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2004年廣州市中考詩詞賞析大全(教師中心稿)

發布時間:2016-5-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向明

第一冊

《歸園田居(其三)》陶淵明

問:這首詩記的是哪個季節的勞動生活情形?(從“種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時間當是農歷三四月間即春末夏初。)

問:詩人到田間去干什么?(鋤草)鋤了多長時間?(從“晨興”到“帶月荷鋤歸”,可以看出他干一整天。)

小結:前四句為第一層,寫勞動情形。

問:第五句中“道”是指什么說的?(詩人的歸途,緊承上句中的“歸”字。)即是歸途,大概也就是來時的路,為什么開頭不提,到這里才說它狹而多草木?(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表明詩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為夕露所濕。)

問:為什么要著意寫夕露沾衣?(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寫詩人歸田的愿望。)

講:詩人寫勞動生活,也是為了表明他終生歸隱的意愿,盡管勞動了一整天,卻不以此為苦;及至在歸途中夕露沾衣,就巧妙地利用這個細節表述了他的意愿。這生動地表現了詩人自然樸實的風格。

總結: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共五首,有寫農村生活風貌的,有寫詩人跟鄉鄰們交往的,有寫詩人出游的,這一首專寫詩人的勞動,這些詩都以抒情為主,表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終生隱居的意愿,用語自然樸實,很值得品味。

《 過故人莊》孟浩然

問:這首詩算得田園詩嗎?有什么理由?(算得。詩人去的地方是田園;詩中又寫田園風光;用雞待客是農村習俗;談話內容是農事。)

問:開頭兩句是敘事,這番敘述跟詩題有什么關系?(交代“過故人莊”的原因。)你們看,主人待客僅用“雞黍”,客人一請就到,這說明了什么?(主賓之間感情融洽,不拘常禮,可見友誼極深。)

問:這是一首律詩,開頭兩句叫“起”,下面兩句(即第三、四句)叫“承”,承接之義。這兩句承上文哪兩個字?(“田家”,寫田家四周的風景。)好,現在請大家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一下。(大意是,村莊四周有綠樹環繞,遠處可以望見城郭,郭外有青山橫斜。)你對這樣的風景有什么感受?(清新,淡遠,幽靜,色調豐富)這是寫詩人初到時的觀感。

問:第五、六句叫“轉”,這里是從寫景轉而寫人事,就是寫朋友相聚飲酒的情形。說說飲酒中的氣氛怎么樣。(酒桌擺在廊千里,打開窗子,眼前是農家的曬谷場和菜園子,顯得安靜、平和;雙方一邊喝酒一邊說農事,又是多么愉悅,簡直是“世外桃源”,可以使人心曠神怡,把世間的憂愁都忘得一干二凈。)

問:第七、八旬叫做“合”,也就是收攏全詩。(從“綠水”“青山”“桑麻”等語可以判定是農歷三四月間)“就菊花”的“就”是到跟前來的意思,暗含欣賞之意。過半年再來欣賞故人家里的菊花,包含了怎樣的意思?(再來做客)這個道別語好在什么地方?請大家各抒己見。(主人家很可愛,值得再來;主人待客熱情,愿意再來;詩人率真,主動提出再來;主賓之間極其融洽;等等。)

總結:這首詩看起來也很平淡,從頭到尾都是平鋪直敘,從接受邀請、赴宴、喝酒一直寫到辭別,毫無夸張鋪排之意,用的都是口語。我們平時說話用的“淡--昧”“淡乎寡味”,都 是把“淡”和“無味”看作一回事,既如此,這首詩是否無味呢?(不是)它的味在哪里呢?寫出了朋友之間的真情,也表達了詩人曠達的胸襟。)這當然不是一眼能看出來的。這告訴我們,讀詩一定要反復地細品味。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問:我們說這首詩寫的是早春景象,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呢?(早鶯、新燕、亂花、淺草)

問:“湖面初平”寫的是怎樣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與堤平。)為什么說“云腳低”?(“云腳”,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顯得低了,這是早春景象。)

講:杜甫有句云“日腳下平地”,形容太陽落山;李賀有句云“露腳斜飛濕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狀。腳,有下垂義。

問:“幾處早鶯”有什么含義?(寫不多;如多,當為‘處處”。)為什么“爭暖樹”。(余寒猶在,鳥兒也想曬太陽。)營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誰家”猶言某家,“銜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見也不多。)鶯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新燕不多,故為早春。這兩句專寫鳥兒。

問:第五、六句寫了什么?(花草)為什么說“亂花迷眼?(詩人在馬上觀花,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這樣寫,跟詩題有關嗎?(暗切題中“行”字)淺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沒蹄”,也是暗切題中“行”字。)

《書湖陰先生壁》王安石

問:這首詩先寫庭院之內,后寫庭院之外,請用自己的話加以描述。(院內:簡樸的居室,異常潔凈,臺階上沒有苔蘚,顯得光潔可愛;院子里花木成行,散發著清香。院外:有山有水有田,滿眼青綠,顯得恬靜、優美。)

問:你能看出這是一個隱士之家嗎?(從環境看,它遠離塵囂而風景優美,適合隱土的意愿;從院內看,住宅簡樸,符合隱士的性格;從主人的生活狀況看,他與世無爭,以打掃庭院,手栽花木自娛,正是隱士的生活習慣。)

問:詩人借寫隱士住宅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要注意兩點:一是詩人罷相后對世事的淡泊心情,對湖陰先生的隱居生活頗有艷羨之意;二是煉字好,特別是“護”“排”“送”諸字,把山和水都寫活了,值得品味。

《游山西村》陸游

問:這首詩跟《錢塘湖春行》一樣,也是記游的。誦讀全詩兩遍后,說說它在記游上跟《錢塘湖著行》有何異同。(異:詩人在村民家做客;游蹤用了概括的寫法。同:也寫了游中可見;也用抒情作結。)

問: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給客人備辦了豐盛的飯食)表現什么?(農家的熱情和樸實)客人是誰?(詩人,也許還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請來的陪客。)

問:第三、四句跟前兩句接得上嗎?先說這兩句的內容。(寫行路人的感覺,迷茫中突 然發現了美好的去處。)這“又一村”指什么說的?(指山西村,即詩人此刻所在的村莊。)由此可見,這是詩人回憶來村的經歷,跟前兩句接得很好,這也可以說是倒敘。由此可深入一步,繼續問:這個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復水的保護之下,在柳樹花草的掩映之中。)

講:詩人這樣來寫山西村,又是為下文“古風”一語張本的,因為這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所以才能保存古風。

問:第五、六句寫游山西村所見。這是寫村中的習俗。

問:第七、幾句是抒情語,請先說大意。(今后如果有可能趁著月夜出來閑游,說不定什么時候我會拄著拐杖來敲你的門的。)按:詩人當時雖在家賦閑,但他有志報效國家,說不定什么時候仍會外出的,所以說“若許”,意思是“如果有機會”。

再問:這種結尾方式跟《過故人莊》的結尾相似嗎?(相似之處是,都是詩人對招待自己的主人說的,“就菊花”“閑乘月”“夜叩門”等都是美好的意境。不相似的是,《過故人莊》把重來拜訪說得很肯定,而這一首說得不甚肯定,僅是一種愿望而已。)

問:這個結尾跟開頭是怎樣呼應的?(這次游山西村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又看看到了上古的遺風,深受感動,故有重游之念。)

第二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1.“輔”、“望”兩個動詞有什么表現效果?

