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梅花嶺記
全祖望
一、教學目的:
1.了解本文圍繞中心組織多方面材料以及記敘、議論相結合以深入闡發文章主旨 的寫法;
2.復習虛詞“以”的幾種用法;
3.學習史可法等民族英雄的崇高氣節和犧牲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運用對比和襯托,在敘事中暗寓褒貶,抒發感情。
2.難點: 本文的材料、線索及表現人物的方法。
三、教學時數:
課外自讀課文 兩課時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字詞正音:
錄lù(古駿馬名) 肇zhào(開始、發生) 瞠zhēng(瞪著、眼看) 疇chóu(田地、種類) 恚huì(怨恨) 麾huī(旗子) 骸hái(尸骨)
作者簡介:
全祖望(17051755)字紹衣,號謝山,清代浙江鄞縣人。乾隆元年考中進士,只做過一年翰林院庶吉士,一生沒有做過官。清朝時文學家、史學家。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明末的遺民,他本人也富有民族意識和愛國心;他懷著救國救民的思想,不肯附合時俗,努力搜求家鄉先賢事跡和文獻,寫了許多表彰忠烈的文章。當時清代統治者屢興文字獄,他也曾因為寫文章有“為我討賊清乾坤”的句子,因為“賊”字放在“清”字的上面,而被下獄治罪,后經人營救,才得免死。他一生致力于學術研究,博學多識,為人剛直而有氣節。他曾主講過蕺(jí)山(在浙江)、端溪(在廣東)的兩個書院,也曾續修黃宗羲撰寫的《宋元學案》,又七校《水經注》,三箋《因學紀聞》,著作有《經史問答》《吉奇jíqí亭集》
解題:
《梅花嶺記》選自全祖望的《吉奇亭集外編》卷二十。課文節選的是《梅花嶺記》的前兩部分。寫的是史可法等民族英雄忠貞報國、慷慨就義的事跡,刪去的第三部分(占五分之二),寫的是兩個婦女(丹徒錢烈女、史可法八弟婦)的忠貞不移、寧死不屈的事跡。原文重點不在專記史可法等人的殉難,而在抒發憑吊梅花嶺上史可法之墓時的感慨,可從篇末“梅花如雪,芳香不等”來看出。(已刪)作者之所以要用“梅花嶺記”作為標題,就是想把史可法的事跡和其他人物的事跡用“梅花嶺”串連起來,融合成一個整體,然后用“梅花”來象征和歌頌史可法等民族英雄和明末愛國人民的民族氣節及忠烈婦女的節操。
關于民族英雄的理解:
今天,我們是一個多民族的統一國家,各兄弟民族都是“中華民族”這個整體的一部分,不能搞大民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但是從歷史唯物主義來看,今天的“中華民族”這個整體是幾千年來中國各民族斗爭,融合,發展而成的,在過去的各個時代里,凡是對本民族的生存,發展作出過卓越貢獻的,都得稱之為“民族英雄”。
時代背景及史可法:
明朝覆亡前,史可法已任南京兵部尚書之職,參贊機務。當清兵占據北京的消息傳到南京時,江南以史可法為首的出身于中小地主階層的官僚打算擁立潞王朱常澇,以馬士英為首的大地主出身的官僚和宦黨官僚則擁立福王朱士菘。由于馬士英一派得到地方軍閥實力派劉澤清、高杰、劉良佐、黃得功的支持,福王1644年即位于南京,年號為弘光。史可法雖授職為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與馬士英共為宰相,但不久就遭到排擠,出鎮揚州,受制于劉澤清等江北實力派。
當清兵南下時,劉澤清等實力派正在互相仇殺。弘光元年二月,高杰部將許定國殺高杰降清,軍事形勢大變。清兵迫近揚州時,福王內部競爭正酣,馬士英忙于賣官鬻爵,福王正在大修宮殿,征舞梨園,后宮美女數以千計。史可法飛章告急,馬士英卻不理睬,要求糧餉,馬士英也拒不發給,致使“諸軍皆饑”,史可法召各鎮兵馬援救,各鎮兵馬遲遲不動。史可法只好以親軍四千人憑城固守。課文里所說的史可法“知勢不可為”就是指的這種情況。
揚州一役,史可法及其部將、僚佐表現了壯烈的民族氣節。清兵曾五次勸降,都被史可法拒絕了,部將馬鳴錄、汪思誠、馬應魁、莊子固、乙邦才等部將全部壯烈犧牲。清兵破揚州后,又乘夜渡江,福王出走蕪湖,被黃得功部將劫奪降清,馬士英等逃往杭州,福王政權告終。
