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死海不死》教學實錄(本站論壇稿)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4-20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死海不死》教學實錄

                              錢夢龍

師:今天要和同學們一起閱讀的是一篇說明文。先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看一下目錄的第一頁,這一頁共列出兩個說明文單元,我們要閱讀的說明文就在這兩個單元里,同學們還不知道是哪一篇,現在給你們一個條件:這篇文章的標題很能引起人們閱讀的興趣,你們猜是哪一篇,看誰猜得快猜得準。 (學生看書后紛紛舉手)

師:看來同學們都知道是哪一篇了,你們真聰明!好,你來說。

生(1):《死海不死》。

師:完全正確!但你能說明一下為什么你猜是這一篇呢?

生(1):這個題目叫“死海不死”,既然是“死海”,可又為什么說它“不死”, 這就在讀者心里造成懸念,引起了閱讀的興趣。 師:剛才好多同學都舉手了,你們猜的也是這一篇嗎?有猜別的課文的嗎?

生(眾):也是這一篇。

師(指一學生):那你同意剛才那位同學的意見嗎?

生(2):同意。我認為這個標題本身包含著一對矛盾:“死!焙汀安凰馈,使讀者產生疑問,急于想去讀文章,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所以這個題目對讀者有吸引力。

師:有不同意見的同學請舉手(無人舉手)。有補充意見的同學請舉手(無人舉手)。哦,“英雄所見略同”,看來你們一個個都是小英雄!(笑)不過,我還有個問題想考考各位英雄:標題上有兩個“死”字,它們的意思是一樣的嗎?

生(3):前一個“死”字指沒有生命,第二個指淹死、死掉。

師:完全正確。你課前有沒有看過這篇課文?(生搖頭)那你怎么能回答得這樣正確?

生(3):我在地理課上學到過。

師:啊,真好!地理課上學到的知識,用到了語文課上,這叫知識的“遷移”(板書“遷移” )。學習中經常注意“遷移”,知識就學得活了,F在請同學把書合攏,暫時不要看課文,大家回憶一下地理課上學到的關于死海的知識,比一比誰的記憶力好。(指一在偷偷看課文的學生)哈,你違規了,不許偷看!

(學生思考、回憶,片刻后陸續舉手) 師:為了使回憶有條理,請按照以下幾點逐一來說:

板書:1、地理位置;

2、得名原因;

3、海水趣事。

生(1):死海的位置在約旦和巴基斯坦(眾插話: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中間。

師:巴勒斯坦在亞洲西部,巴基斯坦在亞洲南部,和我們中國接壤。這兩個國家的中文譯名只差一個字,而且都是亞洲國家,很容易記錯,建議這位同學課外去找世界地圖或亞洲地圖查一查,以后就不會再搞錯了。誰來說“得名原因”?

生(2):死海的海水含鹽量特別高,水里各種動植物都不能生存,所以叫死海。

師:哦,死海的海水含鹽量高,這是它的特點,由于有這個特點,就出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誰能說說是什么現象?

生(七嘴八舌):人不會淹死。

師: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無人舉手)

師:我估計同學們都知道,只是暫時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語言來表達,是嗎?(指定一學生)這位同學戴著眼鏡,看起來挺有學問,你來給大家說說看。

生(3):人在死海里不會下沉,即使不會游泳的人也淹不死,因為……因為海水含鹽量高,所以人不會下沉。

師:為什么海水含鹽量高,人就不會下沉?你總得講出點道理來。

生(3):海水含鹽量高,它的質量就大。

師(追問):那如果扔進海水里的是一塊鐵呢?它會下沉嗎?

生(3):我想會下沉的。

師:那么人為什么不下沉?光說海水的質量大,恐怕還不夠吧?我知道你心里明白,問題是怎樣把心里明白的道理準確地表達出來。

生(3):(思考片刻)海水的質量比人體的質量大。

師:說對了。但表達上還有一點點不足,想一想,在數學里如果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大,是怎樣表達的?你這句話如果能用數學的語言來表達,那就更好了。

生(3):海水的質量大于人體的質量。

師:那么鐵塊為什么會下沉?

生(3):因為海水的質量小于鐵塊的質量。

師:好!“大于” “小于”的“于”怎么解釋? “大于”“小于”一般用在什么情況下?

