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激發初中生主動學習語文提高語感能力的實踐探索
100024 北京市黑莊戶中學
[內容提要]:“實施‘主體參與型教學模式’,全面提高中學生學習質量和整體素質”是中學JIP實驗倡導的核心理念。當前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語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貫徹JIP實驗及新課程理念,落實JIP“十六字”方針,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與發展現狀,本文從教學實踐的角度,探索了在語文教學中為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應如何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提出了一些可資借鑒的情景教學模式與具體可行的做法。
[關鍵詞]: 創設情境 語感 興趣 語感培養
語文教育的任務是什么?國家教委在2000年頒布的新修訂的語文教學大綱中,曾明確提出“發展學生的語感和思維”,在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致力于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著重號為筆者所加,下同)《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更是開宗明義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與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關于這一點,葉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也強調: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語感。如今在新大綱和新課標中得以鮮明體現并提高到新的高度。由此可見,當前語文教學“最要緊”的“首要任務”是培養語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突出語感培養的重要性的同時,新大綱和課程標準還體現了語文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新語文教育理論的確立,加強了教學內容與現代社會及學生生活之間的有機結合,倡導學生主體參與,交流合作,探索發現等多種學習活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發展個性,健全人格,身心和諧發展。而這些同中學JIP實驗倡導的“實施‘主體參與型教學模式’,全面提高中學生學習質量和整體素質”的理念完全契合。隨著JIP第三輪實驗的深入,“主體參與,分層指導,及時反饋,激勵評價”的十六字方針、“主體--合作--創造--發展” 的主題詞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通過對新大綱和課程標準的學習和研究以及JIP課題實驗的深入開展,使我們認識到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該更新觀念,積極主動地認識我們的主體--學生,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建構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主體參與型教學。
因此,如何將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新型的教學模式用到語文課中,就JIP原則在語文教學中有效的加以利用,以便將新課標和新大綱中關于“培養語感”的新理念落實、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是每個語文教師應該切實關注、認真思考并努力實施的問題,這也是本文要探討的主要問題。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創設各種有效情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一些做法、體會和認識。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瑞士教育學家皮亞杰也曾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求知的前提,學習的動機,成才的起點。心理學研究認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使大腦、各種感官處于最活躍狀態,以最佳地接受教學信息;能促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于學習活動;能使學生在繁重刻苦的學習過程中,抑制疲勞產生愉悅的體驗。因此可以說,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并帶有強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動學生學習最實際的內部動力。而學生的興趣源自于具體情境,課堂教學又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施主體教育的主陣地。“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托爾斯泰語)因此,在語文教育教學中,作為教師,應著意創設各種有效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覺得“學習有味”,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加速學生完成認知過程,使學生由“厭學”到“愛學”,由“愛學”到“學會”,由“學會”到“會學”、“善學”,有意識地自覺培養自己的語感,加速語感的早日形成和優化,達到發展學生的個性和能力的目的。
一、創設自由、寬松、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氛圍,優化師生、生生關系,激發學習興趣
