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的實施開展,已三年了,在這之中,正如旭日東升,陽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經驗、新思路、新方法……亦如百花齊放。“新課標”的實施確實給是日常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們的學生越而的活潑與可愛,并且不乏思想上一次次的靈光閃現、不乏更多了一些對生活、社會的深層思考,同時也在渾然不覺之中感受著知識的滋養。
然而,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那就是無論學生怎么學,學,必然就要有學的成果,在這一規律的推動之下,我們的學生最終要走入嚴肅而安靜的考場接受檢驗。當然考場中的量化分值在“新課標”的指導之下,不能說就是對學生的最終評價。但是看實際之中,如果對一個學生的最終的綜合性評價是100分的話,而考場中所得的分值往往會占這100分中的70%。剩下的30%,或者是其思想品德、或者說是學生的學習態度、綜合素質……,但充其量在我們更多的人眼中不過是“補充說明”而以。由此可見還是在“70%”的決定之下,讓我們形成對學生的最終評價。
或許,我們說。在這“70%”之中,包括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評、包括了對學生實踐運用能力的考評、也包括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考評……如現代文與文言文的閱讀,圖文題的發揮,擴寫與縮寫的運用等等一系列的內容。然而,筆者在此想說的是,如果我們以前所用課本的走向以偏、繁、難、深而過分注重知識性缺乏能力培養為路線的話,那么,今是所用的“新課標”下的課本是否又有向另一個方向發展而稍嫌過之了一些呢?試看,我們的課文(語文學科)后面的“研討與練習”無不是以人文、文學素養的角度高屋建瓴式的抽象理解、探究、分析、運用……在文言文后而頂多涉及到一些少量而簡單的通假字及一詞多用的題目。筆者曾以一道“請說出下列文言語句中被省略內容的成分”考評學生對文言知識的把握程度,可是全班67個學生沒有一個答對的,學生蒙了,有的甚至都無法理解題目在問什么。教師也困惑了!也許有的老師會說這種類型的題目是不符合“新課標”思想指導下的學生訓練的。然而,試想一個連語言基本形式都無法把握的學生又怎能按照“新課標”所要求的明確、清晰、負責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觀點呢?又何談達到“新課標”所要求的寫作目的與閱讀理解目標呢?
按“新課標”之中的一些思想觀點與一些專家建議,語文學習要淡化語文知識,但絕不是排斥語文知識。但實際中的新教材中,又看得到多少有關字詞句篇、語法、修辭等基本知識點的呢?通過學習。我們的學生理解能力似乎是加強了,視野也似乎是開闊了,知識面也似乎廣了。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連基本的語法,修辭都缺乏積累與一定程度的掌握的話,我們的學生又如何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從人文性及文學素養這一角度去把握并進行創建呢?原因很簡單,把握不了語言規律談何欣賞、談何理解、談何體會與深入?沒有體會與深入又何談提高與創造呢?
在“新課標”中對字詞的學習要求在于“積累”與“理解”,在推敲理解中積累,在積累中推敲理解。從而相應地在“70%”的試卷中,出現一系列的選擇、判斷題,判斷句子中運用該詞是否恰當,在給出的一系列詞中選擇最為恰當的詞語。然而。我們的學生便在缺乏對詞性、修辭這些基本漢語知識的掌握之下,憑著感覺在“推敲”中答他們看來似而非似的題目。
漢語嚴格地說,無論是詞句篇章均有其一定的規律,這規律便應當是包括了所有詞性、語法、修辭……等一系列基本知識的總和。故而初中語文教學如真要象“新課標”中所言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學習的話,那么穿連字詞學習的還應當是詞性、語法、修辭的基礎性加強!在這一理論基礎之上,筆者認為,“新課標”下的語文學習,不僅僅是不排斥語文知識這一言以蔽之,而應是對語文知識有更為明確、科學、嚴格的目標與要求。如:虛詞,實詞應掌握多少到什么程度,掌握多少種描寫方法到什么程度,掌握多少種詞類活用及特殊文言語法……從而為學生的終身性學習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另外,以筆者之見,在“新課標”思想指導下的語文應試,是否可加入有感情的誦讀,背誦一項?形成錄音存入到學生的成長記錄袋中,并在那“70%”之中形成分值,并占一定比例。當一篇文章,學生能夠“進入角色”地誦讀或背誦時,那么,這存在于文學藝術作品中的人文性就可以被極大程度地予以發掘。從而可以考察學生文學素養的水平,考察學生情感體驗的程度,想畢這也應當是符合“新課標”的指導思想與精神體現的。
格爾木市第三中學語文教師:戴憬毅
二〇〇五年四月十日星期日
[也談新課標下的學生應試--新課標學習心得(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2.新課標教學計劃
10.新課標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