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江水 《水經注》
亭林中學語文組
教學目標:
1、了解古今三峽的變化,領略祖國山河的雄奇壯麗,激發學生熱愛偉大祖國的思想感情。
2、理解課文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
3、學習領會本文精巧的結構技巧和辭約意豐的語言特點,學習抓住特征描繪景物的寫作技巧。
教學重點難點:
1、 領會抓住特征描繪三峽景色的方法。
2、 理解本文運用語言的技巧。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文
1、我們先一起來欣賞幾幅瑰麗雄險的山水風光圖。(播放長江三峽的畫面)請同學回答一個問題,畫面表現的是什么地方?
長江,我國的第一大河,全長6300余公里。它流經四川盆地東緣時沖開崇山峻嶺,奪路奔流形成了壯麗雄奇、舉世無雙的大峽谷--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游景觀之首。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全長192公里,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
三峽是長江的華彩部分,現在的三峽既有大自然鬼斧神工造物之美,又具有人改造自然的人工之美,那么歷史上的三峽又是怎樣的一種景象呢?這節課讓我們隨北魏時期的酈道元一起走進1500年前的三峽。
2、介紹作者及課文出處:酈道元和《水經注》
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歷任東荊州刺史,御史中尉等職。為政素稱嚴猛,得罪權豪,被遣至政局動蕩不寧的隴西任關右大使,途中被人殺害。他一生好學,博覽奇書,所著《水經注》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學價值的地理學專著,也是一部山水游記和民俗風土錄。
《水經》是記述我國河流水道的一部專書,《水經注》是給《水經》所作的注文。由于酈道元酷愛自然,有意探尋祖國山川美景,通過實地考察體驗,才寫出了如此形象生動、富有生命力的文字。他的寫景部分歷來被文學史推為山水游記的首倡。
二、初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可配以《春江花月夜》的音樂)
同學自讀課文。要求參照注釋細讀課文,把課文讀懂。注意不讀錯字、漏字,把握好節奏。
2、朗讀。請五位同學分別朗讀六個段落(第一位同學讀1、2兩段落),做比較。全班同學一起朗讀,然后點評。
3、理清文章結構。全文僅150多字,卻思路清晰、音韻和諧,那么酈道元是如何用凝練的筆墨將三峽的萬千氣象盡收筆底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理清本文的結構。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思考下列幾個問題:(學生可討論)
①兩岸夾水稱之為峽,三峽兩岸的山有什么特征?
②作者寫了三峽的哪幾個季節的景物?從哪里看出?每個一個季節各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順序寫景,而要先寫夏景呢?
③作者以憂傷的漁歌作結,有何用意?
三、品讀課文
1、第一、二節交代了哪兩件事?
①、概述巫峽的狀貌,借助歷史傳說和相關資料交代了巫峽開鑿的歷史。
②、在描摹巫山山群綿延“百六十里”之廣的地勢特征的同時,交代了巫峽得名的緣由。
2、分析第三節。
學生概括三峽的地貌特征。找出有關語句研讀。
結合問題①:三峽兩岸的山有什么特征?概括:雄奇險峻。
本段字字扣住山,句句突出峰,但明處寫山,暗中卻包含水,既寫了山勢的險峻,又寫了江流的狹窄,為下文寫夏水的迅猛作鋪墊。眼前這連綿不絕的群山,聳入云天的峰巒,雄奇險峻,蒼天一線。這也更讓我們驚嘆酈道元的生花妙筆。
正是由于他能抓住特點描寫景物,注重字詞的錘煉,才能傳神地刻畫出三峽的地貌特征。“重、疊、隱、蔽”四字凸現三峽的山高、峰峻、谷深;“略”字極言山之多、峽之長;一個“岸”字巧妙的引水入峽,既寫出了山勢的高峻,又寫了江流的狹窄。
3、分析第四節。
夏天景色的特點是“水流湍急”。從“夏水襄陵,沒溯阻絕”一句可以看出。“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使用了比較的手法,更現其迅疾。
結合問題②:作者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順序寫景,而要先寫夏景呢?三峽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所以先寫夏水;可見作者是按照水勢的漲落而安排寫景的順序。夏天江水暴漲,春冬江水平靜,秋天水枯谷空,順次而下,入情入理。
由“朝發白帝,暮到江陵”你想到了唐代詩人李白的哪首詩?《朝發白帝城》。
一瀉千里的江水,既使人感到驚心動魄,又使人感到豪情萬丈。
4、分析第五節。
這一段從色彩角度描寫春冬景色之色調十分艷麗、柔和,如“素湍綠潭”。采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如“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泉流瀑布,飛溯其間”等。從不同的視角寫,如“素湍綠潭”是從俯視的角度,“絕巘多生怪柏”是從仰視的角度寫的。作者面對此景直抒胸臆“良多趣味”。
春冬的三峽真是無處不蒼翠,流水盡飛泉。酈道元僅用只言片語就勾畫出一幅色彩相間、動靜相生、俯仰生姿的畫面。我們可以用“清榮峻茂”來概括春冬之景。
5、分析第六節。
深秋之景“林寒澗肅”、“高猿長嘯”狀景蓄情,憂傷凄涼。可用“肅殺凄清”來概括這節內容。
結合問題③:用漁歌作結的用意是什么?
一方面,從詩的內容上看,融情于景,以憂傷的漁歌作結,側面表現了三峽漁民船夫的悲慘生活;另一方面從修辭角度來理解又有其作用,如果改寫成一般的散句“空谷傳響,哀轉久絕,行舟至此,聽猿聲哀鳴,不覺涕淚沾裳”,表達效果有何不同?在行文過程中,如果恰當引用古人詩詞佳句,不僅可以準確地表現文章的中心,而且可以增強文章的文學性、可讀性,使文章更具音韻美。
6、請學生總結一下本文的主要內容以及全文寫景狀物的特征。
本文描繪了三峽四季山水景物的秀美風光,抒發了作者對壯美山河的熱愛。概括:江山如畫。
特征: 抓住景物特征來描寫景物。(以上選例)
四、拓展
下列幾段文字與文中哪些內容相關?
1、 陸游《入蜀記》:“夾江千峰萬嶂,有競起者,有獨拔者,有崩欲壓者,有危欲惰者,有橫裂者,有直坼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者,奇怪不可盡狀,初冬草木皆青蒼不凋。”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
2、《尚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
◆ “夏水襄陵”
3、 李白《朝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蹄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 “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4、 杜甫《秋興》八首:“聽猿實下三聲淚”、白居易《送蕭處士游黔南》 “江從巴峽初成字,猿過巫陽始斷腸”。
◆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五、布置作業:
1、兩題中任選一題,注意要抓住景物特征來描寫景物。
①、假設你是一個導游,請依據課文內容和課外有關材料,寫篇400字左右的《三峽風光圖》。
②、展開想象,根據三峽現狀,寫《酈道元重游三峽》。
[三峽江水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三峽》教案
3.《三峽》優秀教案
4.三峽猿聲優秀教案
6.三峽文言文教案
8.江水的造句匯總
10.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