陶行知說過:“惟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奧地利教育家貝爾納也曾強調:“沒有情感的教育不會成為成功的教育;沒有情感的課堂不是成功的課堂。”因此,平等、和諧、信任的師生關系,自由、寬松、民主、融洽的課堂氣氛是喚起學生學習興趣并促其主動學習的基礎,也是實現主體性參與教學的前提。在教育教學中,努力創造自由、寬松、民主、平等、和諧、樂學、互相信任、心情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的個性潛能得到釋放,使學生的充分自由得到發展,學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學習上,愉快的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發揚教學民主,如提倡“七嘴八舌”和“流水發言”,充分信任學生,給學生提供發表不同見解的機會,激活學生的生活積累,引導、鼓勵和督促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對學困生和潛能生更要關注,多與他們溝通,不挖苦、不歧視,用真情關心、愛護他們,使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的愛,減少他們因學業成績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壓力,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以促其建立自信,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自覺地培養自己的語感。
二、創設競爭情境,引入競爭教學模式,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語感
國內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適當開展一些合理的學習競賽活動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布魯納就在他的發現學習理論中強調,學習的最好動機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是獎勵、競爭之類的外在刺激。因此,教學中,針對學生,可適當創設競爭情境,引入競爭教學模式,以激發學習興趣。例如,結合教材內容,充分利用課前兩分鐘,引導學生搞一些小競賽,如朗讀、朗誦、演講、講故事、猜謎語、背記格言警句、書法、聽寫字詞、背誦古詩文、默寫課文成語、寫作文片段、介紹名勝古跡等等,同桌之間比,小組之間比,男女生之間比,班級之間比,把競爭帶入語文課堂,利用學生自尊心、自我表現欲、榮譽感強,好勝不服輸的心理年齡特點,在教師的引導調動下便可為課堂教學創設一種適合學生的競爭氣氛,有效防止學生疲勞和產生厭煩情緒,積極的參與到競爭學習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
三、組織學習小組,通過互幫互學,合作學習,激發學習興趣學習動力
獨學無友,進步自然慢。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正如契訶夫指出的:“兒童有一種交往的需要,他們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來跟同學老師交談。”小組合作學習正好為學生創造了這樣的環境。為此,我在語文教學中就按優、中、差搭配,編成四人小組,全班共十組。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發揮小組合作學習,互幫互助的長處,教師只是適時點撥、引導--“應該引導兒童進行探索,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當多些”(斯賓塞)。這樣,教學中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重點、難點 ,就以四人小組為單元開展討論;四人小組不能解決的難題就在全班開展討論,集思廣益。在小組學習中優生能起到“小先生”的作用,對差生(潛能生、學困生)是一個很好的幫助機會,而小組與小組之間則又形成了平等的競爭伙伴。課堂討論如此,基礎知識競賽、讀背課文、智力游戲、搶背搶答活動、作業完成、出黑板報、出墻報手抄報、編班刊等,都以小組為單元進行,使得四人小組成為互助合作,共同進步的戰斗集體,從而培養新型的合作學習關系、奉獻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激發學習興趣,發掘學習潛能,發展個性。實踐證明,小組式合作學習明顯優于個人學習,因為不同智慧水平、知識結構、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的小組成員各有自己的特長和優勢,他們通過在討論中發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見解,相互啟發,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往往能夠拓寬思維,激發思維的火花,從而更進一步深化認識,加速語感的形成和優化。
四、創設動手操作的情境,滿足學生需要,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語感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靈魂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心理學研究也認為:“智慧出于手指尖。” 國際學習科學研究領域也有句名言:“聽來的忘得快,看到的記得住,動手做更能學得好。”因此,在教學當中,我們就應盡可能地創設各種動手操作的情境,在教學中盡可能讓學生的手、眼、腦、口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知識的內化過程,既有助于知識的掌握,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滿足學生作為個體的人的需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勵學生去努力成為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例如:在教學中,尤其是在學習一些寫景優美、人物形象豐滿鮮明、故事情節動人的文章時,可鼓勵、引導學生嘗試以詩配文、以畫襯文;對有些“電腦小高手”還可以鼓勵他們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與感受去設計制作課件。筆者在《春》、《驛路梨花》、《濟南的冬天》及唐宋詩詞等的教學中就做過嘗試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們充滿豐富想象的稚拙、巧妙而又富有靈氣的詩文、繪畫和細膩逼真、繪形繪色繪聲的課件作品(PowerPoint幻燈片、Flash動畫等),令人耳目一新,讓人不得不感嘆學生頭腦中蘊藏的巨大潛能,這也許就是學生去發現,去研究,去探索的資本。還可以組織、引導和指導學生去設計板報、自辦班刊校刊,開展課本劇表演,組建文學社詩社,讓學生自己去動手寫稿、組稿、編輯、設計、出版等等。通過這種既動手又動腦的活動,既學會了新知,培養了動手能力,豐富了想象力,又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充分激活了學生的生活積累,有利于表達學生的獨特的感受和體會,形成學生良好的語感能力。
鼓勵學生經常動手練筆,也是培養語感的一條極好的途徑。引導學生在練筆的過程中,養成錘煉詞句認真修改的習慣。從遣詞造句到布局謀篇,都認認真真的思考、斟酌、反復修改、親自實踐,憑自己已有的語感開始訓練,到自認為滿意時為止,這樣感受深、體會深、記憶深。每練一次,改一次,語感就加強一步。假以時日,持之以恒,何愁語感之不強?
