歷代文人墨客登岳遺留的藝術珍品。“殿右”的“會仙臺”,“石窟為室,群仙環列”,呈現出道教圣地的神秘氣氛。繞過岳殿東上,順“登頂間道”行“二里”至“危崖”,但見“短樹蒙密,槎枒枯竹”,一幅人跡罕至的景象。登山所見,依此而敘,景觀迷人,特征突出。在寫景同時,作者巧妙穿插抒寫登山所感。北岳巍峨,自虎風口至會仙臺,“石路縈回”,游覽者必須“循崖乘峭而上”,登岳之難,顯而易見。從岳殿東上登頂,過斷崖,走間道,游者要“解衣攀躡”,路險人疲,令讀者汗顏。至危崖,“仰望絕頂,猶桀然天半”,非心雄氣壯之士必然忘而生畏,至此卻步。滿山荊棘,“鉤衣刺領,攀踐輒斷”,叫人有勁使不出,令人心煩,沒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就會功虧一簣。只有“鼓勇而上”,才能登臨絕頂,領略“一覽眾山小”的境界。所見生所感,所感烘所見,高超的表達技巧產生了相形益彰的藝術效果。
文章的關鍵部分,是岳頂之觀。猶如全景拍攝,作者按方位、按空間的遠近位置,描寫了岳頂鳥瞰圖景。北向而望,“崩崖亂墜,雜樹密翳”,山勢奇陡,樹生石縫,恒山之奇生動的展現于作者筆下。地理學家的敏銳目光,捕捉了恒山獨特的地貌特點:“土山無樹,石山則有”,因為“北向俱石”,所以“樹皆在北”。北向遠望,山麓是渾源州城,再遠,“隔山一重,蒼茫無際”。由近而遠,讀者目光依作者文筆所指,從恒山延伸,投向無限的空間。向南遠望,龍泉如帷,向西遠望,五臺挺拔,兩山清秀奇麗,與北岳相伴。近看,龍山橫亙西面,其支峰往東伸展,與恒山相連,狀如“比肩連袂,下扼沙漠”。神奇的相象,比擬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北岳雄偉險要的地勢特點。絕頂遠眺,雄視四方,以岳頂為基點,從宏觀上建立觀察坐標系,作者駕馭自然、從容繪畫的能力令人驚嘆。展現在作者筆下的,是恒山的自然風貌和眾多山系勾連輝映的奇形偉勢,絕無云車仙影、虛無縹緲的不實之詞,平實真切的描寫體現了作者崇尚科學、尊重自然的記游態度。
文章結尾,敘寫下山所見,照應前文,有回環往復之妙。從西峰下山,尋先前上山之路,茫茫眩目,望而卻步。北岳高峻,在此再現一筆,又照應了先前登山之不易。山高路險驚難下,忽遇山中識徑人。經指點,從東南松柏間望見寢宮后面的高崖,因而得路。往南經過松柏林,見其樹木異常高大。從岳頂遠看,“如蒜葉草莖”,誰知到此,竟然“合抱參天”,比虎風口的樹木要大好多倍。深山藏巨木,北岳的林業資源記載于作者筆下。從懸崖縫隙徑直而下,到達飛石窟,作者結束了艱難攀躡、富于收獲的登頂之行。登山難,下山亦難,不識路徑的小插曲,使文章趣味橫生,令人為北岳的險絕驚嘆不已。雖平實而敘,不事渲染,而字里行間藏玄隱密,使人嘆絕。
奇文賞心悅目,除全方位多角度敘寫的結構而外,還在于遣詞準確生動傳神。文章多用四字短語,狀物繪景,敘程述感,富于節奏感。景物美,結構美,語言亦美。作者很少選用現成詞語,而是根據己所親見,以其獨具智慧的構詞方式來進行表述描寫,形成獨特風格。科學考察與勘查的結果,借助完美的語言形式記載下來,徐宏祖集科學家與文學家的才華于一身,對中華民族地理地質的科學探索,做出了巨大貢獻。
《游恒山日記》是歷代游記文學中的珍品。學斯文,尊斯人,承斯德,識斯真,效斯法,仿斯言,做斯事,這是每一個教者應傳授給學生的全部內容。
[計程狀景,勘奇探珍--徐宏祖《游恒山日記》寫作技巧探微(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恒山的導游詞
3.北岳恒山的導游詞
4.恒山懸空寺導游詞
6.最新恒山懸空寺導游詞范文
10.日記我國環境現狀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