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鐵佛中學 黃琨靈
一、教學目標
1、領悟本文托物言志的藝術手法的巧妙運用。
2、學習本文定景換點和定點換景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的寫法。
3、會清新、優美、生動的語言,提高散文鑒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理解作者對安靜、獨立生活的向往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二、重點:
1、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學習一些語言表達的技巧。
2、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三、難點:
領會“空中樓閣”的優美意境,理解作者寄予小屋的生活理想。
四、課時安排
二課時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亭臺樓閣”在古代往往是詩人抒發情感的地方,我們在初中學過哪些有關“亭臺樓閣”的文章呢?
明確:《醉翁亭記》名句------ 《登幽洲臺歌》名句----- 《岳陽樓記》名句------
2、有關小屋的的名篇有嗎?若有是哪一篇?
明確:有,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其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齊背) 這里的屋子雖是一棟陋室,但在詩人眼里卻充滿了清幽雅靜的情趣。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臺灣作家李樂薇的小屋,看看他的小屋在那里?又是怎樣的?
二、作者簡介:
李樂薇(1930~ )江蘇南京市人。早年肄(yì)業于上海大廈大學,后一直在臺灣從事文藝教育工作,是臺灣當代散文作家。她的散文作品,文筆清麗脫俗,語言優美動人,風格柔和、溫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質感的形象來表現無形的主觀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經營,能夠運用有聲、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緒”,透露著濃郁的現代派藝術信息。在《我的空中樓閣》這篇散文中,她引入現代派詩歌藝術,綜合運用多項疊景,以及幻覺錯覺、虛實相映等多種技法,致力于潛意識和自我情緒的表現,從而使作品給人一種境界超然的空靈美和遺世獨立的超越感。
三、解題
2.空中樓閣
空中樓閣(海市蜃樓):原指海邊或沙漠中由于光線折射而出現的虛幻的樓臺景物,后多比喻虛構的或脫離實際的理想中生活的地方。
標題“我的空中樓閣”是一個偏正短語,重點在交代“空中樓閣”。它的含義是什么?
明確:①課文倒數第四段:“每個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燦爛的萬家燈火,山上閃出數落的燈光。山下的燈把黑暗照亮了,山下的燈把照淡了,淡如煙,淡如霧,山也虛無,樹也飄渺。小屋迷于霧失樓臺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空中樓閣!”可以看出它是指我居住的建于山上的小屋。②但小屋僅僅是指建在山上的小屋嗎?不,它也指我們現在所說的含義:即指幻景中的“空中樓閣”,理想中“獨立”“安靜”的生活環境。這是一語雙關
二.點拔指導:
一)整體感知課文,疏理文章思路。
1問題:作者的小屋是怎樣的一間小屋呢?
明確:僅僅是一間山間小屋而已!它處于山上,交通不便,沒有豪華的氣派,用現在的眼光看,就是一間陋室!
2問題:在作者的眼里小屋美嗎?作者喜歡她的小屋嗎?
明確:很美,很喜歡!
3問題:為了寫小屋的美,作者選取了小屋周圍的哪些景物呢?
明確:依次寫了:山、樹、花園(含花)、云霞、空氣、光線、山路、小屋的夜景。
4問題:作者在描寫這些景物時,觀察立足點先后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明確:一、立足于屋外看小屋(1~8自然段)。 二、立足于屋內看世界(9~18自然段)。
5問題:全文一共幾個部分?
明確:兩個部分:一、立足于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圍環境的關系;二、立足于小屋,看周圍環境和小屋的關系。
二)研討一部分:
1問題:(1~3自然段)作者站在哪里看山和小屋?又是怎樣描繪小屋的? 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明確:站在“山外”。通過寫山來描繪小屋。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比喻
這個比喻使讀者想象馳騁。山像女子用黛粉描的柳葉眉,小屋是女子眉梢的美人痣,那么整個大自然該是女子的美麗面龐了。這一精美的比喻賦予山屋以少女的靈秀,飽含著作者愛屋,愛山而及整個大自然的迷戀之情。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只大雁,是單調的底色上一點靈動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 --排比、博喻:用幾個喻體從不同角度反復設喻去說明一個本體,叫博喻,又叫連比。運用博喻能加強語意,增添氣勢
所以“小屋的出現,點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風景的內容。”
2問題:小屋與山的關系怎樣?(答案:4自然段)
板書:屋點綴山:點破寂寞
(全景) 增加風景
這是立足山外,遠觀:看全景。
3問題:(5~7自然段)作者站在哪里看小屋和樹的?又是怎樣描繪小屋的? 用了什么手法?
