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東臺市四灶中學 郟生祥
口技,是我國古代傳統的民間表演技藝,又叫“隔壁戲”、“學象聲”、“哨聲”、“相聲”等。《虞初新志》的編者張潮說:“絕世奇技,復得此奇文以傳之。”那么,這“奇技”“奇文”究竟奇在何處呢?
首先,構思頗具匠心。技“奇”,離不開表演者的精心籌劃。口技者以一個家庭為中心,先摹擬靜夜里的各種聲響,然后表演入睡以及突然發生火災的場景。前后場面雖迥異,但口技者匠心獨運,使整個表演顯得完整、連貫、流暢,一氣呵成。各種聲音安排也是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單聲到混聲,由漸起到突發,顯得井然有序而又曲折多變;文“奇”,作者不僅把表演者的精心構思表現出來,而且還穿插了聽眾的各種表情,以及首尾兩次交代道具的簡單,這些都從側面烘托了表演者的技藝精湛。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是作者藝術的再創造。
其次,情節波瀾起伏。表演者先摹擬“深巷犬吠”,而后“婦人驚覺欠伸”,到四口之家各種聲響“一時齊發”,使口技表演達到第一個高潮。然后,夫鼾聲起,高潮降落,出現了一個全家再次入睡的平靜場面,人們的緊張情緒松弛下來。不料,“忽一人大呼‘火起’”,高潮突發,各種聲響“凡所應有,無所不有”。情勢步步緊逼,情緒剛剛放松的聽眾猝不及防,真以為發生了火災,個個驚恐萬狀,“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在這緊要關頭,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高潮驟然降落。這真是波瀾起伏、扣人心弦啊!作者用生花妙筆把口技表演者巧妙的設計表現得淋漓盡致、形神俱備,而且使文勢動宕,搖曳多姿,動人心魄。
再次,語言繪聲繪影。口技人模仿千奇百怪的聲響,聲音時高時低,節奏時緩時急,構成了抑揚頓挫的旋律,使聽眾如臨其境;作者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諸多聲響,用了許多像“嗚”、“作作索索”、“呼呼”、“許許”之類擬聲詞,使讀者如聞其聲。另外,文句長短錯落,修辭靈活多變,敘事繁簡得當,惟妙惟肖地再現了口技表演的抑揚變化,顯示了作者駕馭語言的功力。
[絕世奇技著奇文]相關文章:
1.楊士奇文言文翻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