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
特約記者王月清本報記者陳太云今天是教師節,93歲高齡的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施士元向記者傾訴了他與恩師居里夫人、愛徒吳健雄的深深情誼,并以一位老教師的身份,向本報讀者致以深深的問候--又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
初秋的陽光暖融融地照在南京大學陶谷新村一間寓所,兩張放大了的照片面前,93歲的中國核物理學創始人、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施士元的臉上顯得格外的紅潤和慈詳。照片記錄的是近70年前在巴黎大學為中國人舉行的一場博士論文答辯會,臺上那位胸有成竹的青年學生就是年僅25歲的施士元,參加答辯的是他的導師、著名的科學家居里夫人,以及其他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照片上,居里夫人坐在3人評審小組的中間位置,微微昂著頭,聆聽著年輕有才華的得意門生的答辯陳述。另一張照片是70年代的一張師生合影,有中國“居里夫人”美譽的著名科學家吳健雄坐在她的老師施士元先生的身旁,吳健雄每次回國都會來看望恩師。
因為年事已高,施士元深居簡出。這幾年的教師節,他的許多已成為國內著名核物理學家的學生便通過電話向他表示問候。今年,他的平靜生活被打破了,不久前,中央電視臺來到南京,對老人進行了專訪,9月18日,介紹老人的專題片將在央視播出。因為央視的采訪,記者有幸得以結識這位老人,并在教師節這一天,對他進行了專訪。
施士元老人的故事是一部塵封的傳奇,這部傳奇,老人似乎并不多愿提起。令記者感動的是,身為核物理學家的老人對揚子晚報情有獨鐘。他說,他看揚子晚報已經多年,在教師節這一天,他以一位老教師的身份,想對揚子晚報所有的讀者問聲好。于是,記者拿出了紙,老人用顫抖的手,寫下了“向揚子晚報讀者問好”的話語。
1929年,21歲的施士元以優異的成績從清華大學畢業,隨后通過了江蘇省舉行的官費留學考試,漂洋過海,歷時31天,來到聞名世界的巴黎大學。注冊時,施士元收到一沓長長的導師名單,上面排列著數十位法國學者和各國科學家的名字。在仔細翻閱時,眼前出現了一個令他幾乎不敢相信的名字---蜚聲世界的著名物理學家居里夫人。
施士元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提起筆給居里夫人寫了一封信,表達了想到居里夫人門下攻讀博士學位的愿望。信周三發出,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星期五居里夫人就給施士元寄來回信,約他星期六上午8點去她的鐳研究所面談。
在施士元的腦海里,70多年前首次見到居里夫人時的情景仿佛歷歷在目。身高1.60米,滿頭銀發的那位西方科學巨人,以母性的微笑握住了這位東方年輕科學家的手說:“歡迎你,施先生。”隨后,施士元把清華大學校長的推薦信交給居里夫人。通過簡短的交談,居里夫人說:“按規定,到我的研究所必須通過考試,但根據你的情況,你可以免考直接來工作了。”望著居里夫人睿智而又信任的目光,施士元激動得說不出話來。要知道,眼前這位巨人,是惟一兩次獲得過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是有史以來人類發現的一百零幾種元素中有兩個是她發現的女科學家,是放射學的首創人,是被愛因斯坦贊譽為“在我認識的所有著名人物中,惟一一位不為盛名所傾倒的人”。
在居里夫人一手創辦的鐳研究所,施士元在居里夫人的指導下開始了他的研究工作。幾年下來,施士元的學業取得突破性進展:對釷B的射線磁譜的研究論文于1932年在法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他還完成了釷C+C+C的射線的磁譜工作、對錒系元素錒C+C+C的射線磁譜工作,這些都在法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最后一篇總結性論文,發表在1933年的法國物理學年鑒上。