明確:站在“山上”。通過寫樹來描繪小屋。
--“花好比人的面龐,樹好人的姿態。樹的美在于姿勢的清健或挺拔,苗條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比喻、擬人。
清健、挺拔寫出了樹的陽剛之氣,而苗條、婀娜則寫出了樹的多姿的陰柔之氣。在這里,樹的多姿多態,樹的精神和活力,使小屋有靈氣,把小屋寫活了
--“樹的動,顯出小屋的靜;樹的高大,顯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別致出色,乃是由于滿山皆樹,為小屋布置了一個美妙的綠的背景。”(6自然段)--對比。
在這里,樹與小屋進行對比,相互點綴,動靜結合,把樹與小屋的那一種和諧關系寫的淋漓盡致。
問:這種和諧關系若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哪個最恰當?
明確:相得益彰(相互掩映)。
--“細而密的枝葉伸展小屋的上面,美而濃的樹陰把小屋籠罩起來。這棵樹使小屋給予人另一種印象,使小屋顯得含蓄而有風度。”(7自然段)--擬人。
這是一幅近景的特寫鏡頭:小屋在樹陰的掩映下,時隱時現,有時象個害羞的小姑娘,顯得含蓄而又委婉;大樹仿佛是一位護花使者,一位美髯大漢,在守護著她。有時又象個穿著一身禮服的紳士,風度翩翩。寫出了小屋的神韻。
板書 近看: 樹動屋靜
樹高屋小
樹陰濃屋含蓄
這是立足山上,近看:看局部。
4問題:8自然段中,作者的觀察點在哪里?作者看到了什么?又是怎樣描繪小屋的呢?(答案:就在8自然段)
明確:站在“山下”仰視(還可從小屋“出現在另一些樹的上面”看出來)。首先看到是小屋前面的樹;然后是一些“線條”、一角“屋檐”、一排“屋瓦”、一片“藍墻”、一片“白窗”;“我的小屋在樹與樹之間若隱若現,凌空而起,姿態翩然。本質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卻像鳥一樣,蝶一樣,憩于枝頭,輕靈而自由!”
作者善于捕捉色彩,并且看的很仔細,很明顯,小屋在這個角度很顯眼,很亮麗、清晰。哪兒是墻,哪兒是窗都看得很清楚。
--比喻:這是一幅遠景特寫鏡頭:作者把山間小屋喻為“鳥”和“蝶”確屬前人未言之語,新穎獨特。
在這里,小屋“活潑翹起的屋檐”動感極強,猶如展翅高飛的鳥兒,而屋瓦上的圖案,蘭色的墻,白色的窗,則又很容易讓人想起翩翩起物的蝶兒。加上在大樹掩映下若隱若現,就象棲息在樹枝一樣。說小屋象鳥,象蝶,寫出了小屋凌空而起、翩然若舞的形;而輕靈自由則寫出了小屋的神。
板書: 遠看:若隱若現
輕靈自由
這是立足山下,遠看:看局部。
5問題:樹與小屋是什么關系呢?(參看:4自然段)
板書 樹點綴屋
討論:作者作者筆下的“山--小屋--樹”可以說達到了“完美自然、和諧統一”,作者這樣刻意地描寫它們的“和諧統一”,目的何在?
明確:山與樹是自然景觀,小屋是人文景觀,作者反復寫三者的關系,一方面表達了自己“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另一方面表達了“人與自然不可分離”的思想。
小結:當她立足于“小屋之外”時,觀察點的變化是怎樣的?
明確:由遠及近再到遠,也就是由“山外--山上--山下”,就好比一個攝影師,隨著劇情的變化,一會兒用一個長鏡頭,一會兒用一個短鏡頭,一會兒再來個面部特寫!
