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漢川市實驗中學 葉乃初 周望姣
岑參的詩作大多以邊塞風光和軍旅生活為內容。《白雪歌送武判官進京》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應該說詩人在狀寫邊塞風光的同時,更多的是在敘寫守邊將士的苦寒生活;而詩人在抒寫惆悵之情的同時,也是在為邊關將士言情述懷,希望能夠得到朝廷些許的人文關懷。
詩作一開始就描寫出了邊塞惡劣的自然環境。先看邊塞之風:北風卷地白草折。邊地的風極具“風”色,疾勁狂猛。有詩人另外的詩句為證: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再看邊塞之雪:胡天八月即風雪。邊地的雪不僅下得特別早,而且特別大,一夜之間的漫天大雪便呈現出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迷人景象。盡管帶給人的是“盎然春意,明媚春色”,但它畢竟只是詩人的一種主觀感受、豐富聯想而已。且“凡人之情,其目悅,其體不適,勢不能久留”。這雪后的“美景”固然能使人獲得暫時的“目悅”享受,但雪后的奇寒則帶給人的更多的則是“其體不適”的長久苦痛。而守邊將士一年半載又不能離開邊塞回到故鄉親人的身旁,他們肩負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決定了他們只能在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是持久戍邊。
那么,戍邊將士的生活情形又是怎樣的呢?從詩中的描寫可知,因為雪后奇寒,將士們白天雖然狐裘裹身仍卻不得暖和,夜間固然有錦衾擁覆卻也是難以入眠。因為奇寒,將士們手指凍得邊弓都難以拉開,更不要說鎧甲似冰而難以上身了。像這樣的生活,這樣的日子一年半載又難以完結。遠看大地,瀚海闌干百丈冰,舉望天空,愁云慘淡萬里凝。守邊將士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地忍受著邊地奇寒生活的煎熬和苦痛。
在這樣冰天雪地日子里,一旦要是有人接到公文奉命返京,可以說這就意味著暫脫苦海,簡直稱得上是一大幸事,可喜可賀。所以,當武判官即將奉命返京之際,邊塞軍中歡快熱烈的為之舉行餞別酒宴,為之送行了。
不難想象,像這樣的“美差”斷然不會落到戍邊士卒的身上。所以詩人雪地目送武判官遠去直至身影失在莽莽雪原中而仍不肯轉身離去這一幕情景,不能說僅僅只是抒寫了詩人自己的無限惆悵之情。試想,詩人置身于邊塞面對友人歸京離去尚且有如此之情,而那些長期戍邊的士卒難道說就絲毫沒有?所以詩人這種感情,不僅代表他個人,也代表了廣大無數的戍邊者。這種心聲,實際上是無言地在向朝廷提出希望:大唐江山邊士安穩,廣大的戍邊本該得到應有的人文關懷才是呀。只可惜的是朝廷當局根本不可能體察出守邊將士的這種心情。畢竟來講,詩人自己離邊返鄉還有指望,歸京只是或早或遲的時間問題;但相對于廣大的士卒們來說,何日又是他們的歸期呢?真可謂“君問歸期未有期”,其希望是極為渺茫。廣大士卒們的這種心靈折磨比起他們所遭受的天寒地凍之苦,豈不是更令人感到無限惆悵和同情嗎?
在理解<白>詩時,僅只認為詩人抒寫了自己的惆悵之情則未免顯得過于狹窄。詩作的結尾是言有盡而意無窮。那么筆者認為,詩人為廣大戍邊者抒寫惆悵之情,渴盼人文關懷則正是在理解本詩時應該“意無窮”到的。
作者郵箱: syzxzwj@yahoo.com.cn
[狀風光道邊塞苦寒,抒惆悵盼人文關懷:《白雪歌送武判官進京》賞析(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6.塞鴻秋·春情賞析
10.《燭之武退秦師》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