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單位:西安東方中學
姓名:汪紹平
郵編:710043
電話:029-92621341
新課標明確指出,高中語文課程“應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成為了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
語文研究性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選題、自身嘗試探究知識并以此為基礎自主創造、自主活動、自主探索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與傳統的學習活動相比,研究性學習更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學生自主選題并以此為中心自主活動的學習形態。因而,自主選題就成為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條件和初始環節。本文著重對語文研究性學習選題的指導思想作一簡略闡述。
一、 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選題必須立足于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
在我國,由于傳統教育觀念,以及在這種觀念下形成的教育評價體系等因素的影響,教學實踐中不同程度存在著“主體性缺失”的現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包攬一切,學生很少承擔自己的學習責任,學生不能充分地參與教學過程的管理,導致學習過程主體的虛無性。這樣,勢必造成中小學生在學習上缺乏內在動機的支撐,大多數學生的心理動機不是從學習活動本身所獲得的,而是來自外部環境的壓力,或者說他們需要以外部獎勵來維持自己對學習的興趣。實質上,學習過程的真正主體是學生,離開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再有技藝的教學活動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主體性缺失”已成為我國基礎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亟待我們正確認識和進一步解決。
研究性學習非常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課題的選定、方案設計到實施,完全由學生自主完成,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是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因而,高中語文新課標也在“教學建議”部分中提出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建議,指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基于這一點,在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在指導學生選擇并確定研究性題目時,就應該以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為基本立足點。通過激發學生內在的教育需求,創設和諧、寬松、民主、自由的教育環境,在民主的師生交往與互動中引導學生發現并發揮自己的潛能,促使他們在選擇與確定研究性題目的過程中凸現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并以此為契機,引導他們把這種主體意識貫穿于整個研究性學習的始終,從而把他們培養成為能夠自主、主動、創造性地進行認識和實踐活動的學習主體。這就要求廣大語文教師積極進行主體性教育,在指導學生進行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最初階段,即選擇并確定研究性題目時就要把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作為整個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選題應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再作為知識的接受者,被動地聽從教師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夠對學習過程自我設計、自我控制,積極地帶著各自的興趣、需要和觀點直接與書本、與客觀世界對話,探求語文世界和客觀世界的規律。可以這樣說,自主學習是研究性學習的靈魂。一旦失去了學生的“自主”,研究性學習便成為一句空話,教師不可越俎代庖。許多老師充分意識到了這一點,在一些課題的具體指導過程中,害怕重蹈傳統學習的覆轍,不愿過多地介入學生的自主研究。但是布魯納認為,教學過程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發現的過程。改變了學習方式,學生就有可能在更高的層面上開展學習,但這并不意味著否定教師的指導作用。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如果完全靠學生自己探究獲取費時多、難度大,況且沒有教師及時有效的指導,學生的獨立研究也易產生盲目性。
另外,語文研究性學習所涉及的內容多、范圍廣,包括課內的、課外的和自我語文學習方法的研究,這里就存在一個學習梯度的問題,而同時學生的能力發展也是一個演進的過程。這就要求學生有一個從半獨立研究過渡到獨立研究,從對簡單的單一問題的研究過渡到復雜問題的研究的過程,這就更加需要教師把握學生的知識結構水平及研究內容的難度,幫助學生選擇切實可行的題目進行研究。
三、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選題必須落實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生成。
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有“很強的實踐性”,“應該讓學生在廣泛的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逐步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規律”。而研究性學習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實踐性。
從某種意義上講,研究性學習的主旨之一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進行的,它與傳統學習方式中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旨趣不同,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換言之,研究性學習的過程,究其實質,乃是一種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親自實踐、嘗試探究知識、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過程。因而,它特別關注學生從特定學習活動方式中獲得的學習經驗。基于此,在進行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在指導學生選擇并確定研究性題目時就應該特別注重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生成。或者讓學生把已習得的知識綜合運用到主動探究的語文學習實踐中,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研讀文本、作家等語文現象,掌握規律,獲取知識;或者以調查研究的方式了解社會生活,研究問題,應用有關知識去尋求相關原因,去解決實際問題。通過諸如此類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深刻的體驗,從而既培養了創新精神又鍛煉了語文實踐能力。同時,又能有效地改變過去語文教學中的固有頑疾,即單純強調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偏重文字、語言、詞匯、語法、修辭等知識的講解,由此而派生出大量枯燥的、繁瑣的、重復的而效果不佳的機械性訓練,而對于培養學生閱讀與鑒賞、寫作與口語交際等能力的訓練重視不夠,形成了上課灌知識、下課背知識、考試考知識的局面,嚴重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導致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缺失。