生(3):“于” 是“比” 的意思,一般在兩個數作比較的時候用。

師:說得真好!我說你有學問嘛,果然沒看錯人!(眾笑)

師:關于死海的知識,同學們都已了解;這篇課文屬于說明文,關于說明文的知識,估計同學們也已經知道了不少。你們已經知道的東西,如果還要老師重復地教,你們覺得有勁嗎?(眾:沒勁!)是呀,我也覺得沒勁。因此,我想我們在決定這篇課文里哪些知識需要老師教之前,先請同學們討論一下“什么知識可以不教”,F在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把這篇《死海不死》看一遍,然后根據課文后面練習題的要求想一想:練習題要求我們掌握的知識哪些可以不教?前后左右的同學可以小聲議論議論,互相交流。

(學生看課文,小聲議論后紛紛舉手)

生(1):我認為課文里用到的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可以不用教。

師:說說理由。

生(1):課文里為了使說明更加具體準確,用了一些數字來說明海水含鹽量高,如“135.46億噸氯化納、63.07億噸氯化鈣、各種鹽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等等,這種說明方法一看就知道,完全可以不教。

生(2):我同意他的意見,但還有點補充。課文在說明海水含鹽量高的時候用了很多數據,使用這些數據的作用是使讀者對死海海水的含鹽量究竟高到什么程度更加明確了。這些道理也很簡單,不教也懂。 師:是!你們看,“135.46億噸”、“63.07億噸”,這簡直都是一些天文數字!我在讀到這些數字的時候,對死海海水的含鹽量的印象就特別強烈。這兩位同學說得都有道理,課文里的這些數字說明和它的作用,的確一看就明白。不過如果不教的話,有關的一些知識是不是能夠掌握,我還是有些不放心。例如,課后練習中還要我們區別“確數”和“約數”,并且要求知道什么情況下用確數,什么情況下用約數。這些知識不教行嗎?

生(1):我認為行。

師:哦,你挺自信,好樣的!認為可以不教的同學請舉手(絕大多數同學舉手)?磥恚有一小部分同學似乎還缺少一點自信。(指一不舉手的學生)你是認為還要教的,是嗎?

生(3):我想教一教不會有壞處,再說我也不大有把握。

師:確數和約數你能區別嗎?(生點頭)那你說說看,剛才那位同學從課文里找出的那些數據是確數還是約數?(生答:“確數!保┠隳苷乙粋約數的例子嗎?

生(2):“傳說大約兩千年前”、“最深的地方大約有400米”,都是約數。

師:找得很對嘛!約數在表達上都有一些明顯的標志,你知道嗎?

生(2):一般都用“大約”、“左右”、“上下”這類詞。

師:如果不用這些詞,能表示約數嗎?

生(2):我想也行。

師:請舉個例子,最好能造個句子。

生(2):(思考片刻)“這條魚有七八斤重”。

師:好極了!你關于約數的知識掌握得很好嘛,你應該有充分的自信,是嗎?

生(2):是的。

師:剛才有同學說用“確數”可以使說明更加準確,那么用約數是不是說得不準確了呢?

生(3):約數和確數相比,當然不夠準確。

生(4):我認為不能這樣說,主要看在什么情況下用,有的時候用確數反而不準確。

師:怎么會用確數反而不準確? 能舉個例子來說嗎?

生(4):(思索片刻)比如要我現在說出您的年齡,我只能說大約六七十歲(笑聲),因為我不知道您的實際年齡;如果我肯定地說您65歲,而您實際上不是65歲,那不是反而不準確了嗎?

師:言之有理!啊,這位同學舉手,有什么意見要發表嗎?

生(5):我認為課文里有個地方運用確數和約數有點自相矛盾。46頁上有這樣兩句:“海水平均深度146米,最深的地方大約有400米。” 既然平均深度是個確數,那么最深的地方也應該是確數,否則怎么算得出平均深度呢?如果最深的地方用約數,那么平均深度也只能是約數。因為平均深度是根據從最淺到最深不同的深度計算出來的,根據約數怎么可能計算出確數來?