把送別地和目的地連接起來,讓人感受友人即將分別,且路途遙遠。

2.“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句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表達了作者寬廣博大的情懷和對友人的勸勉之意。

《黃鶴樓》崔顥

1.“空余”一詞表現了怎樣的意境?“空悠悠”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空余”突出黃鶴樓的清寥、孤寂感。“空悠悠”突出白云的清浮飄蕩。聯系上下聯,兩處“空”字表現寫物寫景,實則暗含對歲月悠悠、世事蒼茫的感嘆。

2.最后一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理解應落在“愁”字上,聯想“愁”緣何而來,“愁”情怎樣?表達作者嘆人生以及鄉關何處,歸思難禁的復雜感情。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1.詩歌第一、二聯起什么作用?

寫作者的坎坷遭遇,表現出無限辛酸和憤怒,實為下聯張目蓄勢,起到欲揚先抑的作用。尤其第二聯用典貼切,表意深刻。

2.詩歌第三聯(頸聯)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以“沉舟”“病樹”自喻,“千帆過”、“萬木春”形象生動地展現出未來的美好,說明坎坷是暫時的,光明和希望必將到來。感情基調由沉郁陡轉為激昂,蘊含了樂觀向上豁度坦然的生活態度,富于哲理。

《泊秦淮》杜牧 此詩是作者有感于秦淮河地區浮糜奢豪世氣而作。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別友人,表現作者博大廣闊的情懷和對友人的勸勉之情。

2.《黃鶴樓》,表達了詩人懷念故鄉,感嘆人生的復雜內心。

3.《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表現了作者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

4.《泊秦淮》,表達了對當權者糜爛生活的批判諷刺以及對國家前途的關切憂慮之情。

5.《夜雨寄北》李商隱 表達了思念友人的纏綿之情。

《龜雖壽》曹操

①全詩的核心句是哪幾句?表現了詩人怎樣的精神和氣概?

明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表現了詩人為統一中國而繼續奮斗的雄心壯志。補充:詩人寫這詩時53歲,故以“老驥”自稱,又稱“暮年”,但他還要繼續奮斗,所以又說“志在千里”“壯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統一全國。他認為統一全國符合歷史的需要,所以決心為此奮斗終生。

②本詩主要寫自己的雄心壯志,為什么要寫到“神龜”“騰蛇”?

明確:作者先以神龜、騰蛇為喻,極言人的壽命有限。這四句詩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龜、騰蛇這樣的神物都不能不受到自然規律的限制,更何況人?詩人這樣說,用意是積極的,即要求自己利用這短暫的生命建功立業,不要虛度一生。

③既然宇宙萬物都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終,那么人的壽命長短是不是全由天來決定呢?請從詩中找答案,并作簡要分析。

明確:不是“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恰之福,可得永年”,說明人的壽命長短也不是全由天決定的,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順應自然,養治身心,延年益壽,與天爭時,始終保持昂揚樂觀的進取精神。詩人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十分可愛的。他的千里之志,就是建筑在這一人生態度的基礎之上的。

④這首詠志詩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表現了詩人怎樣的精神和氣概?

明確:先運用比喻后直抒胸臆,表現了詩人自強不息、老當益壯的進取精神和豪邁的氣概。

《石壕吏》杜甫

1.這首敘事詩按故事情節可分為幾部分?

明確:開頭四句為第一部分,寫故事發生。第二部分從老婦致詞起到敘家事結束,寫故事展開。最后四句寫故事結局,是全詩第三部分。

2.為什么要特地點明差役捉人是在夜里?第一部分中哪一句對下文敘事最有預示作用?

明確: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時常發生,人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無法“捉”到;第二,表明縣吏“捉人”的手段狠毒,在人們已經入睡的黑夜,來個突然襲擊。同時,詩人是“暮”投石壕村的,從“暮”到“夜”,已過了幾個小時,這時當然已經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發展,他沒有參與其間,而是隔門聽出來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綱,以下情節,都從這里生發出來。

3.“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兩句中哪些詞形成鮮明的對照?這二句在下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呼--啼,怒--苦,形成強烈的對照;兩個狀語“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縣吏如狼似虎、叫囂的橫蠻氣勢,并為老婦以下的講說制造悲憤的氣氛。

4.老婦的含淚“致詞”,從哪些方面對“安史之亂”給人民遭受的苦難作了側面的揭露?找出有關語句并作分析。

明確:“三男郵城戍”--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說明唐軍兵源枯竭兵役之苛酷。“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三男已死其二,可見戰爭之慘烈。“出入無完裙”--寡娘在不蔽體,貧困可知,也見得戰爭破壞嚴重。

5.老婦自請赴役,差役是否大發慈悲放過老婦了呢?請從書中找依據。

明確:從“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中的“獨”字,知道老婦已被捉走。

6.“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本寫泣者是誰,我們能推知是準嗎?

明確:從“獨與老翁別”中知道老婦已被捉走,老翁已經歸家,那么那位吞聲飲泣,不敢放聲痛哭的,自然是給孩子喂奶的年輕寡婦了。

7.主題:一夜之間,這個不幸的家庭又遭受一次沉重的打擊,這是多么悲慘的現實啊!作者敘述這個故事,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明確:表達對安史之亂中人民遭受的苦難的深切同情。

《相見歡》李煜

1.“無言”和“獨上”描寫了詞中人怎樣的形象和心境?

明確:“無言”“獨上”,讓人看到一個孓然一身,“斯人獨推懷”的孤影。由此可以想見其人處境的孤寂,心境的蕭索。

2.二、三句是摹畫詞中人所見樓外之景,按什么順序寫景,景中滲透了一種什么心情?

明確:從仰望之景、天空之景寫到俯視之景、地面之景。殘月的清光照著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門緊鎖,這些詞中人眼中之景,無不寵上冷落凄清的濃郁的色彩,雖沒寫一個“愁”字,但寂寞哀愁之情自見。

3.第三句中哪個詞是傳神之筆?清說說它的妙處。

明確:“寂莫”者,非梧桐深院,乃人也;被“鎖”者,非“深秋”,亦人也。人間秋色,無所不在,如何能鎖住!這一個“鎖”字,是傳神之筆,是詞中人“以我現物,放物皆著我之色彩”所產生的主觀印象。被鎖于深院之人悲愁無盡,只有“清秋”相對,怎能不深感寂寞。

4.下闕與上闕相比,在抒情方式上有沒有不同?明確:上闕寓情于景,下闕借助比喻直抒離愁。

5.“離愁”是抽象,難以言狀的,為何詞人能將它寫得如此真切、深刻?

明確:以“剪不斷,理還亂”為喻,是形象地描繪離愁的絕妙之筆。因“絲”與“思”諧音,以絲喻相思,愁思在古詩中常見。這里暗用絲作喻體,卻更進一步,翻出新意。這三句是說,離愁之余繞心頭,如絲之千頭萬緒,但絲還可以用快刀斬斷,而離愁卻無法割斷;亂絲還可理順,而離愁卻愈理愈亂。以千絲萬縷之無法剪斷、無法理出頭緒,形容愁思之紛繁和難解,比單純諧音取義更勝一愁,只有對離愁確有體驗、深切感受的人,才能將離愁說得如此真切、如此深刻。正是由于“離愁”所作的真切、深刻的描寫,使這首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

6.結尾句似乎并沒有說清離愁到底是什么滋味,但為什么也是寫離愁的絕妙之筆呢?

