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莊浪縣第一中學 蘇亞太
一、關于“入而徐趨”注釋的辯證
高中《語文》第一冊《觸龍說趙太后》“入而徐趨”注:“⑾徐趨:徐走,徐行。意思是一步一步向前慢走。徐,慢。趨,向前行走。”(第94頁)此注明顯有誤,1,趨字解釋有誤,見下關于古人行走的幾種稱謂分析,《簡明古漢語詞典》釋趨為:小步快走,表示恭敬,就以本句為例。2,老臣的“一片苦心”于此處不可領會。其實“徐”與“趨”兩個互相矛盾的詞放在一起,活畫出一位老者想表示恭敬小步快走卻走不動的老態,以動作示其病足,為下文說趙太后(問太后安,為子謀職及談父母之愛子)做了鋪墊。教參附錄的吳小如的文章《讀<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其實講得就相當透徹了, “‘入而徐趨,至而后謝’根據禮節,大臣見國君時應‘趨’行前進,即急走;‘趨’字本身同‘徐’字就有矛盾,作者偏偏把這兩個有矛盾的詞兒放在一起,來刻畫左師公應當快走而走不動的神態! (教參第189頁)我查了好多個選本,翻譯都比這教材的翻譯要精審,如:《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徐中玉選本)對“入而徐趨”作注曰:“觸龍時了宮門,做出快步走的姿態來,但動作緩慢。趨,小步快走,是古代下見上,臣見君的走路姿勢,觸龍因腳有病,所以只能‘徐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第三冊P49)附古人關于行走的幾種稱謂,供同學們參考。
1.《說文》:“行,人之步趨也! 《廣雅》:“行,往也”。行,會意。從彳,從亍。本義:走路,行走。
2.步,《說文》:“步,行也”。會意。甲骨文字形,由兩只腳的象形符號重迭而成,表示兩腳一前一后走路。本義:行走。
3.趨,《說文》:“趨,走也。形聲。從走,芻聲”。本義:快步走。按,“疾行曰趨,疾趨曰走!
4.走:“《說文》走,趨也!睍。金文字形象擺動兩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腳。合起來表示人在跑。本義:跑
5.奔, 會意。金文字形,上面從“大”(人),象人揮動雙手,下面從“止”(趾),而且是三個“止”,表示快跑。本義:快跑“中庭謂之走,大路謂之奔”(《爾雅釋宮》),“將奔走之”(《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懊屠巳舯肌保▍蔷杜c朱元思書》),“屠乃奔倚其下”(《聊齋志異狼三則》)。又如:東奔西跑;奔沖(奔馳,猛沖);奔走呼號(一面奔跑,一面叫喊);奔馬;奔駒;奔喪(父母喪,兒女由外地趕回安葬守喪)。如:“得間奔(逃跑,逃亡)真州”(宋文天祥《指南錄后序》).又如:奔沮(逃亡);奔迸(逃散);奔潰(敗逃).私奔,中國古代女子沒有通過正當禮節而私去與男子結合。
二、關于“盛氣而胥之”的補充注釋的“補充”
教參后附了“盛氣而胥之”補充注釋,但我覺得還有紕漏,須再做補充,予這一問題的理解就更明了無礙。教參的補充注釋如下:
“據王念孫《讀書雜志。戰國策雜志二》,“揖”是“胥”字之誤。因為在隸書中“胥”字作 ,因訛而為 ,后人又加“扌”,誤作“揖”字。趙太后也不會對大臣作揖,尤其是在“盛氣”的時候。胥字為等待義。這一點,也已為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戰國策》所證實。”(教參第188頁)
我的關于“盛氣而胥之”的補充注釋的“補充”如下:
1,關于是“觸龍”還是“觸詟”及“揖”作“胥”都為清小學大家王念孫據《史記》所證!囤w策》:“左師觸愿見太后,太后盛氣而揖之!薄妒酚。趙世家》作“左師觸龍言愿見太后,太后盛氣而胥之(舊以下句“入”字屬此句,非是)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清人黃丕烈《重刻剡州姚氏本戰國策記》、王念孫《讀書雜志》都指出《趙策》“觸詟”當從《史記》作“觸龍言”。元人吳師道《補正》指出《趙策》“揖”字當從《史記》作“胥”(王念孫說同)。帛書本此句正作“左師觸龍言愿見,大(太)后盛氣而胥之”(文物出版社出版《戰國縱橫家書》74頁)。
2,“揖”是“胥”字之誤,因為在隸書中“胥”字作 ,因訛而為 ,后人又加“扌”,誤作“揖”字。趙太后也不會對大臣作揖,尤其是在“盛氣”的時候。此其一,我的補充是:從上文看,左師觸龍愿見太后,太后在等待他的到來;從下文看,“入而徐趨,至而自謝,”言下之意,左師“至而”還有一段時間,即末至,太后不可能長時間舉手作揖而等待左師,于常理不通,作揖應在當面互作。此其二。
3,“胥”通“須”,等待的意思幾個例子。例1,“胥與公往見之”(《史記扁倉傳》),例2,“胥令而動者也”(《管子君臣》),例3,“太后盛怒而胥之”(《史記趙世家》)。
三,關于教參“解題指導”作業二中“質”字釋解錯誤的糾正
教參第186頁有一明顯錯誤,我想是校勘的問題,指出以期下次印行予以糾正。
質,1,質地,底子
2,作抵押
3,詢問,質問
教材原題是:
質,1,文質彬彬
2,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
3,質疑問難
我想教參應?睘椋
質,1,質樸,樸實
2,作抵押,人質
3,詢問,質問
作者郵箱: SUYATAI@163.COM
[關于《觸龍說趙太后》幾處注釋的辯證(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5.n和l發音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