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者:臨海市回浦中學
[活動目的]
每一座城市(包括一些鄉鎮)都有自己的名勝古跡,幾乎每一處名勝古跡都撰有對聯永傳后世,成為當地所特有的人文景觀。這些對聯大多是感知當地自然景象、歷史文化的窗口。對聯的撰寫多出于大方之家,言語形式往往新穎別致。踏訪古跡,找尋對韻,自然是有趣而又高雅的活動,圍繞著對聯欣賞的目的,鍛煉了身體,陶冶了情操,增進了對家鄉的熱愛,領略多姿多彩的書法藝術。
[活動準備]
踏古跡就要走出校門,有四點必須充分考慮。一是“踏”的時間,如果課務調整不便,可安排在周末進行,這是一個有趣的活動,即使放在周末,學生也會樂于參加的。二是“踏”的地方,有的地方要門票,應考慮一個妥善解決的辦法。三是“踏”的安全,活動之前安全問題要充分強調,不能籠統地提要求,要指出具體的注意事項。四是“踏”的組織,可以分為若干小組分頭行動,每組推選一位小組長負責整個行動過程。當然,活動的目的是欣賞對聯,要帶上筆和筆記本,不能走馬觀花,不僅要記錄下對聯,還要從碑文等文字介紹中記錄與此處名勝古跡的對聯的有關內容。此外尚需地方志、有關對聯書籍、城市旅游圖等。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應當早有計劃,在計劃活動過程中有一點應特別注意:不能讓這次活動流于一般化的游歷,要讓這一次活動成為一次人文教育。要做到這一點,教師應當講清這一類對聯對于認識當地歷史,感受當地自然的意義,并要提出明確的要求。具體可以分為幾個步驟:
(一)品對聯
教師可用其他地方的名勝古跡的對聯做材料進行品評,增進學生這方面的知識,增加活動的興趣。所舉例子講解時應有不同側重。①魚戲平湖穿遠岫/雁鳴秋月寫長天。此聯所寫是杭州西湖“平湖秋月”之景,上下聯嵌“平湖”“秋月”點明景點。上聯寫遠處山巒倒映在水中,明凈清晰,魚兒在水中戲游,從倒映的山巒穿梭而過;下聯寫秋天,皓月當空,鴻雁排著整齊的隊形,猶如寫在天空中一般。對聯與勝跡互相映襯,融為一體,不可分割。吳恭亨稱:“山川祠廟,非借文人之題詠,即名勝亦黯然失色”,“江山之奇,借文字而益顯。”(《對聯話》),對聯是名勝古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②擱筆題詩,兩人千古/臨江吞漢,三楚一樓。此聯題于武漢黃鶴樓。從此聯可窺視黃鶴樓的歷史印跡。上聯提到了兩位與黃鶴樓有關的唐代詩人。據辛文房《唐才子傳》記載,崔顥登此樓,曾作《登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后李白登此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此作,為之斂筆。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下聯點明黃鶴樓的地理位置,位于長江與漢水的交匯處,戰國時屬楚地。“三楚”即楚地,古分西楚,東楚、南楚,故名“三楚”。黃鶴樓有楚地第一樓之美譽,所以聯曰“三楚一樓”。此聯一經咀嚼,真是韻味無窮。③兩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此為紹興青藤書屋一名聯,作者為徐渭。徐渭,二十歲成諸生,屢試不中,懷才不遇,撰此聯以自嘲,屋之“東倒西歪”,人之“南腔北調”,于嬉笑之中見狂放不羈,追求自由自在的個性,由聯及人,由人及聯,令人暢懷又生嗟嘆。
(二)明要求
活動組織方面的要求自當說明,但主要是要讓學生每到一處勝跡能沉下心來對對聯咀嚼品評。據此應當明確幾點要求:①所到一處勝跡,遇對聯則工工整整地抄錄,如遇有些文字因書法藝術上的追求而不易辨認,則小組同學聚集一起反復琢磨。琢磨而不可得,則按原來的形體描摹下來。所抄錄的對聯下面要注明出自何處勝跡。②如遇寫景名勝聯,則順對聯撰寫者對此處風景的觀察角度再度感受,以品味到對聯之妙方好。③聯中可能會涉及地方歷史、地理方面的知識,可就近向知情者討教。④對聯中涉及的歷史人物、故事,于勝跡中其他文字的閱讀求得了解,并作好筆記。以上要求說明后,教師可向學生提供幾個對聯欣賞的范例(范例見“活動附件”)。并明確尋訪勝跡結束后,每一幅對聯都要模仿范例,寫一段欣賞文字。這樣便于學生走到對聯的境界之中去,給踏訪以明確的方向。