總結:這首詞是李溫降宋之后寫的,借以表達他的亡國哀思。詞作寫情極其深切而自然,語言樸素如同白話,毫無雕琢痕跡,這既出于詩人的才能,更是其真情所致。詞中的語句“剪不斷,理還亂”,“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常為后人所用。“剪不斷,理還亂”,現在來形容人內心的煩亂,或形容某些事難以處理解決。現在人們常說“別有滋味”“別有一番滋味”即由“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而來,用來形容只有自己內心知曉的那種難以言說的滋味。

《觀書有感》朱熹

1.“半畝方塘”“一鑒開’分別比喻什么?這一句詩該如何理解?

明確:“半畝方塘”比喻書,因為書是長方形的。“一鑒開”,以鏡子比,形象方塘極其清澈。意思是半畝方塘像一面鏡子被打開。

2.“天光”“云影”又比喻什么?

明確:比喻書中的內容。這一句詩寫清澈的方塘中倒映的美好景致。意思是天光和云影一齊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動。

3.結尾兩句是議論,一問一答,形象地表達了詩人深切而獨特的讀書感受,詩中所表達的這種感受雖然僅就讀書而言,卻寓意深刻,內涵豐富,它暗含了什么哲理?

明確:結尾借水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因此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人們也用這兩句詩來贊美一個人的學問或藝術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我們還可以從這首詩中得到啟發,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

四、小結: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前2句寫景,后2句議論。全詩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池塘并不是一鍬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云最。這種情景,同一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認識時的情景頗為相似。這首詩所表現的讀書有悟、有得時的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為一位大學問家的切身的讀書感受。詩中表達的這種感受雖然僅就讀書而言,卻寓意深刻,內涵豐富,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多方面的人生啟迪。

《清平樂》辛棄疾

1.開頭兩句寫景,描會了哪些景物?有何特點?

明確:茅舍、小溪、青草,這些農村中司空見慣的小景,將它們組合成一個畫面,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富于田園特色。

2.后六句寫人,寫了哪些人物的哪些活動?為什么這樣構思?

小結:這首詞在表現手法上,不事雕琢而純用白描,寫人物的活動富于變化。寫白發翁姐,先聞其聲:寫大、中、小兒,后見其人。寥寥幾筆,如實描摹,寫出一家兩老三少的活動,全詞只攝取了一個很平常的生活畫面,如同一幅素描,卻寫得生趣盎然。寥寥幾筆描畫出一幅富于田園特色的生活景象,表現了農村和平安寧、自然樸素的生活,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第三冊

《渡荊門送別》李白

1.《渡荊門送別》是一首五言律詩,首聯交代了什么?明確:遠渡的地點和此行的目的。

2.頷聯寫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是從什么角度來寫景的?

明確:描寫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闊景色,畫出一幅氣勢磅衡的萬里長江圖,寫的是遠景。

3.這一聯中有一個字用得好,找出來談談它好在何處。

明確:“隨”字將群山與原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出來,寫活了,給人們以空間感和流動感。

4.頸聯則變換視角,描寫長江的近景: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請談談這聯詩所描繪的意境。

明確:“月下飛天鏡”是月夜俯視所見。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緩慢的長江水中,好像從天上飛來一面明鏡。“云生結海樓”是白晝眺望所見。天上云彩,層層疊疊,構成海市蜃樓。云多,則天空高遠,反襯原野低平、江岸遼闊、兩岸平曠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進了詩人初次見到平原時的新鮮、欣喜的感受和體驗。

5.從尾聯來看,這首送別詩是否是為朋友送行?

明確:不是,是告別故鄉。尾聯中的故鄉水是指流經故鄉的水,“萬里送行舟”指的是故鄉水如今懷著深情厚意載我遠行。詩人初次離開故鄉,確實有些依依不舍,但不說破。掉筆從對方寫來,說故鄉水有情,不遠萬里,依戀不會送我這個遠別故鄉的人到楚地。

6.尾聯抒發了怎樣的感情?。明確:抒發了思鄉深情。

《秋詞》劉禹錫

1.討論:中國古代詠秋之作不可謂不多,但大多以悲秋為基調。這首《秋詞》有沒有悲秋之意?請從文中找出依據來分析。

明確:一、二句形成鮮明對比。自古人們是逢秋悲寂寞,而作者卻認為秋日比明媚美麗、萬物意新的春天更美好。開頭便奠定了詩作樂觀明快的風格。第三句描寫的豪邁高曠的圖畫,寫鶴的矯健凌厲,奮發有為,其實也是作者高遠爽朗心情的反映。因此無悲秋之意。

《赤壁》杜牧

1.《赤壁》開頭為什么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就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明確:這一片折戟與古代戰爭有聯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這兩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為詩的引導,它本身也蘊含著強烈的意念活動。沙里沉埋著鐵朝,點出此他曾有過歷史風云。折朝沉沙而仍未銷蝕,又發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機會被人記起。正由于發現了這片鐵朝,使詩人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時的遺物。從而為下文鋪墊。

2.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議論感慨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 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過零了洋》文天祥

1.頷聯上下兩聯有何聯系?都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明確:國家山河分裂,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暗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 密相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

2.頸聯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雙層含義。

明確:一是兩個地名,另一層意思是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

3.尾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表明詩人舍身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浣溪沙》蘇軾

1.《浣溪沙》上闕寫景,描繪了哪三幅畫面?畫面有何特點?

明確:山下小溪邊,生長著矮小嬌嫩的蘭草,山上松間沙路潔凈無塵,黃昏時流涕細雨中杜鵑在啼叫。畫面清新優美,淡雅寧靜。

2.下闕轉入抒懷,抒發了怎樣的情懷?

明確:由西流的溪水,聯想到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駐,大可不必為日月變遷,人生衰老而嘆息。表現了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作者寫此詞時,正是在政治上失意,生活處于逆境之時,能有如此積極的人生觀,豁達的胸懷,實在難能可貴。

朗讀理解詩詞大意。

1.《渡荊門送別》,含蓄地抒發思鄉之情,表現“仗劍去國,辭親遠游”的積極向上精神。與作者的其他送別詩不同,并非為朋友送別,而是告別故鄉。“故鄉水”指流經故鄉的水。“萬里送行舟”指故鄉水如今又懷著深情厚意載我遠行。

2.《秋詞》,作者以樂觀的態度和曠達的胸懷,歌唱天高云淡的秋日,并以“晴空一鶴排云上”的形象,表現奮發向上的積極精神。 寫鶴的矯健凌厲,奮發有為,它沖破了秋天的肅殺。

3.《赤壁》,以地名為題,實則為懷古詠史之作。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決定性作用的重大戰役。而三十四歲的孫吳統帥周瑜則是這次戰役中的頭號風云人物。杜牧卻把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巨大勝利,完全歸于偶然的東風,這是很難想象的。杜牧有經邦濟世之才,通曉政治軍事,他寫史論,除了為表現出非凡的史識,還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雖為詠史詩,其實也是借題發揮。詩人譏嘲周瑜在赤壁之戰中勝得非常僥幸,對歷史興亡成敗的關鍵問題發表獨特而戲謔的議論。

4.《過零了洋》,詩人沉痛地訴說了國家和個人的不幸遭遇,堅定地表示了視死如歸。 為國犧牲的壯志。詩歌很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了洋兩個地名,雙關地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最后一聯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

5.《浣溪沙》,作者寫作此詞時,正是政治上失意,生活處于逆境之時。詞中恬靜優美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相互映襯,表明了一種豁達的胸懷,難能可貴。上闕寫景,描繪了三幅畫面。前兩幅畫面清新優美,淡雅寧靜。第三幅以聲寫靜,黃昏時流瀟瀟細雨中杜鵑的啼叫聲更突出了畫面的靜謐。下闕抒懷,由西流的溪 水聯想到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駐。

第四冊

《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

1.很多版本將“曲徑通幽處”改寫為“竹徑通幽處”,你認為哪個更好?為什么?

