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資陽中學 李政
從2000年以來全國高考已連續四年出現話題作文,這種“三自式” (題目自擬,文體自選,立意自定)作文命題自誕生起就以其廣闊的自由創造空間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可能在以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成為高考作文的主要命題方式。近兩年筆者參加了高考閱卷,發現許多同學對話題作文的把握還存在不少問題,有的受以前材料作文影響,只摳材料,不扣話題;有的就事論事,內容單薄;有的不注意要求,以話題為標題,或沒有標題,等等。筆者認為,這些問題的出現與部分學生不了解話題作文的構成和各部分的作用有相當大的關系。因此,筆者試就一個完整的話題做一解構,以期有所補益。下面以2003年高考作文題目為例: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1)宋國有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墻淋壞了。他兒子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鄰居家的一位老人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兒子很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老人偷的。
(2)以上是《韓非子》中的一個寓言。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有沒有關系呢?是什么樣的關系呢?(3)請就“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4)[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試題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襲。
這是一個完全式話題作文題目。筆者認為,一個完全式話題作文題目應包括四個部分:(1)材料、(2)解析、(3)話題、(4)要求。材料是一個引子,它的作用是引出話題;解析是對材料的簡單分析和拓展,它的作用是誘發考生對相關材料的聯想,拓展考生的想象空間,激發考生寫作欲望;話題起定向作用,它規定寫作的范圍和方向;要求對內容、立意、文體、題目、字數等作出規定。
先說材料。在以前的材料作文中審材料是審題的關鍵,因為材料中的觀點常常就是你作文的最佳立意,否則就會偏離題意。這也是材料作文受到批評的原因,它限定了學生的立意,學生作文只能重新闡釋或論證原材料觀點,最好的也只是“原材料觀點+生活現實”。比如1995年全國高考作文題,讀寓言詩《鳥的評說》后寫議論文,讀懂寓言詩,文章的立意基本就定了,首先對于這種鳥類之間的互相評說是不應給予肯定的,聯系到實際生活就是告誡人們不要只看見他人的缺點而不認識自己的不足。在話題作文中材料的這種作用被削弱了,它只起引出話題的導入作用。比如前面題目中智子疑鄰的故事,如果是材料作文,文章將最好這樣立意:任何事情都不能憑個人好惡,主觀臆斷,而應該認真調查,實事求是。部分學生受以前材料作文思路影響就這樣立意,但這樣立意卻沒有扣住“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造成了偏離題意,得分就可想而知了。
解析部分是話題作文的一個亮點,它讓高考作文題顯得大氣。可以說它是對學生作文的啟發和提示,它充分體現了高考作文不與學生為難的平易的特點,也展現出高考對考查學生思維的重視。這部分內容值得考生仔細琢磨,甚至字斟句琢也不為過。遺憾的是,許多學生在審題的時候常常忽視這些重要信息,以致思路難以展開,文章內容單薄甚至空洞。讓我們來看前面題目中的解析部分:“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自然引發學生從故事到現實生活的相似聯想;“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進一步啟發學生的對比聯想,拓展聯想空間;“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有沒有關系呢”,在前面聯想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把學生思考引向深入;“是什么樣的關系呢”,這個問題回答了,
文章立意就明確了。幾個問題圍繞話題,層層遞進,不是很好的作文提示嗎?
話題是話題作文題目的核心,它在話題作文中起著關鍵的定向作用。不管你聯想和想象如何豐富,最終都應該回歸到話題上來,緊扣話題展開。話題一般只是作文內容的一個范圍指定,有著較為廣闊的自由空間。比如“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只要你能緊扣二者關系,可以結合你所擁有的材料和你的認識立意,你可以認為感情親疏要影響對事物的正確認知,也可以認為二者根本沒有關系,也可以認為有聯系但前者對后者不起決定作用,甚至可以探討怎樣才能讓感情親疏不影響對事物的正確認知,如此等等。這就是話題作文的魅力所在,也正是話題作文自誕生起就受到社會各界青睞的原因,它讓考生說自己的話,闡述自己的思想,這是對新課程標準的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貫徹與落實。
至于要求,這是所有作文都有的,無庸贅述,只要同學們認真細致一些就行。
作者郵箱: qiong0661@sina.com
[完全式話題作文題目的結構與作用(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愛的結構(隨筆)
3.述職報告的結構
4.韻母的結構分類
5.古籍的結構是什么
7.演講稿的結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