(三)踏勝跡
把城市按空間劃分幾塊,每組踏訪一塊,按照旅游圖,給每組匡定合理的路線,遇名人故居、老店、亭臺、寺廟等駐足,遇對聯則觀、感、思、記、議。
(四)尋對韻
實際上,踏勝跡與尋對韻是同步進行的,如果踏訪勝跡只看表象,沒有按照所提的要求去做,韻也便無所尋了,為了說明的方便而分開來說。此外,對韻不僅包括對聯所包含的音韻,也包括情韻、意韻。此處的“尋”也不再停留在觀、感、思、記、議階段,而要形成文字,寫成賞析文章。具體可如此操作:①把所抄錄的對聯及摘錄的有關對聯內容的文字按小組整理好匯集,有因書法藝術原因而不能辨認的形體在匯集前予以確認。②匯集的材料按小組順序打印出來,人手一份,便于不同組之間交流。③為每一幅對聯撰寫欣賞文字。有的對聯有關內容了解不充分,可根據地方志等有關材料查實。要保證每一聯都有撰寫者,撰寫規格可依照范例,允許有所突破。④欣賞文字撰寫好之后,由小組集體修改潤色。如對聯少,學生多,可由幾個學生組合撰寫,先討論,后由其中一個學生執筆,文成后由其他同學加工。如對聯多,可由學生交換加工,力求使所撰文字保證質量。⑤欣賞文章匯編成冊,并集體討論小冊子的名稱,如“吾鄉對韻”等。教師可為這個小冊子作個序言(也可由學生擬作),小冊子成形后,學生人手一份。
[活動建議]
該活動課內安排三教時,第一教時為“品對聯”、“明要求”,以教師講解說明為主。第二教時對聯欣賞文字的撰寫。第三教時修改、潤色、補充,宜分小組進行。三教時安排視活動進程而定。中間環節自然在課外進行,教師在策劃、組織、調控方面要多用心思,要保證此項活動有序、有效。“有序”則要強調組織紀律,選好小組長,合理安排路線;活動程序要緊湊。“有效”則要強調活動目的和要求,讓學生走進對聯。
該活動成果,可聯系地方刊物、報紙,選發一部分。如質量符合要求,客觀條件允許,可以開辟專欄連發,讓學生領略活動的價值和意義,領略成就感,鼓舞志氣,激發創作信心。
[案例評價]
精神底子普遍薄弱往往使學生難以與自然、與人文景觀建立通暢的對話交流關系。游覽勝跡,踏足自然,往往興之聽至,感受空洞。記游文章則言之無物,膚淺表面;只敘過程,難見血肉。情感世界的單薄,導致見名人故居,乃是破屋幾間,遇寺廟,卻也大不同小異,進亭閣,只是小憩去處。本案例就是試圖充分利用中國特有的而又十分普遍的人文景觀,為學生打一點精神的底子。這精神底子有兩方面:一是通過對聯這個小小的窗口,感受家鄉的歷史、自然、風物,使學生能所到一處則愛上一處,與身外世界通暢交流;二是通過活動,習染感知外部世界的視角,依循對聯感知自然、人文本身就是一個頗有趣味的視角,而對聯的撰寫者又以自己獨特的富有個性的視角感知自然、感知文化,因此,對聯的欣賞過程就是不同視角的習染過程。生活處處是語文,“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本案例設計則是想通過一次高雅而有趣的生活歷程,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而這一生活的歷程與寫作過程一致,活動中使學生更易理解寫作的實質。
本案例的關鍵是不讓踏訪活動成為一次普通的游歷。在走出校園之前,名聯品賞,活動要求作充分鋪墊,以保證達到預定的活動目的。
[活動附件]
一、對聯欣賞范例(選自上海辭書出版社《絕妙好聯賞析辭典》1997年版)
杭州西湖蘇公祠
華秋槎
泥上偶然留指爪
胡鄉無此好湖山
蘇公祠在杭州西湖孤山中部。全聯均集自蘇軾詩詞:上句見《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下句見描寫西湖的《六月廿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我本無家更安在?胡鄉無此好湖山”。聯語用蘇氏口氣,既感嘆在杭時間的短暫,又贊西湖的美景。蘇于北宋神宗及哲宗年代,先后兩次被貶杭州,一任通判,一任知州。他寄情山水,為民排難解紛,頗有惠政。上聯謂前后五年,在一生中,只不過是泥上留爪。下聯謂家鄉四川眉州雖風景如畫,但與杭州比,也顯得遜色了。
杭州黃龍洞鶴止亭
陳次平
月上新亭,把酒待招玄鶴至
風來古洞,倚松靜聽老龍吟