師:說得真好! 我同意。同學們這樣會動腦筋,真讓我高興。我看關于列數據說明的方法,同學們掌握的知識比我預料的還要多,完全可以不必教了。大家再看看,還有哪些知識可以不教?

生:后面練習題中要求區別課文中三個“死” 字的含義,我認為這也很簡單,不教也懂。

師:對,標題“死海不死”中兩個“死”字,剛才同學們都已說過,不必再重復了。那“死海真的要死了”這句中的后一個“死”字的含義呢?

生:是“干涸(hé)”的意思。

師:完全正確。這個“涸”字很容易念錯,可你念對了,很了不起。你是怎么念對的?

生:下邊的注解上有注音(笑)。

師:大家別笑,他讀書注意看注解,這種好習慣不是每個同學都有的。我再提示一下,看看下面這些詞語是不是也可以不教?(板書:游弋、諭告、執迷不悟)

生(1):我認為可以不教。

師:我欣賞你的自信。但你要說出可以不教的理由,因為其中有的詞估計同學們語文課里沒學到過,比如“游弋” 、“諭告”。

生(1):“游弋” 雖然沒學到過,但書上有注解;“諭告” 也沒學到過,但回去查一查詞典就知道了。

師:說得好說得好,語文課上沒有學過的,完全可以查詞典自學嘛!同學們課外有沒有查詞典的習慣?(眾:有!)這是個好習慣,一定要堅持下去,讓詞典成為你們的一位終身老師。那么這些新詞我們就不討論了,再說這篇課文新詞也很少,有些詞結合上下文也都不難理解,比如“執迷不悟”。

下面是不是讓我們換個角度思考一下:你們認為要學好這篇課文,哪些知識還是需要老師教的? 大家前后左右可以議論議論。

(學生看書、小聲議論)

師:誰先來說說? (無人舉手)

師:(繼續啟發)你們知道這篇文章是什么文體?

生(1):是說明文。

師:說明文是個大類,包括各種產品說明書、書籍的出版說明和內容提要、詞典的釋文、影劇內容介紹、除語文以外的各科教科書及講義、知識小品,等等。凡是以說明事物或事理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本都是說明文。(指一學生)你說說看,這篇課文是說明文中的哪一種?

生(1):是知識小品。

師:(問全班)他說得對不對?同意的請舉手。(多數學生舉手)你說對了。但什么是知識小品,你知道嗎?

生(1):不知道。

師:知識小品有什么特點,知道嗎?

生(1):不知道。

師:你都不知道?(生點頭)那你怎么知道這篇課文是知識小品呢?

生(1):我是瞎蒙的。(笑聲)

師:不,你肯定不是瞎蒙的,你心里肯定有一個關于知識小品應有的“樣子”,而這篇課文正好符合你心里的這個“樣子”。是這樣嗎?

生(1):我心里沒有樣子。(笑聲)

師:那你為什不說它是產品說明書或別的什么說明性文體,而偏偏要說它是知識小品呢?你在說的時候心里肯定有過一些選擇的,是不是?

生(1):是的。

師:好好想想,你在各種文體中選定知識小品,當時是怎樣想的?

生(1):因為它是介紹關于死海的知識的,文章很短小……所以是知識小品。

師:說得對呀!知識小品就是介紹科學知識的;文章篇幅又很短小,所以叫“小品” 。你看你說出了知識小品的一些重要的特點,你明明知道,怎么說不知道呢? 生(1):這是我看了課文后臨時想出來的。

師:這更了不起,說明你的思維很敏捷,很有判斷力。我早說過你不是瞎蒙的嘛! (笑聲)下面請大家再來看看知識小品除了篇幅短小、具有知識性以外(板書:“知識性”),還有些什么特點。

生(2):知識小品寫得比較生動有趣,能吸引讀者。

師:說得很好。剛才那位同學(指生<1>)的意見如果可以用“知識性” 三個字概括的話,你能不能把你的意見也用個什么性來概括?

生(2):趣味性,生動性。

師:他說了兩“性” ,但我們只要一個“性” 就夠了,請同學們兩個中選一個,要說出選擇的理由。主張選“趣味性” 的同學請舉手。(絕大多數學生舉手)看來大多數同學都主張用“趣味性”,誰來說說理由?

