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姚縣職業高級中學 楊洪亮
摘要:本文分析了作文教學長期處于低質低效的被動局面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學生閱讀量少,社會閱歷淺,表達的詞匯貧乏,寫作的源泉少。提出了當前作文教學走出困境、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實踐策略:博覽群書,勤寫讀書筆記;教師下水,學生上岸;勤于練筆,廣開材源,堅持課前5分鐘說話活動;注意觀察積累,常寫片段作文;營造民主、寬松的作文教學環境。
關鍵詞:寫作能力;博覽群書;觀察積累;自改能力;民主教學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教師有時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卻收效甚微,老師怕教,學生怕寫,作文教學長期處于低質低效的被動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閱讀量少,社會閱歷淺,表達的詞匯貧乏,寫作的源泉少,學生很難把自己想說的話清楚、明白、有條理地表達出來。結合新一輪課程改革,現根據自己幾年來的作文教學實踐,談談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博覽群書,勤寫讀書筆記
古人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寫作難的原因之一就是詞匯貧乏,可寫的素材少。著名作家秦牧曾說:“廣泛涉獵知識很重要……,才有辦法寫得多姿多彩。”一部《紅樓夢》包涵了十分廣泛駁雜的知識,可謂包羅萬象。后人為曹雪芹具有深廣的知識所折服。同樣,學生如果沒有廣博的知識,多彩的閱歷,視野必然狹小。寫出來的作文就沒深刻的主題,流暢的語言,具體的內容。
可見,擴大學生知識面,成為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基礎。而引導學生正確的,有目的去讀書卻是關鍵。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我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如一句話書評活動,漫畫評價活動,閱讀競賽活動,即席演講,講故事接力賽等等。語文教學中應十分重視課外閱讀,除了利用學校圖書外,還讓學生自帶圖書,成立班級讀書角,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同時進行了“-講三比賽”活動:一講是定期為學生舉辦閱讀講座,以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三比賽:一比誰讀的課外書多;二比誰摘錄的優美句子、名言、警句、奇聞、妙語、詞語多;三比誰寫的文章多。這樣充分利用學生爭勝心強的心理特征,通過比賽與講座活動,大大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覺得有話可寫,由怕寫作文轉變為想寫作文,進而喜歡作文。
二、教師下水,學生上岸
(一)用“下水”作文引導學生的作文興趣
老師的形象在學生心中是高大的,老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俗話說的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因此,每次讓學生作文前,我都要用自己的“下水”作文來引導學生,使學生從老師的“下水”作文中引發寫作興趣。這樣,學生的作文興趣在老師“下水”文章的引導下,逐漸進發出來了。隨著對作文興趣的提高,學生寫作文的信心就建立起來,作文教學的效果也就達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理想境界。
(二)結對互改,提高學生的自改能力
在引導學生學習修改作文的初步階段,老師要下水示范,帶學生走一程。具體做法是:①把某個學生、某篇習作片段抄在黑板上,用彩筆修改給學生看,并且簡單地說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②每次習作,有目的選若干個學生習作中的典型片斷,進行評改。這樣,學生從老師下手修改演示中,可以具體而直觀地感知改作文的一般方法,了解修改作文的過程,使學生自己動手修改時可以仿效。俗話說,旁觀者清,修改習作亦然。除了可以采取發到誰就讓誰改的習作方法外,還可以結對互批互改,老師把修改權交給學生,學生很有新鮮感,他們懷著好奇心,以主人翁的態度當起“小老師”,因此,審視同班同齡人的作文,他們格外認真投入。這樣,學生既提高了修改作文的能力,又體驗了批改作文的艱辛,還培養了認真負責的精神。
三、勤于練筆,廣開材源,堅持課前5分鐘說話活動
《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要時常指導學生課外練筆,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隨時寫下來,以提高寫作能力。”著名作家老舍也強調:“寫日記是學習寫作的基礎,最好的竅門是每天必寫,天天拿筆,哪怕是幾十個字也好。”可見寫日記對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
為了使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可分兩步培養。
第一步為適應階段。為了言傳身教,教師把自己每天寫的日記展示給學生看,然后要求學生按組輪流寫日記,指導他們記下當天自己感受最深的人、景或事。再簽上各自的姓名。目的是讓他們相互交流評析,那些敷衍了事的學生,也從中受到激勵和鼓舞。
第二步為強化階段也是形成習慣階段。當各組輪流寫完后,同學之間也看到了彼此的長處與不足。同時也感受到日記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畫面。然后要求每位學生都準備了一個本子,每天堅持寫日記,甚至假期也不放過。既使有些學生每天寫感到難以堅持,也不姑息,缺日的限期補上。記日記,不限長短與內容,讓學生自由地寫自己的見聞和感受,確實無內容可記,就摘抄精彩語句或段落,或積累詞語。所謂“積之愈厚,發之愈佳”,只有充分占有材料,才便于鑒別、比較,才可以篩選,才容易生發、聯想,左右逢源,否則,只能捉襟見肘。并且,這一步也讓學生懂得生活是作文的源頭,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材料,積累材料的能力,訓練他們敏銳的觀察力,勤動腦、勤動手,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抓住一閃即逝的心靈的顫動。