第二課時
一、研討二部分
一問:作者立足于小屋內,又描繪了哪些景物?
明確:有“袖珍形的花園、園中小路、園中花朵”、“五彩的云霞”、“清新的空氣”“美麗的山中晨昏”、“崎嶇的山路”、“迷人的小屋夜景”。
二問:小屋如何?作者的感受又如何?作者的心情如何?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明確:
1、很小:房屋小、花園小、路小,領地很小;作者感受到的領空卻很大:“無限”。
--對比:一方面寫出小屋的小巧玲瓏,另一方面又寫出了眼前的廣闊、視野的無限。
作者感到無比高興:神采飛揚、心花怒放--
9自然段:“足以舉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顧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綠野阡陌。適于心靈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所說的游目騁懷。這個無限大的‘領空’,是我開放性的院子。”
2、很美:屋內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誕紅之類”真可謂院落花團錦簇;天空的花“有朵狀,有片狀,有白,有紅,有絢爛,也有飄落。”真可謂云霞繽紛。這里連用了六個“有”,道出了作者無比歡快愉悅的心情(10自然段)
板書: 領空大,花絢麗
三問:這里的空氣、光線如何呢?作者對山上環境的感受如何?
明確:空氣是清新的,是香的;光線是明亮的,是富于變化的;環境是獨立的、安靜的,可享受清福、享受充足的睡眠、享受美夢。
12自然段所描繪的是一幅多么柔靜、寧謐的畫面,小屋靜臥在大山的懷抱中,沐浴在晨曦和暮靄中,是多么恬適、愜意,引人遐想--
一個動感極強的比喻:把光線在山中出沒的規律寫的很清楚:日出花開,日落花收,光線的來去,給小山增強了動感,給小屋、小山蒙上了一層浪漫的色調。
強調:“山的懷抱”:比做花蕊。小屋光線的明暗變化:比做花蕊的“綻開”“收攏”。小屋在花蕊的懷抱中,更顯出小屋的美好以及作者對小屋深情。
板書:空氣清新、光線變化、
環境獨立、安靜
四問:(14自然)作者筆下的山路、山坡好不好走?作者把“山坡”“山路”稱之為什么?作者的感受如何?
明確:不好走,不便于行車;“山坡”:幸福的階梯;“山路”:“空中走廊”!是一條往返于幸福與快樂之間的道路。作者感到無比快樂、幸福!--“我出外,小屋是我快樂的起點;我歸來,小屋是我幸福的終點”“我只覺得出外時身輕如飛”、“歸來時帶幾分雀躍的心情”
五問:為什么說“我出外,小屋是我快樂的起點;我歸來,小屋是我幸福的終點”?
明確:因為出外時,是滿懷希望,去開始新一天生活,所以小屋是我快樂的起點;歸來
時,滿載成功的收獲,所以說小屋是我幸福的終點。
板書:山路是走廊;山坡是階梯
五問:第15自然段加一個小標題該怎樣加好?
明確:參考:小屋夜景、空中樓閣等。
這很平常的山中夜景在作者筆下都變成了“迷人的人間仙境”、“朦朧的空中樓閣”!
學生齊讀感受第15自然段。
六問:為什么山下的燈把黑暗照亮了,而山上的則是照淡了呢?
明確:因為山下的人多,燈多(萬家燈火),光線強;而山上的人少,燈少(疏落),光線弱,突出了山上比較獨立、安靜,象世外桃源。通過燈光,再襯以迷蒙的月色、點點星光把小屋寫得很朦朧,很飄渺,正如煙霧之中的空中樓閣。給小屋蒙上了一層朦朧而神奇的色彩。
七問:“霧失樓臺”是怎樣一種情景?這里說的“空中樓閣”與“霧失樓臺”情景完全一樣嗎?為什么?
明確:暗喻;濃霧彌漫罩了樓臺,使人覺得樓臺消失了。不完全一樣,因為“霧失”可達到一點也看不見,“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只是顯得“朦朧”。
板書:小屋夜景:朦朧飄渺 八問:作者的“空中樓閣”,是“現實的”還是“虛構的”?
