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廣德中學 何宏廣
我一直固執(zhí)地認為,語文課本中文本的使用應(yīng)該有多種方式,而傳統(tǒng)的教法卻限制了教師的發(fā)揮,這使得文本的利用率太低,很多優(yōu)秀的文章被固定地解讀為一種形式和味道,這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教學資源,而且時間久了,教師的靈性也在固定的枷鎖中被消磨殆盡。
新教法中明確倡導研究性學習,我認為這絕非一句空話。在教學實踐中,我做了大量的嘗試,并從中受到了一定的啟發(fā)。
第三屆宣城市“教壇新星”評選工作如期舉行。我僥幸層層過關(guān),在這期間,我上了諸多種類型的課文,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在本校的一堂選拔課,這次的課題是自選的,我給當時的高二十班(現(xiàn)為高三十班)同學上了一堂研究性學習型新課(課件已被www.isangil.net.收錄)。時間過去已經(jīng)很長了,對它的回憶也只能是印象中的了。現(xiàn)只能從沉睡的記憶中搜尋一些,草草寫成文字,以求教于方家。
上課伊始,我給學生展示了2004年度十大令人感動的圖片中的兩幅,并給它們命名為《娃,別哭!》和《深山里的搬運工》,這一下子就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趁熱打鐵,我又給他們展示了羅立中的名畫《父親》和另一幅自已命名的《深山人家》。這時候有些學生已在下面開始發(fā)出嘖嘖之聲了。
接著,我給學生投影展示了他們已學過的韓冬的《山民》,并在音樂聲中聲情并貌地朗頌了這首詩。也許是我朗讀地很入境,學生頓時被征服了,并給我抱以一陣熱烈的掌聲。這時,我知道,該是展示課題(研究性課題--淺談“山民”問題)的時候了。
看得出來,學生對這個話題頗感興趣,我很高興。接著,我給他們展示了這樣的一則材料:
農(nóng)民問題一直是中國經(jīng)濟的基本問題,而且是一個基本的難題。自1996年起, 我國農(nóng)民的收入增長幅度為9%。1997年增幅減至4.6%, 1998年增長4.3%。1999年增長3.8%。 2000年增長2.1%,直到2001年才出現(xiàn)反彈,增幅為4.2%。 農(nóng)民的收入的增長問題,直接導致農(nóng)村市場萎縮,1998年農(nóng)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出現(xiàn)減少或停滯現(xiàn)象。例如,1997年農(nóng)民人均食品和衣著支出分別為890.28元和109.41元, 1998年兩項分別減至849.64元和98.06元,2001年為830.72元和98.68元。
“山民有哪些生存方式呢?”學生看完材料,我不失時機地提出了這個問題。
生一:死守山里,像韓東詩中的山民一樣。
生二:走出大山,闖出一片天空。
學生的回答和我預(yù)先設(shè)計的如出一輒,我頓時一陣竊喜,并對學生予以高度贊揚。這又進一步使陌生的同學拉近了和我的距離
結(jié)合學生的回答,我給學生展示了這樣的一個題目:“山民沒有走出大山會怎樣?”并讓學生討論。
學生的討論很熱烈,遺憾的是討論的過程我已淡忘,但是我用這樣的兩幅圖片給他們作了總結(jié):《失學兒童渴盼的眼神》(著名的“希望工程”宣傳畫)和《華山山民砍伐風景樹制木炭》。
學生顯然對這個總結(jié)既認可又頗覺遺憾。這時,一個學生站起來向我發(fā)問道:“那山民走出大山又怎樣呢?”
我示意他坐下后,讓學生就他的問題接著討論:“山民走出大山后會怎樣”(投影展示)
學生們的討論更加熱烈,觀點五花八門,真是難分雌雄。這次我沒對他們的討論作任何評價,而是給他們展示了如下材料:
1、《重慶晚報》報道。
來自巫山大山深處的李大毛(音)與同伴滿懷掙現(xiàn)錢的希望(二人稱從巫山進城賣蜂蜜、藥材。)
來到重慶,他和同伴從未進過城,他們中有人甚至不認識錢。然而,不到一天工夫,他們便如驚弓之鳥,拼命逃離這座城市。……昨天,他們經(jīng)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驚恐。
……居民端來包子,他們咬了一口,大聲驚呼,“什么東西,面坨坨里面怎么還有肉坨坨?”