生(3):“生動性” 一般指語言描寫方面,趣味性好像指文章內容方面的。比如這篇《死海不死》,在介紹死海海水的特點和死海形成原因時,插進了一些歷史傳說和民間故事,內容很有趣。

師:說得真好! 同意的請舉手。(全班舉手。教師板書:趣味性)知識小品除了具有知識性、趣味性以外,還有一點十分重要,就是它介紹的知識必須是正確的、符合科學原理的,請大家也用一個“性” 來概括。

生(七嘴八舌)科學性!

師:完全正確! (師板書:科學性)現在請一位同學給三個“性” 排個次序。

生(4):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師插話:這樣排列的理由呢?)因為知識小品首先是介紹科學知識的,其次,它介紹的知識必須是符合科學原理的,趣味性沒有前兩個性重要,所以排在最后。

生(5):我也同意這樣的次序,但他說趣味性不重要,我不同意。

生(4):我是說沒有前兩個重要,沒有說不重要。

生(5):我仍然不同意你的意見。因為,一篇知識小品如果科學性、知識性都很強,但一點趣味性都沒有,大家不要看,科學性、知識性再強也沒用?梢娙の缎允亲钪匾。

(學生紛紛議論,莫衷一是)

師:請大家靜一靜! 看來同學們的意見很分歧,想聽聽我的意見嗎?(眾:想!)我認為,對知識小品來說,知識性和科學性是它的本質屬性(板書:本質屬性),因為作者寫作知識小品的根本目的就是向讀者介紹科學知識,如果沒有知識性和科學性,知識小品也就不存在了;趣味性則是它的重要屬性(板書:重要屬性),我基本上同意他(指生<5>=的意見,知識小品是一種以傳播、普及科學知識為目的的文藝性說明文,它是寫給一般讀者看的,當然要寫得讀者愛看,因此特別講究趣味性,使讀者在輕松愉快的閱讀中獲得一定的科學知識。同學們還有別的意見嗎?(稍頓)看來大家同意了。現在我們請一位同學把剛才討論的內容總結一下。誰來? 生(1):知識小品是說明文的一種,是一種文藝性的說明文,它具有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知識小品的作用是向讀者普及科學知識。

師:誰還有補充的?

生(2):知識性、科學性是知識小品的本質屬性,趣味性是知識小品的重要屬性。

師:(指生<1>)他說得比較完整;(指生<2>)他補充得也很好。看來同學們的悟性都很高,知識也掌握得很好,學習這篇課文原本要求重點學習的“列數據”的說明方法、確數與約數的區別和作用等等,都可以不教;關于知識小品的文體特點,同學們也自己從課文中悟出來了,也不用我再喋喋不休地介紹了。就是說,同學們在有些方面已經達到了不需要老師教的地步,我真為同學們高興!不過,關于知識小品的特點,尤其是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問題,同學們大概是第一次遇到,因此建議同學們接下來再化點時間深入討論一下。限于時間,我想從“三性”中選擇一個來討論,就作為這堂課學習的重點。同意嗎?

生(眾):同意!

師:三性中選擇哪一個?

生(1):趣味性。

師:為什么選趣味性?

生(1):因為我們自己寫作文要能夠吸引讀者,也應該有點趣味性?纯醋髡呤窃鯓右鹱x者興趣的,也許對我們自己作文有啟發。

師:大家同意嗎?

生(眾):同意!

師:既然大家同意,那就請把課文再好好看一遍,邊看邊想:課文的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興趣?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引起你的興趣的?現在請大家看書。

(學生看書,偶有小聲議論)

師;都看好了嗎?現在請發表意見。要求每人至少準備一條意見。

生(1):課文的標題,“死”和“不死”互相矛盾,使讀者產生懸念,引起閱讀的興趣。

生(2):還有課文最后一個“死”字,死海要干涸了,課文里卻不說“干涸”,而說真的要“死”了,這個“死”字用得很巧妙,能引起讀者興趣。

生(3):課文為了說明死海海水含鹽量大的特點,寫了個羅馬統帥狄杜處死奴隸的故事;后面又講了個關于死海形成的民間傳說,這都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師:這幾位同學說得都很好,但他們說的都是比較明顯的趣味性的表現。有些趣味性要用心體會才能發現,這就要用點心思了。誰再來說? (教師繼續提示)建議大家從材料的組織和語言表達兩個方面好好琢磨琢磨。鄰座的同學可以議論一下。

