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背景
適逢深圳市讀書月活動進行快速閱讀比賽,學校亦邀請專家舉辦了相關講座,學生當中燃起了一定程度的快速閱讀興趣與熱潮。
▲教學設想
本單元課文皆為記敘文,如散文.小說重點皆在于“情”,而本文相對而言在“情感”之外還蘊涵著較為豐富的信息量(尤其是雨果對藝術的見解及對圓明園的評論),而且篇幅適中,較為適宜當堂進行快速閱讀訓練,然后再通過對圓明園的感性認識及雨果獨具魅力的語言進行愛國教育。
▲教學標的
知識性目標:相關的歷史與藝術知識點;反語嘲諷的語言效果。
技能性目標:進行速讀能力、捕獲篩選信息能力及思維能力培養。
情感性目標:樸素愛國情感及雨果偉大人格魅力的滲透。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的成功之處有:
1. 運用快速閱讀訓練的方式來處理課文知識性較強的部分達到了省時、高效的目的,使學生在極短時間內高度集中注意力進行消化吸收,既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強化了閱讀訓練。
2.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新課標、新課改的精神,重視朗讀,以個別賽讀、教師范讀、全體齊讀等方式反復誦讀。重視學生個人對文本的個性化閱讀,設計教學環節給學生預留了足夠的時間深入課文,與文本直接對話,而非越俎代庖,以教師的個人閱讀經驗影響和代替學生進行感知。而課堂在賽讀過程中頻頻響起的掌聲也說明了學生在其中的收獲,形成“亮點”。
3. 教學設計避免面面俱到,處處分析,無微不至,而致使課文支離破碎。相反,牢牢抓住重點環節以點帶面,在整體感知的前提下突出后半部分的探究思考,使教學思路清晰可感,起到管窺全豹的效果。
4. 運用多媒體手段介紹圓明園,其豐富的圖片及文字資料給學生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情境,留下了深刻的感性認識,事半功倍地實現了愛國主義教育的情感性目標。
5. 注重學生閱讀、寫作、思維想象能力的多重培養,設計“給雨果回信”的教學環節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欲望,鍛煉了積極創造與合理想象的意識與能力,同時及時反饋了教學效果。
本課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有:
1、課文的深度挖掘、細致品味仍未足夠,雖然學生朗讀課文及回答問題不乏閃光之處,但教師本人的“精講”功力仍須深化提高。
2、 速閱讀環節的設置增強了知識性氣息,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學性氣息,應在其他環節上注意傾向彌補,以更凸顯語言學科的人文氣息。
3、 教師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練,點評學生答題還可更加簡練而富于變化。
4、 教態過于隨便,不必要的肢體動作應注意避免,這也是年輕教師不夠嚴謹的表現之一。
▲教學過程
一.快速閱讀測試
包括課文及注釋約1400字,3分鐘內讀完(根據中學生速讀標準500字/分鐘而定),要求看得快,記得準。
1. 雨果是哪國作家,代表作品有哪些?
(法國,《悲慘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
2. 雨果提及藝術有哪兩種來源,分別產生哪兩種藝術?
(一是理想,產生歐洲藝術;一是幻想,產生東方藝術)
3.各國藝術都有其代表建筑,如:希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埃及有 _________ ,羅馬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巴黎有 _______________ ,而東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 .
(巴特農神廟;金字塔;斗獸場;圣母院;圓明園)
4.雨果評價圓明園的一個關鍵詞.(奇跡)
5.按照雨果的描繪,圓明園中有哪些物品?
(大理石,玉石,青銅,瓷器,異獸,花園,水池,噴泉,成群的天鵝、朱鷺、孔雀等,答出四樣即可過關)
6.雨果認為圓明園是為誰而建?為什么?
(為了各國人民;因為“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
7. 兩個“強盜”指誰?當時兩國統治者分別是誰?
(英國和法國侵略者;維多利亞女王和拿破侖三世)
8.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罪魁禍首是誰?(小額爾金)
9. 兩個“強盜”在圓明園犯下了哪些罪行?
(洗劫,放火,行竊。)
10. 雨果批判所有英國人與法國人嗎?
(不是,“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或答“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不會是強盜”亦可算對。)
二.感性認知圓明園。
我以為我可以忘記
只要我不回過頭來
我以為我可以當作什么都不曾發生
只要我不翻開昨天的日記
然而你總在我的夢中出現
喚醒我的心中對你
不能忘卻的思念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案例分析(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朋友的信教案
5.致女兒的信教案
8.如何突出中心教案
10.《秋姑娘的信》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