五、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進語感培養
學貴有疑。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疑是思之端。”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知過程,也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思維活動由問題的產生開始,問題是學習的起點,問題是點燃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因此在課前,教師應根據內容結構和人的思維規律提出有啟發性的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并把巧設問題情境,解決疑難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使課堂教學成為“生疑-質疑-釋疑-激疑”的環環相扣的過程。問題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思維的火花被點燃了,就會積極主動地自主學習、積極思維。學生的思維的火花往往閃現在質疑、答問、討論或練習之中,而獨創性見解的表達或挑戰性問題的提出往往能推波助瀾,使語文課堂教學高潮迭起。
在語文教學中,可借助趣味性材料,如故事,佚事,典故,謎語等,以幻燈片、圖片、課件及相關文字材料的形式展示出來(有條件的還可親自動手將相關素材制作成課件),往往可以激發學生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使學生不由自主地走進教學內容的情境,從而積極的主動思考,感受領悟。也可以根據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這一特點,在每一節課的開頭,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一個或幾個有趣的問題,設障置疑,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西人有諺:“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鋪的都是錯誤的鵝卵石。”因此,教學中有時視情況還可故意創設“搭錯梯子爬錯墻”的錯誤問題情境,如此就可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創設一種不協調,激發學生產生弄清未知和錯誤,尋求真知的迫切愿望,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動腦、動手,自己去推敲文本,去探索,去發現,直至走出錯誤的迷宮,這比簡單的塞給他們一大包知識,灌進一肚子理論和思想更有好處。通過問題促使學生思索,探究,相互交流、爭論和啟發探討,使學生始終在問題中學習,養成提問題想問題的習慣,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正如波利亞所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在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批判精神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加深了對書本知識的理解,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如此長期引導,不斷實踐,就使學生不僅愛提問題,敢提問題,而且善提問題、會提問題,不斷促進學生創造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的發展,加速語感能力的形成。
六、創設成功體驗的情境,實施激勵評價,激發成就動機,誘發學習興趣,進行語感訓練
心理學研究認為:人們對過去經歷過而且獲得成功的事情容易發生興趣。心理學研究結果也表明:正確而充分的激勵能使一個人自身的潛力發揮達80%至90%,而缺乏激勵則只能發揮其潛力的20%至30% 。心理學家還指出:人最本質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俗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因此可以說,學生在學習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師發現自己的優點并得到激勵與肯定。有鑒于此,在教學中,我們應多給學生一些成功的體驗:如讓他們準確寫出一個成語,背會一首詩,回答一個問題,做會一道題等;課堂回答問題時、作業批語、作文評語中多一些鼓勵,多一些喝彩,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讓他們在老師的引導下,篩選正確的信息,理出課文思路,掌握文章結構,領悟作者意圖,最終獲得知識,受到教育和熏陶感染。教師再適時適地的做出適當的表揚和鼓勵等激勵性評價,使學生在積極參與中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增強自信心。正如愛默生所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只有學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進一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他們自覺地進行語感訓練,不斷培養和提高語感能力。因為“成功帶來的愉快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兒童想當一名好學生的愿望就是依靠這股力量。”(蘇霍姆林斯基語)
七、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語感
“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布魯納語)直觀形象、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技術可以其新穎性、趣味性、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現代多媒體技術可通過多種媒體如文字、圖像、聲音、數據、動畫、和視頻等對信息進行統一的數字化處理和交互化處理,使語文課堂由單一的耳聞為主的接受方式變為以視聽等多種感官的共同協作,大大拓展了學習的空間。由于中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征及語感訓練的綜合性、形象性、情感性和實踐性特點,在語文教學中,單靠傳統的教學手段完成語感訓練這一頗為艱巨的任務尚有一定的局限。引進現代化的教學方式,整體優化語文學科的電化教學過程,以多媒體組合教學來達到語感訓練的目標,則是一種高效的手段 。在語文教學中要創造條件,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學情境,拓展學習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可以充分發揮電教手段的優勢,如配樂朗誦、錄音示范朗讀、配樂講解、吟誦等;還可以采用以語感訓練為主線的電教(或多媒體)基本課型,諸如聽讀欣賞課、速讀速聽課、藝術表演課、滲透訓練課、綜合訓練課等。多媒體教學改變了以黑板和粉筆為主要工具的教學模式,使課堂變得聲像同舉、圖文并茂、動靜成趣,直觀而又生動,可把課上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以及語言感受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八、以舊引新,以舊孕新,循序漸進,培養學習興趣,提升語感能力
