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陽市272廠中學 曾文瑜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前赤壁賦》﹞
……
當我們反復吟誦蘇軾文學作品中的這些佳句的時候,我們便容易聯想到他的詩句中包含的哲學理趣,詞句里蘊涵的雄奇豪放,文句中體現的灑脫飄逸。我們知道,蘇軾是北宋后期的文壇領袖,詩、詞、文都稱大家,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突出的地位,對后世文學影響深遠。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這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的背后有他“身行萬里半天下”的豐富經歷,有他坎坷曲折的人生遭際呢?在大起大落的一生中,他吃過不少次文字獄官司。
第一次是任杭州通判的時候,他興沖沖觀看錢塘潮回來,寫有《觀潮》詩五首,其中第四首為:“吳兒生長狎濤淵,冒利忘生不自憐。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誰會想到這首本是同情吳國水澤勞苦大眾的詩,竟被誣陷為“諷刺朝廷水利之難成”,甚至是“包藏禍心,怨望其上”的“怨上詩”呢?轉知湖州上任后,他寫了一封感謝信《湖州謝上表》給皇上,皇上也看過,覺得沒什么問題。可是,當時稱得上“檢舉揭發專業戶”的御史中丞舒亶說感謝信中有“譏切時事之言”,說蘇東坡反皇上已反到了“流俗翕然,爭相傳誦,忠義之士,無不憤惋”的程度。另有一個母喪之后不服喪而遭人唾罵的高官對蘇軾攻擊最兇,他就是主持審訊蘇軾一案的御史中丞李定,他說蘇東坡“起于草野垢賤之余”、“初無學術,濫得時名”、“所為文詞,雖不中理,亦足以鼓動流俗”等等,為蘇軾羅織了許多罪名。還有一個驕橫跋扈的老人王圭,他憑借自己的地位和資格自認為文章天下第一,妒忌名震文壇的后起之秀蘇東坡,他抓住《詠檜》一詩中的“根到九泉無曲處,歲寒惟有蟄龍知”兩句,向神宗皇帝告狀,說蘇軾有“不臣意”,皇上問他:“何以見得?”他說:“陛下龍飛在天,軾以為不知己,而求知地下之蟄龍,非不臣而何?”頭腦還較清醒的神宗皇帝回答道:“詩人之詞,安可如此論,彼自詠檜,何與朕事?”雖然如此,他們一幫人還在繼續搞鬼,最后把蘇軾定為死罪。在這危機關頭,好在朝中的好友范鎮等人寫信給出皇上,說蘇軾在文學上“實天下之奇才”,希望寬大處理;政敵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禮也仗義執言,對皇上說“自古大度之君,不以言語罪人”;當朝的左相吳充直截了當的對皇上說:“曹操猜忌心那么重還容得下禰衡,陛下怎么容不下一個蘇東坡呢?”;病得淹淹一息的太皇太后在神宗皇帝大赦罪犯來為她祝壽時竟說:“用不著大赦天下罪犯,放了蘇東坡一個人就夠了!”神宗皇帝憚于輿論的壓力,亦不愿意背上“殺才士”的惡名,蘇東坡才死里逃生,被貶到黃州。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烏臺詩案”。
蘇軾在黃州“放浪山水間,與漁樵雜處,漸不為人識”。可是事情并沒有完,他的政敵還在虎視眈眈地找岔子。元豐八年五月,蘇軾在揚州寫了《歸宜新興留題竹西寺》詩三首,其中第三首有這樣兩句:“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諦鳥又欣然。”不料又被御史參了一本,說“神宗剛死,作為臣子竟有如此歡樂的心情,實屬大逆不道”。
宋哲宗紹圣四年,蘇軾先被貶到英州,再貶到惠州,有人又以他兩句詩“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進讒于宰相章惇。章惇勃然大怒,認為蘇軾在貶謫時居然也有“春睡美”的閑適,顯然是對抗朝廷,于是就把他貶到更偏遠的儋州﹝今海南省﹞,至徽宗即位方遇赦北還。
面對這些文字獄官司,蘇軾超然物外,樂觀曠達,用文字抒發心中的萬千感慨: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浣溪沙》﹞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 蓑 煙 雨 任 平 生。”﹝《定風波》﹞
……
2004年11月15
[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吃官司(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4.蘇軾宋詞精選
5.古代蘇軾的詩詞
7.蘇軾的自勉詩句
8.蘇軾寫過哪些詩句
9.蘇軾題西林壁古詩
10.關于蘇軾的美食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