(學生看書、思考,小聲議論)

生(4):我想從語言表達方面來說。作者用了一些設問句,如“那么,死海的浮力為什么這樣大呢?” “死海是怎樣形成的呢?” 引起了讀者的思考;還注意前后呼應,如前面說“真是‘死海不死’”,文章結尾卻說“那時,死海真的要死了”。前后兩個“死”字互相呼應,可是意思卻不一樣。這些都會使讀者覺得很有趣味。

師:嗯,說得不錯?凑l還能從語言表達方面作些補充?

生(5):文章的第一、第二段寫得好,我在第一遍讀的時候就被它吸引住了。

師:你再朗讀一遍,體會體會,它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

(生5朗讀第一、二自然段)

生(5):它給我的感覺是有點出乎意料,甚至有點驚訝。

師:好!體會得很準。大家再一起體會一下:作者是用了哪些詞語產生這樣的效果的?請把這些詞語圈出來。注意了,這對我們運用語言是很有幫助的。誰來說?

生(6):作者連續用了一些表示轉折的詞,還用了表示出乎意料和驚訝的詞,比如,第一段里“但是,誰能想到……竟……甚至……連……” ,第二段里“然而,令人驚嘆的是……竟……即使……也……”

師:瞧,這兩位同學(指生<5>、生<6>)對語言的感覺多敏銳! 現在再請兩位同學分別把這兩小段各讀一遍(指定兩位學生),注意,第一位同學把她(指生<6>)剛才找出的一些詞語略去不讀;第二位同學把這些略去的詞語讀得強調些,把那種出乎意料的驚訝語氣讀出來。然后大家一起比較一下,兩種語言表達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學生二人分別朗讀)

師:兩人讀得不錯。大家體會一下,兩種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生(7):第一種表達顯得平平淡淡,第二種表達引起讀者的驚訝和好奇,所以,所以就……(語塞)

師:所以就增強了……

生(7):趣味性和吸引力。

師:這樣比較一下,我們發現,同樣的意思,可以表達得平平淡淡,很一般,也可以表達得很有趣,很有吸引力。可見選擇怎樣的語言來表達就會有怎樣的效果。這正是語言的王國為什么總是充滿魅力的原因所在!

除了語言表達,材料的組織也很有關系,哪些先寫,哪些后寫,也往往會影響閱讀的興趣。課文里有個很典型的例子,誰能找出來說一下?

(學生翻書、尋找)

生(8):課文第三小段寫羅馬統帥處死奴隸的故事,如果放到第四小段后面來寫,讀起來就沒有趣味了。

師:為什么?

生(8):先寫奴隸在死海里屢淹不死,這樣就在讀者心里產生了疑問,難道真的有神靈保佑嗎?急于想從文章里去尋找答案,文章就有了吸引力。如果先寫死海為什么淹不死人,再寫奴隸屢淹不死,就不會有這種效果了。

師:說得好! 我打個比方:你請別人猜謎,如果先把謎底告訴了對方,他還會有猜謎的興趣嗎? 這里的道理是一樣的。會寫文章的人,常常能設置一些懸念,引起讀者的疑問,這樣的文章就比那些平鋪直敘的文章有吸引力。這對我們也是很有啟發的。

同學們,這堂課我們著重學習了知識小品的文體特點。在學習過程中,同學們的聰明和自信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后還有一點時間,我還想出個難題考考大家,這可是個“高精尖”的大難題,你們如果這個問題也能解決了,我就真正佩服你們了;如果你們怕難,那我們來讀幾遍課文就算了。

生(七嘴八舌):我們不怕難……

師:好,那現在我就宣布這道難題了? 生(七嘴八舌):宣布好了……

師:宣布之前,請同學們先把課文最后一段一起朗讀一遍。

(學生齊聲朗讀課文)

師:課文最后這一段說死海數百年后可能干涸,我先問你們,作者推斷的根據是什么?