明確:“竹”僅僅能夠描寫出小徑的環境,而“曲”字不僅寫出了小徑婉蜒幽深的特點,更聯系著作者的心境,顯示出精神上的寧靜和愉悅。

2.“悅”“空”“但”三個詞該怎么解釋?

明確:悅,使恰然自得,形容詞作動詞;空,使空,形容詞做動詞;但,只是。

3.“悅”“空”兩個詞有什么表達作用?

明確:悅,寫出了鳥兒自由自在地飛鳴歡暢的情態;空,寫出詩人見到后排院的優美景色而內心寧靜平和的感受。此情此景,詩人仿佛領悟到了禪院空門愉悅的奧秘,擺脫了塵世的一切煩惱,像鳥兒一樣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

四聯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首聯直接寫自己獲罪的原因;頷聯申述自己忠而獲罪和非罪遠滴的憤慨;頸聯就景抒情,寫出了上表的代價和左遷的艱難;尾聯沉痛而穩重,向便侄孫交代后事。

《別云間》夏完淳

1.在詩中作者流露出來的感情是什么?

明確:既有對行將永別家鄉,流露出無限的依戀和深切的慨嘆,又有此去誓死不屈的決心。

2.哪些句子表現了他對故鄉的依戀?哪些句子表現了他誓死不屈的決心。

明確:頸聯表達了他對家鄉的依戀,尾聯表示了誓死不屈的決心。

《醉花陰》李清照

1.“佳節又重陽”中的“又”換成“是”字可不可以?為什么?

明確:不可以。“又”說明這種節日思念親人的愁情已不是第一次出現,更增添了愁之深、愁之苦。如果是“是”,則沒有這了種味道。

2.“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中的“涼初透”是虛寫還是實寫?該如何理解?

明確:既是實寫,又是虛寫。實寫天氣漸漸轉涼,虛寫心中因為思念遠方的親人而產生了涼的感覺,體現了思念之痛。

3.“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是千古名句,請仔細體會,它究竟有何妙處?(略)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兩句詩為什么說它是詠雪的千古名句?

學生討論后教師小結:“忽如”兩句寫雪后美景,飛雪奇大,一夜之間,雪壓枝頭。“忽”字顯出邊塞氣象變幻的神奇,傳出詩人賞雪時驚喜的心聲。以春花喻冬雪,貼切動人。雪壓枝頭,猶如雪白的梨花,不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團一團的,壓枝欲低。一片銀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為一片明麗的春光,給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稱“妙手回春”,正是詠雪的千古名句。

2.“風掣紅旗凍不翻”寫出了邊塞怎樣的情景?

學生討論后教師小結;送客送出軍門,時已黃昏,又見大雪紛飛,看到一個奇異景象:盡管風刮得挺猛,轅門上的紅旗卻一動也不動 --它已經被冰雪凍結了。這一生動而反常的細節再次傳神地寫出了天氣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鮮紅一點,那冷色基調的畫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襯得整個境界更清白,更加寒冷。可見一切都顯示這里是冰天雪地的邊塞。

3.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討論明確:這首詩氣勢飛動、 描寫逼真、氣魄宏大,描寫了唐代 邊地特有的奇異風光,抒發了詩人因朋友追求而產生的無限惆悵之情。在詩人筆下,冰天雪地的邊塞, 奇寒難忍,愁云慘淡,令人怨悵。

《雁門太守行》李賀

1.詩中“角聲滿無秋色里,塞 上燕脂凝夜紫”分別從哪兩方面寫戰地氣氛?

明確:這兩句分別從聽覺 和視覺兩方面鋪寫陰寒慘切的戰 地氣氛。時值深秋,萬木搖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聲嗚嗚咽咽地響起來。顯然,一場驚心動魄的戰斗正在進行。“角聲滿地”勾畫出戰爭的規模。敵軍依仗人多勢眾,鼓噪 而前,步步緊逼。守軍并不因勢孤 力弱而怯陣,在號角聲的鼓舞下, 他們士氣高昂,奮力反擊。戰斗從 白晝持續到黃昏。晚霞映照著戰 場,那大塊大塊的胭脂般鮮紅的血跡,透過夜霧凝結在大 地上呈現出一片紫色。

2.“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的含義是什么?

明確:黃金臺是戰國時期昭王在易水東南修筑的,傳說他曾把大量的黃金放在臺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攬天下。詩人引用這個故事,寫出將士們報效朝廷的決心。

《無題》李商隱

1.為什么說“相見時難別亦難”,兩個“難”連用有何深刻含義?

明確:樂聚根別,人之常情。一對忠貞不二的情侶,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見,這是多么動人的場面啊!真可謂:“‘相見時難”。然,好景不長,馬上又要免各一方。這分別之際不是比相見更令人愁腸寸斷嗎?放日“別亦難”。兩個“難”字表面似同,義實有別,而其藝術效果卻著重加強了“別難”的沉重力量。

2.理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意境。

明確:這是詩人對情人真摯感情的自我表述,似在指天發誓。不管是相會,還是分離,我們的相思之情是永遠的,直到死去才是完結;不論是相聚時激動歡愉的淚水,還是分離后憂傷惆悵的淚水,這淚水何時才能流完呢?詩人巧設比喻,形象地表述了心中的思戀之情。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1.第1句的景物有什么特點?

討論后明確:此句3個名詞連用,點出一幅凄涼的秋景圖:天色黃昏,夕照下的枯藤攀附在老樹上,樹頭站立幾點寒鴉。秋天本來就容易使旅人產生悲涼之感,特別是在蒼然暮色中,更會惹動旅人的思鄉之情。

2.“小橋流水人家”,同思鄉之情有什么聯系?

討論后明確:此句亦有3個名詞連用,勾畫出一幅略有“溫馨”氣息的“家”的情味,這更會令旅人觸景生情,產生思鄉之愁緒。

3.體會篇末所寫的“斷腸人”應是怎樣的人?

明確:。“斷腸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1.此曲寫景對詠史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是一首著名的懷古詠史曲。前三句由憧關地理形勢起筆。第一句寫憧關西南華山諸峰:眾多的山峰好像是有急奔向這兒聚集。“聚”寫出了重巒疊蟑的景象、崔鬼峰峰的氣勢。第二句寫黃河:大河卷起洶涌的洪波,像是“發怒”的樣子,“怒”使河水人格化,同時注入了吊古傷今而產生的滿腔悲憤之情。第3句合寫憧關的山河:淹關路內據華山,外有黃河,形勢非常險要。如此極寫“景”,正是為下文的“望”。而“意躊躇”提供抒情的“誘發點”和情感流動的“線索”。

2.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此句妙在何處?

