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桐梓縣太平中學 茍廷凱
古往今來,鄉愁是文人墨客們創作的主題之一,文學家們創作了以鄉愁為主題的諸多文學作品,詩人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吟頌了首首鄉愁為主題的詩歌,這些已成為我們文學寶庫中的顆顆璀燦的明珠。然而,時過境遷,歲月的滄桑,科技的進步,人們審美價值觀的變化,并沒有影響這些作品在文學史中的地位。現以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愁》詩的解讀淺談本人教學中的幾點己見。
余光中,福建永春人,臺灣詩人,擅長寫思鄉愛國詩,他的《鄉愁》選入現行初中語文第三冊,教師教了,學生理解了,但我想無論學生,還是教師,都喜歡品讀,就其原因,上它的美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年老去.
首先,鄉愁這一主題就是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話題,先人們為謀生計求發展,背井離鄉,思鄉離別有濃濃的鄉愁,充滿現代生活氣息的人們外出打工、旅游,那濃濃的鄉愁油然而生,月是故鄉明,水是家鄉甜。離別自己的故土、親人、伴侶,怎能沒有牽掛,缺少思念。教學中,注入這一理念對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就已經定下感情基調,然后,順藤摸瓜式教學下去便可取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其次,詩人大膽的想象,排比、比喻、反復詠嘆的修辭手法的靈活運用是觖讀全詩的鑰匙。詩人以時空變化為序,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邊敘事、邊抒情,在敘事抒情中恰當的運用修辭手法創設全詩優美的意境。作者把鄉愁按時空變化分別比作郵票、船票、墳墓、海峽,以此為載體,把那濃濃的抽象的鄉愁化作具體可感的實物,易于理解,本身這四種載體說穿了就是鄉愁的代表物,就是作者感情的深化。
最后,巧妙設計全詩結構,注入結構美,幫助學生走入意境。教學中我巧妙設計下列結構認真與學生一起解讀此詩。
原文 變化的結構
小時候
鄉愁是一張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枚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結構圖把全詩短短的詩行緊湊聯系起來,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結構圖中一邊是鄉愁,另一邊是鄉愁的載體(比喻物),一邊是我,而另一邊卻是母親、新娘、大陸,這樣按時空變化為序將它們聯結在一起更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感、美感,同時學生只要抓住這一結構圖全詩內容可輕而易舉地背誦。
以上這幾點僅是個人的教學點滴體會,供大家參考,不恰當之處請能得到批評指正。
[變化結構注入美感――解讀余光中《鄉愁》(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3.優美感悟句子精選
4.《鄉愁》的教案
5.有關鄉愁的教案
6.與鄉愁相約的美好
7.鄉愁造句的例句
8.
9.贊美感恩詩歌大全
10.教師的贊美感悟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