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掌握“師、傳、從”等多義實詞的意義和用法;積累“也、則、于、乎、所以”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區(qū)別古今異義詞語。
2、 正確認識文中有關(guān)“尊師”與“重道”的觀點。
3、 認識教師的作用,從師的意義,以及能者為師的道理。
4、 學習本文正反對比說理的論證方法。
5、 訓練文言文翻譯能力。
教學重點:
1、 理解并掌握古漢語中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2、 準確把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中“師”與“道”的實際內(nèi)涵。
3、 學習本文正反對比,有破有立,反復論證自己觀點的寫法。
教學難點:
1、 為了抨擊“恥學于師”的社會風氣,作者從三個方面進行的對比論證。
2、 文中“也、由、于、乎、所以”等虛詞的的不同用法。
3、 背誦全文。
德育滲透要點:
1、 培養(yǎng)學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戰(zhàn)的精神和勇氣。
2、 培養(yǎng)學生尊敬師長、虛心求教的美德。
教學時數(shù):
3課時。
教學過程和內(nèi)容: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 了解韓愈的有關(guān)知識;
2、 了解“說”這種文體知識;
3、 了解古文運動的相關(guān)知識;
4、 熟讀全文,注意讀音和句讀。
5、 總結(jié)課文第一段的文言知識。
一、 導語:
同學們,當今社會尊師重教蔚然成風。然而,在魏晉門閥制度仍有沿襲的唐代,貴族子弟都入弘文館、崇文館和國子學,他們無論學業(yè)如何,都有官做。因此,他們輕賤老師,社會上從師之風日下,“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在這種情況下,大散文家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盡管“群怪而聚罵,指目牽引”,盡管韓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shù)“,但他從未屈服。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欣賞《師說》,從中感受一下韓愈非凡的勇氣和斗爭精神。
二、 作者及相關(guān)背景簡介。
(一) 學生自讀課下注釋①,回答下列問題:
1、 填空:
韓愈,字 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稱 韓昌黎 。他是 唐 代古文 運動的倡導者。宋代 蘇軾 稱他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2、 其他學生補充自己所了解的有情況。
3、 學生一起回憶并背誦初中所學過的韓愈的兩首詩:
左遷至藍關(guān)至侄水湘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助教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天街小雨潤如酥,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草色遙看近卻無。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 最是一年春好處,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絕勝煙柳滿皇都。
(二) 教師補充歸納:
(1)韓愈(768一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因為昌黎(現(xiàn)河北省昌黎縣)韓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稱韓愈為韓昌黎,又因為其死后謚號為“文”,后世又稱他為韓文公。他幼年貧窮,刻苦自學,25歲中進士,29歲以后才任宣武節(jié)度使屬官,后來任國于監(jiān)祭酒、吏部侍郎等職,故后人還稱其為“韓吏部”或“韓侍郎”中間曾幾度被貶。
(2)關(guān)于古文運動:
古文運動,是唐代文學史上的一次文學革新運動.實際是以復古為名的文風改革運動,它是針對六朝以來泛濫的浮靡文風而發(fā)起的他.主將就是韓愈和柳宗元。韓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jié)合”的觀點,主張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chuàng)新”的優(yōu)秀散文,堅決摒棄只講形式不重內(nèi)容華而不實的文風。本文第四段他贊揚李蟠“好古文”,就是指愛好他們倡導的那種古文、韓愈用他
杰出的散文影響文壇,還熱情地鼓勵和指導后進寫作古文。經(jīng)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努力,終于把文體從六朝以來浮艷的的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實用散文的基礎(chǔ)。
(3)簡介韓愈文章特點及《師說》寫作背景
韓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許多為人們所傳誦的優(yōu)秀散文。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nèi)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zhì)樸,氣勢雄壯,因此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詢、蘇拭、蘇轍、曾鞏、王安石)之首。
《師說》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歲時在長安任國子博士時寫的。柳宗元很推崇這篇文章,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端正容貌)而為師,世皆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見,《師說》是針對時弊而寫,作者在文中闡述了老師的作用和標準,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從師應持的態(tài)度,提倡能者為師,不恥下問,教學相長。這些精辟的見解突破了孔子學說的框框,具有進步意義。
(三)文體簡介:
“說”是一種議論文的文體,是申說事理的文章,有的偏重敘事,有的說明中抒情(如《愛蓮說》),有的偏重于說理,如《馬說》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說”比“論”隨便些。初中學過的《捕蛇者說》、《馬說》等等都屬“說”一類文體。“說”,古義為陳述和解說,因而對這類文體.就可按“解說道理”來理解。所以《師說》,即“說師”,意思是解說關(guān)于“從師”的道理,剛才說過,當時社會風氣不重視從師之道,認為從師學習是可恥之事。韓愈寫這篇文章贈給他的學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擊時弊,宣揚從師的道理。
三、 朗讀教學:
(一)教師范讀,學生注意讀音和停頓
(二)學生集體朗讀課文,糾正字詞的錯誤讀音。
讀準下列多音字或形近字的讀音。
句讀dòu 或不焉fǒu 經(jīng)傳zhuàn 從師cóng 潘pān
讀書 dú 不能bù 傳道chuán 從容cóng 蟠pán
聃dān 萇弘cháng 無長無少zhǎng 師襄xiāng 郯tán子
冉rán 怡yí然 貽yí贈 老聃dān 阿諛yú
(三) 指定四名學生朗讀課文(一人一段),注意讀準停頓。
讀準下列句子的停頓
① 惑/而不從師 ②吾從/而師之
②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④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⑤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⑥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⑦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 ⑧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四、 學生默讀第一段文字,結(jié)合注釋,疏通文意。
(一) 找兩位學習較好的學生試著翻譯第一段,另外的同學可以補充糾正。
(二) 通過提問、練習,掌握本段的文言知識。
1、 古今異義詞:
①古之學者必有師。學者:古:求學的人;今:學術(shù)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③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所以:古:用來……的憑借;今:表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
③吾從而師之。從而:古:兩個詞,動詞“從”和連詞“而”;今:連詞表目的或結(jié)果。
④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無:古:無論;今:沒有。
2、 詞類活用
①吾從而師之。師: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3、 通假字: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受--授,教授。
4、 文言句式:
① 判斷句:
A、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B、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② 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A、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B、 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C、 無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③ 省略句:
吾從(之)而師之。
5、 一詞多義:
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
①師 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動詞,學習
古之學者必有師。 結(jié)構(gòu)助詞,用在修飾語和中心詞之間,可譯 “的”。
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詞,代知識和道理。
②之 吾從而師之。代詞,代“聞道先吾者。”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結(jié)構(gòu)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五、 答疑。
六、 學生反復朗讀課文,背誦第一段。
七、 布置作業(yè):
1、 背誦并默寫第一段。
2、 自學第二~四段,自己總結(jié)文言知識。
3、 完成課后練習一(用原文回答)。
[師 說(教師中心稿)]相關(guān)文章:
2.少年中國說朗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