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記》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積累文學常識,整理常見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感悟古人遣詞造句之美,想象作家筆下山水之美,進而陶冶情操。
3、描摹山水與抒情言志相結合。
二、教學重點:
1、積累文學常識,整理常見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描摹山水與抒情言志相結合。
三、教學難點:
作者對“造物者”的討論的理解。
四、教學課型:講讀課
五、教學課時:2課時
六、教學過程:
1、導入
回憶所學過的柳宗元的文章
2、復習有關柳宗元的文學常識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其父柳鎮,是一位正直而富學識的中下級官吏;其母盧氏也很有文才。柳宗元四歲讀書,十三歲就能寫出漂亮的文辭。二十一歲中進士。年輕的柳宗元才華橫溢,學識淵博,有很高的聲譽。
805年,唐順宗李誦即位。柳宗元被任命為監察御史,又升為禮部員外郎。他積極參加了王叔文等人的“永貞革新”運動,但不久改革即告失敗。唐憲宗李純上臺后,王叔文被殺,柳宗元等八位改革人士被貶到邊遠地區當司馬。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八司馬事件”。司馬為編外閑職,實為流放之別名。柳宗元為永州司馬。
唐代的永州,僻遠荒涼,素為謫官貶居之地。柳宗元自貞元二十一年(805)起,在永州謫居十年。一代文豪,十年楚客。處于逆境之中的柳宗元開始了他一生中創作的輝煌時期。他寫詩抒發自己的孤寂苦悶之情,如《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八寫出了《三戒》、《捕蛇者說》、《童區寄傳》等寓言、散文和史傳文學作品,揭露社會的黑暗,反映人民的疾苦。 最為出色的是他寓居愚溪五年中所寫“清瑩秀澈,鏘鳴金石”的《永州八記》。這八記有《始得西山宴游記》、《鈷母潭記》、《鈷母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等。他那生花妙筆使這些無情之物變得有性有靈。此外,他在愚溪時還寫有《游黃溪記》。他的妙文引得古往今來無數墨客游人去尋訪永州城內外這些山山水水、草木竹石。不過,如今除了縣西2公里處的西山依稀可辨外,作家筆下的遺跡都難以尋識。唯有懸溪之畔的柳子廟,尚可以寄托后人的情思。
3、齊讀課文,要學生注意正音和句子的停頓及語氣。
4、學生自讀課文,疏通大義,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齊讀課文,力爭不讀破句子,并體會作者的情懷。
5、師生共同分析課文第一段。
(1)點出需要注意的字詞讀音
垠(yín) 睥睨(pì nì) 梁?(lì)疏數(shuò)偃(yn)仰
(2)指名結合注釋,試著翻譯課文;
(3)教師糾正、歸納、總結;
注意:實詞:徑:一直。逾:越過。睥睨:城墻上的小墻,亦稱女墻。梁?:棟梁。益奇而堅格外地顯得奇特而堅實;其疏數偃仰:它們或疏或密,或俯或仰,
虛詞:“以”的用法 “投以小石”
(4)提問:
①此文與《小石潭記》都屬于“永州八記”,請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這段文字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答案:寫了小石城山的奇特景物。(大意正確即可。)
②.文中所寫的洞穴很深,你是如何看出來的?請用原文回答。
答案: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見。
(這是對課文中重點描寫的理解,我們要注意作者的描寫特點,并能進行分析。)
③.此段文字的詳略是如何安排的?
答案:第一條路寫得簡略,第二條路寫得詳細。
④.舉例說明這段文章所運用的表達方式。
答案:記敘,例如:“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泵鑼,例如:“其上,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見。”
6、師生共同分析課文第二段。
(1)點出需要注意的字詞讀音
儻(tng)
(2)指名結合注釋,試著翻譯課文;
(3)教師糾正、歸納、總結;
注意:實詞:怪:詫異。售:得到賞識。伎:技藝,美景。儻:或者。
辱:屈辱,貶謫。
(4)提問:在作者眼中到底有沒有“造物者”呢?