四、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選題要注意語文的學科特點。
立足于學生的生活世界,是教師指導學生選擇研究性學習課題的一個基本指導思想。“從自然到社會生活,從身邊小事到國家大事,從現實世界到歷史和未來,都可以是研究性學習的對象。要鼓勵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從現實生活環境中尋找和提出有價值的研究內容和問題。”(張肇豐:《研究性學習的課程內容》,《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第5期)“語文研究性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資源從語文學科拓展到數、理、化、天文、地理等,從課堂、書本延伸到自然、歷史、社會,真正注重了學生知識視野的開拓、語言文字的培養和人文素養的提高。”(《語文學習》2001年7-8期,第31頁。)這些提法固然很好,但我們不能脫離語文本身的學科特點談語文研究性學習。呂淑湘先生在談到“語文教學的兩點基本認識”時說:“第一,我認為每一個做教學工作的人必須首先認清他教的是什么。”(呂淑湘:《呂淑湘語文論集》,商務印書館,1983年版,第323頁。)語文學科有其自身的學科特點,高中語文新課標中說道:“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況且語文課時有限,學生的精力、時間也是有限的,語文課也不可能包羅萬象,如果把其他學科內容,自然社會內容都往語文課里塞,勢必會導致語文教學內容的寬泛化,從而淹沒了語文學科的本真面目。這就需要教師在實施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本著切實“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依據語文學科本身特點對研究性學習的題目進行有針對性的精挑細選,在此前提下適當注意題目的延伸性。
五、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選題不能忽視教材的研究價值。
題目的選擇,是語文研究性活動的真正起點,也是語文研究性學習成敗的關鍵。題目來源的途徑很多,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可以是與自身生活密切相關的,也可以是來自于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學生完全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選定一個或幾個研究題目進行研究。在實際操作過程我們發現,大多數學生往往較少從課內、從教材中選擇研究性學習的題目;而很多語文教師為了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只是針對學生能選定的題目進行指導探究,也很少關注教材中的一些極富研究價值的內容。雖然一些來自社會生活中的題目與學生很貼近,更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但往往由于研究者(學生)甚至是指導者(教師)自身知識結構、研究能力等各種因素的限制,對所選定的內容的研究往往浮于淺表化,不能深入探究。而學生通過對教材的學習,特別是經過教師的引導,具備了繼續研討教材中某些問題的條件,而且教師在這方面的指導中也往往得心應手,研究常常能深入地開展。因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單篇課文文本進行深入研究,也可以進行教材中不同課文之間的文本比較研究,還可對課文進行拓展研究。在此基礎上,向課外文本研究及課外非文本課文類專題研究拓展。
六、語文探究性學習的選題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的發展。
基礎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教育,而非部分人或少數人的特權。受教育的機會及成功的機會均等是教育平等觀念的基本體現。實施語文研究性學習也必須體現教育平等觀念,尊重每一個學生發展的特殊需要,關注學生的不同興趣、不同表現和不同學習需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知識、能力、個性等的全面和諧發展。同時,由于每一個學生都具有自我發展的潛能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都具有探究的欲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而,語文研究性學習題目的指導選擇、運用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唯此才能真正體現教育的平等觀念,才能真正體現出語文學科強烈的人文特質。
七、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選題應當切合實際。
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選題必須充分考慮到當地社會教育資源所能提供的條件與可能,比如作為研究對象的資源,作為指導力量的資源和作為支持研究過程的信息資源和物質條件的資源等等。各地區、各學校所能提供的教育資源是有差別的,因而,指導學生選擇語文研究性學習題目,要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文化發展狀況、教育發展的現實等情況,引導學生收集資料、確定課題,從而實際有效地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同時,還要遵循資源共享的原則,加強校內、校際間的資源交流與共享,要爭取家長和社會的積極支持與參與,實現社會范圍內的教育資源共享。
另外,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生自主選題的內容、意義、質量直接關系研究性學習的成效。教師是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而教師在指導學生自主選題時,必須深刻地理解研究性學習的實質,在此基礎上全面掌握指導學生選題的方法策略,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邁好語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第一步,從而保證語文研究性學習活動科學、有效地開展。
2004年4月20日
[語文研究性學習選題的指導思想(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9.教師隨筆小學語文
10.語文教師教學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