黃龍洞,又名無門洞、飛龍洞。在西湖北山棲霞嶺北麓。相傳南宋淳祐年間,江西黃龍山高僧慧開,曾來此結庵說法,因名。后山峭壁塑有龍頭,龍嘴瀉水如珠簾垂池。臨池有鶴止亭,北宋詩人林逋養于孤山之鶴常飛止于此。民國三十七年陳君撰聯時,亭剛修葺,故聯稱新亭。舊傳鶴千年化蒼,又千年變黑,故稱玄鶴,即仙鶴。上聯吊古:寫月亮升上鶴止亭,游客端起酒杯,期待能重招仙鶴飛來伴飲。下聯寫游客神態:趁有風從古洞吹來之時,人們身靠松樹,靜聽老龍龍嘴瀉水吟鳴之聲。聯語內容既切題意,又緊扣景觀;既據景實寫,又有神奇想像。風格豪放浪漫。
二、學生所采集到的地方對聯
普渡接引人人歸善念 賢明點化個個得歡喜(普賢寺)
爐鼎巍聳三子界 佛法妙樂潔人心(普賢寺)
龍逮青山無意 顧依綠水有情(龍顧亭)
回望雙峰兩塔 斜看一水三江(龍顧亭)
普渡接引歸善念 賢明點化得歡喜(普賢寺)
有緣山色來禪寺 無恨風光映白云(白云寺)
十里松山藏古寺 百重云水繞青山(白云寺)
登樓盡覽名城 品茗暢抒胸懷(平海樓)
西來山色連天姥 東去潮聲掠海門(望江亭)
兩岸青山競秀色,一江春水勝潮聲(挹秀亭)
萬眾一心聚沙為塔,鄉親群集跨水成虹(望江門)
近寺鐘聲連海月 遠峰塔影動江波(松鶴亭)
峰頭兩塔古 崖上一亭幽(道翁亭)
風送香氣小住為佳,月點談心靜觀自得(半勾亭)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半勾亭)
懷古起新愁難平義憤牢騷幘頂紅霞凝碧血
撫今追舊恨借得胥濤種浪潮頭白馬慰忠魂(楊節愍公祠)
懷古寓神游,何須風馬云車,塔影斜陽雙打槳
撫今消舊恨,無復胥濤種浪,江心月明靜沉珠(楊節愍公祠)
虔誠敬佛佛猶在 助人為樂樂長春(中斗宮)
自憑雙塔貫江風,可擁三臺銜日月(中斗宮)
祥云煙氣集梵宇 慧日燭光照大千(龍興寺)
大肚包容了卻人間多少事 滿臉喜笑拂開天下古今愁(龍興寺)
九霄云氣三臺近,百里江聲一鳥遠(三元宮)
石壓筍斜出 谷陰花后開(廣文祠)
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廣文祠)
椒海七年教啟化,滄洲三絕畫詩書(廣文祠)
三、學生撰寫的對聯欣賞兩則
鄭廣文祠
高一11 毛林建
椒海七年教啟化,
滄洲三絕畫詩書。
鄭廣文祠,為紀念“臺州教育之祖”鄭虔而修建,現位于臨海城關八仙巖前。鄭虔,字若齊,曾擔任廣文館首任博士,人稱“廣文先生”。唐至德二年(757年),因受安史之亂無辜受牽連,被貶至臺州任司戶,直至去世。當時臺州遠在邊陲,民風樸陋,文人稀見,遠落后于中原地區,鄭虔見此情景,毅然擔起教化之責。先后七年間,大興文教,選民間俊秀弟子,升帳設館,教以正學,使臺州逐漸成為文明之都。其上聯“椒海七年教啟化”便是就此事而言。椒海這里指當時臺州。下聯中的“滄洲”指鄭虔的一幅滄洲山水圖,此圖上題詩一首獻于唐玄宗,唐玄宗看完此圖后,即親自題上“鄭虔三絕”,因此其詩書畫有“三絕”之說。這幅對聯表達了臺州人對其為臺州教育所作的貢獻的無限感激及對其才華的仰慕。
三元宮
高一11 余 燕
九霄云氣三臺近
百里江聲一鳥遠
三元宮,位于巾山上,為紀念先輩楊節愍所建,楊節愍,原名張鎮毅,明清時代臺州人,年青時投筆從戎,為抗清民族運動立下汗馬功勞,這幅對聯明寫三元宮之景觀,實則描述楊節愍的不朽偉跡,寫景觀之妙則更突出楊節愍品節之高,如“九霄云氣”大有脫俗之感,“百里江聲”卻有雄壯之意,寫明了三元宮臨靈江氣勢,更寫出了楊節愍的高風亮節淵源流長。至于“三臺近”“一鳥遠”更深一層描繪了楊節愍的非凡影響力。“三臺”乃是為楊所修建的公祠,“近”傳神地表達了后人對楊的奠念之情,“一鳥”來喻楊,則是出神入化地表現楊在戰場上有如鳥兒在空中馳騁自如,如魚得水,可見楊當年之神勇,“遠”則恰如其分地點出楊之跡遠揚,也體現了楊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踏勝跡尋對韻--吾鄉對聯欣賞活動案例(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韻律活動教案
4.優秀韻律活動教案
5.支支吾吾的近義詞
10.體育韻律活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