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茹
“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是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的閱讀要求。閱讀應該是探究和創造的過程,充滿了質疑、思考、探究和發現。要達到這樣的閱讀效果,比較閱讀是一種行之有效,不可或缺的閱讀方法。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較既是人們認識、鑒別事物的一種有效途徑,又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內容、體味文章表達之妙的好方法。
比較閱讀,是把內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聯系的作品進行比較,有分析的進行閱讀。學生通過閱讀、分析、研究,辨析其異同,尋找出比較對象在內容和形式等方面的相似點和不同點,以及形成這些異同的原因,從而獲得對作品的深入認識。
我在教學中經常采用比較閱讀法,這樣有助于學生在比較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并且利于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興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經典散文作品,多年來一直是中學語文教材中的精讀課文。作為名家名篇,我在教學中多角度、多層面地運用了比較閱讀的方法。
我首先為《濟南的冬天》確定合適的比較對象。就題材而言,作為描寫冬日景象的文章,可以與夏丏尊的《白馬湖之冬》進行比較;就體裁而言,作為寫景散文,可以與朱自清的《春》進行比較;就同一作者的作品而言,可以與老舍描寫濟南景色的的另一名篇《濟南的秋天》進行比較。
在學習《濟南的冬天》之前,我先印發夏丏尊先生的《白馬湖之冬》一文,要求學生將兩篇描寫冬天的散文對照閱讀,思考兩文的異同。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分析討論,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歸納總結。通過這一過程,學生會發現兩篇文章在文體(抒情散文)、題材(描寫冬天的景色)、描寫的景物(風、山、水、暖陽、雪)、抒發感情的方式(寓情于景、情境交融)等方面具有相同點;同時,學生會發現二者眾多的不同之處:①同為冬季,卻一冷一暖相差懸殊;②《濟南的冬天》以“溫晴”統領全文,而《白馬湖之冬》以凜冽的寒風貫穿始終;③濟南“沒有風聲”,而白馬湖的風卻“日日有”聲如“虎吼”;④濟南的山是“暖和安適”的“小搖籃”、“秀氣”得如同一張“小水墨畫”,而白馬湖的山卻“故意張開了袋口歡迎風來”、“凍得發紫而黯”;⑤濟南的水“綠、清、亮”,像塊“藍水晶”,而白馬湖“湖波泛著深藍色”“澎湃”著;⑥老舍先生感覺濟南“真的算個寶地”,而夏先生來到白馬湖感覺“宛如投身到極帶中”;⑦《濟南的冬天》抒發的是歸國游子對祖國美好山河的贊美之情;而《白馬湖之冬》讓人感受到的是作者一顆落寞的心和一份濃郁的思鄉之情;⑧《濟南的冬天》運用了比喻、擬人等藝術手法,生動貼切,《白馬湖之冬》運用白描手法,樸實深沉。
以上一系列的比較分析過程,正是學生質疑--思考--探究--發現--創造的思維過程,這是一個不斷深化的思維過程,體現了主體性、開放性、整合性、創新性、合作性的教學新理念。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充分感受到濟南優美的山水和作者對濟南的鐘愛之情、感悟到作品情景交融的藝術魅力、體味到作者運用語言的創作技巧,加深了對文章的認識,形成了新見解,獲得了美感體驗。這些不正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所在嗎?同時,通過比較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掌握寫景散文的創作基礎:從形式上看是寫外界環境,而實際上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的感受揣摩才能成文。更重要的是,在比較閱讀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表現出極大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知識整合能力,創新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只要堅持經常,就會逐步實現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目標,為以后研究性學習積累經驗、打下堅實基礎。
我還嘗試采用另一種形式進行比較閱讀,那就是將比較閱讀適當的穿插在分析課文的過程之中。如講到濟南的冬天“沒有風聲時”,可以將《白馬湖之冬》中關于“風”的句子拿來對比,使學生更深刻的認識到濟南冬天獨有的 “溫晴”的氣候特點,以及形成這種特點的原因,從而引出對濟南的山的描繪。在分析《濟南的冬天》藝術特色時,可與剛剛學過的《春》比較異同。兩篇文章都是寫景抒情的散文,表現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但也有許多不同之處:在表達方式上,《濟南的冬天》如絮家常,娓娓道來,《春》則濃墨重彩,激情洋溢;在修辭運用上,《濟南的冬天》以比喻、擬人為主,《春》則采用了比喻、擬人、疊詞疊句、排比、引用等諸多修辭手法;在文采方面,《濟南的冬天》平實含蓄,情懇辭切,《春》則詩意雋永,文采斐然。通過這樣的比較,使學生對兩種不同風格的散文有了更深的認識。
在學習了《濟南的冬天》之后,讓學生閱讀它的姊妹篇《濟南的秋天》,將這兩篇文章作比較,看看濟南的秋天突出的特點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描寫濟南秋天的山和水的?作品傳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老舍筆下的濟南的秋天和冬天哪一個更美?兩篇文章從選材、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修辭手法等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了課本上的知識,而且在學習中悟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比較學習法。
在比較閱讀的教學實踐中,成果是顯著的,但同時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又不能“大撒把”,讓學生海闊天空盲目的去比較。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精心設計問題,啟發引導,及時點撥,調動學生的情緒,發掘學生的內在潛力。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收到觸類旁通的效果,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體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
值得一提的是,在比較閱讀的同時,拓展了學生的閱讀面、知識面,因而比較閱讀是連接課堂內外的一座橋梁、一條紐帶,它與拓展閱讀結合在一起,使學生走出語文課本的小圈子,邁向更廣闊的大語文天地。
作者郵箱: yue916@tom.com
[比較閱讀在《濟南的冬天》教學中的運用(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
8.濟南的冬天的教案
9.濟南的冬天_教案
10.濟南的冬天教案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