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威海市國際中學 王瑞芹
人教社將《泰坦尼克號》選入了初中語文課本。入選語文課本的是,泰坦尼克沉沒后,杰克與羅斯在冰海上漂浮的情景(分鏡頭劇本)……
老師、學生好像都喜歡這一課文。在公開課、競賽課上,經常可以見到它。原因是,“愛情”的題材,師生都有話說;再者,制作課件,很便利地就可以從電影上下載片斷。課堂上,影音畫面,所營造的那種氛圍,尤其影片本身的扣人心弦,足夠引發聽者、觀者(學生們)的興趣。
10月中旬,廣東省佛山市教研室的老師來威海調研,我為他們講了《泰坦尼克號》這一課。
我圍繞“愛情”這個主題設計了如下的環節:
一、 導入:多媒體播放歌曲《我心永恒》,放學生感受這場巨大的海難中不平凡的偉大愛情。
二、 粗讀,與作者對話。
用一句話概括課文節選部分的主要內容,并說說劇本作者借助這個故事與我們探討了一個怎樣的話題。
主要內容:杰克何羅斯在海難后的生離死別。
話題:愛情。
三、精讀,與角色對話
體會男女主人公面對死亡表現了怎樣的態度,理解倆人訣別時的對話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討論交流:
說說你認為最感人的一處對話。
說說你認為最動人的一個細節。
說說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個畫面。
學生分角色朗讀
多媒體展示朗讀
多媒體展示電影感人畫面
四、聯讀,與心靈對話
講述愛情故事,理解真愛內涵。
1.閱讀另一個千古罕見的愛情故事《落基山的雪》,加深對杰克和羅斯之間愛情的理解,并比較這兩種愛的方式的異同。
(摘自《讀者》,1995年第10期)
2.講述自己所知道的其他的愛情故事,思考并理解真愛的內涵。
談談你對“真愛”的理解,用自己的話或者借用名人名言來表達。
例:真愛是一種崇高的責任。
真愛是一種無私的付出。
真愛是一種完全的舍己。
真愛是生命的托付。
把愛拿走,我們的地球將變成一座墳墓。
愛是自然界第二個大陽。
生命因為付出了的愛情而更為富足。
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梵高)
愛是理解的別名。(泰戈爾)
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變成黑暗。(羅曼羅蘭)
愛是不會老的,它留著的是永恒的火焰與不滅的光輝,世界的存在,
五、作業:愛的延伸
A為你的父母講一個愛的故事。
B為你的朋友寫幾則愛的箴言。
整個課堂充滿了“愛情”的語言,老師興趣昂然,我的學生也很有興趣,在老師的引導下,談起“愛情”頭頭是道:
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上耶!我欲與君長相知,長命無絕衰……
還有古今中外的愛情故事:
梁山伯與祝英臺;
焦仲卿與劉蘭芝;
羅密歐與朱麗葉;
牛郎與織女;……
課堂上學生可謂出盡了風頭,幾個聽課的老師也對學生關于愛情的闡述而叫好,我自己也為這成功的一課二高興!
的確,當羅斯情不自禁地對著已經死去的戀人再次答應:“我不放棄,我保證。”
即使再過一千年、一萬年,這樣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愛的表白也不會落伍,因為它是人類崇高愛情的一種升華,是真愛的最高境界。可是我自己課下卻思忖:難道《泰坦尼克號》除了愛情還是愛情?不是的。
談泰坦尼克,糾纏于愛情,似乎非文本價值之所在!
泰坦尼克的最大價值是什么?我以為,是人及其人性,面臨突發變故、大難壓頂、泰山崩于前時的考量:
巨輪即將沉沒,船長、官員組織婦女、兒童先行撤離……
樂隊繼續奏著優美的旋律……
來不及撤離的媽媽,坐在就要浸水的床旁,給睡在床上的一雙小兒女講著優美的童話……
大副扔掉羅斯未婚夫賄賂他的錢,飲彈自盡……
一種撼人心魄的鎮定!一種人性、人格之美的閃光!而杰克與羅斯的邂逅之愛,更是經受住了最殘酷的生離死別的考驗……
這里有超出于愛情的東西在!它甚至遠遠超出了泰坦尼克本身這一現代科技的結晶和工業革命的成果的價值!《泰坦尼克號》讓泰坦尼克獲得了永生!
而杰克與羅斯的愛情里,也還有更為美好的東西,那就是羅斯堅決地活下來的理由:信守對杰克的承諾!承諾愛情、信守諾言,這是比金子更為珍貴的作為真正的人的美德!這一美德,現在卻正在從人們的身上一步一步地遠遠地離去。
解讀文本,就是要做這種撇開漫浮于表面的枝枝葉葉的工作,你才見得到浸染于文本字里行間的力透紙背的價值。
的確,我們說,杰克、羅斯的愛情,是美的;杰克為了他們的愛情,把生的希望讓給羅斯,使羅斯的生命得以延續,是美的;羅斯信守愛情的承諾,頑強地活下來,并最終成為泰坦尼克沉沒的見證人,是美的;把生的希望讓給婦女和兒童的所有遇難的人,是美的。泰坦尼克永沉海底,一千多生命葬身魚腹,是悲的、是慘的。我們的確有保護和保存一切美的責任;但是,我們更要阻止一切悲慘的發生!更何況是如此巨大的悲慘!
當我們強調閱讀、強調文本解讀是一種“對話”的時候,我們決不能把這種“對話”演義為“自由講壇”!“對話” 中,人道的、人格的、人性的底線,必須得堅守!
你讀、或者你看《泰坦尼克號》,無論如何沒有任何的一點點“沉船留愛”的蛛絲馬跡,或者由此會導致這樣的一種“設想”的產生的“線索”。杰克的熱情奔放、羅斯的決絕反叛、船長的鎮定、巨輪設計者的自信、上流社會的奢華、底層人們的狂歡……一幅幅社會的眾生相,都是真實的、可以觸摸的作為人的“生”的權利和“愛”的權利……
教師應該引導。
教師作為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他的責任就在于閱讀活動的組織與引導。因此,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環境,提供便利條件,充分關注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應鼓勵學生批判置疑,發表不同意見”(《語文課程標準》)。創設、提供、關注、尊重、鼓勵等等,強調的就是這種組織和引導的作用。而主動性、多樣性、獨特性、個人見解、批判置疑、不同意見等等,則是基于情感態度價值觀原則的閱讀個性化。但是,個性化不是“自由化”,不是可以不要原則的天馬行空,不是可以背離文本的“大話西游”,不是可以隨心所欲的“野狐禪”。
我想,教師倒是可以就此組織一個很好的教學環節,通過包括著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以及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實現心靈溝通、思想碰撞,以產生教學目標的“新生成”。教師、學生則可以在這種鮮活的對話背景下,達到對文本的多元解讀,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個性化。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一節課,我會組織得比這一次成功。
作者郵箱: sdwhwrq@sina.com
[讓課堂充滿人文關懷--《泰坦尼克號》案例分析(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2.讓心中充滿陽光
3.觀泰坦尼克號有感
4.《看雪》課堂語錄
5.邊城的課堂課件
6.充滿正能量的詩歌
8.人間充滿愛黑板報
10.讓世界充滿愛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