……(居民)擔心他們帶著東西回家不方便,就決定購買他們的蜂蜜,但除了男子,女子居然不認識錢。
(學生評論:純樸、可愛、無知、可憐)
2、讓學生看《陳奐生上城》之“旅館事件”(視頻)。
(學生在笑聲中作了評論:自私、狹隘、小農(nóng)意識)
3、事先印發(fā)的材料:《新民晚報國道南線的野味餐館》。
學生在快速閱讀完材料后,我又給學生投影展示了這樣一則相關(guān)文字:
“猴腦的吃法”
吃猴腦的桌子要特制,中間開一洞,其大小恰好可穿進猴頭,先縛其手足,再緊緊系于桌底,只將猴頭伸出洞外,猴頭的毛早以剃凈,吃時主人手持銀錘,敲破猴頭骨,再用銀刀撬開猴子的天靈蓋,露出腦漿,客人各用銀勺取吃,吃完為止。
(學生在震驚和憤怒中作了這樣的評價:貪婪、暴力、血腥、殘忍、目光短淺)
看來很不合時宜,我對本節(jié)課作了如下小結(jié):
一、意義:民者,國之根本;國之興盛存乎民之心智。
二、條件:文章、圖片、因特網(wǎng)等。
三、成因:閉塞、貧窮、落后。
四、特征:純樸、勤勞、可愛--可敬
保守、愚眛、無知、自私、狹隘(小農(nóng)意識)--可嘆、可憎
這時候又有一個學生站起來發(fā)問:“就這樣結(jié)束課了嗎,那山民就沒有出路了嗎?”一幅著急而又不甘的樣子。
我微笑著讓她坐下,沒有正面回答她的問題,卻轉(zhuǎn)而向?qū)W生發(fā)問了:“班上有多少農(nóng)民的子弟?”
46位同學高高地舉起了手,我數(shù)了數(shù)并示意他們放下手后又說了:“你們愿意知道山民的出路嗎?”
“愿意!愿意!”一陣震耳欲聾的聲音。
“我們剛才所做的研究是利用文章、圖片、因特網(wǎng)中的材料并對之加以分析的方法,現(xiàn)在咱們也同樣這樣做。”我說道。
“好!好!”又是一陣震耳欲聾的聲音。
“不過呢,老師累了,不想分析了,只想給你們提供一些素材,你們利用所學方法自己做研究”我又說道。
學生顯然覺得這樣的事更富挑戰(zhàn)性,一致通過。
在他們的一片催促聲中,我最后展示了如下材料:
思考:山民的出路何在?(解決方案)
一、羌族圣物
二、藏族舞女
(以上為本人到九寨溝旅游時所攝照片)
三、趙本山:《劉老根》
四、深山里的水電站
五、廣德太湖石
六、廣德高峰竹制工藝扇
(以上為網(wǎng)上下載的圖片)
七、鐵凝:《哦,香雪》(此為課堂中發(fā)給學生的文字材料)
在一片更長更熱烈的掌聲中,我結(jié)束了這節(jié)令人難忘的研究性學習課。
時至今日,我每每想它,想起這群可愛的孩子,也想了我今后的語文教學。“講座式語文”這個詞,我不知道是否為我首提,(搜遍浩如煙海的網(wǎng)絡(luò)世界暫沒發(fā)現(xiàn))但由于它對文本的另類解讀方式,由于它對教師有更高的要求和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作用,由于它對學生自主性和研究性思維的培養(yǎng),由于它對新課標下教學民主精神的真正貫徹,由于它富有的挑戰(zhàn)性,我鐘愛它,并堅持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二○○五年一月十四日
作者郵箱: hhg_79_79@sina.com
[我的一堂研究性學習課(網(wǎng)友來稿)]相關(guān)文章:
1.開學第一堂課日記
3.我的大學結(jié)課論文
10.開學第一課我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