這位在科學界嶄露頭角的東方學生令居里夫人滿心欣慰,對愛生也關愛有加。在施士元做實驗時,居里夫人經常站在他身邊,反復提醒必須注意的事項,叫他不能用手去碰放射源,接近放射源時,要用鉛盾擋住身體,要屏住呼吸,防止把放射氣體吸入體內。緊張的工作之余,居里夫人總會詢問起這位遠離故土的學生的生活情況,問他有沒有困難,有些生活的瑣事也能為他想得很周詳。有時候,施士元正在做實驗,居里夫人會突然出現,輕聲地指點,并熟練地示范。
名師出高徒。1933年春天的一個陽光和煦的日子,在巴黎大學理學院的階梯教室里,舉行了施士元博士論文答辯會。居里夫人、P拜冷和A特比揚主持答辯,三位主考官都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從休會室出來,居里夫人高興地宣布:“論文通過,很好。”恩師與愛生的手緊緊相握。
第二天,居里夫人專門為施士元舉行了香檳酒會。席間,居里夫人來到施士元身邊,輕聲問他是否愿意留下來工作。面對恩師滿懷期望的眼神,施士元沉默了。隨后,他說:“我們公費學習的期限是四年。”善解人意的居里夫人知道,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東方青年心底有一個矢志報效祖國、培養人才的夙愿。
1933年夏天,25歲的施士元告別居里夫人,取道蘇聯,回到祖國。回國后,他受聘為南京大學的前身中央大學物理系系主任,成為中國最年輕的教授。從此,他與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作為居里夫人的學生,施士元開辟了我國的核物理事業,首創了中國的核物理事業,成為中國最早從事鈳系核譜工作的學者,第一次提出了“原始粒子”的猜想。在近70年的教學科研生涯中,為國家培養出一大批物理學的棟梁之才。如今,他的學生中有12名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有相當一批人成為我國“兩彈”研制的骨干力量。在眾多弟子中,他常常提到世界著名核物理學家、曾任美國物理學會會長、被譽為“美籍華裔的居里夫人”的吳健雄。
吳健雄第一次引起施士元注意的是她秀麗的中文字。1933年,吳健雄成為施士元所教的10多名學生中的一位。施先生慢慢注意到,這位美麗端莊的江南姑娘不但字好,成績好,而且為學的精神和方法都很好。于是,像居里夫人對待自己一樣,施先生給予這位聰慧的學生以更多的關注,在教學、科研和畢業論文寫作中,師生倆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吳健雄成名后說過,把她帶進物理學的關鍵人物是施士元教授。
吳健雄從南京大學的前身中央大學畢業后,先后到中研院、浙江大學、美國加州大學,直至在世界上首次證明“弱相互作用中‘宇稱’是不守恒”這個命題,與楊振寧、李政道一起,成為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其間,她與恩師之間就一直音訊不斷。
1978年,離開祖國幾十年的吳健雄,帶著游子的成就和思念,回到了祖國。行裝甫放,她立馬趕到恩師施士元家中。師生的雙手緊緊相握。望著恩師的滿頭鬢霜,吳健雄眼里噙著淚花……
從此后,吳健雄每回國一次,都要到施先生家中。歲月如梭,二十世紀的時光,已把兩位師生變成世紀老人。他們師生之間雖然相差4歲,但吳健雄從沒有忘記自己的入門師。施先生說:每次相聚,他們師生之間總有那么多共同的話題,那么多噓寒問暖的關愛,那么多對師生同堂歲月的回憶……
1997年,吳健雄因病在美國去世。施老聞訊,悲痛萬分,身體一度惡化。當吳健雄的丈夫袁家騮把她的骨灰送回家鄉江蘇太倉時,專程到南大看望施先生。黃葉未落,青葉驟逝,先生潸然淚下。學生的辭世再一次激起施先生悲痛的回憶,那是63年前的1934年7月4日,他剛離開居里夫人后的第二年,居里夫人因大半生接觸放射性物質,患惡性貧血在法國阿爾卑斯山療養院逝世,享年67歲。直到1978年,施先生才有機會來到法國,昔日的鐳研究所已成了居里夫人博物館,昔日的恩師已離他遠去。
施老的追述斷斷續續。從老人的目光中,記者看到的是,他對老師居里夫人和對學生吳健雄的深深的情。這情,在教師節這一天,顯得分外感人。
[科學泰斗追憶居里夫人]相關文章:
2.居里夫人勵志故事
4.追憶現代詩歌欣賞
7.居里夫人的讀后感
10.居里夫人傳讀后感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