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征 陳瑩
“中國語文教育有問題!”
在由《新讀寫》雜志等發起主辦的“中國語文教育高峰論壇”上,與會的200多位語文教育專家、知名作家發出了如上感慨。他們在論壇結束時共同發布的“金山宣言”上這樣評價語文教學現狀:“語文教育的效率不高,社會對初、高中畢業生語文水平的不盡如人意反應強烈,而且不少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與日俱減!
問題究竟出在哪里?我們該怎么重拾學習語文的興趣?論壇內外的師生們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現狀 “肢解”語文導致興趣喪失
成了“小四子”、“小五子”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漪
現在,語文教學面臨一個悲哀:不少學生對語文失去了興趣。在各門學科中,語文已排到了“小四子”、“小五子”的地位。學生家長無論是補課還是請家教,首先想到的會是英語、數學、理化等,卻很少想到語文。
目前語文學習越來越不受學生重視,主要原因就是語文學科突擊效果差,需要不斷積累,不是短時間就能出成績。而現在不少學生又往往受升學考試的影響,淹沒在名目繁多的練習中;當老師要求學生靜心閱讀時,很多學生卻埋首于做《×課×練》、《×周練》等教輔書中,以為做了練習也算是閱讀。這其實是一個語文學習的誤區。
考試過分強調標準答案
●華東師大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倪文錦
“語文考試應注重綜合性,而不是考太多、太零碎的局部知識……不能過分強調標準答案!
“五顏六色”一詞中的“五”、“六”各形容什么?“蒸蒸日上”的“蒸”是什么意思?這兩道題,選自小學三、四年級語文試卷。出這樣的題來考學生,實在有悖于語文教育的本意。就拿“蒸蒸日上”來說,三、四年級的學生用它造句、作文都不大會用錯,沒有必要離開完整的語境來考單獨一個字的意思。
語法教學讓人厭倦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巢宗祺
主、謂、賓、定、狀、補……在語文學習中,最讓孩子頭疼的莫過于語法了。語法在語文教學的地位也“幾度沉浮”。語法曾經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后來,語法的地位又發生了動搖,語文教育界發出了要求“淡化語法”的呼聲。
我們的語法教學確實存在嚴重的缺陷。在許多地方,語法教學耗時多而收效小,有的學生還可能被敗壞了學習語文的“胃口”。
這些年來,我們在語法教學中,基本上采用的是一個以語法學術研究為本位的知識傳授系統,十分注重理論上的嚴密性和內容上的系統性。中學里教的語法似乎是大學中文系語法教科書的縮編,教學的內容、過程和方法,對中小學生來說,過于理性,有的地方過于瑣碎,過于專業。
閱讀的三大問題
●市教委教研室主任王厥軒
社會上對語文的批評,主要集中在閱讀方面,其主要存在三大問題:第一,不顧語言環境,對語言知識作過細的分析,語文課成了語言知識的剖析課;第二,架空了語言,對文章內容進行漫無目標的討論;第三,曲解文本內容,對課文作瑣碎的微言大義式的分析。與這種教學有關的訓練,包括各種類型的考試,也是循著同一思路。這樣的閱讀教學,不僅無益于語言的積累,無益于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還極大地傷害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久而久之他們便對語文失去了興趣。
教學改革存在三大誤區
●華東師大中文系教授馬以鑫
教學改革一直在進行,但一些舉措如果在實施時變了味,也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
第一,生硬的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是先進科學,先進技術,我覺得,它可能對我們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確實有好處,因為它可以變平面為立體。中學語文包括小學語文,我以為,多媒體只能部分地用于說明文。我曾經見到講解蘇東坡的詞也用多媒體,一艘船、一輪明月,表明“千里共嬋娟”,我覺得沒什么意思。這實際上限制了文學最美妙的境界---那就是想像。我前幾年到中學聽過課,發現中學生朗讀實在太糟糕,只會念,沒有抑揚頓挫,沒有高低起伏,我實在忍不住,我跟學生講,語文是要讀的,不讀是不行的!
第二,空泛的研究性學習。有些中學生的研究題目有些嚇人,比如,“《紅樓夢》與中國文化”、“魯迅與尼采”、“李白的道家思想”,等等。而在我看來,真正要研究這些課題,要等到大學本科畢業以后才行。
第三,不當的雙語教學,F在大學生,包括中文系的大學生寫的文章文理不通,主謂賓不清,這就是不當的雙語教學搞得中學生暈頭轉向的后果。
方法從課堂走到課外
通過語文學會審美
●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王德峰
語文教育應該糾正培養“語言學家”的概念,中小學語文教學應擺脫“工具化”傾向,把人文精神的培育作為根本使命,讓學生對人生和世界形成一種審美關照,喚醒青少年的心靈,維護民族的語言,也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
此外,現在社會上有些人把教育當作牟取暴利的產業,拼命炮制以應試為目的的教輔書,而考試的壓力又逼迫家長、老師和學生不得不購買這些教輔,并把時間花在上面。我們社會要有責任改變這種不良風氣。
重視朗讀、演講和辯論
●著名語文特級教師過傳忠
中小學的語文教育應當重視朗誦和朗讀,重視口語交際的訓練。很多年來,我國的語文教學一直存在“重文輕語”的情況。其實,有聲語言的作用,是文字所無法比擬的。口語交流的敏銳性、應變性和情感性也是其他方式無法替代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有聲語言的用處更為廣泛,從發言到演講,從對話到辯論,怎樣體現文學色彩、文化修養,這都需要從小訓練。一個談吐文雅、出口成章的人,在社交場合肯定更受歡迎。
[學生建議]不要只教我們應試
●建平中學學生、全國首屆“語文之星”一等獎獲得者顧文豪
當學生這么多年了,一直對學習語文充滿興趣,但現行的教學現狀有不少讓我和我的同學很失望的地方。希望以后的學弟學妹能擁有比我們更好的語文學習條件。
首先,語文課不能等同于政治課,或者文學課。此外,我覺得語文課首先是語言應用課,學習語文的目的在于應用,而我們不能只靠紙筆、電腦鍵盤和別人交流,現在很多學校做得都很不夠。
其次,考試形式一定要變,F代文閱讀分析完全可以廢棄,畢竟這是一種很主觀的題型,且答案太刻板,過于標準化。
再次,不要把教學手段當目的。比如馬以鑫老師的觀點,多媒體會限制我們的想像力。曾經有名師通過多媒體到我們學校上《項脊軒志》,月亮、窗臺的畫面老是讓我們聯想課外的東西,而課文的意境又很難用具體的畫面體現,雙方的隔閡甚至會造成“雙向失語”。
最后,我們需要口頭表達能力很強的老師。語文教學本身也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語言表達能力強的老師不僅能傳授給學生完整的知識,還能通過漢語特有的魅力影響他們、“喚醒”他們。
新聞晚報
[兩百名師作家直陳中國語文教育有問題]相關文章:
2.師說名師教案
3.語文教育專家論文
4.語文教育教學故事
5.語文教育的論文
7.語文教育專業論文
8.語文教育研究論文
10.小動物觀察日記兩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