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江夏第一初級中學 程璐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這是初三冊語文第五單元的《記承天寺夜游》中的一段寫景名句,作者用短短的18個字,為我們營造了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這一句是文章的一個美點,也是教學的一個關鍵點,對它品得越深,悟得越透,文中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就越好把握。
如何引導學生領悟景中之妙呢?我的教法是:抓住名句中的亮點,運用比較揣摩法,不斷變換視角,分層次反復品讀。
1、去一去,品修辭
連用兩個比喻句,將月光的清澈透明,將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活靈活現地擺在了我們面前,是該句的第一個亮點。
如何讓學生明白這一點呢?設計時,原想是簡單地提問:“這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或“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但又覺不妥,似乎有一種“請君入甕”的感覺,這不是在“引”導學生自悟,而是在“給”學生一個半成品的答案,讓學生往“籠子”里面鉆。
后來,我將該句中的“如”字及“蓋竹柏影也”有意去掉,讓學生與原句比一比,行不行?在反復誦讀幾遍之后,問題答案自然就明朗了:原句是比喻句,而改后不但沒了比喻,而且改變了文意,自然就不行了。這樣讓學生對字句進行玩味,比較推敲,很好地鍛煉了學生語言感受能力。
2、調一調,品虛實
將“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橫”有意倒裝成“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產生一種虛實錯位,亦真亦幻的意境是本句的又一個亮點。
教學這一亮點時,我先將句子調成正常語序,然后讓學生讀、品、評。在充分走進畫面后,經兩相比較,學生明鮮地感受到原文中作者那筆下景色的清淡、目光的轉換、如夢初醒的情趣;若換成由實到虛的正常語序,這種感受便蕩然無存了。
3、刪一刪,品情味
用“蓋……也”,產生一種如夢初醒的情味感,是該句的第三個亮點。
我教學生領悟時,采用先“刪除”后“品讀”的辦法,讓學生來到景中,跟作者一同去醒悟!一同去感嘆!充分領略句中的詩情畫意。
4、添一添,品意境
以“如積水空明的月光”和“如藻荇交橫的竹柏影”來點染一個明凈幽閑,清麗淡雅的意境是該句的第四個亮點。
教學時,我采取“添一添”的辦法,先在句子的末尾加上四個短句,“叢中蛙鳴不斷,空中流瑩飛舞,村中狗吠雞鳴,幾處納涼人笑語陣陣。”然后讓學生評說這樣加句好不好?在“靜”與“鬧”的碰撞中,學生很快便能把握到原句的明凈幽閑,清麗淡雅的特點。我緊拋一問,如何添一句合適的景?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調動了起來,各種奇妙的句子,紛紛走進課堂,學生的想像能力、表達能力、鑒賞能力等諸多能力都得以夯實。
以上品景的教學方法,姑且稱之為“變角度品句法”。當我們在教學中遇到“亮點多”,“信息含量大”的句子時,不妨采用這種變換角度的方法,去分頭品析。它有利于簡化教學頭緒,化解問題難度,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個擊破。
這也應了一句哲言: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作者郵箱: chenglulaotu@163.com
[變換視角,分塊品析,促學生自悟--教《記承天寺夜游》一得(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4.記承天寺夜游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