明確:應該說“空中樓閣”既是現實的,又是虛擬的。說它現實,可能作者心愛的小屋確實建于山上,在煙霧迷蒙中,高聳入云;說它虛構,是因為作者特意讓小屋居于“高高的山坡”,強調“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車”,這就暗含遠離“人境”,“不聞車馬喧”之意。另外小屋的最大特點就是融于大自然之中:文章最后指出這“空中樓閣占了地利”,屋內有天然的裝飾、屋外有盈耳的鳥語、天然的巨畫。很明顯,它象征了理想中的遠離喧囂,獨立、安靜、自由的生活環境!
二、“空中樓閣”到底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寄寓了作者對“獨立的安靜的自由的”生活的向往,表現了他熱愛大自然的情懷。文中暗含著對“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真切呼喚! 三、散文中這種“借客觀事物抒發主觀志向”的表現手法,我們稱之為什么? 明確:托物言志。作者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正像近代學者王國維所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文中對山中美景著意描繪的目的了!
四、簡析文章詩化語言。
語言詩化、清新優美,主要表現在:
1、修辭美--①綜合運用生動的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為文章增添了絢麗的色彩。②對比手法的運用,比如“高大”和“小巧”、“有限”和“無限”等等,則使文章的意境更加深邃,給人以哲理的啟迪。
2、語言美--①適當地運用文言詞匯、文言句式,如“山如眉黛”“凌空而起”“足以舉目千里”等,使語言更顯得雋逸瀟灑;②恰當地運用一些富有獨創性的詞匯,如“領土”、“領空”、“空中走廊”等,為文章注進了清新的氣息;
3、音樂美--①短句的成功運用,既使文章變得歡快活潑,又增強了文章明快的節奏感(“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雖不養鳥,每天早晨有鳥語盈耳。”“無須掛畫,門外有幅巨畫--名叫自然。”)②整散結合的語句,語句整齊和諧,又富于變化,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感(“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云帆,遼闊無邊的……是山川美景中一點生氣,一點情調。”,“花好比人的面龐,樹好比……在于活力,在于精神!”,“足以舉目千里,足以……左顧有……右盼有綠野阡陌。”,“我出外,小屋是我快樂的起點;我歸來…… 我只覺得出外時……”)。 4、繪畫美--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
五、本文前后部分在定景定點上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你能概括出來嗎?
板書 前一部分:定景換點(重在對自然景物的真實描寫)
后一部分:定點換景(重在人對自然景物的感受:明明是極小的“袖珍型”花園,而“我”卻有無限的“領空”,可供“游目騁懷”而陶醉;明明是小屋在“山的懷抱中”,“我”卻以為“如在花蕊中一般”,那“花蕊”會“綻開”,也會“收攏”;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嶇的“山路”,“我”卻叫它“幸福的階梯”,“空中走廊”;夜幕深垂,小屋仍是小屋,“我”卻覺得它仿佛是“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空中樓閣”。文章就這樣由實入虛,將現實的自然景觀,融進迷離朦朧的詩一般的意境,引人入勝,耐人尋味。)
六、作者應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你能舉出一些類似的形象嗎? 學生可以各抒己見: A、可想象為“陶淵明”似的形象 。 B、可想象為“歐陽修” 似的形象 。 還可以想象為“劉禹錫”、“王維”、“周敦頤”,甚或“朱自清”、“徐志摩”、“郁達夫”似的形象。
教師:其實,這種 “追求自然寧靜生活、講求天人合一”的精神是中國文人自古就追求的,
七:探討:精神----物質 李樂薇的精神家園--山中小屋 海子的精神家園 --春暖花開的大海 朱自清的精神家園--月下荷塘 普希金的精神家園--自由奔放的大海 多么美麗的居所,多么幸福的人生。遠離凡塵俗世,遠離都市喧囂,真是神仙過的日子!難怪宋朝詩人林和靖,甘愿拋棄榮華富貴,隱居山林,弄梅侍鶴,被后人喻為“梅妻鶴子”;歷代許多的名人都愛歸隱山林,靈感萌發,寫出了更動人的詩篇,難道不是因為浸染了大自然的靈氣?茫茫大自然,層山疊翠,云霧繚繞,生活在此,又怎能不釋懷? 作者郵箱: 13094523753@sohu.com
[我的空中樓閣(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