明確:最后四句發出了沉痛的慨嘆,悲痛歷代勞動人民的深重苦難,歷史上無論哪一個朝代,它們興盛也罷,敗亡也罷,老百姓總是遭殃受苦。這是作者經過深思所徹悟的歷史真諦。這個結尾也開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題,含意深邃豐富,具有較高的人民性和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第五冊

《飲酒》賞析

這首詩歌頌田園生活的恬靜閑適,突出地表現詩人與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是陶詩中著名的詩篇之一。前半部分著重敘說“心遠地自偏”的道理,后半部分集中寫欣賞自然景物的悠然心情。首二句便以一對矛盾對立的句式為后文的設問埋下了伏筆:結廬(造屋)在人境(人世)就免不了人世交往的紛擾(車馬的喧鬧不正是紛擾人世的一個縮影和象征嗎?),而我們于人境中結廬的詩人卻恰恰避開了車來馬去的人間的喧囂。為什么能如此呢?這便自然引出一個帶有懸念性的設問(“問君何能爾”?)而“心遠地自偏”便道出一個富有深刻哲理意蘊的回答:心靈既遠遠地擺脫了世俗的束縛,那么雖處喧境也和居于偏僻之地一樣。存在決定意識。一般來說,環境的偏僻幽靜方能使心境恬淡靜謐;然而在一定的條件下意識也可對存在產生反作用,心境的恬淡靜謐也可使喧鬧的環境變得偏僻幽靜。一千五百年前的詩人通過自身的體驗,形象地道出了這樣一個辯證的道理,這可謂由藝術通向辯證法認識論的奇跡。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則形象地寫出了“心遠地自偏”的全部意境。其中的這個“見”字用得極好,它精確地表達出詩人采菊之時,本非有意看山,可是抬頭之際,山的形象忽然進入他眼中的情景。“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進一步豐富了詩人“悠然見南山”時的美妙意境。“日夕”乃“傍晚”,“相與還”即“結伴而歸”,詩人看到夕陽映照下的南山籠罩在一片蒙蒙的青靄之中,益發變得佳妙神奇,而一雙雙飛鳥眼看暮色漸濃,結伴飛向林間的巢窠。“飛鳥相與還”也隱含著詩人舍棄“以心為形役”的官場而歸返田園的愜意情懷。最后二句是又一對富有哲理性的名句,從字面來看是說此情此境中的田園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辨別出來,卻忘了該怎樣用言語來表達了。其實詩人的意思是說:既然領會了此中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別,何必要用言語去表達呢?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賞析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公元761年杜甫在成都所寫的一首著名歌行。全詩一百七十一字,二十三行,可分為三節。

第一節風破茅屋,先從風寫起,接著就寫它破壞茅屋:“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成都平原的農歷八月,本是秋高氣爽的好節候,可卻刮起了怒吼的狂風,這是突變。古人謂之曰“突異”。狂風一起,詩人首先感到是自己的茅屋遭受侵襲。一個“我”字是用得很親切的,為下文的“吾廬”的“吾”字伏下照應之筆。“三”是個虛數,古人用“三”,有時形容多,有時也可以形容少。這里的“三重茅”,說的是草堂蓋得很薄,不多幾把茅草。因為薄,所以經不起風吹。“茅飛渡江灑江郊。”風卷茅草,飛過浣花溪,然后向溪對岸的郊原紛紛下墜,這就是“灑”,“灑”字非常形象。“歸來倚杖自嘆息。”“倚杖”寫出衰老的形態。“自嘆息”寫出投訴無門的困窘之狀。氣氛是很陰暗,情緒是很低沉的。

第二節寫秋風破屋的結果,接著上節的風,從風云變幻說起:“俄頃風定云墨色。”這是雨要來了的征兆。風雖然定了,可是墨色的云聚集起來了。“秋天漠漠向昏黑。”“漠漠”,這里是形容黃昏時細雨初來,天色灰暗,墨色的云很快就醞釀成雨。“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天黑了,自然要寫到這一夜的睡眠。先從臥具“布衾”寫起。“多年”,說明了布衾是與杜甫一起飽經憂患的“難友”。“冷似鐵”三個字,寫出多年的布衾實在無力再為主人效取暖之勞了。這七個字充分表現了主人體物之妙,“冷似鐵”是現實的感受,“多年”卻又道出了他與布衾撇不下的故舊。窮詩人杜甫,只有這樣的布衾!不會睡覺的天真的孩子,為了向鐵一般冷的布衾索取溫暖,卻專把兩只腳伸入被里的裂縫亂蹬。這樣寫,表面看去好像詩人窮開心,在自我嘲笑,實則是形象化的手法對所遭到的冷遇進行深刻的控訴。“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這里寫屋漏,正式點出風卷屋茅的結局。而安排在“布衾”兩句之后,寒凍如此,重遭屋漏,用這兩句著意烘托屋漏的環境,更增強了屋漏的特殊氣氛。可惡的夜雨又點點如麻,連綿不斷。衾冷似鐵,床無干處,秋風破屋的慘劇,達到高潮。“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這兩句是第二節的結束。詩人通過這一不眠之夜,追憶到“喪亂”以來的情景。“徹”是達到天明的意思。長夜難明,詩人在這里用“何由”兩個字作詰問式的慨嘆,他總是希望快一點天亮啊!寫到此,好像山窮水盡了。

下面第三節,詩人豁然推開,真夠得上“心奪造化”。“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從破屋到廣廈,而且是風雨不動,安穩如山的廣廈,這是詩人形象思維的突然飛躍。在這里,詩的仄韻轉為平韻,音節上給讀者以開闊昂揚的感覺,真有“回陽春”的意味啊!廣廈的出現,是用來“大庇天下寒士”的。“庇”照應上文的“漏”“寒”,照應上文的“冷”。下文說:“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詩人要求的是解除廣大“寒士”的這種痛苦,而不是他自己一個人。只要千百萬“寒士”實現“大庇”的愿望,解除痛苦,盡變歡顏,自己甘心在破屋中受凍,死也瞑目。這種忘我為人的精神,表達了作者個人甘受寒凍的決心。

《南園》賞析

《南園》組詩共十三首,是李賀閑居鄉園時的雜詠,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五首。

短短的四句詩,卻寫出了胸中郁積的千言萬語。全詩在語勢上一氣貫注,但詩意卻有兩層:前兩句議論,后兩句說明。議論在先,氣勢奪人,無所顧忌;說明在后,委婉論述,令人贊許。從整體上看,這首詩是快人寫快語;但仔細體味,字里行間又不乏含蓄之筆。“何不帶吳鉤”幾個字既表現出詩人情緒的高亢激烈,也暗示出現實中的詩人并沒有、或許永遠也不會有此壯舉,這不過是一種虛擬。“請君暫上”幾個字既是客氣之語,也暗示出“若個書生萬戶侯”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機契暗寓在如此流利的詩句里。

《夢江南》賞析

《夢江南》是情真意切,清麗自然的名篇。

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個字。起句“梳洗罷”,看似平平,“語不驚人”。但這三個字內容豐富,給讀者留了許多想像的余地。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來的洗臉梳頭,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婦),在特定條件(準備迎接久別的愛人歸來)下,一種特定情緒(喜悅和激動)的反映。這三個字,把這個女子獨居的環境,深藏內心的感情變化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動地表現出來了嗎?

