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村田
朱自清
導 學 平 臺
[課標要求]
1、 掌握生字詞及多音字。
2、 體會本文構思精巧、結構嚴謹的特點。
3、 領會細致入微地觀察事物,抓住事物特征寫景狀物的方法。
4、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從中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5、 體會文中寄寓的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思想感情。
[學法點悟]
學習本文,要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背誦全文。像這樣的寫景抒情散文,如何做到盡快記住。對于初一學生在閱讀和理解能力還不太強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分類記憶的方法。依據課文具體內容可將文章的知識點歸為如下三類:
一是擬人動詞:腳步近--睡醒--張開眼--臉紅--鉆出來--坐著--躺著--打滾--賽跑--捉迷藏--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眨呀眨的--撫摸--高興--賣弄--唱出--生長--花枝招展--笑著--走著--領著
二是疊詞的運用:欣欣然 偷偷 嫩嫩 綠綠 一大片一大片 輕悄悄 軟綿綿 嗡嗡 星星 微微 密密 點點 慢慢 稀稀疏疏 漸漸 家家戶戶 老老小小 個個 舒活舒活 抖擻抖擻 娃娃
三是景人的特點:草(嫩、綠、新、軟);花(爭、艷、香、繁);風(和、香、輕、濕);雨(多、細、密、綿);人(多、活、趕、忙)。
這樣的分類記憶,既歸納了本文的主要內容和所寫人、景、物的特點,又便于記憶和背誦。
[整體感知]
《春》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靈,借孩子的眼睛對春天作了全面、精細的觀察,抓住了春天的特點,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江南的春天特有的景象。作者寫作這篇文章的思路是什么,如何描繪春天的景物,表達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這就是我們在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要著重思考的問題。
[疑難解析]
質疑: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思路是什么,表達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惑:本文分三部分安排,這三部分與作者思想感情的發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到來,熱切地盼望她的到來,重復使用“盼望著,盼望著”,突出了作者對春的渴望;春天降臨后,作者盡情地欣賞這美好的大地回春的景象,用濃墨重彩描繪這美麗的春天;最后用三個比喻直接頌揚富有生機的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概括地說,作者是按盼春、繪春、贊春的思路安排全文的。
質疑:作者是怎樣描繪春天的景物的,一共繪出了幾副圖畫?
解惑:作者先粗筆勾勒,用“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總寫一筆,然后通過遠近不同的三種事物--山、水、太陽,描繪出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景象。有了粗筆勾勒的背景,作者用他那細致的筆觸,工筆細描富有特征的春天的景物。作者一共繪出了五幅圖,分別是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質疑:在繪春后,作者滿懷喜悅的心情來頌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寫出了春天的哪些特點?
解惑:運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先喻為娃娃,再喻為小姑娘,最后喻為健壯的青年,從三個角度,繪出三種形象,形成排比,點出了春天的特點--新、美、力,使人讀后產生無盡的喜悅、無窮的活力、無限的希望。
[語言揣摩]
1、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盼望”疊用,寫出了望春心切,“腳步近”擬人手法的運用,充滿喜悅之情。這一句寫對春天的盼望,領起全文,點明題目,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調。
2、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這是一幅春雨圖。首先寫春雨的特征:“最尋常”,“一下就是三兩天”--多,接著
“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不僅寫出雨細密,而且寫出了亮和綿長的特點,喚起了讀者對春雨的喜愛。“斜織”一詞又照應了上文的風,可謂含蓄。
[研究課題]
有人說:“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同學們可將自己搜集的關于春的詩文互相交流。
自 主 探 究
[探究前期導引]
掌握本課涉及的生字詞,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探究重點詞句的含義。在理解文章的前提下,選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并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
[基礎鞏固集訓]
一、 字音字義
1、給下列加點字的注音。
①水漲起來了 ②應和 ③捉迷藏 ④散在草叢里
他漲紅了臉 和面 寶藏 散會
2、給下列形近字的組詞。
蓑 悄 趟 浙
衰 稍 淌 漸
哀 俏 倘 慚
衷 梢 躺 晰
二、語言積累
1、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宛轉:
醞釀:
三、朗讀背誦
朗讀這篇文章,首先要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感情基調,還要通過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抑揚頓挫來表達內心的感受。要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開始前,可以先小聲朗讀或默讀,初步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比如,第二段“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表示語意未盡而中途極短暫的停歇,“.”表示重讀。)
四、問題探究
1、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偷偷地”“鉆”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提示:“偷偷地”“鉆”把小草擬人化了,好像小孩子玩捉迷藏一樣,不期然地出現在你的面前,而且“鉆”字還露出小草頑強的生命力。)
2、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如果把“鬧”換成“叫”,有什么不好?)
