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茂吾
初一年級,同學們作文訓練的重點是寫人記事的記敘文,因為寫人離不開記事,所以學會記事又是最基本的。那么,怎樣才能把一件事寫好呢?
1.交代清楚記敘的六個要素。這個六個要素是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既然是要素,就意味著缺一不可,一定要交代得清清楚楚,否則就有可能讓人摸不著頭腦。其中時間、地點、人物這三個要素,一般在開篇的段落中交代出來,至于事件只在開篇中點出,以引起下文的記敘。如:最近,家里發生了一件令我異常難堪的事。
2.選擇合適的記敘順序。記敘文有三種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和插敘。其中插敘不能單獨使用,它必須在順敘或倒敘的過程中使用,即在敘事的過程中,插入與所敘事件有關的另外一件事,對主事進行補充或說明,使記事更清楚,更明白,更完整。如我們學過的課文《羚羊木雕》,在記敘“我”為什么要把羚羊木雕送給好朋友萬芳的過程中,就通過回憶插入了“我”與萬芳之間發生的另一件表明我們友誼很深的事:“我”的新運動褲不小心被樹杈劃了一道長長的口子,萬芳怕“我”回家被媽媽責罵,就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新運動褲換給了“我”。
3.圍繞中心處理材料。有材料沒有中心,文章就失去了靈魂。有的同學作文寫得很長,卻不知道要表達一個什么主題。材料不可堆砌,只有那些對中心有用的材料才可選用,此外還要注意詳略適當。如:都德的小說《最后一課》,雖然寫了很多人物,有操練的入侵者普魯士兵,有明明知道我遲到了卻故意勸我不要著急的鐵匠華希特,還有來聽課的郝叟老頭和鎮上的一些人,但作者只緊緊圍繞最后一課寫韓麥爾先生上課的過程,從而表現他的愛國精神。
4.學會三種表達方式穿插其中。這三種表達方式是描寫、議論和抒情。它們使記事更生動,更有趣味,激發讀者的情感共鳴,或者使事件意義更加突出,使文章錦上添花。如:魏巍的《我的老師》,在記敘第一件事--蔡老師打“我”的過程中,就有這樣幾句議論和抒情:“我用兒童狡猾的目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議論)。孩子們是多么善于觀察這一點啊(抒情)。”這幾句議論和抒情就把老師愛學生,學生尊敬老師的情感生動地表達出來了。
心理描寫,對事件的敘述影響最大。因為同學們所記的事情大都是自己親身經歷的,如果缺乏心理描寫,或者心理描寫不細致,事件就很難寫得豐富、深刻。如朱自清的《背影》,在記敘“我們”過江上車后父親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的時候,就有這樣幾句心理描寫來揭示“我”當時聰明過分:“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
5.注意照應。最常見的是首尾呼應,這樣寫的好處是使事件有始有終,文章渾然一體,加深讀者印象,起到畫龍點睛、深入主題的作用。如朱自清的《背影》開頭:“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結尾:“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發表于2005年《中學生學習報》(七年級)第5期
作者郵箱: meilin931@163.com
[如何記好一件事(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昆蟲記好句子
2.湘行散記好句摘抄
3.雷鋒日記好詞好句
8.西游記好段落摘抄
10.關于西游記好句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