接著,出現了一幅廣闊、多彩的藝術畫面:“獨倚望江樓。”江為背景,樓為主體,焦點是獨倚的人。這時的女子,感情是復雜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情緒是變化的。初登樓時的興奮喜悅,久等不至的焦急,還有對往日的深沉追懷……這里,一個“獨”字用得很傳神。“獨”字,既無色澤,又無音響,卻意味深長。透過這無語獨倚的畫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一幅美人憑欄遠眺圖,把人、景、情聯系起來,畫面上就有了盛妝女子和美麗江景調和在一起的斑斕色彩,有了人物感情變化和江水流動的交融。“過盡千帆皆不是”,是全詞感情上的大轉折。這句和起句的歡快情緒形成對照,鮮明而強烈;又和“獨倚望江樓”的空寂焦急相連結,承上而啟下。船盡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滅,這時映入她眼簾的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沒有生命的無情物,但在此時此地的思婦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這是她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產生的一種聯想類比。斜陽欲落未落,對失望女子含情脈脈,不忍離去,悄悄收著余暉;不盡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無語流去。它像一組電影鏡頭:一位著意修飾的女子,倚樓凝眸煙波浩淼的江水,等待久別不歸的愛人,從日出到日落,由希望變失望,把這個女子的不幸,表現得多么動人。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賞析

此時的詩人境遇不佳,罷官時兩袖清風,歸居后祠祿時斷。經濟上已是捉襟見肘,身心上又見衰瘁交迫。但詩人“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仍發出高亢之音。“臥”而“僵”,形體可謂衰憊;“村”而“孤”,處境也屬艱難。但是詩人“不自哀”,并未沉湎于一己之否泰榮辱而顧影自憐,詩人系心不忘的是“為國戍輪臺”。“輪臺”原系漢代西域地名(在今新疆輪臺東南),這里借指宋代北方邊疆。“尚思”針對“僵臥孤村”而言,意含轉折。詩人以窮困衰病之身,猶不失當初渴望馬革裹尸的“平胡壯志心”,其拳拳憂國之心,何其感人!

上兩句是敘述,詩是要形象的,詩人之所“思”應有具體可感的內容,下兩句就是以形象的方式展示詩人的憂國之“思”。陸游長于以夢境表現自己一生孜孜追求而又終不獲酬的報國理想。詩人對“為國戍輪臺”的思念是深沉的。“夜闌”,即夜深,這標志了“思”的時間長度。夜深而不寐,不是因為老年人的夜長少眠,也不是因為風聲雨聲的煩擾。原來詩人是在專注地聆聽那風吹雨打,在詩人的視聽里,這恰如沙場殺伐之聲,詩人是把它當作沙場交戰的赫赫軍威來體驗的。只是這觸景生情的聯想,使詩人在思寐之際,恍然入夢,風吹雨打之聲立時化作詩人置身其境的“鐵馬冰河”之勢。從專注的“臥聽”到夢境的出現,有著感情的深化。思之深,才有夢之真;夢之真,正見思之深、情之切。全詩順勢而下,一筆呵成,情感沉著,氣勢鼓蕩。尤其是不說夢到“鐵馬冰河”,而是化賓為主,說“鐵馬冰河”闖入夢境,詩氣更形健舉,愈顯出詩人一往無前的精神。

《己亥雜詩》賞析

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龔自珍出京都禮部,辭官南歸。正值暮春時節,夾花生樹,落英滿眼,日暮風起,狼藉殘紅。點點飛花,忽然惹起了一股濃濃的別離之情,于是,他情不自禁地揮動馬鞭唱出這首歌。是離愁;是離愁引起的深深的思索。是崇高的獻身精神;是如同玫瑰花瓣釀出的瑰麗境界。且讓我們仔細地咀嚼品嘗:

龔自珍告別京都了。回首望城闕,旌旗晚明滅,一陣陣濃郁的離情別緒突然涌上心頭:“浩蕩離愁白日斜”。別離愁緒已經充塞天地、浩浩難禁,何況正值夕陽西墜,日暮搖落之際,詩人此時的心緒,我們便可想而知了。然而,日既西斜,暮靄已生,此時縱有滿腔離情也不得不匆匆趕路,于是抽響馬鞭--“吟鞭東指即天涯”。馬鞭舉處,前面便是離京師越來越遠的海角天涯了。龔自珍以“浩蕩”修飾離愁,以“白日斜”烘托離愁,以“天涯”映襯離愁,這種多層次的描寫方法和馬致遠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龔自珍的“吟鞭東指即天涯”沒有直接說自己是“斷腸人”罷了,而斷腸之念,讀者是能從字里行間感覺出來的。

日暮,已足使游子黯然傷情,何況是暮春時節的日暮?片片飛花,撩起了詩人的離愁。撩起的,有黯淡的宦情,有悱惻的相思,有對親人故土的憶念,有對自己只身出都的天涯飄泊之感。事業未竟,歲月蹉跎,青春已逝,紅日西沉,今番出都,也許不再回還,落花飄飛不是也不再返回故枝嗎?而如今,詩人突然感到自己像一片飄飛的落花了。是的,辭別京都,也許如同落花辭別枝頭。詩人乘馬車出都,一路情不能已,對著無邊的落花,展開了豐富的想像:飄零的花兒,你們還會回來嗎?明年故枝上盛開的,還是你們嗎?不是了。明年的花開在新的春天,孕育在另一個五彩繽紛的懷抱里,是屬于未來的花。而今年的春天已經過去,你們只屬于過去凋謝了的記憶,只能在暮春的晚風里墜落。點點柳絮和著粉紅的花瓣似乎隨“吟鞭”揚起,有的飛過馬頭,有的沾上衣襟,有的落在地上任人馬踐踏,車輪碾過,化作紅粉香泥。突然,詩人的思緒被夕陽下染得火紅的花瓣點燃了--“落紅不是無情物”!這里的“落紅”兩字,在全詩中地位十分重要。它上承“浩蕩離愁”,提醒讀者,詩人的離愁不僅有“浩蕩”修飾,“白日斜”烘托,“天涯”映襯,還被動態的,時時拂面而過的“落紅”撩起。這一筆是隱藏在詩內的,因此,“落紅”既是對前面離愁內涵的補充,而作為轉折,它又使整首詩從離愁中解脫出來,轉入下層,為全詩主題升華作了鋪墊。是的,落花決不是無情的廢物,花落歸根,化為春泥,不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色彩、芬芳,不正可以獻給后之來者嗎?“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飛花的獨白,也是詩人與腐敗的官場決裂,向黑暗的勢力抗爭的莊嚴而神圣的宣誓。為了國家和黎民百姓,為了似錦繁花,不惜獻身化為春泥。

從結構上看,全詩分前后兩部分,前兩句為第一部分,后兩句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詩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寫出一片浩蕩的離愁,以落花自況,賦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為過渡,從落花--春泥展開聯想,把自己變革現實的熱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傾吐了深曲的旨意。至此,詩中的離愁已變成崇高的獻身精神,天涯、日暮、落花,已和春泥孕育的未來高度融為一體。從而表達了自己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春天的憧憬,把讀者帶進一種瑰麗的、霞光艷艷的境界。愿化作春泥,去充實春天的生命,去滋潤未來的花,如花的未來。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賞析