(提示:“叫”只是單純的聲音上的感受,“鬧”不僅有聲音上的感受,還有動作在其中,內涵要豐富得多。)
3、“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這一句先說春風“像母親的手”,是比喻;又順著說它能“撫摸”,是擬人。這個句子通過比喻和擬人的使用,寫出了春風怎樣的特點?)
提示:把春風寫得像人一樣,突出了它的溫暖和柔情。
4、春天像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這三個比喻各自成段,它們的順序能顛倒嗎?為什么?如果把這三個比喻合為一段,表達效果會有什么影響?)
提示:不能顛倒。從剛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壯的青年,形象地點明了春的成長過程。三個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強調春的不同的生長過程,抒發作者強烈的贊美春天的真摯感情。
五、欣賞評價
1、 這篇散文寫得很美。請欣賞地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認真思考,然后,抓住一個角度,如選材、語言、修辭、立意等等,寫出這篇文章在寫法上好在哪里,二百字左右。
2、 你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幅畫面,說說你為什么喜歡。
六、拓展閱讀
泰山日出
徐志摩
我們在泰山頂上看出太陽。在航過海的人,看太陽從地平線下爬上來,本不是奇事;而且我個人是曾飽飲過江海與印度洋無比的日彩的。但在高山頂上看日出,尤其在泰山頂上,我們無厭的好奇心,當然盼望一種特異的境界,與平原與海上不同的。果然,我們初起時,天還暗沉沉的,西方是一片的鐵青,東方些微有些白意,宇宙只是--如用舊詞形容--一體莽莽蒼蒼的。但這是我一面感覺勁烈的曉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時約略的印象。等到留心回覽時,我不由得大聲的狂叫--因為眼前只是一個見所未見的境界。原來昨夜整夜整夜暴風的工程,卻砌成一座普遍的云海。除了日觀峰與我們所在的玉皇頂以外,東西南北只是平鋪著彌漫的云氣。在朝旭未露前,宛似無量數厚毳長絨的綿羊,交頸接背的眠著,卷耳與彎角都依稀辨認得出。那時候在這茫茫的云海中,我獨自站在霧靄溟蒙的小島上,發生了奇異的幻想--
我軀體無限的長大,腳下的山巒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塊拳石,這巨人披著散發,長發在風里像一面黑色的大旗,颯颯的在飄蕩。這巨人豎立在大地的頂尖上,仰面向著東方,平拓著一雙長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的叫喚;在崇拜,在祈禱,在流淚--在流久慕未見而將見悲喜交互的熱淚……
這淚不是空流的,這默禱不是不生顯應的。
巨人的手,指向著東方--
東方有的,在展露的,是什么?
東方有的是瑰麗榮華的色彩,東方有的是偉大普照的光明--出現了,到了,在這里了……
玫瑰汁,葡萄漿,紫荊液,瑪瑙精,霜楓葉--大量的染工,在層累的云底工作,無數蜿蜒的魚龍,爬進了蒼白色的云堆。
一方的異彩,揭去了滿天的睡意,喚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駒,在熱烈地馳騁。
云海也活了;眠熟了獸形的濤瀾,又回復了偉大的呼嘯,昂頭搖尾的向著我們朝露染青饅形的小島沖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蕩著這生命的浮礁,似在報告光明與歡欣之臨在……
再看東方--海句力士已經掃蕩了他的阻礙,雀屏似的金霞,從無垠的肩上產生,展開在大地的邊沿。起……起……用力,用力,純焰的圓顱,一探再探的躍出了地平,翻登了云霄,臨照在天空……
歌唱呀,贊美呀,這是東方之復活,這是光明的勝利……
散發禱祝的巨人,他的身影橫亙在無邊的云海上,已經漸漸地消翳在普遍的歡欣里;現在他雄渾的頌美的歌聲,也已在霞彩變幻中,普徹了四方八隅……
聽呀,這普徹的歡聲;看呀,這普照的光明!
[探究建議]
1、請在文中用曲線畫出描寫日出過程的詞句。
2、文中用“玫瑰汁,葡萄漿,紫荊液,瑪瑙精,霜楓葉”是用比喻的修辭方法來形容什么?你認為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3、體會文中抒情主人發出的歡呼“出現了;到了,在這里了”幾句含義一樣嗎?
4、文中作者把抒情的主人“我”幻想成什么?結合畫線句可看出作者目的并非夸大自我,而是讓人們聯想到什么?
作者郵箱: zhct19480202@yahoo.com.cn
[第九課:春(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春》的課件
4.帶春字的成語
5.《春的消息》課件
6.《春》教學課件
7.春的消息課件
8.關于春的成語
9.朱自清《春》教案
10.《春》的優質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