“教師的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葉圣陶語),“最有用的知識是學習方法的知識”(達爾文語)。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教會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些都說明了教師應認真研究學生,研究教材,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去組織教學,把學生置于運用己經掌握的知識去研究新的未知問題的氣氛之中,在教學新知識時從已有的知識點入手,以舊孕新,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和關注,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的知識,同時也可把各個獨立的知識點串聯起來,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形成規律性的東西。因為“各種語言運用中的問題總是憑語感來解決的”(章熊語)使學生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去學習與感知,這樣,先溫習鞏固舊知識,然后引導啟發學生去學習新知識或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學會新知識,既有利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結構來解決新問題,不知不覺地鞏固了舊知識,又掌握了新知識,還提高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覺、感受、感知能力,使學生在已有的語感基礎上再進一步提升語感能力。
九、營造活動育人的情境,注意引導學生積累生活經驗,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冰心先生說過:“悟盡蒼生是語文。”葉圣陶也曾經講過“要求語感的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經驗聯系到語言文字上去培養語感”。理論與實踐研究表明,兒童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造性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是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也是在活動中得到發展的。語言文字是人類社會生活、生產實踐的產物,社會生活是語文教學的源頭活水,“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語),因此,作為“實踐性很強的課程” ,語文教學必須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引導學生形成“語文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須臾離不開語文”的觀念,養成時時、事事、處處吸收與運用語文知識,在社會生活中、語言實踐中培養語感能力、語文能力的好習慣。
語感來自于語言實踐,又指導語言實踐,正如球類運動員要打好球必須熟悉球性,游泳運動員要有良好的水性,搞音樂的人要有良好的樂感一樣,要學好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獲得較高的語文素養,就應該具備良好的語感。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就應盡可能地營造活動育人的情境,積極開辟第二課堂,盡可能創設學生動口、動眼、動腦、動手的實踐性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意識,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達到以“發展學生為本”的教育目的。例如,讓學生自辦班刊、校刊,組織成立文學社詩社;組織收聽收看合適的廣播、影視節目;設置班級圖書角,向學生出借各類讀物或指定班級圖書管理員定期為同學們借閱期刊圖書服務;組織開展故事會、課本劇表演、賽詩會、即興演講、朗誦、辯論、聯歡會等活動;布置語感訓練家庭作業,如欣賞指定的有聲讀物、錄制自己的有表情的演講或朗讀;寫讀后感、聽后感和觀后感,寫游記;進行詞句與音響或畫面的聯想訓練等。還可以通過做語文智力游戲,腦筋急轉彎,詞語成語接龍游戲,開展課外學習小組等活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習興趣,使語感訓練多趣而有效。總之,多多組織這些課外活動,就可以鞏固和加深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拓寬知識面,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深化學生的認識。學生通過語言實踐訓練而獲得經驗意義上的啟迪,從而創造性地獲得適應自己個性和學科特點的學習方法,進而能動自主地學習探究,真正解決“學會”和“會學”、“樂學”和“善學”的問題。
十、創設創造型教學情境,運用推想猜測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語感
教育家陶行知說:“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這句話強調了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創造。而“想象是創造之母”。實踐證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敏感性對發展他們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至關重要。推想猜測法,就是通過對某件事物的某些方面的推想猜測,來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對事物的敏感性。例如,補敘課文、續寫童話、虛構故事、故事接龍、補換結尾等,不僅能激發學生作文動機與興趣,而且可以激勵學生寫出內容豐富、富有想象力的文章,既訓練了語感,又培養了創造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具體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種:(l)利用相關課文或故事:在學習有“空白”美的課文(如《項鏈》、《皇帝的新裝》、《變色龍》、《槍口》等)時,或是在給學生講一段無結局的故事時,鼓勵他們去想象、推測故事的結局。(2)利用藝術作品(美術、音樂):組織學生欣賞美術作品,然后鼓勵學生推測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意境。或讓學生聽未曾聽過的音樂,推測作曲家創作時的情景,嘗試將美妙的音樂想象成動人的圖畫,并讓學生描述自己的感受或作品的主題。例如在講《天上的街市》前,我給學生播放鋼琴曲《星空》,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當學生們踴躍發言,課堂氣氛活躍時順勢引出牛郎織女的傳說導入新課,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3)利用報紙傳媒:首先讓學生只看報紙標題,不看內容,根據標題猜想(寫)下文,然后核對報紙,檢驗自己猜測的信度。(4)補敘課文:在許多課文中,作者留下的“空白”,給學生以想象的空間。補敘課文能讓學生把作者留下的“空白”填補起來。(5)換結尾法: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和故事情節,從多角度進行想象,設計出新的結尾。