這是詩人孟浩然游歷長安時贈給當時的丞相張九齡的一首詩。全詩借景抒情,表達了希望有人引薦、積極出仕的愿望。其中前半部分寫景,描寫洞庭湖周圍的景色,寫出了水天相接、浩瀚無涯的氣勢。這景是為下邊的抒情做準備的,目的是引出下文的“欲濟”“羨魚”的比喻,委婉地表達自己希望得到丞相引薦的愿望。作者的表達確實很委婉: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面對浩渺無涯、波濤震蕩的洞庭湖,抒發出“欲濟無舟楫”“徒有羨魚情”的慨嘆,表達雖不露痕跡,但希望援引之心卻昭然可見。“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說明自己雖然是在野之身,但并不是初衷,還是愿意出來做官的,只是沒有找到適當的門路而已。最后兩句作者巧妙引用“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古語,另翻新意,寫出自己欲“釣”不能、白白地羨慕他人釣魚的心情,表現自己寄希望于執政者的心情。這首詩從大處落墨,把洞庭湖秋色描繪得氣勢磅礴、雄渾壯美;又由洞庭湖之景,借用古代的典故,寫出自己的感慨和渴望,含而不露卻又用意分明。

《行路難(其一)》賞析

《行路難》共三首,作于天寶三年(774)李白被迫離開長安之時。這是其中的第一首。前四句寫酒宴時的情緒。李白就要走了,出于對他的一片深情厚誼,朋友們設下盛宴為他送行。如果是在平日,號稱“酒仙”的李白一定會豪飲而醉的,然而今天,他端起酒杯卻又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放下了,他離開宴席,拔出寶劍,舉目四顧,茫然不知所為。“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表現出詩人內心的苦悶抑郁和感情的激蕩變化。第五六句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一個身懷遠大政治抱負的人,受詔入京有可能實現自己抱負之時,卻又被“賜金還山”,不得不離開長安,這不正是“欲渡黃河”時“冰塞川”、“將登太行”時“雪滿山”嗎?這該讓人有多么的失意和無奈啊!但是作者并沒有就此消沉,而是想到了曾在政治上坎坷過的呂尚和伊尹,他們的經歷又增強了詩人的信心和信念。雖然如此,當他的思緒再次回到現實中的時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艱難。瞻望未來,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這是感情在矛盾復雜的心理面前的又一次回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會在離宴上表現出自己的消沉和氣餒,他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終于有一天會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就是他唱出的最強音。這首詩跳蕩縱橫,一波三折,強烈地表達了詩人苦悶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變化的思想歷程,讓人們強烈地感受到詩人的倔強、自信、執著地追求理想的強大精神力量。

《漁家傲》賞析

這首詞是范仲淹在西北軍中所作,表現了他決心守邊御敵的英雄氣概,同時也反映了守邊戰士的思鄉之情。首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寫到了秋天,西北邊塞地區的風景與中原地區大不相同。作者先點明季節,然后用“異”字統領下文,并從三個方面分別敘述:一是大雁南飛,二是邊聲四起,三是孤城落日。“雁去”“邊聲”“長煙”“落日”“孤城”,渲染出西北邊地的荒漠,也暗示出將士們的思鄉之情。在這樣的背景中,下片著重寫邊關將士生活的艱苦以及思鄉報國的感情。他們離家萬里只好借酒澆愁,但是敵軍未退、邊塞未寧,怎么能夠回家見親人呢?這一句寫出了戰士們的報國激情。下邊“羌管悠悠”句,寫不時傳來的悠悠不斷的羌笛聲,使戰士們思念故鄉,無法入睡。但是,由于朝廷的對外政策,使他們守邊多年卻不能報國逐敵,而這笛聲,也就伴隨著他們度過了日日夜夜。“將軍白發征夫淚”,抒發了他們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思鄉憂國的情懷。詞的上片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塞外邊關圖,這幅圖雄渾沉郁,恰到好處地表現了主題。下片采用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的手法,使得作者的思鄉報國之情交織互現,蒼涼悲壯,慷慨生哀。

1.“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悠然”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如果把“見”改成“望”好不好?為什么?

“悠然”寫出了作者那種恬淡、閑適、對生活無所求的心情。改成“望”不好,“見”表現出詩人看到山不是有意為之,而是在采菊之間無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簾。

2.“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中,“蒸”和“撼”兩個動詞好在哪里?

“蒸”顯示出洞庭湖豐厚的積蓄,仿佛廣大沼澤地帶都受到湖的滋養哺育才顯得那樣郁郁蔥蔥。“撼”襯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蕩、氣魄宏大。

3.《觀刈麥》中哪些詩句表現了作者對農家的同情和關心?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看到農民勞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適的生活,作者不禁感到萬分慚愧,內心不能平靜。這種無法平靜的心情,慚愧的心理正是作者對農民生活同情和關心的反映。

4.“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寫出了塞外怎樣的景致?

群山連綿,炊煙裊裊,夕陽西下,一座孤城,表現了邊塞的悲涼。

第六冊

《漢江臨眺》賞析

楚國接連著三湘流水,荊門通往各條河流。江水仿佛從天地外流來,青山在水氣中時隱時現。州郡城鎮好似漂浮在南方的江水上,波濤洶涌好像震撼著遠處的天空。襄陽真是風清日麗的勝境,就留給我這山翁醉酒觀賞吧。

詩歌抓住了江南水鄉的特點,首兩句先寫襄陽的地理位置,接著四句描繪水都風光,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壯麗的山水畫卷。其中“流”“有無中”“浮”“動”又把這山水寫活了,似有醉翁觀景的妙處。真不愧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大手筆。末兩句寫出觀景人的心境和對襄陽美景的贊嘆。朗讀這首詩,我們不禁會聯想到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的詩句“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兩個山水田園詩人竟有異曲同工之妙。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賞析

詩一開端便直抒胸臆,把自己心中的郁結盡情吐出。“昨日之日”與“今日之日”,是指許許多多棄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每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時光難駐,心煩意亂,憂憤郁悒。這正是詩人長期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藝術概括。憂憤之深廣、強烈,正反映出天寶以來政治的日趨腐敗和李白個人遭遇的愈趨困窘。三、四兩句突然一轉為出境界:面對著遼闊明凈的秋空,遙望萬里長風吹送鴻雁的壯美景色,不由得激起的暢飲高樓的豪情逸致。這兩句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幅壯闊明朗的萬里秋空圖畫,也展示了詩人豪邁闊大的胸襟。五、六兩句承高樓餞別分寫主客雙方。上句贊美李云的文章有剛健道勁的建安風骨,下旬以“小謝”自指,說自己的詩像謝朓那樣,具有清新秀發的風格。這兩句自然關合了題目中的“謝朓樓”和“校書”。七八兩句進一步渲染雙方的豪興,說彼此都懷有豪情逸興、雄心壯志,酒酣興發,更是飄然欲飛,想登上青天攬取明月。這一豪情壯志不僅是詩人酒酣之時的興之所至,更是他崇高理想和遠大抱負的真實流露,反映了他因對現實不滿而對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這兩句筆酣墨飽,既與詩的開端相吻合,又淋漓盡致地把“長風萬里”的境界推向了昂揚的情緒高潮。然而,詩人從幻想中回到現實里,就更強烈地感覺到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更加重了內心的煩憂苦悶:“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詩人的愁思洶涌,恰似謝朓樓前滾滾東流的宛溪水,刀斬更流,酒澆更愁,詩人極欲擺脫憂愁,可又無計可除。此兩句寫餞別時的感嘆,為全詩的又一大轉折。最后兩句,寫餞別時作者的自明心跡:“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這里兼有放浪不羈倔然不仕兩層意思,也流露了消極避世的思想。李白的可貴之處在于,盡管他精神上飽受著苦悶的重壓,但并沒有因此放棄對進一步理想的追求,詩中仍貫注著豪邁慷慨的情懷,顯示著一種雄壯豪邁的氣概。思想感情的瞬息萬變,波瀾迭起和藝術結構的騰挪跌宕,跳躍發展,在詩中完美地統一起來,而自然與豪放的語言風格也和諧地結合了起來。

