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洱源縣第三中學 [楊盈川]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內在心理狀態如何,情緒高昂,則效果倍增;情緒低落,則效果微小。只有靠學生內在情感動力,才能推動知識的掌握和智力的發展”。中學生的生活、學習和交往等一切活動都是與心理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教育教學活動無不與學生心理的發生與發展密切相關。當教學改革向深層次發展時,無論在教學目標、內容或是方法手段上都不能不觸及到心理這樣一個領域來探索。因此,在具體的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已是素質教育的必然。
作文是一種高級的心理活動,是個體生命存在和發展的心理及生理需求。作文是客觀生活在作者頭腦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具體展現。作文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寫作教學在心理教育滲透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中學生作文源于他們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或親身經歷的人和事。從他們的作文中,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們在想些什么,以及他們對一些事情的具體看法。把作文教學與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聯系起來,是可以起到教學和育人兩不誤的作用的。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離開了生活,作文便失去了源頭和生命力。中學生寫作文,主要以生活為基礎。寫作文的過程既是培養、提高學生文字表達能力的過程,又是陶冶、豐富學生情感的教育過程。學生的情感是作文的內在動力,而作文又是其情感的記錄。因此抓住這一切入點,將心理健康教育向學生的日常生活滲透,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把對整體學生的心理教育與個別學生的心理教育相結合,把作文訓練的觸角伸到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在生活中長知識、受教育、得啟發,用情感的波瀾、生活的需要激起他們傾吐的欲望。
處于青少年時期的中學生心理有閉鎖性,學業上沉重的壓力,考試前后的緊張焦慮,師生、同學及父子母女之間的沖突摩擦,社會適應的不良,以及青春期生理變化帶來的困惑和躁動,使得他們“心有千千結”,內心充滿了許多困惑和矛盾。注意學生的思想動態變化,不時發現有的學生在文章中流露低沉消極的情緒:或悲嘆人生的寂寞,或感慨世態的炎涼,或泣訴命運多舛,給人一種前途渺茫、無可奈何的冷涼感覺,或與世無爭、甘愿認命、不思奮斗,通篇發牢騷,泄憤懣,缺少昂揚積極的進取心理,缺乏應有的氣勢和抱負。
顯然在此種情況下,如果教師不及時予以疏導和誘導,學生的心理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其實,學生中許多棘手的思想問題、紀律問題和學習障礙都源于心理問題。
怎樣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加以疏導呢?
指導學生堅持寫“心理日記”是一種好辦法。引導學生在日記中宣泄內心的喜怒哀樂、遷移情緒和升華情感可以有助于他們克服消極心理狀態,完善自我人格,從而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與此同時,教師往往能透過日記這扇反映學生心理活動的“窗口”,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為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線索。通過這種方式,在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同時,有效的發現、糾正一些學生的錯誤觀點,幫助他們認識自己、超越自己,提高他們對生活的適應能力,養成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健康、向上、樂學、合群、自信、自主、開拓、創新的健康人格。
教師在作文活動中要提倡學生“真實地做人,真實地思想”。學生在寫作的艱苦勞動中,可以讓他們隨心所欲,愛寫什么,就寫什么,只要是積極奮進健康向上的,都可以大寫特寫。陽光明媚、春風輕拂可以寫,電閃雷鳴、風雨交加可以寫,一草一木,一顰一笑,一俯一仰,凡人瑣事都可以寫。整個寫作過程中,應該要積極抒發作者的情感體驗,做到感同身受,撞擊出心靈的火花,讓一個活生生的人寫出他自然而然的內心噴涌而出的生活感受來。
作文要求健康。健康就是要追求品位,追求格調。健康是必須要兼容社會共性和生命個性的,如果作文中處理好了自私狹隘和寬容理解、冷漠捉弄和友善關愛、自鳴得意和虛心進取、情感與理智、消極與積極、陰暗與光明、正義與邪惡、主流與支流等關系,懂得關愛生命、關愛他人、關愛自然、關心國家民族和社會,不吹毛求疵,不一味抬高貶低,那么,給予寬容、欣賞的評價,就是對學生的現在、未來積極負責和充滿關懷的。或許學生的作文中描寫了愛情的萌動,如果能用理智加以把握,就可算作健康的情感;或許暴露了心靈中丑惡的東西,如果不是津津樂道,而是大膽解剖、自我鞭策,就可算作健康的內容;或許譴責了生活中不公平、不道德、非正義的現象,如果不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而是客觀審視以引起人們的關注、反省或療救,就可算作健康的文章。
生活是作文的素材,學生要學會適應生活,學會與人交流,從而學會創造生活,這樣才能寫出貼近生活的作文。同時,要重視培養語言運用能力,重視閱讀與寫作的關系鼓勵寫真話的同時加強引導,在作文的構思中,悟出真、善、美與假、丑、惡,捕捉生活中的美感在作文之中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來。
學習寫作文和提高認識能力是相輔相成的。經常寫作文會使一個人勤于動腦,感情豐富,思想活躍,促進認識能力的提高。中學生掌握了足夠的字和詞匯,視野逐漸擴大,就能主動觀察周圍變化,就能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和見解。對于生活中可惜、可悲、可愛、可憎的人和事都有自己的理解方式,教師在批閱中,通過與學生不斷地雙向互動,久而久之,便會在學生心中形成一個衡量好壞、美丑、善惡的標準,使其用這種標準衡量生活,從而提高辨別力,豐富感情,對于骯臟和丑惡的人和事敢于鞭撻,提高審美能力。在作文活動中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行為,以奮發向上的態度面對學習面對生活。
實踐證明,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有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充分發揮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而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反過來會促進作文教學的發展,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達成一個雙贏的局面。
作者郵箱: yyc5355452@163.com
[淺談中學作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4.中學作文教學課件
5.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6.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范本
10.淺談幼兒挫折教育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