必須讓學生走出校外,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麗,體驗社會生活的多彩。毛澤東說過:“生活是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惟一源泉。” 大自然是我們生存的家園。她賦予我們生命,伴人類成長、發展。那里面有著無盡的美,取不盡的素材。只要學生注意觀察、體驗,大自然就是他們作文素材的寶庫。廣袤的大地、無垠的空間、花草樹木、鳥獸雨雪將為他們筑起文章的大廈。大自然的乳汁不僅養育了我們,還賜給我們思想、智慧。星月斗轉,草木榮枯都能觸發學生的情思,獲得作文的靈感。我們要培養學生聯想、想象和創新的能力。這樣,文質兼備的文章定會層出不窮。大自然喚起我們創作的激情,有了大自然這個老師,我們的詩文才放射出燦爛的火花。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愛每-寸土地,每一縷陽光,每一棵小草,愛我們生存的這個大自然。大自然是良師益友,為我們提供作文素材,賜給我們作文的靈感,激發我們追求美好的生活;只要學生能感受到這些,作文就有了不竭的源泉。教師可以每個季節都帶學生到野外觀察景物、搜集素材,引導他們寫具有季節特征的習作。
一定要堅持課前5分鐘的說話活動。俗話說:“壺煮餃子,有嘴倒不出。”指的就是縱有滿腹經綸,也達不出來。為了使學生能準確、流利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可分三步訓練學生:①練膽量。方法是學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輪流講一則自己搜集的小故事、小幽默。②培養他們關心身邊事,輪流上講臺報道自己寫的新聞。③培養他們作口頭作文,學生上講臺敘自己寫的生活趣事,并要求其余的學生評價其敘述是否突出中心、條理是否清楚、語言是否流暢。
四、注意觀察積累,常寫片段作文
觀察積累是提高作文水平必不可少的環節。達爾文曾說:“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覺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并對其進行精確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眾人之上。”
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先讓他們掌握觀察的方法,然后引導他們去觀察身邊的人、事、景。例如有一次我組織學生到集市上去觀察一位小販售賣東西的過程,然后把他的言行、舉止寫出來。結果學生信致勃勃地把那人寫得活靈活現。在片斷作文的《乞丐的特征》的習作中,學生通過不同角度觀察,運用記敘、白描、夸張等手法,把那個乞丐的外貌、言行表現得趣味橫生。
此外,還可以觀察校內外的人或事寫片斷作文。可根據時令、氣候、天氣變化觀察寫片斷作文。如寫狂風、暴雨、烈日、月夜、冰雪、樹葉發芽、花開花落等。這樣的訓練既鍛煉了學生的觀察力,也為寫作積累了豐富的材料。通過這樣長時間的訓練,學生就養成了注意觀察積累的習慣,寫起作文來就水到渠成。
五、營造民主、寬松的作文教學環境
在課堂作文教學設計中,要打破傳統的老師設題,學生寫作,教師講評的教法,時而采取自始至終引導學生的民主教學做法。這種民主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體現在教與學的民主上。這主要表現在對文章的立意和分析上。老師出好題目后,先讓學生思考五分鐘,然后輪流到臺上當一回“老師”,“教”同學們對這個文題的寫法,也可以進行簡短的口頭作文,還要預先說明后面發言的同學不能與前面已講內容重復,而老師則坐在學生席上邊聽邊斟酌。學生為了表現自己的觀點與其他同學不同,就會充分調動思維,努力表現
自我個性。
(二)體現在師與生的民主上。教師不要只是讓學生實踐寫作,還可以就某一類型、某一范疇的命題,讓學生出題“考”老師。可以是口頭作文,也可以是書面作文。通過老師寫“下水作文”,以文中顯示自己個性的魅力來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勇氣。這就是前蘇聯教育家加里寧所說的那樣:“教育是對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所實行的一種確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統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心上,養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質。”
(三)體現在鼓勵與批評的民主上。學生的個性是有差異的,有的學生個性發展遲緩,甚至存在一些自卑、膽怯等心理。對這一類學生老師要給予更多地指導和鼓勵,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鼓起大膽表現自我的勇氣。不僅要積極地鼓勵學生,還要求學生大膽地批評老師,對老師的思想、認識大膽地提出批評意見。因為只有學會批評,才會有所借鑒。大膽鼓勵學生樹立起不要盲從、不要迷信他人,不要迷信權威的思想。
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有方法,但無定法”。當前的作文教學,只有在引導學生多讀、勤練、積累和培養興趣上下工夫,堅持“教師下水,學生上岸”,營造民主、寬松的作文教學環境,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 楊克躍學生寫作能力培養芻見【A】中國當代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C】北京:地震出版社,2001
[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實踐策略(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2.關于美術教師的實習報告
7.大學生的實踐總結論文
10.實習教師在學校的實習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