作者七次到過揚州調查訪問。這篇文章是作者第三次到揚州時根據調查訪問所得生動事跡寫的。這一年至史可法殉難(1645年),剛好百年有零。作者懷著高度崇敬的心情,熱烈地歌頌了史可法等民族英雄忠貞愛國,慷慨就義的高貴品質和崇高的民族氣節;同時也對洪承疇之流的賣國賊作了深刻的鞭撻和諷刺,抒發了作者自己的民族意識,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量。
順治二年乙酉⑴四月,江都⑵圍 急。 督相史忠烈公⑶知勢 不
揚州 被清兵圍困,情況危急 形勢
江都:揚州別名 督相:以宰相身份在都督師的
可為,集諸將而語之曰: “吾誓 與城 為殉⑷,然倉皇 中不可落于敵人之
挽回 發誓同揚州城共存亡 危急時刻 能 到
手以死,誰為 我臨期 成 此 大節者? ”副將軍史德威慨然 任 之。
去 幫助 在城破時完成這個 慷慨激昂承擔這一義
此:代就義
忠烈喜曰: “吾尚未有子,汝當以同姓為吾后。吾上書 太夫人,譜(于)汝
務 可因 作 后嗣 寫信(稟告) 把你的名
譜:名作動,寫進家譜
諸孫 中⑸。”
字你寫進家譜,列入(太夫人的)孫兒輩
二十五日,城陷, 忠烈拔刀自裁⑹。諸將果 爭前 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
被攻破 殺 果然 上前抱住
抱持:抱腰執手
德威流涕,不能執刃,遂為諸將所擁而行。至小東門,大兵如林 而至,馬副使
舉刀 被 簇擁著前行 清兵像叢林一樣來到
鳴錄、任太守育民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 目⑻ 曰: “我史
戰死 就瞪著眼睛看著敵人
閣部⑼也。”被執至南門,和碩豫親王⑽以先生呼 之,勸之降。忠烈大罵
押到 用 稱呼 (清人)
而死。 初,忠烈 遺言: “我死當葬(于)梅花嶺上。”至是,德威求 公之
被殺死 當初 (有) 囑 到這時 尋找
骨 不可得, 乃以 衣冠葬(于)之。
尸骨 能找到 就把(他的) 埋葬在梅花嶺上
第二課時
或曰: “城之破也, 有 親見忠烈青衣烏帽,乘白馬,出天寧門投江
揚州被攻破的時候 有人 穿著青衣戴著烏帽
……之……也:表明一定的時間條件 青衣:名作動,穿著青衣 烏帽:名作動,
戴著烏帽 有……者:固定結構,有人
死者,未嘗殞于城中也。”自 有是 言, 大江南北 遂 謂忠烈未死。已
死 自從 這種傳言 長 (的人)就都說
而英、霍山 師 大 起⑴,皆托 忠烈之名⑵,仿佛陳涉 之稱 項燕。
英山霍山的抗清義軍大規模興起 假托 名號 好像 起義 假托
之:取獨
吳中⑶孫公兆奎⑷以起兵不克,執至白下⑸。經略洪承疇⑹與之有舊,
的名號一樣 因 失敗 南京 老交
問曰: “先生在兵 間,審 知⑺故 揚州閣部史公果 死耶,抑 未死耶? ”
情 軍隊中 確鑿地知道以前 真的 還是
孫公答曰: “經略從北 來,審知故松山 殉難 督師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
北方 守松山為國殉難
承疇大 恚, 急 呼麾下 驅出斬之。
非常惱怒 急忙叫部下(把他)推出
嗚呼! 神 仙 詭 誕 之說,謂顏太師以兵 解⑻,文少保亦以悟
(有一些)成神成仙虛妄荒唐 說法 顏真卿因被殺成仙 文天祥 領
大光明法蟬脫⑼, 實 未嘗死。不知忠義者圣賢 家法⑽,
悟 靈魂離開肉體而成了佛 實際 是 的傳統道德準則
者:表停頓
其 氣 浩然⑴, 常 留(于)天地之間,何必出世 入世 之
那種氣魄,正大光明 永遠留在 問他是出世成仙還是入世為人的
面目⑵? 神仙 之說, 所謂 為蛇畫足。即如忠烈遺
形象出現呢 關于他們成神成仙 說法 正是人們所說的“畫蛇添足”就像
骸,不可 問 矣,百年而后,予登嶺上,與客 述 忠烈遺言,無不淚下如雨,
可能問到 以 梅花嶺 朋友們談起
想 見 當日圍城光景,此即 忠烈之面目 宛然可 遇, 是
想象得到 情景 這就是 音容笑貌仿佛可以看到(的原因)這樣(人們)
不必問 其果 解脫 否也,而況冒 其未死之名者哉?