《浣溪沙》賞析

這是晏殊的名篇之一,而詞意僅僅是寫悼惜春殘,感傷年華的飛逝而已。開頭“一曲新詞酒一杯”,歌詠的是自己富貴閑適的生活。他是一位達官貴人,詩酒是其生活的重要內容。“一曲新詞”表明詩人尤喜填詞,而且常常飲酒助詩興。“去年天氣舊亭臺”,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夕陽西下幾時回”是就眼前景來抒寫情懷。在落日的余暉中,常常使人產生暮年之慨“幾時回”是無疑而問的設問句,抒發了詩人感慨年華將逝之情。下片緊承上片,“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中的“花落”。“燕歸”是眼前景,“無可奈何”、“似曾相識”是詩人主觀的感情。“無可奈何”表達了悼惜的情感,“似曾相識”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傷。這兩句屬對工巧流利,意致纏綿,語調諧婉,為后世傳誦的名句。

結句寫詩人看到眼前花落、燕歸的暮春景色之后惆悵的感情更為強烈了,于是在小小的庭院內、有落花余香的小路上獨自徘徊,流連忘返。“香徑”與上句“落花”相呼應,小路上到處是落花的幽香,可見花落之多。“獨”字突出了形影相吊,孤寂冷落。“徘徊”一詞通過人物的動作,又強調了詩人傷感惆悵的情緒。其時作者是志得意滿的達官貴人,他的愁悶傷感并非游子思鄉的離愁別恨,也非動亂時代亡國喪家的愁與恨,只不過是富貴閑人的一種淡淡的花月之愁罷了。這首詞之所以傳誦久遠,主要是因為詩人善于以工麗的詞語描寫景物,文情并茂,音調和諧,創造了情致纏綿,凄婉雋麗的意境。

《江城子密州出獵》賞析

這首詞借寫“出獵”表現了作者要求保衛邊疆,隨時準備抗擊遼與西夏貴族統治集團侵攏的決心。上片寫出獵的盛況,寫得有聲有色。下片寫渴望效命邊疆的豪情壯志,氣概非凡“鬢微霜,又何妨”,作者不僅不服老,還希望朝廷能夠“遺馮唐”,讓自己去“射天狼”,消除邊患,一個英姿煥發的形象躍然紙上。這首詞風格豪放,對當時流行的以柳永為代表的抒寫柔媚情趣的婉約詞風有較大突破,獨成一家。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賞析

辛棄疾的這首投贈之作自稱“壯詞”,全篇以“壯”語貫穿始終。作者根據他三十年前抗金的戰斗經歷和他矢志恢復中原的理想,運用浪漫主義手法,在詞里描繪了一個幻想中雄壯兵營生活畫面。首句“醉里挑燈看劍”形象地顯示出殺敵的壯志。“夢回”以后,寫綿延的兵營中響起了號角聲,軍樂聲、戰旗飄揚,兵士飽餐,這一切有聲有色地描繪了沙場點兵的壯盛軍容。下片“馬作的盧飛快”兩句寫自己希望能夠馳騁沙場,沖鋒陷陣。想象著實現“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的壯志。然而現實卻是“可憐白發生”,為壯志難酬表示極大的憤慨。前九句寫得酣暢淋漓,反襯了這一句的分量,正是對茍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有力批判。

《關雎》賞析

雎鳩關關相對唱,雙棲河里小島上。純潔美麗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對象。

長長短短鮮荇菜,左手右手順手采。純潔美麗好姑娘,醒著相思夢里愛。

追求姑娘難實現,醒來夢里意常牽。一片深情悠悠長,翻來覆去難成眠。

長長短短荇菜鮮,左手采來右手揀。純潔美麗好姑娘,彈琴奏瑟表愛憐。

長長短短鮮荇菜,左手右手揀揀開。純潔美麗好姑娘,敲鐘打鼓娶過來。

這是《詩經》的第一篇,居“三百篇”之首,因此向來倍受重視。這是一首貴族青年的戀歌。所謂“君子”是對當時貴族男子的稱呼。這位君子愛上了一位采荇菜的女子,卻又“求之不得”,只能將戀愛與結婚的愿望寄托在想象中。《詩經》最重要的藝術手法是賦、比、興。所謂“賦”,是鋪陳其事;所謂“比”,是譬喻和比擬;所謂“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朱熹《詩集傳》),它是一首詩或一章詩的發端。如本詩“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它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發端的話,但水鳥和鳴,也可以喻男女求偶,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義上發生關聯。但興 有時與下文意義上無關,有時有情調上的聯系,有時只是從韻腳上引出下文。本文的起興之妙正在于詩人情趣與自然景物渾然一體的契合,也即一直為人們所樂道的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蒹葭》賞析

河邊蘆荻青蒼蒼,秋深白露凝成霜。意中人幾何處尋,就在河水那一旁。

迎著流水去找她,道路坎坷險又長。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人在水中央。

河邊蘆荻濕漫漫,白露滴滴葉未干。意中人兒何處尋,就在河岸那一端。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人在水中灘。

河邊蘆荻密稠稠,清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人兒何處尋,就在河岸那一頭。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彎彎險難求。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人水中洲。

這是一首抒寫思慕、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詩。一個深秋的早晨,河邊蘆葦上的露水還沒有干。詩人在這時候、這地方尋找那心中難向人說的“伊人”。伊水仿佛在流水環繞的洲島上,他上下左右求索,終于是可望而不可得。細玩詩味,好像是情詩,而意境飄逸,神韻悠長。全詩不著一個思字、愁字,讀者卻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悵。

《君子于役》賞析

夫君服役去遠方,沒年沒月的憂傷。不知何時回家鄉?雞兒紛紛奔回窩,

西天暮靄遮夕陽,牛羊下坡進欄忙。夫君服役去遠方,叫我怎能不苦想。

夫君服役去遠方,沒日沒月別離長。何日團圓聚一堂?雞兒紛紛上木樁。

西天暮靄遮夕陽,牛羊下坡聚攏忙。夫君服役去遠方,也許不至餓肚腸。

這是一位婦女思念她久役于外的丈夫的詩。落日銜山,暮色蒼茫,雞棲斂翼,牛羊歸舍。面對此時此景,久別夫君的閨中少婦,心頭涌起一陣陣難以抑制的惆悵。她想念丈夫,該不會受饑挨餓吧?暮色越來越濃,思緒越來越長。每天這一段黃昏時光,她感到實在太難挨了。清人評論這首詩說:“寫鄉村晚景,睹物懷人如畫。”睹物是寫景,懷人是寫情,此時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凄涼境界,能使人感到“如畫”。

[2004年廣州市中考詩詞賞析大全(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教師節祝福詩詞大全

2.高中心情隨筆賞析

3.冬至古詩詞賞析

4.古詩詞竹林館賞析

5.《詩經》詩詞賞析

6.教師節演講稿大全

7.蘇軾的詩詞大全

8.冬至的古詩詞大全

9.形容無奈詩詞大全

10.唯美詩詞大全