當然僅僅憑以上的設境激趣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創設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是一項艱巨的創造性勞動,它不僅需要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內容,不同的時機,不同的環節進行靈活的教學設計與實施,還需要我們教師樹立“大語文觀”,構建起“大語文”結構,向課外延伸,覆蓋課堂與課外兩個空間,為學生創造更多接觸社會和自然的機會,豐富他們的生活體驗和生活閱歷,激活學生的有意注意,促使他們意識聚焦,觀察,積累,感悟,去采擷、累積、存儲和積淀更多的生活表象、經驗。如注意強調誦讀,多看多記多背;在閱讀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語感培養與訓練,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使學生取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培養、形成、優化并深化學生的語感能力。
總之,要求教師做培養語感的有心人,學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語感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方向和策略問題。這個根本問題解決好了,勢必推動語文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的全面改革,帶來語文教學的新局面和高效率。正如法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教學中只有始終堅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以產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提高教學效果;才能把學生從被動接受中解脫出來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建構學生的主體地位。
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從學生的長遠利益出發,把語感訓練作為“切入點”,吸收當前小學語感教學及英語語感教學的一些優點,注重語感培養與訓練,推動學生語感呈良性循環發展;努力創設各種有效情境,激發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們把課文、作品當成一件件美妙的藝術品去感受、去研究,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能動自主、創造性地感悟人生和社會,充分獲得生活經驗的頓悟與積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期達到“建構學生主體,培養創造能力,實現整體優化,促進全面發展”的目的,最終實現“大面積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史根東 主編 《主體教育概論》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9年
2、倪傳榮 主編 《提高初中生整體學習質量的行動研究》(上、下卷) 北京教育出版社
3、倪傳榮 主編 《主體、創造、發展--中學JIP實驗在中國》 人民教育出版社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5、裴娣娜 《主體參與的教學策略》 《學科教育》 2000第1期
6、《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 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 1980年
7、《揚起素質教育的風帆》 北京: 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8年
8、王尚文 《語感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9、李鎮西 《從批判走向建設》 成都: 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9年
10、何賢景 《語詞語境語感》 北京: 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8年
11、黃孟軻 主編 《人生平臺上的語文》 科學出版社 2002年
12、鐘德贛 《中學語文反芻式單元教學法》 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9年
13、《語言的隱含意義、語感與語感教學》 《語文學習》 1992.10
14、韋志成 《語文教學情境論》、《語文教學藝術論》 南寧: 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
15、王尚文 《語文教育學導論》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16、申繼亮 谷生華 嚴敏 著 《中學語文教學心理學》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年
17、《國外母語創新教育及其啟示》 《語文教學之友》 2000年第12期
18、呂叔湘 《學習語法與訓練語感》 《語文學習》 1985年 第1期
19、孫培青 等編 《教育名言集》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年
20、張慶林 《當代認知心理學在教學中的應用》 重慶: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5年
21、文濤 《論有效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2/12
22、《語感學習的心理探索》 《語文學習》 1992.11
[創設各種有效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各種跳遠加油稿
5.小學生各種主題演講稿
9.各種名言格言
10.各種各樣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