探究 真的 成仙沒有 何況假冒 名號呢
嗚呼! 神 仙 詭 誕 之說,謂顏太師以兵 解⑻,文少保亦以悟
(有一些)成神成仙虛妄荒唐 說法 顏真卿因被殺成仙 文天祥 領
大光明法蟬脫⑼, 實 未嘗死。不知忠義者圣賢 家法⑽,
悟 靈魂離開肉體而成了佛 實際 是 的傳統道德準則
者:表停頓
其 氣 浩然⑴, 常 留(于)天地之間,何必出世 入世 之
那種氣魄,正大光明 永遠留在 問他是出世成仙還是入世為人的
面目⑵? 神仙 之說, 所謂 為蛇畫足。即如忠烈遺
形象出現呢 關于他們成神成仙 說法 正是人們所說的“畫蛇添足”就像
骸,不可 問 矣,百年而后,予登嶺上,與客 述 忠烈遺言,無不淚下如雨,
可能問到 以 梅花嶺 朋友們談起
想 見 當日圍城光景,此即 忠烈之面目 宛然可 遇, 是
想象得到 情景 這就是 音容笑貌仿佛可以看到(的原因)這樣(人們)
不必問 其果 解脫 否也,而況冒 其未死之名者哉?
探究 真的 成仙沒有 何況假冒 名號呢
課文簡析: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記敘史可法壯烈殉難的經過。
1.寫史可法“誓與城為殉”的決心。
“知勢不可為”點明史可法是在南明局勢無可挽回之下才采取這一行動的。
“喜”反映了史可法寧死不屈、視死如歸的崇高氣節。
2.揚州城破,史可法慷慨就義的情況。
“拔刀自裁”→“大呼德威”→“乃瞠目曰”→“大罵而死”
表現史可法凜然正氣,部下衷心愛戴。
第二部分(34自然段)寫史可法是否已死的傳聞和作者的評論。
1.寫史可法是否已死的傳聞。
三件事:
⑴“忠烈未死”的由來反映當時人民的愿望。
⑵英、霍義軍假托史可法的名號抗清史可法的殉難在抗清斗爭中的感召力 量。
⑶孫兆奎與洪承疇的對話詳寫,孫兆奎挖苦洪承疇,洪承疇的狼狽相,鞭 撻賣國賊的卑劣靈魂,反映史可法的民族氣節。
2.作者對這些傳聞的評論。
引用顏真卿、文天祥成佛成仙的傳說,并加以否定,目的是用顏真卿、文天祥同史可法類比,說明他們氣節一樣崇高,永遠為人民紀念。另一方面,說明他們的不朽,不在于肉體或靈魂是否永存,而在于“其氣浩然”,在于他們忠貞愛國的精神、氣節,對人民永遠有感召力,這就揭示了史可法殉難的意義。
最后用登梅花嶺的感受來印證這一觀點,強烈地表達了對史可法的無限追念、崇敬的感情用抒情的筆調進行議論,有強烈感染力。
寫作特點:
一、圍繞一個中心組織材料,結構完整緊湊:
1.殉難經過
史可法的殉難2.“實未曾死”的傳聞 表現1.崇高氣節
(線索) 3.假托史的名號抗清的事跡 2.對抗清斗爭的強烈感召力
4.孫兆奎對洪承疇的挖苦
最后議論仍緊扣殉難這個中心展開,加上第一部分“當葬梅花嶺上”,末尾又寫登上梅花嶺的感慨,前后呼應,結構完整。
二、以記敘為主,敘議結合,以深化文章的主旨。
見前課文分析。
作業:
[思考和練習]第二題。
補充作業:
作文《浩然正氣留天地》
(四川省資中縣第一中學 溫鈞 編寫整理)
[梅花嶺記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5.梅蘭芳的教案
6.我愛梅花周記
8.《核舟記》教案
10.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