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野氵彌氵彌 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蘇軾在黃州,曾打算在城南沙湖買田,以為長久之計。前往相看,偶患臂疾,請當地名醫龐安治療,病愈,邀其同游蘄水之清泉寺。暮歸,“過酒家飲,酒醉”。蘇軾本來好酒不貪酒,自謂平生有三不如人,即下棋、飲酒、唱曲,“少時望見酒杯而醉”。與龐安共飲而醉,可見其性情。詞首小序云:“乘坐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因不勝酒力,本想稍事歇息,竟枕臂披月而眠,睡到天明方覺。睜目四顧,但見江山如畫,詩興勃發,于是作此詞,身邊無筆硯,竟“書此語橋柱上”。這就是蘇試,胸無掛礙,無拘無束。時為元豐五年(1082年)春。
詞首小序表明,這是一篇記事之作。上下兩闋寫法相似,都是先寫眼前之景,再寫酒后的心理行為,由景及人。
上闋寫乘月而行。酒后的詞人醉眼朦朧,興致正高。沿蘄水而行,漫無邊際的曠野里,只見江水泓浩,微波粼粼;深邃縹緲的夜空里,但見煙靄橫斜,層云曖曖。月色正好,景致醉人;詞人酒意正濃,索興躺下來盡情領略這春夜的美妙。“玉驄”,毛色青白的馬,借指坐騎;“驕”,健壯。“障泥未解”,語出《世說新語術解》:“王武子善解馬性,嘗乘一馬,著連錢遮泥,前有水,終日不肯渡,王云‘此馬必惜障泥’,使人解去,便徑渡”。“障泥”,即馬薦,覆于馬背以墊馬鞍,又可遮擋泥土。蘇試用此典,意謂馬鞍雖已解下,馬薦尚在,玉驄便不會亂跑,可以放心地“醉眠芳草”。“欲”,表明詞人內心的沖動和愿望,為下闋寫“眠”伏筆。
下闋寫醉臥溪橋。月光映照在蘄水之上,河水如同一塊巨大的瑩潔透明的美玉,令人愛憐不忍去。“可惜”與“莫教”照應對比,表現出詞人對此情此景無比珍愛之情,不忍任馬驅馳,唯恐它踏碎了這塊“瓊瑤”,不禁勒馬駐足。此處呼應上闋“障泥未解玉驄驕”句,既然馬兒愛惜以錢連綴做成的馬薦不肯渡水,詞人自然可以放心“解鞍欹枕”,醉臥溪橋了。蘇軾真可謂坡仙,及曉醒覺,但聞杜鵑聲聲,“流水鏗然”;只見“亂山攢擁”,春意盎然,詞首小序自謂云:“疑非塵世也”。哪里還像是在人間呢?蘇軾那一瞬間滿腔的喜悅,真是可掬可飲。
這首詞充分表現出蘇軾澄澈空明的胸懷,意境極富畫意詩情,讀之似乎也進入了與造化同游的境界,令人悠悠然陶陶然。
[悠游造化率性而為--蘇軾詞《西江月》賞介(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造化的近義詞
4.蘇軾的著名詩句賞析
5.蘇軾海棠詩句賞析
8.蘇軾宋詞精選
9.古代蘇軾的詩詞
10.蘇軾《念奴嬌·中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