生(1):近十年來死海每年水面下降40到50厘……按照這樣的速度下降,死海數百年后自然會干掉。

師:那么,死海水面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生(1):因為這里炎熱干燥(師插問:你怎么知道?)地理課上學到過,課文里也說“艷陽高照”。因此死海海水的蒸發量大于約旦河輸入的水量。蒸發多,輸入少,所以海水每年下降。

師:說得很對,F在請大家聽好了,我出的難題是:按照作者這樣推算的思路和方法,死海真的會干涸嗎?

生(2):我認為死海數百年后不可能干涸,因為到那時科學比現在更加發達,人類肯定有辦法救活死海。

生(3):我認為他把老師的問題理解錯了。我理解老師的意思是……(語頓。師插話:我知道你理解我的意思,不要急,慢慢說)老師是問按照課文作者的辦法推算,是不是一定會推算出死海會干涸的結果。

師:對,我就是這個意思,感謝這位同學把我的意思解釋得十分準確。(對生<3>)那你能回答這個問題嗎?(生<3>不語)看來有點為難你了。這樣吧,我把問題再具體化一些:死海海水的蒸發量大于約旦河輸入的水量,是作者認為死海將會干涸的原因,你認為死海的蒸發量是不是一個不變的常量? 生(3):不是。(師插問:為什么?)在雨水多的年份蒸發量就會減少。

師:請注意,天氣變化或地殼的變動等等這類偶然的因素不在我們的考慮范圍以內,何況死海盆地的氣候干旱少雨,全年的降水量加在一起不過50-60厘米。剛才你把我出的難題解釋得很好,怎么自己倒忘了?請你從作者計算的思路這個角度去思考:即使按照作者的計算,死海的蒸發量會不會變化?

師:啊,好多同學都舉手了,看來都找到答案了。請大家把手放下,讓他(指生<3>)再想想,他很聰明,我相信他很快就會想出來的。

生(3):蒸發量也就會變小

師:為什么?

生(3):死海的海水每年下降,死海的面積也會逐漸縮小。

師(向全班):大家說說,海水的蒸發量和海面面積是什么關系?

生(眾):正比關系。

師:既然死海海水的蒸發量隨著死海海面的逐漸縮小而減少,那么結果會怎樣呢?

生(3):當蒸發量小于約旦河水輸入量的時候,死海就死不了了。

師:不一定要等到“小于”的那一天,再想想。

生(3):等于。

師:對啦!當死海海水的蒸發量等于約旦河水的輸入量的時候,死海就死不了。當然羅,那時的死海也不會像現在這樣無邊無際,波濤起伏,而是死也死不了,活也活得不像樣,這是一種什么狀況?

生(齊):半死不活! (笑聲)

師:對!就是半死不活!同學們果真智商很高,這個難題也沒有難住你們。不過,死海究竟會不會死,恐怕不是一個計算的問題,而是一個現實問題。事實上,造成死海海水連年下降的原因,不全因為海水的蒸發量大,更主要的是人為的原因:以色列和約旦大量截流約旦河水用于灌溉和城市用水,致使約旦河輸入死海的水量越來越少。這一嚴峻的事實已引起不少科學家、環境保護主義者的憂慮,一項名為“讓死海繼續活下去”的活動已經開始。死海處于地球陸地的最低點,人稱“地球的肚臍”,不僅有獨特的旅游景觀,而且它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礦物資源,尤其是氯化鉀和溴。同學們雖然沒有去過死海,但我相信大家都關心地球的命運,為此我建議大家用我們的智慧參與到“讓死海繼續活下去”的活動中去。請回去做兩件事:一、上網搜索關于死海的資料(建議用www.Google.com搜索引擎);二、參考、運用網上資料,以《救救死!坊颉端篮2荒芩馈窞轭}寫一篇文章,為拯救死海進行呼吁,或提出拯救死海的辦法、建議。當然啦,我們的文章救不了死海,但至少可以表明我們關心地球命運的立場。我希望每一位同學長大后都能夠成為一名自覺的環境保護主義者。 (竇愛君據錢夢龍先生于2001年6月在內蒙古烏海市上課的錄像整理 

  

 

 

[《死海不死》教學實錄(本站論壇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死海不死教案設計

2.勸學教案教學實錄

3.死海之變閱讀答案

4.刺客列傳教案及教學實錄

5.桃花心木教案教學實錄

6.《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7.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8.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

9.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背影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