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田東中學 詹泉洲
“茶”在我國出現很早,而“茶”這個字出現卻較遲。在茶字出現之前,荼就是作茶字用的。《說文》:“荼,苦荼也。”茶在我國出現很早,《茶經》:“茶之為飲,發之神農氏。”《本草》:“神農嘗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漢代王褒《僮約》中有“武陽買茶”的記載。說明“茶”這個字,在漢代就有了。
茶是我國特產,在世界上享有極高的榮譽,它和我國瓷器一樣,簡直可以代表中國。我國茶不但品種多而且質量高。現在全國能夠叫得出名的茶葉就有1000多種。在這些林林總總的茶葉中,不少是名氣很大的,如中國十大名茶:1、杭州龍井。龍井茶產于浙江杭州的龍井村。龍井屬炒青綠茶,向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而享譽中外。好茶需好水泡,龍井茶、虎跑水被稱為杭州雙絕。沖泡龍井茶可選用玻璃杯,因其透明,茶葉在杯中逐漸伸展,一旗一槍,上下沉浮,湯明色綠,歷歷在目,在視覺上給人美的藝術享受。2、蘇州碧螺春。產于江蘇吳縣太湖之濱的洞庭山。碧螺春茶葉用春季從茶樹采摘下的細嫩芽頭炒制而成,炒成后的干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3、黃山毛峰。產于安徽黃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周圍。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霧多,茶樹得云霧之滋潤,無寒暑之侵襲,蘊成良好的品質。黃山毛峰采制十分精細。制成的毛峰茶外形細扁微曲,狀如雀舌,香如白蘭,味醇回甘。4、廬山云霧。產于江西廬山。廬山北臨長江,南傍鄱陽湖,氣候溫和,山水秀美,十分適宜茶樹生長。廬山云霧芽肥毫顯,條索秀麗,香濃味甘,湯色清澈,是綠茶中的精品。5、六安瓜片。產于皖西大別山茶區,其中以六安等三縣所產為最佳。六安瓜片每年春季采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6、恩施玉露。產于湖北恩施。恩施玉露是我國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一種蒸青綠茶,對采制的要求很嚴格,芽葉須細嫩、勻齊,成茶條索緊細,色澤鮮綠,勻齊挺直,狀如松針;茶湯清澈明亮,香氣清鮮,滋味甘醇 ,葉底色綠如玉。“三綠”(茶綠、湯綠、葉底綠)為其顯著特點。7、白毫銀針。這是一種白茶,產于福建北部。白毫銀針滿坡白毫色白如銀,細長如針,因而得名。沖泡時,銀針挺立,上下交錯,非常美觀;湯色黃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8、武夷巖茶。產于福建崇安縣武夷山。其主要品種有大紅袍、白雞冠、水仙、烏龍、肉桂等,品質獨特,茶湯有濃郁的鮮花香,飲時甘馨可口 ,回味無窮。9、安溪鐵觀音。產于閩南安溪。制作工藝復雜,制成的茶葉條索緊結,色澤烏潤砂綠。好的鐵觀音,沖泡后,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飲,先聞香,后嘗味,頓覺滿口生香,回味無窮。10、普洱茶。產于西雙版納等地,因自古以來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茶的品質優良不僅表現它的香氣、滋味等飲用價值上,還在于它有可貴的藥理作用,因此,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常將普洱茶當作養生妙品。在其它的“中國十大名茶”說法中,一般常見到的有產于安徽屯溪等地的“屯綠”、安徽祁門縣的“祁紅”、云南的“滇紅”、河南信陽的“信陽毛尖”、湖南的“君山銀針”等。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六朝以前的茶史資料表明,中國的茶業最初興起于巴蜀。 茶的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食經》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國魏代《廣雅》中已最早記載了餅茶的制法和飲用:荊巴間采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至其他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化。隨著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起著一定的精神、社會作用。中唐時,陸羽《茶經》的問世使茶文化發展到一個空前的高度,標志著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經》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現大量茶書、茶詩,有《茶述》、《煎茶水記》、《采茶記》、《十六湯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與禪教的興起有關,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廟崇尚飲茶,在寺院周圍植茶樹,制定茶禮、設茶堂、選茶頭,專呈茶事活動。在唐代形成的中國茶道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茶經》是個里程碑,《茶經》誕生后茶大行其道,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宋代茶業已有很大發展,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展,在文人中出現了專業品茶社團。宋太祖趙匡胤是位嗜茶之士,是時,茶儀已成禮制,賜茶已成皇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的重要手段,還賜給國外使節。至于下層社會,茶文化更是生機活潑,有人遷徙鄰里要獻茶,有客來要敬元寶茶,定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同房時要合茶。明、清時期,茶文化大盛。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傳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畫卷》、《品茶圖》,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記》、《陸羽烹茶圖》等。茶類的增多,泡茶的技藝有別,茶具的款式、質地、花紋千姿百態。晚明時期,文士們對品飲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講究至精至美之境。明人文人學士認為,品茶不必斤斤于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諦,即通過飲茶達到一種精神上的愉快,一種清心悅神、超凡脫俗的心境,以此達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潔的仙境,一種天、地、人融通一體的境界。這可以說是明人對中國茶道精神的發展與超越。到清朝時,茶葉出口已成一種正規行業,茶書、茶事、茶詩不計其數。新中國成立后,茶物質財富的大量增加以及新時代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為我國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歷代詠茶詩詞數量豐富題材廣泛體裁多樣,如寫名茶的有王禹偁的《龍鳳茶》、范仲淹的《鳩坑茶》、梅堯臣的《七寶茶》、蘇軾的《月兔茶》、蘇轍的《宋城宰韓文惠日鑄茶》等等。寫名泉的有蘇軾的《求焦千之惠山泉詩》、朱熹的《康王谷水簾》等等。寫茶具的有皮日休和陸龜蒙分別作的《茶灶》、《茶焙》、《茶鼎》以及《茶甌》等等,寫烹茶的有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懷》、蘇東坡的《汲江煎茶》、陸游的《雪后煎茶》等,寫品茶的有錢起的《與趙莒茶宴》、劉禹錫的《嘗茶》、陸游的《啜茶示兒輩》等。寫制茶的有顧況的《焙茶塢》、陸龜蒙的《茶舍》等,寫采茶和栽茶的有姚合的《乞新茶》、張日熙的《采茶歌》、黃庭堅的《寄新茶與南禪師》、韋應物的《喜園中茶生》、杜牧的《茶山下作》、朱熹的《茶阪》等等。歷代詩人在茶詩、茶詞的內容上,寫得最多的莫過于頌茶和借茶抒懷。蘇軾在《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中,將茶比作美女;周子充在《酬五詠》詩中,將茶比作美食;秦少游在《茶》詩中,將茶比作名花;施肩吾在《蜀茶詞》中,將茶比作瓊漿。陸游以同宗族的“茶神”陸羽自比,在《試茶》詩中表示寧可舍酒取茶;沈遼在《德相惠新茶奉謝》詩中則表示愿意取茶舍魚,都充分反映了詩人對茶的偏愛。
由于茶能益思,所以詩人飲茶成習,對此體會更深。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很有味道: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元稹有一首寶塔詩,題名《一字至七字詩茶》,很有特色: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后豈堪夸。
中國的茶文化,可謂博大精深,飲譽全球。有文人學士的參與,更顯底蘊豐厚、音韻悠長。
作者郵箱: tdzqz@sina100.com
[漢字趣編(之十六)(茶)(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編籮筐》教案
2.
3.
4.
5.漢字趣味故事
6.
7.正字的漢字故事
8.
9.
10.漢字的演變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