答案:沒有,從“神者儻不宜如是。”一句,以及對“或曰:“以慰夫賢而辱于此者!被蛟唬骸捌錃庵`,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薄边@兩種觀點的不相信都可看出。
這段文字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身世之慨”?
答案:抒發了自己被貶于荒遠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負的悲憤心情。
7、文章主旨
文章以凝煉而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小石城山的奇觀景物,并借以抒發了自已被貶于荒遠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負的悲憤心情。
文章的前半段描寫小石城山的奇異景色,后半段借景抒情,以佳勝之地被埋沒不彰比喻自己徒有經邦濟世之才卻橫遭斥逐,蟄居蠻荒,英雄無用武之地。字里行間,隱隱含有對當時最高統治者昏瞆不明的強烈譏刺!
8、文章特色
⑴凝煉而生動的語言
⑵后半篇的議論抑揚宛轉,余味無窮。
⑶將個人的身世之感放入山水景的描寫之中,情景交融,物我合一
9、小結
“永州八記”已成為我國古代山水游記名作。這些優美的山水游記,生動表達了人對自然美的感受,豐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領域,從而確立了山水記作為獨立的文學體裁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因其藝術上的成就,被人們千古傳誦、推崇備至。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憤;也有作者幽靜心境的描寫,表現在極度苦悶中轉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畫山水景色,則或峭拔峻潔,或清邃奇麗,以精巧的語言再現自然美。本文即為《永州八記》之一。
請同學們對照注釋理解課文,可小組討論。
注意“而”的用法。
不明之處做上記號!
討論:思考探究練習一
明確:此句是影射自己,蘊藏著深厚的思想感情。他慨嘆這樣美好的風景被遺棄在僻遠的荒野中無人賞識,受人輕蔑,正是借以傾吐自己的抱負和才能被埋沒、遭打擊的不平之鳴。在同病相憐的情況下,能夠努力發掘、欣賞這遺棄的美好風景的只有柳宗元,而能夠安慰孤苦受辱的柳宗元的也就是這些山水了。
討論:思考 探究 練習二
氣之靈:第一段
結合前文,議論反復抑揚,反映了作者心潮起伏,無限憤懣之情。顯然,上天根本沒有什么造物主,而人間卻有多少不平事!
大意:(一)記敘小石城山景(奇,類智者所施設也)。
(二) 抒寫美景“千百年不得一售”的嘆惜之情。
主旨:(藉小石城山奇景不在中州,疑造物者之無)抒寫自己懷才不遇,遭受貶謫的感嘆。
10、作業:背誦全文
附:譯文
從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過黃茅嶺往下走,有兩條路:其中一條路向西伸延,走過去尋找風景卻毫無所得;另一條稍稍向北又折向東,在不過四十丈之處,地層斷裂,被一條河水分開,(有積聚的山石橫截在路端?這句不能確定,我認為括號外的這句比較合適)有一座石山橫擋在這條路的盡頭。石山頂部天然生成女墻和棟梁的形狀,旁邊又凸出一塊好象堡壘,有一個洞象門。從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將小石子投進去,咚地一下有水響聲,那聲音很宏亮,過了很久才消逝。環繞而行可以登上山頂,能眺望很遠的地方。山石上沒有土壤,然而卻生長著優美的樹木和竹子,格外地顯得奇特而堅實;它們或疏或密,或俯或仰,恰似有才智的人精心布置的。
哦!我懷疑創造萬物的上帝有沒有已經很久了,到了這里便越發地以為確實是有了。又奇怪上帝不在中原地區創造這樣的美景,而將它放在偏僻的荒遠之地,經歷了千百年而不能向人們展示它的美妙景致,這實在是勞而無功的啊。神靈或許不應該這樣做吧,結果就成了這個樣子了。有人說:“這是上帝用來安慰那些賢德而在這兒受屈辱的人的。”有人說:“這兒山川的靈氣不能孕育偉大的人物而卻唯獨造就了這些奇妙景致,因此楚地之南人才少而怪石多!边@兩種說法,我是都不相信的。
[小石城山記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5.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小石城山記》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